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复杂断块油藏在开发后期面临综合含水率高、地层能量不足、剩余油分布复杂、井网适应性差等问题。以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中部垦71断块油藏为例,基于水驱油藏的油包水和水包油2种油水分布状态,利用理论模型推导和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单层系边外注水开发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从采液端和注水端的受力分析可获得单层系开发的合理注水量、合理采液量和合理注采井距,单层系开发的合理注水压差、合理注水量、合理采液量是影响其剩余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的关键因素,对油层合理地层压力水平及剩余油二次富集起主要控制作用。通过加大注采井距至油水边界外围,以2.9倍含油条带宽度为合理注采井距的临界值,采用短注长静置的非对称周期注采方式,建立单层系边外注水开发模式,有利于保持单层系的压力系统稳定和提高剩余油波及率,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矿场实践表明,采用单层系边外注水开发模式后,垦71断块油藏日产油量提高至254 t/d,含水率控制在93.7%,采收率提高至31.53%,采油速率提高4.9%,显示出良好的增产效果。单层系边外注水开发模式解决了高含水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的剩余油分布分散、水驱波及率低和井网适应性差等难题,可为复杂断块油藏开发...  相似文献   

2.
复杂断块油藏具有断块小、纵向上小层多的特点,注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受控于平面和层间非均质性,常规注水提高采收率较为困难.应用注采耦合技术可提高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的动用程度,以临盘油田三角形封闭断块油藏为数值模拟研究模型,结合其地质特点及剩余油分布将其划分为7个特征区,研究注水和开采过程中各特征区的压力、剩余油饱和度以及液流速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注采耦合技术注水阶段在压差作用下,中心区剩余油被水驱至夹角区和夹角间区,并在开采阶段随压力降低而采出;中心区的剩余油饱和度动用程度最高,为5.2%.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注采耦合周期内的压力恢复水平、压力保持水平以及注采比等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为油藏压力系数保持在0.8~0.9,采用注采比为1.5恢复压力.注采耦合技术通过复杂断块油藏内压力的交替变化,改变油藏内流场,扩大油藏水驱波及面积,从而提高复杂断块油藏的剩余油动用程度和水驱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扣13断块生物灰岩油气藏提高采收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扣13断块是典型的裂缝性生物灰岩,地下构造破碎,有些区块注采井网难以完善,储量动用差,油井投入开发后很快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效果差,采出程度为9.18%。通过对整个油田开发动态的分析,找出了影响裂缝性生物灰岩断块油气藏开发效果的因素,认清了断块的油水流动关系,以及注水驱替情况和油层剩余油分布规律。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精细的历史拟合,提出了提高采收率对策。生物灰岩油藏可以采取周期注水、改变液流方向等水动力学方法提高水驱波及程度,同时充分利用老井侧钻技术进行调整挖潜,改变开发方式,增加注水井,完善注采井网,能大大提高复杂小断块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调整技术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桥口油田复杂断块地质特征及开发进入中后期产量递减加速的状况,开展了以构造精细解释、储层分类评价及剩余油分布分析为主的油藏精细描述,搞清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富集区。通过局部完善注采井网和注采结构调整,以部署调整井,油井堵水、压裂改造和注水并分注、增注等为主导措施,实现了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的高效开发,连续五年实现了含水不升,产油量稳中有增,为同类油藏开发中后期的综合调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港东油田一区一断块高含水后期开发的几点做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大港油田港东一区一断块为港东油田的主力断块 ,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受发育后期曲流河沉积的影响 ,地层非均质严重 ,加上长期注水开发 ,使断块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后 ,油层水淹加剧 ,剩余油分散 ,挖潜难度加大。为此 ,1991年对注水最完善的明二单元率先进行油藏描述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在此基础上 ,针对开发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进行了一系列挖潜工作。主要包括 :①实施层系互换 ,完善注采井网 ;②钻加密调整井 ,挖掘死油区 ,提高断层附近及构造高部位剩余油动用程度 ;③实施精细注水 ,充分挖掘低渗透率控制的剩余油。主要从 3个方面整体实施 ,一是增加注水井点 ,缩小注水半径 ,改变液流方向 ,提高注水扫油面积 ;二是加强高含水层的专项治理 ,重点突出注水井的调剖工作 ;三是脉冲注水 ,通过周期性地强弱交替注水 ,提高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6.
白果 《测井技术信息》2005,18(5):58-64,13
通过水驱前缘测试,可很准确地得到该井区的水驱前缘位置、注入水的波及范围、优势注水方向,为油田注采调整、挖掘剩余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评价了大港孔店二断块南部稠油注水开发油藏的水淹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经研究认为,该油藏水淹特征在平面上受沉积环境的影响,在纵向上受油层非均质程度的控制,稠油注水开发具有水驱油效率低、特高含水期油层含油饱和度仍很高的特点;剩余油分布与流体性质、注采井网及水淹波及程度有关,按剩余储量、剩余可采储量等指标评价,剩余油在平面展布上可分为三类区域,各区域应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才能达到改善其开发效果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以港东一区一断块东检5井区为研究对象,精细分析了剩余油形成和分布的控制因素,总结了剩余油分布模式。结果表明,导致剩余油复杂不均一的根本原因是油藏地质因素和开发工程因素的非耦合性,如河道沉积多为较高渗透性,而溢岸沉积则为较低渗透性;河道砂体采出程度高于溢岸砂体,级差增加,采收率下降。认为平面上剩余油分布在储层砂体相对薄而差的溢岸、决口水道、废弃河道等砂体部位;对开发因素形成的剩余油,包括井网控制不住形成的剩余油、渗流分隔性产生的剩余油和注采井网与井点的非耦合性形成的剩余油而言,在不改变已有井网的条件下,注水波及范围难以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针对复杂断块油藏断层多、断块小、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开发过程中面临构造落实难度大、注采井网完善程度低、层间矛盾突出、注水储量损失严重等问题,通过精细地质研究,根据不同类型油藏存在的问题及潜力,创新思路调整注采,不断优化注采井网.采取了直井水平井组合注采、一对一点状注水、二次压裂、增压注水、深部调驱以及细分注等强化注水措施,改善了复杂断块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有效提高了油田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和动用程度,对于同类油藏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复杂断块油藏中断层多且分布复杂,特别是对于断块内部发育较多低级别小断层的断块油藏,小断层会影响注采井网的水驱开发效果,需要对其影响规律展开研究,以指导注采井网部署和调整。根据复杂断块油藏中小断层的分布特点,设计3种注采井网,建立理想化的断层分布模型,分别采用油藏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各注采井网的水驱开发效果;采用物理模拟方法进一步研究小断层长度对注采单元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分析表明:当断块内部发育小断层时,在低注采压差条件下,注采井网3水驱开发效果最好,在高注采压差下,注采井网1水驱开发效果最好;断块内部小断层长度会影响注入水的波及体积,断层相对越长,断块内部注入水未波及到的油藏体积越大,水驱开发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11.
乙酰化是保护糖类羟基最常用的方法。将糖类羟基乙酰化反应用催化剂分为碱、无机酸、有机酸、Lewis酸、硅铝酸盐、离子液体和其他催化剂,分别综述了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广西百色盆地田东拗陷第三系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成岩阶段,孔隙演化及其与油气生成、运移关系进行了论述。特别是将成岩作用、孔隙演变与烃源岩热演化生成的有机酸和CO_2相联系,阐述了成岩过程。最后指出,应重视对该区深部储层尤其是深水浊积砂岩体的勘探。  相似文献   

13.
Occurrence of deoxynivalenol in durum wheat in Tunis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heat is frequently contaminated by the deoxynivalenol (DON) which is a member of the trichotecene family, the most important group of mycotoxins produced by the Fusarium moulds. As Tunisian population is a big consumer of cereals mainly durum wheat, human exposure to DON can be, consequently high. This survey was performed to study the occurrence of DON in Tunisian durum wheat area during the crop of 2007. A total of 65 samples of durum wheat from five cultivating locations in the North of Tunisia, the major cropping area, were analysed. To detect and to quantify the mycotoxin DON, an efficient HPLC/UV method was developed, including immunoaffinity step for DON extraction from durum wheat follow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LC) for quantification. As DON is a water soluble toxin, the extraction procedure from wheat samples was performed using water. Samples were centrifuged then passed through the immunoaffinity columns. After column’s washing, the toxin was slowly eluted by methanol. Wheat sample extracts were injected to the LC system set at a wavelength of 220 nm. From 65 samples, 83% showed DON contamination with averages ranging from 12.8 ± 5% to 30.5 ± 13.3% μg/g exceeding the maximum permitted limit of 1.75 μg/g set b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in wheat.  相似文献   

14.
地震参数在泌阳凹陷白云岩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储集层预测技术的发展。提取众多的属性参数进行判断已成为地震解释的重要手段,在进行储集层预测和评价时,通常使用与储集层预测有关的各种地震属性.以各种方法从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的一系列地震属性包含有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不同的地震属性值可能与某些地质参数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利用地震属性参数可以有效地预测岩性和有利储集层描述油藏特征及孔隙度变化、寻找死油区。描述 了地震属性中的振幅、阻抗频率及能量衰减四种基本类型参数的特征意义。并对泌阳凹陷核二段白云岩区进行了振幅频率衰减阻抗等属性提取分析.成功地预测出白云岩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5.
采用离子色谱电导法,利用电化学自动再生抑制器,同时选择了1.35mmol/L的Na2CO3与1.0mmol/L的NaHCO3混合液作淋洗液,对炼油厂蒸气水中的阴离子进行了分析测定,回收率在98%~1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该分析测定方法准确、快速,可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大量的文献调研分析,归纳总结了基于测井信息的地应力预测方法,结合研究区资料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Z区长8储层地应力剖面的建立及地应力平面分布特征研究。地应力预测的关键在于地层孔隙压力、垂向应力及水平应力的估算。地层孔隙压力的估算方法包括等效深度法等3种方法;垂向应力的估算方法是基于瑞士地质学家Heim提出的方法;水平应力估算根据单轴应变模型等4种模型。研究区垂向应力估算采用了Heim法;最小水平应力估算采用了单轴应变模型中的Newberry模型;最大水平应力估算利用双井径测井资料的方法进行计算,最终建立该区长8超低渗透率储层地应力剖面。基于单井地应力数据统计分析,研究揭示了长8超低渗透率储层地应力平面特征;依据研究区地应力平面等值线特征,该区开发井的井排方向设计应选择西西北—东东南方向。由于目的层垂向应力平面分布呈现非均匀性特征,注水压力设计也应参考实际的地应力非均质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储集层预测技术的发展。提取众多的属性参数进行判断已成为地震解释的重要手段,在进行储集层预测和评价时,通常使用与储集层预测有关的各种地震属性.以各种方法从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的一系列地震属性包含有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不同的地震属性值可能与某些地质参数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利用地震属性参数可以有效地预测岩性和有利储集层描述油藏特征及孔隙度变化、寻找死油区。描述 了地震属性中的振幅、阻抗频率及能量衰减四种基本类型参数的特征意义。并对泌阳凹陷核二段白云岩区进行了振幅频率衰减阻抗等属性提取分析.成功地预测出白云岩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国内催化裂化装置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新丁艺及催化剂,包括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技术、灵活多效催化裂化工艺(FDFCC)、两反应区(MIP)工艺、两段提升管工艺(TSRFCC)、多产柴油液化气并降烯烃(MGD)技术等.对各种工艺的特点以及工业应用情况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9.
20.
We evaluated the consistency and efficacy of inspection processes of 17 Finnish municipal food control units by analyzing inspection reports of 83 restaurants over the 2007–2011 period and by interviewing food business operators. Fifty-six officials of the food control units responded to an electronic questionnaire about their inspection activities. We found several factors related to the food establishment, the food control official and the working unit of the official that can affect the inspection processes and the efficacy of the controls. The use of checklists and templates for inspection reports enhanced the consistency and efficacy of the controls. The templates also reduced the time used for, and increased the quality of, reporting. Time limits for correcting non-compliances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efficacy of contro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