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油田水驱开发经历基础井网、一次调整、二次加密后,目前开始针对薄差层和表外储层实施三次加密调整,由于三次加密井开发的目的层岩性和物性较差,油层的纵向非均质性明显以及平面分布复杂等客观条件,决定了注水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通过对油田某区块三次加密井油层动用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动、静态资料,深入分析油层发育特点,剖面动用状况,结合生产实际,从而达到有效减缓产量递减速度,提高经济效益,为今后开发此类油层提供技术借鉴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低落参透岩心水驱油实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区西部0密井网试验区生产实际,分析了注采速度对三次加密井网开发效果的影响,提出确定水井分层合理注水速度和油井合理采液速度的数学方法。实践表明,合理控制注采速度能够调整水线在油层中的均匀推进,提高薄差油层水驱动用程度,改善三次加密井网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庆油田杏六区油藏已经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零散、薄差油层整体动用程度低.在当前井网控制程度下,无法将表内薄层和表外储层的剩余油开采出来.在对杏六区油藏各类油层动用状况和水洗程度归纳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剩余油分布特点以及可调砂岩厚度,确定了三次加密调整采用五点法井网,保持注采井距在100~170 m的布井方式.并在已选定的布井方式基础上,设计了两套不同的三次加密方案,结合数值模拟和经济效益对两套布井方案进行优选、评价.最终确定在调整区内单独布一套油井,将二次加密井转注作为注入井,形成井距在144 m左右的五点法井网的加密方案.  相似文献   

4.
喇萨杏油田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调整方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喇萨杏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及高采出程度开发阶段,多油层、非均质严重,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储量占30%以上,这类油层不仅具有低渗透油层的特点,而且与中高渗透油层交互分布,开采及调整难度大.通过对喇萨杏油田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分布特点、开发现状及剩余油分布的分析,提出了与油层性质相结合、与剩余油分布相结合、与原井网布井方式相结合、与长远调整方式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二类油层上返时机及多套层系开发的特点,充分利用三次加密、三次采油相结合调整方式,三次加密井水驱调整与现井网注采系统调整方式,发展和完善现有开发技术,选择合适的油层组合方式、井网井距及驱替方式,提高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的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5.
大庆油田"两三结合"的试验情况及扩大实施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在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中区西部密井网试验区开展了三次加密与三次采油结合(简称“两三结合”)试验,研究三次加密调整对象在特高含水期再开展聚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首先对“两三结合”试验区的开发效果进行了评价,介绍了试验区所采用的工艺技术,然后分析并研究了喇萨杏油田“两三结合”的潜力及开发对策,最后提出了扩大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庆油区杏六区油藏经过43 a注水开发,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零散,低渗透薄差储层动用程度较低。在储层精细地质描述的基础上,应用剩余油综合描述技术,分析了杏六区中部油藏二次加密后剩余油分布特点、油层水洗状况和可调砂岩厚度。针对有效厚度小于0.5 m的表内薄层和表外储层,开展了三次加密调整合理布井方式研究。主要采用三次加密调整与原井网、注采系统调整及后期三次采油相结合的优化布井方式,通过实施调整井网类型、注采井距、注采系统等措施,达到完善注采系统、充分挖潜剩余油的目的。在杏六区中部油藏实施三次加密调整措施后,采收率同比提高2.72%,表外储层水驱控制程度提高9.69%,表内薄层、一类表外储层和二类表外储层动用砂岩厚度比例分别提高了4.32%,6.13%和14.78%,并形成了配套的三次加密调整技术。  相似文献   

7.
杏六区中部油藏在二次加密调整后,一类表外储层和二类表外储层的动用状况得到大幅度提高。通过在分析杏六区油层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应用该区取芯井资料,对一类油层和三类油层在不同开发阶段水洗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详细论述了三类油层中不同有效厚度的油层在二次加密调整后的动用状况及影响因素,针对动用程度较差的薄差储层和表外储层进行了全面动用分析。同时,结合历年来吸水剖面、产液剖面、油水井生产动态等资料对剩余油分布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判断,为即将开展的聚驱、三次加密和后续的井网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低渗透油层动用状况分析方法,分析了进一步加密的喇萨杏油田低渗透油层的水淹状况,利用3次加密试验区对低渗透油层动用程度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井网加密,提高压裂完井比例,新老井共同考虑,减少层间干扰是提高低渗透油层动用程度的主要途径,为进一步提高3次加密的动用程度、井网远景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油田开发经验表明,打加密调整井是开采剩余油、保持油田稳产、改善水驱效果最有效的方法。本文以特低渗水驱砂岩油藏中高含水期G46区块为例,应用PNN测井、沉积微相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了青一高台子油层剩余油分布规律,并以此开辟加密调整试验区。研究结果表明非主力油层剩余油饱和度整体高于主力油层,前缘沙坝物性稍差(2-4m D)剩余油饱和度较高,是下步动用的主力相带,加密新井初产和累产高于河口沙坝主体,进一步验证了剩余油认识结果;非主力油层加密井目前平均日产油为2.4t,见到较好效果,实现了非主力油层的有效动用。  相似文献   

10.
大庆油田北部地区剩余油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于洪文 《石油学报》1993,14(1):72-80
在油层描述和油井分层动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宏观剩余油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形成剩余油的原因,各类油层剩余油的比例和分布特征,通过二次加密试验区的开采实例,说明二次加密调整开发井网是挖掘剩余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萨尔图油田北二区东部三次加密调整布井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通过北二区东部三次加密调整试验区的生产实践对不同井网密度的布井方案对比、理论分析,验证了进一步加密调整的可行性,找出了适合于萨尔图油田北部地区的合理井网与极限井网密度,并对今后井网加密部署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徐冬梅 《断块油气田》2012,19(3):332-335
异常高压低渗透油藏作为低渗透油藏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其处于地下较高压力场和温度场中,油气储层具有显著的弹塑性变形特征,开采机理有其自身特点。正确认识与评价油藏开发方案,对于经济高效地开发此类油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中以史深100断块沙三中亚段低渗透油藏为例,提出保持较高注水压力,通过井网加密等调整技术大幅提高史深100断块沙三中亚段油藏的开发效果,最后给出的开发建议为,在史深100区块逐渐加大井网加密力度,全面改善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的二次加密调整层系至今已注水开发10年。目前其产量只占水驱产量的28.99%,仍有30%以上的砂岩厚度未动用,在今后一个时期仍是水驱开发调整的主要对象,因此有必要探讨改善二次加密井开发效果的方法。本文对萨北开发区二次加密调整层系油层未动用原因进行了分析;对提高二次加密油层吸水状况、增加产液厚度的主要做法以及所取得的效果进行了总结。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不同时期油井受效状况,注水井采取提高注水强度、细分注水、措施改造以及浅调剖可改善油层吸水状况;在油井注水受效后的2-5实施改造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措施进行优化,能改善油层动用状况,提高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4.
在阐述龙虎泡油田初期天然能量开采、转注后实施“三分、五清”精细油藏管理和提压注水效果的基础上,针对油田高含水期注水开发中存在的井网对砂体控制程度低、剩余油分布相对零散、注采系统不完善等问题,依据油藏数值模拟、油藏工程方法及高含水期开发调整矿场试验结果,研究形成了反九点转五点注采系统调整、以挖潜零散剩余油为主的局部井网加密调整、中渗透油层高含水期提液增产调整和多油层高含水期聚合物深度调剖技术.高含水期注水开发调整技术控制含水率、递减率和提高采收率效果显著,对类似油田的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喇萨杏油田加密调整特点出发,分析了不同加密方式对笼统及分类井水驱特征曲线的影响,提出用分类井资料计算加密调整井可采储量能够提高预测精度,并给出了不同阶段投产的加密井可采储量计算方法,即:适用于投产时间较长,水驱特征曲线已出现有代表性直线段的水驱特征曲线法;适用于进入递减之后,且有3年以上递减资料的递减曲线系列法;适用于投产时间短,资料较少的井网密度法、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经验法和静态法。还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6.
大庆油田外围扶杨油层分类评价及调整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依据油藏地质特点将大庆油田外围扶杨油层已开发区块分为四类,并结合动态特点分析了各类区块注水开发效果。评价了各类区块井网加密和注采系统调整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各类区块开发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庆长垣外围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受注水动态裂缝影响,水驱开发效果差。为改善水驱效果,需首先明确注水动态裂缝开启规律,进而才能提出开发调整对策。综合利用地质力学、油藏工程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建立了注水动态裂缝开启压力计算方法,揭示了其开启机理和延伸规律,并针对裂缝开启不同情况,形成了相应的调整对策。研究表明:当注水压力超过储层现今最小水平主应力时,裂缝首先沿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开启;随着注水压力继续增加,裂缝沿与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较小的注采井连线方向开启。根据裂缝开启压力计算方法,结合大庆外围A油藏条件,其裂缝开启的临界注水压力为9 MPa。油藏注水压力为12~14 MPa,当注水井排与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一致时,油藏沿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开启单方向裂缝,剩余油主要沿裂缝呈条带状分布;当注水井排与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呈一定夹角时,油藏开启多方向裂缝,剩余油被多方向裂缝切割呈零散分布。基于不同井网与裂缝匹配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提出了“限压注水控制多方向注水动态裂缝开启、沿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裂缝线性注水、侧向基质驱替”的开发新理念,给出了注水压力界限与井网加密调整模式,现场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三次加密剩余油综合描述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油水运动规律复杂,剩余油分布零散,目前尚没有一种有效的具体到并点的剩余油预测方法。在研究了一种模拟射孔法的基础上,通过宏观控制、微观解剖、潜力定量和单井确定等四个环节,采用资料统计法、神经网络辅助法和虚拟井位射孔法三种方法,可预测出三次加密布井空白区的可调厚度,通过打井验证精度达85%以上,并根据预测结果可将新布井分为有效井、低效井和风险井。这一方法可将三次加密可调厚度预测精度由原来的70%左右提高到85%以上,为三次加密调整布井提供了一种既实用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老油田产能和井况逐年变差的开发现状,运用完善注采井网、措施改造、评价小油砂体、加密调整及滚动建产等手段,深入挖掘油藏潜力,以提高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恢复产能,确保老油田长期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