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然地理朝鲜陆缘海,包括黄海东部在内,其面积约为500000平方千米。济州岛与对马岛之间的浅海区称为朝鲜南海。黄海的特征为宽阔、平坦、海底地形变化不大,平均水深约55米(最大水深不超过100米)。黄海东部分布着许多岛屿,沿岸绵延着潮坪,水深小于70米处有许多与海岸线斜交的潮成沙脊。海底在东部三分之二处逐渐增深。陆架海底向东南加深成为冲绳海槽向北的延伸部分。海底岩石露头仅见于朝鲜半岛之西济州岛向海延伸不远处,以及济州岛西南的索科特拉岩。济州岛周围的海底较深,超过100米。  相似文献   

2.
1 前言琉球弧和冲绳海槽是发育于菲律宾海西北边缘的岛弧和弧后盆地(图1)。从地形上看,琉球弧可划分成北琉球弧、中琉球弧和南琉球弧,分别以吐噶喇海峡、庆良间海底断裂(宫古凹陷)为界线(小西等,1986)。冲绳海槽水深由北东向西南逐渐加深,在地形上用吐噶喇海峡和庆良间海底断裂的西北延伸线可划分成北部、中部和南部。南部的八重山海底地堑(图1)是冲绳海槽最深部位,约为3300米。冲绳海槽及其周边海区的最新研究有力地表明:冲绳海槽处在大陆岩石圈裂谷作用阶段;并且现在仍然在继续活动。其依据见下述。海槽地壳地震波速度结构大体上为大陆性  相似文献   

3.
皮壳状钴矿床作为海底第三种矿产资源,自80年代开始崭露头角。它多赋存于赤道南、北纬40°区内水深800—2400米左右的海山斜坡上。为了寻找这种矿床,日本采用了最新的海底调查技术,对200海里经济水域内外的海山进行了普遍的调查。  相似文献   

4.
<正> 日本九洲北侧被对马海峡、西侧被东中国海、东南侧被太平洋、东北侧被漱户内海海域所围住。琉球列岛位于菲律宾海和东中国海之间。海底地形:在太平洋侧的日向滩岸外,存在具有大陆架、上佐阶地、日向阶地、日向海盆的大陆斜坡,其前端有南海海槽。在琉球列岛的太平洋侧,存在由菲律宾海板块俯冲形成的琉球海沟。在东中国海侧有冲  相似文献   

5.
邹建文  施炎武 《海洋石油》2021,41(2):109-114
目前,OBN海底布放通常采用人工抛放和水下机器人精确布放相结合的方式,在水深小于100 m、流速较小、水下地形平坦区域采用人工抛放;在水深大于100 m、流速较大、水下地形较复杂区域采用ROV精确布放.因为ROV单次下水可携带的OBN数量有限,这严重制约了 ROV精确布放OBN的效率,此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了一种专门...  相似文献   

6.
东海东北部原虎皮礁海域岩礁特殊地形的新认识和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波束测深系统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集成 ,是世界上目前进行水深测量最先进的手段 ,其特点在于用它可以对海底地形进行全覆盖无遗漏的测量 ,精度高、效率快。在执行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勘测专项任务中 ,于东海东北部原虎皮礁海域利用浅水多波束系统对水深和海底地形进行了详细和重复测量 ,并相继采用了浅地层剖面测量和旁侧声纳扫描系统进行了验证 ,其结果都发现虎皮礁、鸭礁两个岩礁地形根本不存在 ;苏岩存在但位置向西有所偏移 ;对苏岩南侧的沉船标定了精确的位置 ;并在苏岩东北方向新发现了一个“丁岩”暗礁。  相似文献   

7.
巴西石油公司宣布在巴西东北部巴伊亚州海底砂岩层发现新的深水石油储藏。该由藏位于热基蒂尼奥尼亚海盆南部海域的1-BRSA-669-BAS钻深井。该井距离海岸7km,水深2354m,海气层距离水面约3630m。  相似文献   

8.
南海琼东南深水海区地质灾害类型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海琼东南深水海区是南中国海石油天然气资源潜在储量较为丰富的地区,油气勘探开发的力度正日益加大.但是,该海区处于南海大陆坡与西沙海槽区域,海底水深大,地形变化剧烈,水体动力环境和海底地质条件复杂,引发地质灾害的触发机制丰富,稍有疏忽,将给石油钻井平台带来巨大损失.在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海底的地质环境条件作了研究,发...  相似文献   

9.
<正> 70年代后半期,利用潜水器在东太平洋海隆潜航,发现了从“烟囱”极佳喷出富含金属的热液姿态及其周围的特殊生物群,已成为发现海底新矿物资源的重大话题;最近,不仅在中央海岭系,且相继在冲绳海槽、裴济海盆、马利亚纳海槽等西太平洋和日本近海的弧后海盆也发现了海底热液矿床。特别是在具有陆壳性质的冲绳海槽中的伊是名海穴发现了热液矿床,是至今地质年代里唯一所见的黑矿矿床,对现代地质学具重要意义,在日本200海里经  相似文献   

10.
以科曼多尔海盆的研究为例,阐述了以连续地震剖面测量(HC)资料为基础编制与传统等值线图不同的立体图像的新方法。沉积岩基底的三维图像能够较明确地提供出其地形形态,这对于解释深部地震测深时的波场是至关重要的。用深度的“水平面不连续”法绘制基底地形能着重体现出主要构造单元,和整个研究区的构造轮廓。研究区的复杂地形轮廓证明了科曼多尔海盆中希尔索夫海脊构造的延续。用海底地震仪(C)进行深部地震测深(C3)是目前研究大洋地壳结构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1 引论南太平洋以南美洲、西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图1)为界。由于受东面的主洋脊(太平洋-南极海岭及其延伸部分东太平洋海隆)和西面的新西兰陆块分隔,因此大约5000m水深的洋底地形呈现为三个主要洋盆,它们从西向东分别是塔斯曼海盆、西南太平洋海盆和东南太平洋海盆。新西兰南部的复杂地形圈定了小规模的埃默拉尔德海盆、西坎贝尔海台和东巴勒尼海盆和北罗斯海。主断裂带(如埃尔唐尼断裂带)水平错断了主要海隆。位于沿南美洲和南极半岛北面的太平洋边缘和沿新西兰南面的部份  相似文献   

12.
<正> 海底沉积扇属于沉积盖层类型,由横向沉积作用形成,当时,垂直分量极小,实际上可以忽略不计,在横向沉积过程中,除海底沉积扇外,还形成了三角洲和前积斜坡。三角洲完全在陆架范围内形成,当其厚度不超过十几米时,通常在陆架内部,有时还到达不了陆坡边缘。仅因构造挠曲,三角洲复合体的厚度(各三角洲的总和)可达到数百米和上千米。三角洲是由河流形成,仅在陆架边缘外,在陆坡或深海盆连接区内分布着前积斜坡和海底沉积  相似文献   

13.
李晓兰 《海洋石油》2009,29(3):36-36
近日获悉,中国“海洋四号”科考船采用新研制的气密性孔隙水原位采样系统首次在南海中央海盆4000多米深水水域海底成功获取孔隙水样品。这标志着中国对可燃冰的深海探测技术又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4.
海洋Ⅲ 其他     
一种用于海洋工程地震调查的小直径海洋电缆已经设计和生产了,它能在水深0—100米的浅海地区进行勘探工作。鉴于要求用价廉的工程地震仪作为记录设备来获取海底浅层中海洋沉积的地震压缩波速度,因而设计了这种电缆。由于加拿大波费特海异常高的地震速度是冰川沉积物的征兆。所以电缆最初设计目的是测定海底的速度。设计要求的电缆拖带深度为离海底5米,并能记录海底以下20米地层的高折射速度(约为3000米/秒)(见  相似文献   

15.
通过总结有关现代和古代大陆边缘基底构造和沉积盖层的资料,可以划分出一组特殊的大型构造盆地,它们可部分或全部包括深海盆、大陆坡和大陆架,有时还包括沿海低地。在南里海、黑海和东地中海进行地质地球物理调查时,首次发现此组构造盆地的以下特点:具有形态上反映清晰的深海盆,巨厚的(达15千米以上)沉积盖层,以及在物  相似文献   

16.
<正> 导言红树湖为一水深不过2米,在深度可达20米的基岩上堆积了泥炭和胶泥(腐泥)等有机质沉积物(图1)的小型成水湖。这种环境,由于是研究缺氧海盆中富有机质沉积物早期成岩作用的理想场所,引起了我们很大兴趣。我们的目标集中在进行沉积物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的详细描绘。并将对沉积物性质的兴趣分别纳入三个重要研究领域,即地质、天然气与孔隙水的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红树湖的地球化学研究,是评估缺氧条件  相似文献   

17.
<正>5月继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从我国南海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可燃冰矿藏开采出天然气,取得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的历史性突破之后,南海莺琼盆地也传来大好消息,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在南海莺琼盆地4000米处成功钻探一口超高温高压井,并获良好油气显示。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晚第三纪与第四纪沉积的连续性,对维马深海底水槽(以下简称维马底水槽)31°S 附近横剖面的21个活塞岩芯作了磁性地层和生物地层研究。岩芯取样水深范围为2941—4235米,它们代表了各具相对稳定的堆积型式的三个性质明显不同的地文区。最深的岩芯取自维马底水槽轴东侧(4150—4250米)和西侧(~3650米)的宽海台;它们具有本区最高堆积速率(>20米/百万年)而无不整合迹象。里奥格朗德海隆翼部的20个岩芯则表现出晚第四纪沉积的连续性和正常的深海堆积速率(5—10米/百万年),其中两个岩芯具有可能属滑坡成因的小型局部侵蚀间断的迹象。里奥格朗德海隆翼部与东海台间的较窄的过渡带(3950—4150米)上发育有埋藏锰滩和接近出露的中新—上新世地层,这表明晚第三纪和第四纪时发生过可能由南大洋底水(AABW)流增强事件引起的间歇侵蚀。该过渡带内和东海台上的现代水流较弱(平均流速约2厘米/秒)且向南流动。海台上发育良好的沉积物波和海台东侧上坡的埋藏侵蚀不整合面,表明晚第三纪时底流速度比现在高得多。  相似文献   

19.
横穿中央海盆断裂带以南的西菲律宾海盆所作的长距离旁侧声纳扫描图(S wathmap)上。可以看到一些线状深海山,这些海山与称之为中央海盆断裂带的原扩张中心平行或近乎平行。离中央海盆断裂带最远的、较老的海山平行于该断裂带;而靠断裂带的海山则平行于该断裂带内部的构造。菲律宾海盆早期海底扩张的方向为北东—南西向。在距今大约54百万年前,其扩张方向改为近南北向,这可能与澳大利亚开始北移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随着海上地震反射资料质量的改善,对认识丹皮尔次海盆及其相邻区域中的地震地层关系也更深化了。把同构造期的裂谷地层与构造运动期后的漂移地层隔开了的“起始漂移”不整合面,现在已可从地震资料上识别出是一条单次反射的、无断裂的反射层。原先此不整合界面都被解释是有断裂的。在此界面上,有个2400米范围的陡崖状古地形。这个陡崖是由于构造运动、并经历后来卡洛夫时期剥蚀一些时间以后才形成的。可能是印度洋开阔的结果。兰金地台中卡洛夫地层以及上侏罗世海相砂岩的存在,表明在卡洛夫和上侏罗世期间,兰金地台有些地方是淹没在水中的。而且,紧接在构造运动之后,导致丹皮尔海盆也一定有2000多米深。该陡崖基本上就被掩埋了。部分是为1200米厚的卡洛夫期结束时的沉积所掩埋,而最后是被纽康姆时期的沉积所埋没。此后,兰金地台和丹皮尔次海盆就一直下降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