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论文针对某城市红层地基差异沉降的复杂问题,通过对建筑场地沉降、变形、裂缝等现象的综合调查,地基差异沉降影响因素的专门分析、有关岩土工程问题的计算评价,深入剖析了该红层地基产生差异沉降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导致红层地基差异沉降的原因是在地基40m~50m深度范围内存在由富含石膏、芒硝、钙芒硝等可溶性岩石形成的溶蚀空洞,在地下水、施工降水、地震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覆盖层岩土体产生了差异沉降。经过初步的勘察诊断,采用注浆加固的方法有效地控制了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变形,说明对红层地基差异沉降问题的分析是合理的,注浆加固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北京德胜置业大厦高层主楼与地下车库底板沉降的跟踪观测,说明尽管高层建筑深基础基底与周边的地下车库或人防相连,主楼与裙楼或地下结构之间荷载差异较大,且其基础之间互相影响,差异沉降的控制难度较大,但根据各建筑物特点及其地基土层的工程特性采用天然地基和复合地基联合处理方式是可以将差异沉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的。 相似文献
5.
<正>一、引言就土质地基而言,旧房地基的承载力一般会比原地基承载力提高10%~50%,这已是人们普遍认识到的规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土层经建筑荷载压密后其强度参数有所提高所致。无论地基的沉降均匀与否,受压区的土都会因其产生压缩变形而提高强度。但就进一步利用沉降后地基承载力增长的方便性而言,人们希望地基的沉降是均匀的。饱和土地基由于其土中孔隙完全被水充满,当其渗透系数和排水条件给定以后,地基在某一阶段后的沉降量可以通过相应的固结理论计算而得。据此可以进一步计算出基础以下一定深度内土壤密度的改变量。如果 相似文献
6.
7.
福建某在建港区软土地基沉降的非线性时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在建港区东护岸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为例,对沉降监测数据建立了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模型,所建模型可用于揭示软土地基固结沉降发展规律,预测软土地基沉降的未来变化. 相似文献
8.
结合某配电站工程实例,通过对结构整体进行检测鉴定,详细阐述了地基差异沉降的危害及对地基差异沉降进行控制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具体的处理方法,以确保地基差异沉降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
地基处理的许多实际问题仅靠理论分析是无法解决的,还需要靠现场检测方法(如载荷试验).本文主要叙述了换填土密实度检测、垫层载荷试验中出现沉降差异较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型储油罐碎石桩地基差异沉降有限元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大型储油罐碎石桩地基差异沉降,采用轴对称有限元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和计算,研究了桩长、置换率、褥垫长度等参数对差异沉降的影响,及负向侧向位移与差异沉降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不等桩长的分布范围在某一定值时,差异沉降最小;油罐中心范围内复合地基,通过固定桩径不变,增加桩间距来增大置换率,可使复合地基在相对较小的置换率条件下获得更小的差异沉降;保持置换率不变,桩径越大(即桩间距越疏),复合地基差异沉降越小;调整桩长、置换率对差异沉降的改变较为明显,而改变褥垫长度对其影响不大;油罐地基负向侧向位移的出现是差异沉降调整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基坑施工对周围建筑物沉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海某地铁基坑的施工过程中,临近建筑物产生了较大的整体沉降,而且不均匀沉降明显。结合工程实测数据及该处的土层分布条件,对基坑工程不同施工阶段引起建筑物沉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围护墙体较大的水平位移以及建筑物所处软弱粘土的流变变形使建筑物产生了不小的整体沉降,而建筑物下方局部分布的不良地质条件则是建筑物产生明显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以期引起工程技术人员对不良地质对工程及周边环境不利影响的重视,其他类似工程能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5.
考虑不均匀沉降的高层综合楼基础设计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含有多层裙楼的高层综合楼建筑,由于存在不同荷载,地基基础存在不均匀沉降问题。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和工程地质条件,详细分析阐述了高层综合楼建筑基础设计方案和选型;并对主裙楼采用不同基础的具体设计及差异沉降的解决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Chen Tingwu et al. 《工程勘察》2008,(10)
本文将时间序列分析和非线性回归用于沉降过程的综合建模与预报,给出了时间序列模型识别、预报的方法,以实测数据为例说明应用此法的全过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建筑结构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会导致建筑结构出现裂缝或者下沉倾斜现象。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高层建筑将会处在危险之中。本文主要从地基、建筑结构和形体等方面,分析了建筑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19.
非线性微分动力学模型的沥青老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沥青的老化行为及抗老化性能,将沥青进行旋转薄膜烘箱老化(RTFOT)和60 ℃烘箱老化试验,并从不同使用年限的路面回收老化的沥青,采用非线性微分动力学模型对不同老化方式的沥青粘度进行拟合,根据模型参数讨论了沥青在不同老化条件下的性质变化和老化速率,并分析了老化机理的差异。结果表明,非线性微分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沥青室内和野外老化进程,模型参数L和r可以实现对老化状态和老化速率的量化。不同老化温度下,沥青都有其对应的极限老化状态,RTFOT老化与野外老化的极限老化程度约为60 ℃烘箱老化的4~5倍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公路的车流量压力增大,我们需要对公路进行拓宽,但是在拓宽的过程中,由于土质的不同,拓宽后的新老部分会出现沉降,并且存在差异,我们应该从两方面对土质进行分析,包括路面下降的深度和水平移动的距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