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光是室内外沟通交流的必要条件,建筑的立面设计与光环境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设计中自然采光的匮乏也显示出设计者对使用者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关怀不够,忽视其主观评价。从国内目前对于建筑光环境的研究和建筑实践来看,大部分研究停留在建筑材料与技术领域的层面上,很多成果并未能很好地为建筑设计所利用,从建筑光环境出发的建筑设计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将结合使用者的主观评价意愿,从使用者的角度对中学教室光环境进行评价;并结合实地物理测量,从主观意愿和客观数据两个方面,综合分析广州中学教室光环境质量及特点,探索立面设计与建筑光环境的关系,以及建筑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基本居住单元"是比"户型"在内涵上更加扩大和全面的概念.该文对珠三角地区具有代表性的4个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的9个住宅小区共245户基本居住单元进行室内环境质量使用后评价,发现在施工质量、储藏空间、油烟干扰、室内声环境、装饰材料的环保性、设施安全及阳台使用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而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客厅、主卧室和整体空间感受等5个方面则较为成功.另外,通过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得出使用者对基本居住单元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心理取向和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完善了基本居住单元环境质量主观评价指标集.  相似文献   

3.
保障性住房项目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民生与社会和谐。首先对保障房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采用改进型德尔菲法与HHM法,从项目目标、执行过程、项目影响、项目效益、项目可持续性等五个维度对保障房项目的后评价指标进行识别与筛选。而后通过基于知识粒度与属性重要度的Rough Sets(粗糙集)理论对所有指标的重要度、指标权重、偏离程度进行计算,剔除与约简了偏离程度较大的冗余指标,建立起了更加科学合理的符合保障房项目固有特点的后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以后的保障房项目后评价管理以及全寿命周期管理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民有所居”的问题, 我国进行了大规模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关注此类住房的人居环境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以广州市 4 个保障房住区近 800 户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入户调研, 建立包含客观建成环境和居民主观评价两大维度的保障房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保障房居民对住区人居环境感到比较满意,但精神层面生活品质仍有提升空间;进一步发现,住房环境评价受人均住房面积、家庭人均月收入、入住时长、建造年代影响;住区环境评价受区位、建造年代影响;社会关系评价受建造年代、入住时长影响。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保障房建设提升及相关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方法对广州典型经济适用房小区的卫生间空间环境进行使用后评价,了解住户的主观评价和居住意愿,总结分析目前经济适用房卫生间在适应老年人使用方面的缺失。由此提出若干优化设计建议,为改善老年人的居住质量、提升未来紧凑型保障房的人性化设计水平提供详实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上海地区某既有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从建筑室内空间光环境营造与照明节能的角度,通过递进的五步骤自然采光优化设计方法调整,结合居住建筑室内自然采光系数满足率与采光均匀度两个评价指标,并结合ECO TEC自然采光数值分析手段,论证、研究既有居住建筑在绿色化改造中的自然采光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学校园环境的质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小雷 《新建筑》2003,(6):11-14
在建成环境评价研究中,实证、量化的研究方法是目前国内的主流,质化研究方法的价值却长期得不到重视。提倡将质化方法与量化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方法体系的良性发展。建成环境评价是大学校园规划建设的重要反馈手段。通过广州某高校校园环境质量主观评价的案例,结合量化的调查法,探讨认知地图法、自由报告法等质化研究方法在评价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嘉维 《华中建筑》2020,38(3):46-48
传统采光评价指标主要有静态和动态两类评价体系组成,静态体系以采光系数为代表,动态体系则以全自然采光百分比和有效天然采光照度百分比为代表,这两个评价体系基于以水平面为主传统办公模式可以进行采光性能测试评价,然而现代办公模式下大量使用计算机以后,使用者对于天然采光的要求也将发生了很大改变,该文试图从人眼视觉角度出发,对办公人员基于大量使用计算机屏幕这一背景下进行充分调研及数据搜集,探索出了一套以亮度指标为基准的新型采光舒适度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掌握热环境舒适度现状信息是传统建筑更新改造的必要条件,当前,物理实测和主观感受调查是热环境评价的基本方法,但两者之间决策模型的侧重不同导致了评价结果的明显差异。以寒冷地区豫北道口镇典型砖木民居为例,通过风环境模拟、物理环境实测与现场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获取研究数据,采用PMV、APMV、热适应评价模型与实际热感觉TSV模型进行评价并做对比分析,研究表明:1)居民关于热环境的主观感受与客观评价存在较大出入,从评价结果来看,APMV模型所得结果与实际热感觉更接近;2)居民的耐冷适应性是不同模型评价结果差异的重要原因,考虑到居民对热舒适的渴望,民居更新改造应充分考虑当地人群的热适应性与热期望值;3)室内热环境现状与城镇住宅热舒适标准偏离较大,不宜采取城市标准进行传统民居热环境提升;4)围护结构气密性、室内温度波动规律及风貌保护兼顾是传统民居更新改造的重要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10.
复合绝缘子状态评价指标数据变化具有时空特性。复合绝缘子评价指标权重值随时间变化且不同指标数据随时间变化程度不同,具有时间渐变性和时间敏感性的特点,而绝缘子所处空间环境差异影响专家对评价指标主观权重大小认知。依据复合绝缘子所处空间特点确定主观权重,克服复合绝缘子空间特性对权重的影响;以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体现指标数据变化的时间渐变特性;以博弈模型组合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以主观权重值弥补客观权重值无法体现时间敏感性的不足,兼顾复合绝缘子指标权重的时间和空间特性;依据复合绝缘子所处空间和时间特性动态调整复合绝缘子状态评价关键指标。通过概率论和模糊理论相结合的云模型处理评价指标数据,得到指标状态信息,以权重综合各指标状态信息,构建复合绝缘子综合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1.
借鉴国内外现有的声景观评价方法,开展了声景观舒适度的评价方法研究,分析提炼了影响声景观的自然环境因子,提出以空气温度差、相对湿度、自然光照度比和风速等物理环境指标为变量,定量计算声景观舒适度指数(SSssd)的方法。通过在青城山现场测量相关物理环境指标,并对游客进行声景观主观满意度调查,建立了声景观主观满意度与声景观舒适度指数(SSssd)计算值的对应关系,定量分析了声景观舒适度与温度差、相对湿度、光照比、等效A声级之间相关性,证实温度差和光照比的实测值与声景观舒适度指数(SSssd)存在显著相关性。利用GIS图给出了青城山声景观舒适度分布,科学地评价了青城山声景观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张兴国  田玲  崔巍 《重庆建筑》2010,9(12):11-13
本文对宜居城市的内涵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分析,按照宜居重庆建设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对重庆市民的主观评价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中发现,主观指标的评价满意度不高,而且与客观指标评价结果有一定偏差,从而得出主观指标对城市宜居性的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较大的结论。因此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要充分考虑到市民的需求,制定合理、适量的主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采光环境是评价图书馆建筑使用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论文以某高校图书馆为研究样本,以改扩建后天然采光条件的变化为研究切入点进行历时性诊断分析,通过现场调研、读图分析等方式,对样本的外窗面积、窗户形式、采光方式等关键因子实施评价研究,由此获取关于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适宜采光条件的第一手资料,并提出具有推广价值的若干研究结论和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保障房住区建设及其居住环境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关注保障房建设的核心议题,即保障房住区及其居住环境建设,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述。国外的保障房住区建设已有丰富的历史经验,相关研究因而较为深入,对保障房住区居住环境存在的问题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并已经展开了保障房住区居住环境改善的理论和方法论的探讨;相比而言,国内保障房住区建设的时间较短,居住环境的研究较为薄弱,少量研究一方面主要是对国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简单借鉴,另一方面,研究缺乏深入的调查和实证分析,对保障房住区居住环境目前存在的客观问题、居民的主观感受、住房保障性人群的真实需求,以及两者之间的不匹配等问题尚缺乏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规划师》2017,(11)
人居环境品质是当前国际城市研究的热点。在中国,随着城市社会建设的持续推进,如何提升住区层面的人居环境品质成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命题。文章以保障房住区为例,从建成环境和居民主观感受两个维度对住区层面的人居环境品质进行了探索,发现居民对建成环境总体上可以接受,而其主观感受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总体不佳。故文章从规划政策的完善和规划过程的优化方面提出了规划策略,认为优化保障房住区的选址、鼓励居民全过程参与规划决策、实现规划供给与居民需求的平衡是进一步提升保障房住区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共空间是公众生活的重要场所,物理环境是构建舒适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对其主观感知展开研究.选取哈尔滨夏季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获取客观指标和主观感知数据.根据主客观关系的拟合分析结果,选择温度、声压级和亮度值作为综合评价因子,并确定关联机制及舒适区间.运用因子分析获取各子因子...  相似文献   

17.
朱小雷 《华中建筑》2006,24(8):116-118
以广州某小区的使用后评价案例为依托,运用非介入性评价方法进行主观评价的技术问题。研究的目的一是从主观评价方法学的大背景去讨论非介入性评价方法的应用技术,促进主观评价方法的多元化研究;二是利用评价获得的反馈信息来优化该小区以后各期的建筑设计:最后从方法学的角度摸索出一套以建筑管理文档为基础,以探索性研究、研究设计、文档编录与分析三大技术模块为核心的非介入性评价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8.
邬海卿  王蓉  李存华 《建筑节能》2016,(12):121-125
卷烟工厂具有建筑面积大、室内进深大的特点。加之考虑到工艺和视觉工作要求,工厂对室内光环境要求较高。以云南某卷烟复烤联合工房为例,运用Ecotect建立原自然采光设计方案的建筑模型,导入Desktop Radiance进行采光系数计算,分析原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然采光设计方案优化结果;分析优化方案对室内照明能耗和空调能耗的影响,同时,提供自然采光产品的性能参数指标。提出自然采光模拟分析技术在卷烟工厂采光优化设计中的研究与运用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朱小雷 《华中建筑》2011,(10):78-81
广州西关作为旧城区的空间核心及城市文化代表,其更新改造问题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谊文以经过一定程度整治后的广州西关社区的典型公共街角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视角,综合利用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的方法对目标空间环境进行使用后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POE),深入分析影响当地居民环境取向和主观评价的内在因素,剖析环境更新与居民生活空间需求之间的关系,总结环境更新的正反经验。以期为进一步的城市公共环境的整治积累第一手的反馈数据。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历史文化街区景观体验评价更多基于主观问卷调查展开。为了突破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框架限制,构建多元评价模型,以广州永庆坊为案例,借助眼动追踪技术,辅以主观问卷调查印证,建立凸显定量特征的体验评价数学模型。首先基于网络大数据筛选永庆坊街区代表性场景,并依据城市意象理论进行场景分类。然后利用场景照片,展开眼动追踪实验,采集数据。进一步对各类眼动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构建基于平均绝对距离、眼跳次数和总眼跳时间3个眼动追踪指标的体验评价模型,并阐述体验过程中的主体差异和意象要素差异。最终将模型评价结果与问卷评价模型结果相互印证,确证眼动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