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V-Nb微合金化HRB500钢筋的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英 《轧钢》2007,24(3):64-66
介绍了达州钢铁股份公司钒铌微合金化φ25mm HRB500钢筋的工业试制情况,包括钢筋的成分设计、生产工艺及其控制。结果表明,钢筋成分设计和生产工艺合理,钢筋性能满足GB1499—1998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采用了高温共聚焦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镜和光学显微镜等系统研究了轧制工艺对V-Nb微合金化HRB600E钢筋的组织、力学性能及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奥氏体晶粒尺寸随加热温度升高、保温时间延长而增大。轧制温度提升60 ℃后,试验钢组织中珠光体团比例及尺寸分别增加10.9%和5.1 μm,导致抗拉强度增加30~40 MPa,断后伸长率降低3%~5%;同时,试验钢中V(C, N)析出数量减少而VNb(C, N)数量增加,整体析出粒子数量减少但其等效圆直径增大。不同轧制工艺析出强化效果差别不大,整体中的相变强化效果大于析出强化。  相似文献   

3.
张静 《铸造技术》2015,(1):182-184
以低碳微合金化钢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V-Cr微合金化成分对钢筋微观组织和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V-Cr复合微合金化后,钢筋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且钢筋中弥散析出了VC、Cr3C等析出物。微合金钢的强化方式主要为析出强化和细晶强化。  相似文献   

4.
张越峰  刘伟  孟宪珩  关丛英 《轧钢》2002,19(3):16-18
介绍了承钢利用特有的钒资源优势研制生产抗震钢筋的过程。该钢筋按规格大小采用了不同的化学成分及加钒方法 ,并采用了合理的生产工艺参数 ,其研制成果在工业试验和工程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铸造技术》2019,(12):1344-1349
汽车轻量化为高锰TWIP钢带来了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TWIP钢从1997年被开发出来到现在已经发展了3代,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有大量的研究者对其力学性能、微观组织及加工工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综述了汽车用高锰TWIP钢研究现状及进展,介绍了TWIP钢的发展历程与影响TWIP效应的因素,同时对微合金化及不同应变速率对TWIP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取得的成果,也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为以后研究方向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微合金化对热轧钢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20MnSiNb和20MnSiV生产的HRB400热轧带肋钢筋的性能及组织,并结合生产实际,认为在炼钢过程中减少夹杂物、在轧制过程中提高控制轧制能力均能更好地提高HRB400热轧带肋钢筋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时效处理对Nb微合金化钢筋屈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透射显微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时效处理对Nb微合金化钢筋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Nb微合金化钢筋屈服点不明显的原因。研究表明,在200℃下进行45 h以上时效处理后的试样,由于时效促进了固溶碳原子的扩散,使相当数量的碳原子偏聚到刃型位错下方形成柯氏气团,使钢筋的屈服点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高强船板钢进行V、V-N及V-Nb微合金化,研究了3种微合金化方式对热轧态及正火态试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和正火条件下,V、V-N与V-Nb微合金化均能有效提高试验钢的强度,并细化铁素体晶粒。V微合金化后,每加入0. 01%V试验钢屈服强度提高4~7 MPa; V-N微合金化后,每加入0. 01%V屈服强度提高10~12 MPa。正火处理使得V、V-N与V-Nb微合金钢的析出强化作用减弱,细晶强化作用增加。综合比较,V-N微合金钢在热轧与正火条件下能获得更为优异强韧性匹配。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华钢铌铁微合金化HRB400钢筋的工业试制情况,研究了钢筋的成分、微合金化工艺及性能,对试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化学成分的设计和对电炉冶炼、LF钢包精炼、连铸和热轧过程的严格控制,制备了钢筋线材试样;分析了各试样的力学性能和代表性1#试样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V-Nb-Mo微合金化试样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普通试样,屈服强度超过600 MPa;1#试样横截面珠光体为片层状且占比90%以上,铁素体上有碳化物组织析出,有利于增强材...  相似文献   

11.
钼对低碳微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君华  郑琳  郭斌  李平和  谢长生 《轧钢》2005,22(4):27-29
研究了低碳微合金钢中Mo元素对形变奥氏体在连续冷却后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得出在此系列钢中,随Mo含量增加,针状铁素体量随之增加,同时钢中出现贝氏体束和M-A组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随Mo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且抗拉强度的提高幅度高于屈服强度,屈强比随Mo的加入而降低,且随M~A组织增多,钢的冲击韧性损失加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变形量对一种低碳Mn-B-Ti系贝氏体型冷作强化非调质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实验材料的强度逐渐增加而塑性逐渐降低,其中屈服强度较抗拉强度增加的幅度大。应变硬化指数n随γ增大为先增加后降低,即约在γ=30%时,n出现一峰值。冷拔变形后1/3冷镦变形时的压缩应力随γ增加基本不变,临界压缩变形量则随γ增大而不断降低。随着γ的增加,实验钢未充氢样的慢拉伸缺口抗拉强度逐渐增加,而充氢后试样的缺口抗拉强度σBN和延迟断裂强度比R则显著降低。实验钢拉拔后再经400℃时效处理能够使其延迟断裂性能得到显著恢复。因此,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应选择合适的变形量,以保证材料的冷镦和延迟断裂等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试验机、扫描电镜等对QP980、TRIP590钢进行不同应变速率下的高速冲击压缩试验,分析不同应变速率下两种汽车用高强钢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两试验钢应力计算值与测量值相对误差在1.2%~3.3%,该误差较小且比较稳定,所以试验所得数据与二波公式基本吻合。两种汽车用高强钢的工程应力都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但QP980钢板所能达到的最大工程应力比TRIP590钢板大;冲击后,QP980钢板的组织变得更加板条化且细小,组织为均匀的铁素体和马氏体,而TRIP590钢板冲击后的组织变得粗大且不均匀,随应变速率的增大,原始组织中的铁素体在挤压的过程中向四周延伸组织逐渐变大,贝氏体组织被变大的铁素体组织掩盖,马氏体组织增多。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微观分析和物理化学相分析法,对不同回火温度(550,600,650 ℃)保温1 h后的Ti-V-Mo微合金化马氏体钢的组织和析出相表征,并进行了强化分量的计算。结果表明,在600 ℃回火时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为1298 MPa,屈服强度为1286 MPa,伸长率为14%。强化分量计算结果表明:析出强化和细晶强化是主要的强化方式,约占总强度的40%和30%,其中析出强化分量σp为517 MPa,由5 nm以下的(Ti,V,Mo)C粒子(质量分数22%)提供。回火温度由550 ℃升高到600 ℃,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有增加,同时伸长率变化不大,其主要原因是σp对屈服强度的贡献量提高,在提高强度的同时改善了塑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高温预冷淬火工艺对含铌0.044%(质量分数)的中碳微合金钢的显微组织和硬度、强度、塑性、韧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预冷淬火与普通淬火相比,可以明显提升钢的硬度;预冷温度提高、回火时间缩短有利于提高中碳铌微合金钢的强度;预冷温度降低、回火时间延长有利于提高中碳铌微合金钢的塑性与韧性。在本试验条件下,获取其最佳强度值的工艺为1000 ℃预冷,200 ℃回火1 h;获取最佳塑、韧性的工艺为900 ℃预冷,600 ℃回火3 h,此时钢断面收缩率为53.8%,断后伸长率为15.1%,冲击吸收能量为96 J。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氧含量非调质钢的高周疲劳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旋转弯曲疲劳试验对比研究了两种不同氧含量(0.0018%和低于0.001%)中碳微合金非调质钢F45MnV在不同状态(正火、调质和锻造)下的高周疲劳性能。结果表明,在具有均一回火索氏体组织的调质态,低氧料F45MnV-1的疲劳性能优于高氧料F45MnV-2;在具有类似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的正火态,两种料的高周疲劳性能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基本一致;锻态F45MnV-1料由于具有细小、均匀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其高周疲劳性能优于正火态F45MnV-1料,而与调质态F45MnV-1接近。对于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和均匀调质组织,非金属夹杂物对疲劳破坏行为的不同影响是上述试验钢疲劳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此外,两种试验钢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的裂纹扩展速率均略低于调质态组织。  相似文献   

17.
高伸长率QP钢在高应变速率下的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高伸长率QP钢的动态力学特性,以两种强度级别的QP钢为研究对象,进行准静态和高应变速率下的单向拉伸试验,得到了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研究了应力与应变速率的关系,并提出动态本构模型来描述QP钢的动态力学特性。基于QP980制作的帽型梁零件,使用HyperWorks进行建模,使用LS-DYNA进行模拟轴向压溃过程的计算,并与实际碰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通过分析发现:QP钢具有明显的应变速率效应,而且应变速率硬化与相对应变速率不呈线性关系。QP钢帽形梁碰撞试验与仿真对比表明,使用修正的Johnson-Cook模型能较好地描述QP钢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动态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热轧试验研究了轧后空冷弛豫时间对铌微合金化热轧TRIP中厚板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合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XRD分析了弛豫过程各组成相的尺寸、含量变化以及铁素体基体上的位错组态和微合金碳氮化物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采用820 ℃终轧并弛豫80~120 s后超快冷的工艺可以得到含有铁素体、贝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的多相组织,弛豫时间显著影响铁素体晶粒尺寸、铁素体量以及铁素体基体上的位错密度和沉淀析出量.随着弛豫时间的延长,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呈降低趋势.空冷弛豫80 s时,试验钢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强塑积分别达到820 MPa,37.5%和30750 MPa·%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19.
以1 000MPa级车用马氏体超高强度钢为研究对象,将其板材折弯为帽形型材,对各部位试样和原始板料做静态拉伸实验以及金相实验,并进行试件断口的扫描电镜分析。拉伸实验表明,弯角部分试样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高于母材,并具有一定的脆性断裂特征;金相照片显示,弯角处的晶粒被拉长,产生了明显的塑性变形;断口的扫描电镜实验观察到,平板试样断口属于韧性断裂,而弯角处断口属于准解理断裂;研究结果表明,塑性加工造成的形变强化,极大增加了型材脆性断裂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