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明末中国造园专著《园冶》中掇山篇的分类,并探求了其如此行为之目的及动机,挖掘如此方法之思路。计成对于假山之分类采用了2套体系:一者以假山所在之环境分类,即"宜";另一为所构成假山本体之各个器官部分,即"体"。如此分类,可体现作者独特思路:一方面展现了作者立足于实际营造,利用深厚的实际营造设计经验反哺理论;另一方面可使得掇山的重点更加全面的被点明,而不会有偏颇之虞。  相似文献   

2.
情境与论说——《园冶》与《说园》比读初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鲁民 《中国园林》2010,26(4):11-12
<正>《园冶》是中国造园史上的一部奇书,看似散乱的叙述,隐藏着内在逻辑的完整性。《园冶》以成景为重心。所谓"景",就是使人"醉心"或者可以"成趣"的环境,也就是说,从一开始,景就不是冰冷的"对象",而是人与环境和  相似文献   

3.
论《园冶》的“入境式”设计、写作与解读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绍增 《中国园林》2012,28(12):48-50
物我混一的"入境式"与主客分离的"图面式",是传统中西园林设计和思维方法的根本区别。《园冶》作者计成的园林营建工作方法是"入境"的,《园冶》一书的写作方法也是"入境"的,正确理解《园冶》的读书方法同样应该是"入境"的。从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看,"入境式"的环境设计具有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范文昀 《新建筑》2013,(5):123-126
《园冶》语言组织结构存有自身的法则,且文本法则秩序与造园事实秩序平行存在。解体解析《园冶》文本结构旨在试图认知中国古代造园思想。造园思想的当下获得或可形成一种新的建筑学认知视域.亦即体现在建造活动中的自然与人的立体界域界面关系的体形形态营造:墙体与栖居体方面。  相似文献   

5.
顾凯 《室内设计》2017,(2):27-31
“法”与“式”是中国传统园林及 叠山设计营造研究的重要命题,二者分属 不同层面,又关系密切。对叠山之“法”,需 从历史风格角度认识动势叠山与画意叠山的 差别,以及从实践营造角度认识物态与过程 中的各种类型之“法”,研究中可借鉴“类型 学”的方法。对叠山之“式”,要认识到“有 法无式”的特定内涵与历史现实中“式”的 明确存在及其一定的合理意义,并且在与 “法”的关联中、合目的性的灵活运用中加以 深入理解,“模式语言”的方法可以用于总 结与实践的关联研究。  相似文献   

6.
蔡军  樊轶伦 《建筑学报》2023,(S2):12-16
《营造法原》是姚承祖根据世代相传的“香山帮”传统营造技艺整理而成,其中,详细记载了作为厅堂(或殿庭)重要空间组成部分的“轩”。首先解读了《营造法原》中的“轩”;其次,通过田野调查、定性与定量分析等方法,探讨江南地区各片区代表性建筑中“轩”的种类及位置、构件及样式,并与《营造法原》中的“轩”进行比较。对《营造法原》中记载的“轩”在江南地区的流布与变异进行了分析,为深入香山帮木作营造技术在江南地区的源流及变迁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范氏天一阁园林坐落在浙江宁波,至今已逾450年,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明末清初江南藏书楼园林的基本面貌。天一阁园林典雅精巧,乾隆为藏《四库全书》,写仿"天一之法"建皇家七阁,园景随地宜而变,可称中国传统园林"一法多式"之典型。试从"天一阁"被写仿的现象分析七阁借助"一法多式"有效处理"园之异宜"的兴造,探索"法与式"的演化过程、内在动因及对传统造园传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理解古典园林不同用地模式声景观的特征和内涵,从《园冶》相地篇入手,将《园冶》6种分类按照地理环境要素重新划分成“山林别墅”与“城市山林”两大主要体系,分别以“山林地”模式与“城市地”模式作为体系代表,并选择明末江南名园寄畅园、拙政园作为典型案例,从诗文、图画、园林三方面分析明末不同用地模式声景观特征和营造特点,总结得出:一,“山林地”模式多使用“借声”的方式系统地取自然声为胜。而“城市地”模式常借助多重理法分散地协调人工声和自然声;二,“月下听泉”“听风”“听雨”等经典范式的运用和视听等多感官维度融合的理法已经在明末成熟,与诗画等历史人文因素共同影响园林听赏文化的发展;三,声景存在加固人和自然的情感联结和移情的功效。相关结论旨在为中国古典园林声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在实践层面借古开今,为现代园林声景营造提供思路和引导。  相似文献   

9.
作者认为《园林述要》是一部可以传世之作,堪称《园冶》“现代版续编”。它传承、发扬和发展了以《园冶》和计成、李渔等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学理论和实践的精华。《岭南庭园》展示和剖析了作为私家园林范例的岭南庭园设计手法上的固有特征,有着长久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移竹当窗,分梨为院… …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一段话为例,探析“境”的组成和演替特点。以四句话分别代表“物境”、“时境”、“情境”、“意境”四种境界,揭示其中蕴含的“境”的组成要素、营造法则和演替机理,总结此段话蕴含的四点营“境”智慧,包括“境”组成要素的丰富性,构建过程的演替性,经营过程中的人本性,还有文化作为营“境”之源。  相似文献   

11.
为了理解古典园林不同用地模式声景观的特征和内涵,从《园冶》相地篇入手,将《园冶》6 种分类按照地理环境要素重新划分成“山林别墅”与“城市山林”两大主要体系,分别以“山林地”模式与“城市地”模式作为体系代表,并选择明末江南名园寄畅园、拙政园作为典型案例,从诗文、图画、园林三方面分析明末不同用地模式声景观特征和营造特点,总结得出:一,“山林地”模式多使用“借声”的方式系统地取自然声为胜。而“城市地”模式常借助多重理法分散地协调人工声和自然声;二,“月下听泉”“听风”“听雨”等经典范式的运用和视听等多感官维度融合的理法已经在明末成熟,与诗画等历史人文因素共同影响园林听赏文化的发展;三,声景存在加固人和自然的情感联结和移情的功效。相关结论旨在为中国古典园林声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在实践层面借古今,为现代园林声景营造提供思路和引导。  相似文献   

12.
金学智 《中国园林》2012,28(12):33-38
通过对《园冶》书名中"冶"字多学科的聚焦解析,拟定了它"熔铸""美化""广大之道"3个义项,从而将书名解释为"园林美的铸造(创造)之道";进而高度评价了计成"使大地焕然改观"的"大冶"理想,并阐释了《园冶》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睿隆  边谦  孟兆祯 《中国园林》2021,37(1):133-138
“琼华仙玑”是第十届江苏省园博会仪征室外展园,以《园冶》“时宜得致古式何裁”作为设计的指导纲领,以“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强调的“借景”作为核心理法。以《园衍》“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序列”包含的明旨、问名、相地、布局和理微等环节展开设计,在“美丽中国”建设的情境下对古代文人写意自然山水园在当代展园的承衍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4)
基于认知隐喻理论,辨析《老子》哲理的显隐陈述,探讨其逻辑本体与美学表征结合的"诗性智慧",论证文本超验之"道"概念体系之构建,描绘经验层"述道"意象与物象之复现循环指涉图式,阐明"道"之核心关照——治国理政、修身处事与天命成人。  相似文献   

15.
关于“槽” ,《营造法式》中没有专条谈及 ,也没有明确的定义 ,只是散见于各卷中 ,卷四《》内华条下有“其骑槽檐皆随所出之跳加之” ,卷五《梁》内记有压槽方 ,又有“凡衬方头……若骑槽……” ,卷节《裹板》“殿槽内裹板……”等 ,卷十七大木作功限有《殿阁身槽内补间铺作用、斗等数》等 ,卷三十一载有殿阁地盘分槽图样四个 ,即殿阁地盘九间身内分心斗底槽 ;殿阁地盘殿身七间、副阶周匝各两架椽 ,身内金箱斗底槽 ;殿阁地盘殿身七间 ,副阶周匝各两架椽 ,身内单槽 ;殿阁地盘殿身七间 ,副阶周匝各两架椽 ,身内双槽。还有草架侧样…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8):1135-1136
张缙教授通过对历史古籍中诸多手法的甄选和厘定后形成的二十四式单式手法,按韵归类写成口诀:揣、爪、循、摄,摇、盘、捻、搓;进、退、提、插,刮、弹、飞、摩;动、推、颤、弩,按、扪、搜、拔。张缙老师的贡献是一改历史上单式手法单摆浮搁的局面,对这些手法有配对、有分组,成为合辄押韵的一套口诀。这套针刺手法概念明确,义界清楚,既有规定的术式,又有可变的范围,在主要手法上不仅有定性指标,而且有定量指标。在诸多手法中,张缙老师将"揣"法放在诸法之首,足见该法的特殊性。张缙老师认为,"揣"法历史渊源深厚,有丰富的内涵和有效的外延,绝不仅仅是寻找穴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谱 《中外建筑》2014,(11):61-63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中国传统建筑"通用式"平面,发现这是在社会关系的约束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个结果。并且其中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与当下盛行的以功能主义为主导的"特殊式"的设计思路非常不同。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各自独立,学生工程整体意识不强的现状,文中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在研究项目学习法的基础上,探索了按照主干课程的开设顺序,依次完成"工程经济与项目评价课程设计—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工程估价课程设计—工程招投课程设计(含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形成了依托于一个工程项目的"递进式"课程设计新模式。新模式的实施,加深了学生对工程整体的认识,实现了建筑设计的三个融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并阐述了新模式的组织方式、不足之处及其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0,(1):118-121
锦璐的创作大多数以对城市男女的情感与欲望的深刻呈现见长。其《双人床》凝缩了浓郁的个人创作风格,并在艺术手法达到较高的境界。作品通过极具个人色彩的叙事选取与场所构建,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为读者揭开了都市男女的情感生活,透过凌乱芜杂的情感透视人之此在与生存困境,并借由孙玮晶这一角色,对都市新人的命运做出了具有未来性的预言。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
随着网络视频《江南style》的走红,"使用与满足"理论又成为许多研究者的研究课题。如今,网络媒介的迅速崛起,确实使许多事情成为可能,它的主体地位也不断凸显。"使用与满足"理论在网络媒介中又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以《江南style》走红为例,对网络媒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发展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