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超大口径PCCP内断丝对其承载能力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背景,进行PCCP断丝原型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利用杆单元模拟钢丝,采用等效降温法施加钢丝预应力,建立PCCP承载数值计算分析模型,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理论,选取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对超大口径PCCP断丝问题进行承载能力和受力状态分析.计算结果表明:PCCP管芯混凝土损伤开裂位置为断丝对应区域,断丝数增加加剧了管芯混凝土的开裂破坏;断丝数增加急剧降低了PCCP的承载性能;当断丝数达到一定根数时,管芯混凝土更易开裂,在有内水压力作用时,将加剧钢筒和钢丝层的腐蚀,影响PCCP长久运行.  相似文献   

2.
关于浸没式超滤膜运行维护的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山新城区优质水厂浸没式超滤系统在4年的运行中出现了膜组件外壳破损、膜丝变色、断丝等问题,针对膜池进排水速率过高引起的膜壳破损问题,采用了速率调节及优化超滤反冲洗周期的措施;针对氢氧化钠浸泡引起的膜丝变色问题,提出了单独设中和池避免膜丝接触中和液的建议;针对断丝问题,采取了隔离和修补的措施,并对断丝在线和离线监测手段作了探讨,提出了浊度监测与压力衰减测试相结合的断丝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线混凝-超滤联用工艺用于小城镇给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在线混凝-超滤联用工艺对某水塘水进行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将常规处理作为超滤的预处理时,膜压差增加迅速,无法保持稳定运行.将在线混凝作为超滤的预处理时,膜压差增加缓慢.通过比较不同的混凝剂抑制压差和去除有机物的效果,发现聚硫酸铁均优于聚氯化铝.次氯酸钠和高锰酸钾预氧化的试验结果表明,尽管高锰酸钾去除有机物和三氯甲烷生成潜能的效果较好,但膜压差增加较快.在线混凝-超滤联用工艺处理后出水的CODMn可低于3 mg/L.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北小河污水处理厂是国内较早采用MBR工艺的大型污水处理工程,已稳定运行了3年多。对污水处理厂MBR工艺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并介绍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膜丝缠绕、生物池污泥浓度不均衡、膜清洗药剂消耗等问题及相应的改造措施,在此基础上对MBR工艺的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北小河污水处理厂是国内较早采用MBR工艺的大型污水处理工程,已稳定运行了3年多.对污水处理厂MBR工艺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并介绍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膜丝缠绕、生物池污泥浓度不均衡、膜清洗药剂消耗等问题及相应的改造措施,在此基础上对MBR工艺的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PVDF微滤膜处理黄浦江微污染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微滤膜处理黄浦江微污染原水,进膜水经预氯化、混凝沉淀进行前处理.试验考察了影响膜压差(TMP)变化的相关因素及工艺的净水效果.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在膜通量不变的条件下,膜反冲洗加氯量、进膜水的pH以及预处理过程对膜压差(TMP)的增长有较大的影响.该工艺可获得良好的出水水质,且在实现膜长期稳定运行的工况下,经药剂清洗后微滤膜具有很高的通量恢复.  相似文献   

7.
张晓娜  王小 《给水排水》2023,(3):1-7+14
建立了膜性能评价体系,包括实验室检测与现场中试两大部分。通过现场中试研究,考察超滤膜系统对水质的提升效果,探究给水工艺应用超滤膜技术的必要性,结合跨膜压差、膜污染成分分析以及超滤膜一般性能表征,分析超滤膜抗污染能力以及超滤膜长期运行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全流程工艺增加超滤单元可以进一步提升供水水质;膜孔径分布不均将导致跨膜压差增幅较大,抗污染能力较弱;超滤膜长期运行后,膜亲水性将有所降低,但膜机械强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无锡梅村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MBR的系统设计,对收集到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剖析关键的性能指示参数,包括出水水质、跨膜压差、膜的透水率等,分析了7年多来MBR工艺的运行效果和膜性能。为MBR工艺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膜污染是MBR工艺在污水处理方面应用的瓶颈,通过对PVDF微滤膜表面进行亲水改性,可以有效缓解膜污染.主要从有机物、氨氮、总氮等污染物指标的去除效果研究膜表面亲水改性对PVDF膜生物处理性能的影响,从系统运行时膜压差变化情况研究膜表面亲水改性对膜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膜表面亲水改性提高了膜的生物处理效果,也大大改善了膜污染情况,改性前膜运行25 d需进行清洗,改性后可连续运行45 d.  相似文献   

10.
超滤膜短流程水处理工艺采用絮凝水直接进膜池过滤的方式对原水进行处理,省去了沉淀池的设置,减少了单体构筑物,采用低通量、低跨膜压差、重力产水的运行方式,具有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稳定、自动化程度高、能耗低等优点。沙河城区水厂采用改进后的超滤膜短流程净水工艺,实现了全过程自动化控制,劳动强度低,膜出水浊度不大于0.1NTU的保证率达到100%,出水稳定性好。现场实际运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运行程序,膜污染情况有所缓解,水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投加活性炭膜污染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不同粒径(20~40目、40~60目、80目、100~150目)的活性炭对膜生物反应器减缓膜污染的效果,粒径确定后比较不同投加量(0、1g/L、2g/L)对膜生物反应器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减缓膜污染,本试验适宜的活性炭粒径为40~60目;1g/L的颗粒活性炭膜通量下降比较缓慢,2g/L的活性炭反而会加剧膜污染。活性炭减缓膜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改善了活性污泥混合液的性能,阻碍污泥层在膜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投加氢氧化铁对膜生物反应器性能的改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向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中投加氢氧化铁絮体,经过驯化和培养,形成生物铁污泥,以提高膜生物反应器的处理效果,减缓膜污染。从对模拟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来看,生物铁污泥MBR和普通污泥MBR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3%和91%,对废水染料的去除率分别为92%和85%;同时,通过高差以及污泥照片的测定和观察,可以看出生物铁污泥对于防治膜污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开发区东区再生水厂双膜法工艺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重点关注双膜法工艺对COD、NH3-N、TDS、Mn、Fe和浊度等水质指标的去除效果,并对反渗透系统的膜污染和膜清洗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双膜法工艺对市政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率高,且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满足市政污水回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TiO_2在饮用水膜处理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微污染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NOMs)、藻毒素、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常规的水处理工艺不仅去除效果十分有限,而且会增加消毒副产物。膜分离技术是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但如何制备新型膜材料、减少膜污染是实现膜分离技术在饮用水生产中应用的关键技术;TiO2催化氧化与膜处理技术联用后,可以提高膜通量,杀死细菌和有效减轻膜污染;在膜制备过程中TiO2不仅可以直接制备成膜,而且还可以杂合无机膜或有机膜制备复合膜,能够明显改善膜的亲水性,提高膜通量,在膜分离过程中同时具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5.
浸没式超滤膜处理地表水的膜污染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中试考察浸没式膜处理地表水的膜污染影响因素,主要通过运行压力的变化,确定膜通量、混合液性质、膜材料对膜污染状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膜通量高于临界膜通量越多,膜运行压力增长速度越快,试验用膜的临界膜通量为20 L/(m2·h);混合液的浊度及有机物含量越高,膜运行压力增长越快,膜污染越严重;温度升高可以减轻膜污染;对于相同的膜通量,PVDF超滤膜运行压力要低于PVC合金超滤膜,PVDF膜的抗污染能力要强于PVC合金膜.  相似文献   

16.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膜分离技术和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产生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工艺,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相比具有很多优点,但膜污染是限制膜生物反应器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介绍了膜污染的定义,系统论述了膜污染的研究进展,着重从改良膜的性质,改善污泥混合液的特性和优化膜分离操作条件3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有效延缓膜污染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利用膜生物反应器对垃圾渗滤液进行了试验研究,在不人为排泥的情况下,反应器连续运行60d。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短期内可以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COD_(Cr)<300mg/L,NH_3—N<20mg/L,未检出SS和大肠杆菌)。并对其污泥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硅藻土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硅藻土对污水处理厂进水进行混凝处理,尝试将硅藻土混凝和微滤分离膜处理技术相结合对污水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硅藻土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效果显著。当硅藻土用量为300mg/L时,结合微滤分离膜系统,能够满足生活杂用和市政杂用所需水质要求。应用环境扫描电镜表征硅藻土混凝前后的组分和表观特征,初步提出了硅藻土的污水处理机理为吸附、混凝和中和三个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调蓄水库是阳泉二电厂应急供水水源,水库库容50 万 。为了减少库区的渗漏损失,采取了全库区防渗措施。本文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对土工膜防渗层和典型地段的施工期、蓄水期、水位骤降期中的稳定性以及最不利条件下大坝上下游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膜生物反应器长期运行条件下膜的清洗方法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实际工程中运行2年以上的MBR的膜使用能谱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接触角测定等方法对膜表面的污染物特性进行了分析,对膜清洗过程中不同清洗剂的作用效果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对膜污染过程进行了推测.结果表明,酸性清洗剂对膜的清洗效果较好,膜表面无机污染基本被去除,但不能完全有效去除膜表面有机酸、蛋白质、多糖和多糖类物质等有机污染物;NaOH和NaClO对污染后的膜的清洗效果不佳,原因可能是由于MBR进水为混凝沉淀池出水,长期运行条件下膜污染以无机污染为主,有机污染可能起到了螯合的作用,使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络合,增加了碱和氧化剂去除有机污染的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