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拐裂缝性超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试验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拐油田夏子街组油藏属于典型的深层裂缝性超超低渗透油藏,天然能量不足,无活跃边底水,且油藏压力系数比较低,流动开发以来,许多油井已经停产或停喷,油井产量递减非常快。为尽快补充地层能量,减缓油井递减,选择了二个井且进行先导性注水试验。本文对本闪注水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得出了小拐裂缝性超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没有效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微裂缝性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开发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靖安油田长6油藏的注水开发实践,总结了微裂性特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注水开发特征,揭示了注水开发过程中油田产量和油层吸水能力的变化特征,注入水推进的规律及对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安塞油田裂缝特征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低渗透油气田》1997,2(3):22-26
  相似文献   

4.
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主要做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鄂尔多斯盆地目前发现的两个整装特低渗油田-安塞、靖安油田长6油层的地质特点及开发实践,以油藏工程方面的内容为主,总结、提出了特低渗油田开发的主要做法,即开展油藏早期评价,优选富集区;深化油藏描述,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加强开发试验,优化方案设计;井网系统与裂缝合理匹配,整体开发压裂;早期注水开发;适时调整注采比,建立有效压力系统;开展不稳定注水,裂缝侧向合理加密调整,局部扩边挖潜;以及调剖堵水  相似文献   

5.
长庆低渗和特低渗油田开发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庆油区侏罗系延安组和三选系延长组油层分属低渗透和特低透油层,迄今已发现30个低渗和特低渗油田。由于采用了适合本区储层特点一系列方法和技术,使这些低渗特低渗油田得到了较为有效地开发,开创了商效开发低渗透油田的新局面。本文从油田地质背景、油藏工程、采油工程地面建设工程诸方面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长庆油田区低渗和特低渗油田的开发实践。  相似文献   

6.
安塞特低渗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安塞油田王窑区王19-4井组的静态资料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限油层吸水状况、沿井见效及见效时间产量、动液面及含水等动态变化情况,并进行了产能预测,分析了井组中的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其且内注水压力平稳,油层吸水状况良好,注水见效时间快,见效程度高,无水采油期长,大部分油井生产形势平稳,产量下降幅度不大,稳产期较长,王窑区油藏自然能量的最终采收率只有8%,而注水后水驱采收率提高到21.9%,体现了长  相似文献   

7.
用两相非达西椭球三维渗流数学模型导出了水平井注水开发低渗油田的产油量、压差计算公式。以实例计算分析时,得出了产油量及压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分别讨论了启动压力梯度和注入率对开发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10.
水平井技术在宝浪低孔低渗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平井筛选标准,水平井产能及其影响,水平井渗流特点及压力分布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水平井开发技术特征。同时对宝浪油田宝北区块ш1层低孔渗油藏直井开发特点、实钻2口水平井采油井H2、H3的开采现状及初期开发规律等做了对比分析,并分别用数值模拟和经验公式及经济评价软件对水平井后期开发特征进行了预测和经济评价。此外,还针对H2、H3井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详细的措施意见。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油田开发与裂缝密切相关,因此井网部署是否合理是低渗透油田开发成败的关键,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吉林两井超低渗透油田让11试验区裂缝性超低渗透油藏的菱形井网和矩形井网进行了井网模式和井排距优化研究,这一研究成果为我国超低渗透油田采用合理的井网进行有效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低渗透油气储层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低渗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及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等因素分析,研究了侏罗系低渗储层的成因,分析了影响低渗储层性质的重要因素,认为成岩压实作用是决定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低渗储层性质的关键因素,相对优质储层主要分布于低热成熟度、低塑性岩屑含量和粗粒级的砂体中。砂岩粒径、塑性岩屑含量和煤系发育程度影响成岩压实减孔量,从而影响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发育程度。三工河组受沉积环境、组分和结构控制的相对优质储层分布广泛,是侏罗系中的最佳储层。煤系地层发育程度对储层物性有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于特低渗高角度裂缝性油气藏来说,投产初期油井综合含水快速上升,部分井还出现暴性水淹,在初期进行的一系列堵水措施能取得明显效果,但随着堵水轮次增加,效果逐渐变差。试验表明,堵水后增加关井时间,堵水效果可明显提高。其原因在于改变液流方向使油水流动系统重新分布,使裂缝与基质有较长时间的充分渗吸交换。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对以往增产措施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适于裂缝性油藏的堵关改向配套技术,经大量的矿场试验,取得了显著的增油效果,为裂缝性油藏后期的开采和稳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油田开发后期调整井固井是当今油田的一大难题,河南稀油油田进入以厚油层层内细分挖潜为主的控水稳油阶段,对固井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低渗透油田区块固井更有其独特性,进一步加大了固井难度。河南油田经过一系列的攻关,通过采取加强停注停采工作,改善水泥浆性能,提高顶替效率,采用多凝膨胀水泥浆体系,采用屏蔽暂堵技术等措施,找到了一条较为适合目前低渗透油田的一套固井工艺技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将库车前陆盆地高压低渗致密裂缝性砂岩储集层,按岩性、物性分为3种类型,通过对单井测井资料裂缝处理分析,结合构造背景,分别总结了致密裂缝性砂岩测井响应特征,并认识了本区裂缝分布规律。综合应用井壁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资料定量分析砂岩裂缝性储集层特性,深入评价了裂缝性砂岩储集层,建立了低渗致密裂缝性砂岩储集层评价标准图版,为应用测井资料评价复杂的油气储集层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地质、测井、岩心、现场测试等资料,采用地质学、岩石力学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应力场发育方向和大小,并对该油田储层裂缝的分布特征进行了预测.研究认为该区裂缝是在阜宁晚期古应力场下产生,在现今应力场中被改造;石港断层带附近裂缝最为发育,裂缝优势发育方向与NNE向断裂一致;裂缝密度、开度高值区主要分布于石3断块与石4断块...  相似文献   

17.
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百口泉组低渗透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等岩心平行实验,开展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提出储层分类评价指标与测井表征方法。储层优势岩性主要为细砾、粗砂、小中砾岩;孔隙类型主要包括剩余粒间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微裂缝等;岩石粒度、泥质杂基含量、孔隙类型、孔隙结构是影响储层的主控因素。岩石粒度相对较低的细砾岩、粗砂岩,泥质杂基含量越低,剩余粒间孔越发育,储层的物性越好;原生剩余粒间孔隙越发育,有利于次生溶蚀孔隙的发育。次生溶蚀孔隙中粒内溶孔呈零星或孤立分布,微晶间溶孔喉道较小,对储层孔隙性的改善明显,但对渗透性的改善有限;砾岩储层渗透率的大小主要受控于喉道半径大小,即喉道半径越大,渗透率越高。建立了包括岩石粒度、泥质杂基、孔隙度、渗透率、孔喉因子等在内的砾岩储层的评价指标,最终形成了储层分类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
文东深层低渗油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文东深层低渗油藏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采用了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石物性、压汞试验等资料,提出研究区县3种孔隙结构类型,并探索应用数学地质方法进行孔隙结构分类,对相同类型油藏的储层微观结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于已注水开发多年,尤其是多次采取增产增注措施后的油藏,如何准确地判定低渗透非均质储集层渗流特征及其变化,难度很大。应用试井技术能够有效地认识这些特征和变化情况,为治理和改造油藏提供依据。分析准东沙南油藏经注水和措施改造使储集层的渗流特征产生的变化,有助于指导油藏的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20.
复杂低渗气藏压裂井测试产能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低渗气藏压裂气井产能测试中,常常出现利用测试数据计算的气井无阻流量值小于实际测试产量的现象。以河流相沉积低渗储层为例,通过单井模拟方法,探讨分析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不渗透岩性边界是造成计算的气井无阻流量小于实际产量的主要原因,且河道砂的宽度越小,测试中气井产量越高,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越大。对低渗裂缝性储层中的压裂气井,当储层渗透率各向异性特别明显时,也可出现类似狭窄条带边界影响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