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对大庆市2000年地下水水位与历年水位对比分析,进一步剖析大庆市降水,蒸发和人工开采对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辽阳平原区地下水水位监测资料,绘制了2012—2015年地下水流场,分析了地下水漏斗的特征,建立了地下水回灌模型,并对不同回灌方案下地下水的回灌量以及回灌效果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①2012—2015年研究区地下水漏斗面积分别为99.76、124.43、151.85、156.15 km~2;地下水漏斗中心区域地下水水位降速为1.0 m/a,地下水漏斗面积扩大速率为14.09 km~2/a。②利用沙坑和拦河坝工程回灌5 a,地下水水位升高了9.5 m,漏斗区面积缩小了117.07 km~2,漏斗区地下水水位平均升幅约为2 m/a,但在回灌后期,地下水水位回升速率减小,漏斗区面积缩小速率减小。③沙坑、拦河坝工程回灌和漏斗区缩减地下水开采量方案下,回灌5 a,漏斗中心地下水水位升高了12 m,平均每年地下水水位升高2.4 m,地下水漏斗区缩减速率为31.23 km~2/a。④沙坑回灌工程中回灌初期渗漏速率大于渗漏后期的,渗漏开始至渗漏0.5 a是渗漏速率最快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受补给和排泄影响,研究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和变化趋势,有利于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应用Excel软件对河北平原区年内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类型为降水入渗―开采型、降水入渗―蒸发型、河渠水渗漏―径流型和降水入渗―开采越流型。深层地下水动态类型为径流―开采型和越流—开采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北京市密云县西田各庄节水型农业示范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采用地下水资源的多年调节计算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地下水动态预测模型。用此模型预测了2010年的地下水动态。结果表明:本地区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按现在的开采水平,在2010年地下水水位埋深将为27.0m。节水灌溉可明显减缓地下水水位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是北京供水的主力水源,持续过量开采已经导致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目前急需评估南水进京以来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与范围,为制定科学的地下水涵养方案提供坚实的基础。通过分析南水进京前后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对北京地下水的影响。结果显示,2014年以前因连续多年干旱多个大型水源地持续开采,形成了中心水位最大降幅超过46 m的大型漏斗,北部地区的地下水漏斗已经连成一体,平原区水位整体下降。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北京利用南水替代部分地下水进行供水,多个大型水源地减采地下水,通过潮白河道对怀柔应急水源地、水源八厂和怀柔水源地等多个大型水源地进行人工补给,置换大量的自备井等综合措施,使北京地区地下水水位由整体下降转变为部分地区上升。怀柔应急水源地与水源三厂地下水水位最大上升幅度超过了11 m。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对北京地下水的涵养效果已经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6.
利用湛江市城区历年地下水水位动态观测资料及雨量资料,研究湛江市地下水的流动特性,分析湛江市城区地下水水位年内和年度变化特征,提出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湛江市地下水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2020年水利部开始全国地下水超采区水位变化通报工作,通报全面反映了我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效果情况。德州市深层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效果十分明显,平均水位比上年约增长0.985 m,而浅层地下水超采区水位却呈持续下降状态。针对水位变化通报反映出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这对于超采区综合治理、改善地下水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对淄博市地下水的径、补、排条件及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和地下水水位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水位与开采量、降水量的二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了模拟精度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用于地下水水位与地下水开采量、降水量之间定量关系的分析,符合实际,适用性好,可作为对淄博市地下水多年动态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海淀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海淀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重要构筑物情况,确定地下水管理水位上、下限划定的原则,建立地下水水质演化趋势与地下水位关系,给出海淀区不同区域的地下水管理水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预案,为海淀区推行"三条红线"的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啸 《海河水利》2021,(1):19-21
通过对定襄县平原区地下水动态资料的分析,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建立降水量、开采量、年末水位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对方程的拟合效果进行检验,对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地下水水位严格控制及地下水管控指标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地下水水位下降严重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北京市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特别是城镇居民供水水源地水位严重下降的现状,从北京市气候变化、水资源状况、供用水量、供用水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北京市地下水水位下降严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遏制地下水持续下降、涵养地下水水源的对策与措施,为北京市水资源规划、管理和配置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三江平原平原区地下水生态水位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分析地下水生态水位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地下水生态水位指标体系,阐述了地下水生态水位确定的主要原则,明确了三江平原地下水生态水位,针对地下水开采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恢复地下水生态水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对三江平原平原区地下水生态水位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分析地下水生态水位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地下水生态水位指标体系,阐述了地下水生态水位确定的主要原则,明确了三江平原地下水生态水位,针对地下水开采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恢复地下水生态水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过度开采对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区1997年和2010年的地下水水位与水质资料,研究了过度开采条件下地下水水位与水化学特征的动态规律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1997年和2010年研究区地下水水位与水化学特征的空间变化规律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表现为地下水水位降幅较大的区域对应的镁离子、硫酸盐含量增幅也相对较大,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受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较大。空间叠加分析结果表明:镁离子、硫酸盐与地下水水位变化较大的区域空间重合率分别为72.2%,53.1%。过度开采通过改变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饱和带、非饱和带的水环境变化对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产生影响,因此对于地下水不可盲目、过度开采。  相似文献   

15.
通辽市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及氮污染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通辽市近年来工业、农业、牧业的发展及人口的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逐年增大,通辽市东郊工业地下水集中开采区的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范围也在逐年扩大,随着地下水的汇集,通辽市区及近郊区地下水的污染日趋严重,除了重金属、微量元素的污染外,三态氮的污染极为突出。1通辽市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1.1通辽市地下水区域下降区和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通辽市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的范围及对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往往将通辽市地下水水位区域下降区也称为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本文所指的水位下降漏斗是指通辽市区域水…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治理格尔木地区地下水水位的上升, 促进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利用, 减少地下水位上升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格尔木地区地下水位的响应进行研究, 对格尔木冲洪积扇 30年来降水量、 地表径流量、 地下水埋深以及格尔木河人类活动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 近 30 年来,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着地下 水系统, 致使格尔木地区地下水水位发生了明显变化, 地下水水位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 通过逐步回归分析, 格尔木河 径流量是近年来引起格尔木地区地下水水位升高的主要因素, 径流量对地下水水位影响较为显著, 显著水平为 0 1 038。  相似文献   

17.
采用桂林市西城区2004~2005年的降雨和地下水观测资料,对西城区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因子分析;揭示了西城区地下水年内的变化规律及动态变化特点;表明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影响因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聊城市西部地下水监测井水位变化长期趋势,提出了近期水位动态的区域分类,揭示了引水补源条件差异对地下水的影响。并利用回归分类法,对集中开采区降雨量、汛期降雨量与地下水水位变差建立复相关关系,可用于预测未来年份的水位变化,对指导制定引水补源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浩  黄雷  鲁朝林  郭会荣 《人民长江》2017,48(18):33-38
通过辨识江汉平原含水系统的水文地质结构,深入分析了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揭示了研究区地下水时空演变规律。结合地下水流系统分区分析了研究区的降雨-径流关系和地下水动态类型。同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累计水位升幅和累计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表水除丰水期补给地下水外,其余时段地下水补给地表水;研究区不同含水层地下水位关系总体为深层孔隙承压水位中层孔隙承压水位浅层孔隙潜水位;研究区地下水对降雨入渗产生的滞后效应表现为低水位期滞后5~7 d,高水位期滞后1~2 d。研究结果对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评价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主要根据豫北平原2006-2010年地下水动态1449点次监测数据(浅层1125个,深层324个),对该地区地下水位历时变化、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演变、地下水流场变异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位呈下降趋势且地下水漏斗面积逐渐扩大,人类活动和有效降水入渗补给量减少是影响地下水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