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谢梁鸿 《建筑》2014,(6):69-70
本文对园林古建筑木作工程的修缮技术进行探讨。从园林古建筑修缮的基本原则,到斗拱的加固、更换及小木作环节修缮技术,对古建筑木作园林工程的修缮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古建筑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让人们可以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取很多知识。中国古代建筑很多都是运用了木质材料,这主要是因为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能,便于人们修缮、搬迁。本文主要阐述古建筑木作工程,中国古建筑木作工程的特点,从建筑材料、构造变现等方面对木作工程进行研究,从而了解木作工程修缮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物建筑承载着人类文明以及它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具有珍贵价值,同时也决定了对其实施保护的重要性。因而,如何在保持文物建筑原风貌的前提下,以最少干预方式,对其进行加固、修缮,最大限度地、真实客观地保存其蕴涵的历史信息,便成为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工作的关键。在此以宁波市庆安会馆古建筑保护与修缮工程作为实践案例,从古建筑的木作工程、瓦作工程修缮等方面探讨基于原真性和最少干预考虑的文物建筑保护与修缮的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上海玉佛禅寺改扩建工程除对核心建筑天王殿及大雄宝殿进行保护性修缮外,其余均为拆除重建。为确保新建建筑与原有的寺庙建筑风格协调统一,在新建工程中极力营造屋面与建筑外立面的仿古效果。经多种方案论证、分析与比较,最后采用了主体钢结构外包木饰面及在木结构屋面上铺设仿小青瓦的铜瓦等施工技术,达到了预期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上海音乐厅和上海玉佛禅寺大雄宝殿2个建筑物的移位工程中的同步控制液压技术、结构托换技术、临时加固技术、实时监测技术、就位连接技术等方面进行比较,阐述了移位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特别是后来进行的玉佛禅寺大雄宝殿位移还采用了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建筑物移位技术的智能化,解决了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的矛盾,在保护建筑、传承文化的同时,又使城市不断更新发展,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宁渡市桂花厅古建筑保护与修缮工程作为实践案例,从古建筑的本作工程,瓦作工程、粉刷工程的修缮,探讨基于原真性和最少干预考虑的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的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苏州阊门饭店内某控制保护建筑修缮改造工程为背景,分析讨论控保建筑修缮改造中的一些施工方法以及方案选择,使建筑在最大限度保留历史风貌的基础上焕发新颜,延长了建筑物使用年限,发挥了其最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介绍的古建筑修缮改造过程中采用的一些措施及理念,可为类似古建筑修缮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山西是我国古建大省,古建遗存极多,很多珍贵建筑遗产因缺乏保护和修缮面临日渐消亡,保护修缮工作量巨大,研究相关修复工艺对古建保护与队伍传承意义巨大。本文以山西黎城鳌山寺修复工程中的木构件修复为例,总结传统建筑中柱、梁、檩、枋等木作构件病害的修缮方法,以期对同类项目木作修复提供工艺和技术示范与传承。  相似文献   

9.
为恢复特色的荡口古镇风貌,对荡口古镇古建筑进行修缮修复.老建筑的保护修缮是在全面勘察测绘和广泛征购旧石材、旧砖材、旧木材的基础上修旧如旧.结合本次修缮修复古建筑工程实践,介绍了古民居建筑修缮修复的原则和方法,对古民居建筑常见结构部分做了归纳总结,其中包括屋顶部分的大木构架、桁条、椽子修缮做法;柱子根据不同情况下的一些加固修复措施;墙体的检查、鉴定、修缮.  相似文献   

10.
修缮古建筑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工作。修缮工作有明确的要求,即要把残破程度不同的各种古建筑,依照历史的本来面貌修缮复原。因此,对从事古建筑修缮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必须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物知识,熟悉国家的文物保护政策;在建筑技术上,既要熟练掌握古建筑传统的施工工艺,又要善于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懂得现代工程技术。一般地说,要做好古建筑的修缮工作,必须抓住查勘、设计、定案、预算、计划、施工准备、技术措施、施工管理和质量检验等生产环节。以下就本人的一些体会试作阐述。  相似文献   

11.
左奇志 《华中建筑》2009,27(12):180-183
该文指出古德寺圆通殿“建筑造型仿缅甸阿难陀寺。”这一说法似可斟酌,它大部分采用西方中世纪和古典建筑手法,融合了缅式建筑语汇和中式建筑的细节。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多种文化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张峥嵘  万谦 《华中建筑》2012,(10):180-183
现存武当南岩的两仪殿是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大修武当时所建,是武当山建筑群中极为珍贵的明代原构官式建筑。古代设计者巧妙结构,侧筑山门,其外檐廊直通元代天乙真庆宫石殿,且明间前伸出龙头香,面向金顶,这显示了中国古代匠人的高超构思,并充分反映了道教的"道法自然"。该文通过文献研究以及现场调研等方法,对两仪殿元代至明代的历史作一个完整的概述。  相似文献   

13.
摩尼殿位于河北正定隆兴寺前半部的中轴线上,始建于公元1053年,是一座面阔、进深各七间,四面出抱厦,重檐歇山顶,抱厦山花向前式的建筑。檐下及各榑、枋节点均施用斗栱。摩尼殿外檐斗栱攒数多,构件复杂,损坏较多。因施工场地比较宽阔,摩尼殿斗栱的修配采用了“地上修配法”。本文详细记载摩尼殿修复工程中的实际操作,以及斗栱的修配与安装过程。  相似文献   

14.
曹鹏  王其亨 《新建筑》2010,(2):116-121
北京天坛是唯一现存的中国古代祭天建筑群,自明永乐十八年(1420)始建一直沿用至清末。祈年殿组群作为天坛的核心部分,由于郊天礼仪改制和使用功能增益等因素,其建筑配置发生多次重大变化。由于建筑更迭多为原址重建,利用留存的文献和图像史料很难清晰地把握其营造全貌。结合对祈年殿营造史料考证与研究,并对比同时期北京其他祭祀建筑群形制和单体构造做法,绘制了天坛祈年殿组群多个时期的复原图,力求弥补其营建史研究上的缺环。  相似文献   

15.
青龙洞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至今已有五百来年历史了。青龙洞除外貌神奇壮观外,它的建筑构造也非常奇特。青龙洞的古刹名寺有紫阳书院的圣人殿、老君殿、考祠和灵官殿、吕祖殿、观音殿、玉皇阁、望江楼、半亭、中元禅院的大佛殿、望星楼、六角亭、独柱亭、韦驮庙、燃灯古佛龛、万寿宫的文公祠、万寿宫正殿、客厅、杨泗殿、内戏台、外戏台、观戏厅以及厢楼等二十八幢建筑。此外还有用作山门的石碑坊(阙)两座。青龙洞古刹的建筑装饰不象一些寺庙那样金碧辉煌,而是古朴淡雅,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6.
湖南湘乡云门寺现存前殿、大雄宝殿和观音阁等建筑。1982年决定重修以恢复其原貌。本次修复设计可借鉴的资料很少,最终确定的修复设计方案为前殿承重采用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外观上力求恢复原有旧貌。  相似文献   

17.
对梅州灵光寺大殿、兴宁学宫大成殿、长乐学宫大成殿等三栋殿式建筑的平面形制、构架特征、营造尺度进行分析。通过三者之间及与岭南其它地区殿堂建筑的比较研究,探究其建筑特征与源流。得出灵光寺大殿受客家移民文化影响,具有早期建筑特征,而另外两个学宫大殿,由于清末兴宁盆地与广府地区交融密切,具有岭南殿式建筑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18.
广东潮州开元寺天王殿1981~1983年进行落架大修。通过对开元寺进行整体勘察,发现天王殿平面进深与面阔之比与现存唐宋时期建筑部分相差较大。厅堂结构体系与佛光寺相比,二者平面柱网相似,而上部梁架则差异甚大。立面与山门装修做法使位于末间中槽之天王像不致于显露其侧面。天王殿梁架由明、次、稍、尽间以及厦头、转角五种不同形式组成,均为典型的柱梁排架式结构,明、次间屋架几乎全由铰打叠斗代替梁上矮柱。殿内石柱刻联记载了历代营修。最终经过一系列比对和研究,确定了天王殿修缮方案。  相似文献   

19.
吴国智 《古建园林技术》1987,(17):34-39转40
广东潮州开元寺天王殿1981~1983年进行落架大修。通过对开元寺进行整体勘察,发现天王殿平面进深与面阔之比与现存唐宋时期建筑部分相差较大。厅堂结构体系与佛光寺相比,二者平面柱网相似,而上部梁架则差异甚大。立面与山门装修做法使位于末间中槽之天王像不致于显露其侧面。天王殿梁架由明、次、稍、尽间以及厦头、转角五种不同形式组成,均为典型的柱梁排架式结构,明、次间屋架几乎全由铰打叠斗代替梁上矮柱。殿内石柱刻联记载了历代营修。最终经过一系列比对和研究,确定了天王殿修缮方案。  相似文献   

20.
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喷雾后会对木构件造成一定的水渍损失,为了探明木构件的水渍损失情况,对10 种木材喷雾后含水率、阴干速率和腐朽状态进行研究。通过搭建实验平台进行模拟实验,测定了不同大气湿度、环境温度下高压细水雾喷雾后实验木块含水率变化情况,分析了实验木块的含水率变化趋势、阴干速率和腐朽状态。实验结果表明,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喷雾后实验木块含水率测定值在35%以内,阴干2 h 后木材含水率下降至20%,阴干5 h 后木材含水率下降至河南地区平衡含水率以内,封存45 d 后实验木块肉眼观察无腐朽症状。通过对济渎庙玉皇殿消防改造工程的介绍,阐明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在古建筑消防改造中的技术优势,为古建筑消防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