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调查石羊河流域主要作物、种植方式、灌溉方式、结构比例、用水效益等,并收集2007年以来流域年用水量和相关国民经济资料,分析了流域重点治理实施效果与效益,总结提出了设施农牧业、耕作制度、技术集成、新品种引进等4种新型高效节水集成技术与应用模式,作为流域重点治理效益显现和水资源持续利用、生态修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石羊河治理项目的全面展开,管灌、大田滴灌、温室滴灌等高效节水设施农业也将全面推广,为了有效地管理好设施农业,使之高效地发挥作用,需要积极探索出了一套项目建设管理运行机制,更好地推动流域内节水的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保护利用水资源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全流域重点治理探索出今后工作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滴灌系统设计是乌苏市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的中重点建设内容之一。文章针对该工程丘陵区域干旱少雨,土壤深层补水困难,导致植树造林成活率很低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新型滴灌系统设计的分析,并进行了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滴灌系统的应用可以使本区域经济林木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且降低蒸发耗损,具有较好的节水增产效果。在建设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做好工程的建后服务,规范用水程序,鼓励人们积极正确使用滴灌技术,使滴灌系统能真正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4.
棉花滴灌节水增产效果突出。结合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通过分析红崖山灌区发展棉花滴灌的技术条件,对棉花滴灌的基本参数、设备选定、系统布置方案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技术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5.
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是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推进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确保流域和区域有限水资源实现综合效益最合理化和最优化的重要途径。石羊河流域上中下游间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和生态用水需求矛盾突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实施十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入调研石羊河流域水量分配和水量调度的思路、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对推进当前我国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明 《中国水利》2010,(1):36-38
石羊河流域是我国内陆河流域中人口最密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流域之一。要加强石羊河流域的治理工作,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和落实责任。同时要抓紧前期工作,进一步强化工程建设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对石羊河规划实施效果的监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7.
黄羊河灌区作为石羊河流域内较缺水的自流灌区,从2007年开始结合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全面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在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总结经验,分析一些影响协会规范运行和长远发展的问题,以供今后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规范建设借鉴。  相似文献   

8.
分析总结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应急项目环河灌区节水模式、运行及管理情况,提出加强滴灌技术运行管理的模式研究和培训等建议,以推动民勤县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一、金川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进展情况按照《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和《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调整方案》,金川区要在2011—2013年完成所有工程节水改造建设任务,其中:改建干渠2条6.92 km、支渠12条19.4 km,改造节水面积9.38万亩2  相似文献   

10.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完成后,为了巩固重点治理成果,西营河灌区进行了大幅度的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黄冠梨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业,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确保灌区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对西营河灌区现状水资源条件下特色经济林用水情况的调查分析,探索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宜的灌区特色经济林最佳供水模式,对河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处干旱缺水区的勤锋农场大面积推广应用滴灌技术,发挥了滴灌节水的优越性,是成功使用滴灌技术的典型,破解了滴灌技术在大田农作物上的使用难题。勤锋农场使用滴灌技术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推广应用滴灌技术的推动机制有力,工程设计精良,管理制度措施到位,效益发挥得好,使用户尝到了应用滴灌技术的甜头。因此要推广应用好滴灌这项节水技术,就必须对工程进行精心设计,做好滴灌工程系统的配置,严格配水制度,严格管理制度,在滴灌设备装置区域不得使用其他灌水方式进行农作物灌溉,以保证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保证滴灌设备正常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批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后,各地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石羊河流域生态持续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植被得到较好修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产条件得到保障,生活环境更加宜居。这都得益于实行水权改革和产业转型,工程建设作为保障,先进技术的应用也挖掘了节水潜力,流域生态系统得到了恢复,开始趋向好转。  相似文献   

13.
以武威市凉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践为例,通过调查分析石羊河流域高效节水成效、问题,提出建设高标准配套的节水工程、适宜生产运输道路和经济型生态工程、以条畦田为重点的农田肥沃工程和农机农艺节水集成应用推广工程等,为干旱缺水区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农业生产效益持续增长提供有效途径;建设水系连通和灌区串珠式蓄水池工程,实施自压管喷滴灌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解决好石羊河流域生态问题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考验水利人的意志与智慧。从石羊河流域治理提上议事日程以来,甘肃水利人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以百倍的精神全身心投入流域重点治理的伟大实践,共同铸就了石羊河重焕新生的丰碑。我们从所有参与流域治理的单位中选取了两个集体——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管理委员会是温家宝总理批示成立的流域统一管理机构,作为委员会办事机构,甘肃省水利厅石羊河流域管理局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落实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践行流域管理职能的重大使命,在指导协调流域内水务部门全面实施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作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主要承编单位之一,为寻求解决石羊河生态问题的症结、科学编制规划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2001年算起,10多年中,还有很多人、很多事我们不能忘记,还有不少经验、不少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希望他们的实践能够给更多人以启迪,共同凝聚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5.
石羊河流域水利信息化建设,在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推进流域治理工作落实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和新形势下流域水资源管理新的要求,石羊河流域信息化建设也存在监测不全面、分析不深入、数据孤岛化与新技术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和不足。该文就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12年辽宁省建平县千万亩节水滴灌工程项目膜下滴灌工程喜获丰收。为保证工程发挥效益,建平县在工程建设和建后管理中采取了多种举措。包括管理措施:成立组织、落实经费、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措施:管网的运行管理、首部的运行管理、施肥罐的运行管理。建后管护主要推广以下4种管护模式:合作社管理模式、农民用水协会管理模式、村组集体管理模式、大户或私人自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民勤县由于缺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甘肃省委、省政府把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作为甘肃水利的一号工程,民勤县委、县政府更是把重点治理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坚定信心、攻  相似文献   

18.
采用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民勤县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及其效益得以显现的关键技术管理措施和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指标层层细化、"三水"联合调度、轮次定额配水、推行差别水价政策、推广节水技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落实责任等措施,是实现水资源严格管理和高效利用的有效措施;责任制度落实、层层监督检查是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有效行政推动措施;乡(镇)水资源管理办公室是水源配置方案有效落实的重要组织保障措施;采用计量监控、监测设施设备是水资源管理的有效管控手段;依据水权和农产品动态趋势,适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逐步形成以水定布局、节水高效的动态种植结构模式,是巩固水资源管理成果、推动水资源持续利用效益再上台阶的有效途径;以滴灌为主的高新高效技术推广和设施农牧业的高效发展是干旱缺水区缓减水资源供需矛盾、持续高效利用有限水资源和巩固流域生态修复成果、促进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循环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9.
滴灌是发展农业高效用水,实现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手段。目前新疆滴灌系统建设与运行管理中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缺乏合理的施肥灌溉制度、灌区调配水管理模式与滴灌系统用水不适应等多方面制约因素,使农业高效用水和施肥的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滴灌系统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针对新疆农业高效用水发展瓶颈和制约因素,从离子灌溉系统理论创新研究、低流量大管径滴灌带(管)的研制、无压与低压过滤器的研发、施肥灌溉设备的改进等方面提出新疆农业高效用水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甘肃河西内陆区节水灌溉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用水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节水灌溉技术的效益发挥不佳、适应性不强、农民接受程度低等问题。文章利用国民经济评价方法,在河西内陆区石羊河、黑河及疏勒河三大流域选择典型灌区,对各项节水灌溉技术的运行成本与效益进行全面分析,并据此提出了适合河西内陆区不同流域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节水灌溉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