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针对传统二维激光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方法无法适用于非平坦、复杂的非结构化环境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惯性导航角度补偿的激光SLAM方法。该方法通过基于高斯牛顿法的扫描匹配估计出机器人的位置,使得机器人位置的计算不再依赖里程计模型。同时,通过卡尔曼滤波器得到精确的角度信息并对激光数据进行补偿,提高构建地图的精度。实验平台为搭载二维激光雷达,基于ROS(robot operating system)系统的两轮差速移动机器人。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创建的地图墙体角度误差由11°降到1°,匹配位置误差由±15 cm降到±5 cm。通过对地图精度和机器人位置的误差对比证实了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场景适应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可靠定位是机器人完成导航和路径规划的前提,机器人通过多个超宽带(ultra-wideband, UWB)基站的测距信息实现定 位,但基站数量不足时定位精度受限。 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融合超宽带距离和方位的移动机器人定位方法。 根据方位标准差区 分信号来自基站前方(视场)或背后(非视场),消除方位的前后奇异性。 在此基础上,利用 UWB 距离和方位测量值构建约束函 数,通过图优化算法融合里程计和 UWB 测量数据实现全局位姿优化。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 13 m×6 m 的室内环境中,移动 机器人无规则运动能够达到 0. 093 m 的定位精度,比传统的基于测距 UWB 和里程计融合方法定位性能提升了 46%,且具有较 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移动机器人家居环境下的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平直线段匹配、角匹配和里程计的组合定位方法。该系统采用了Labview开发平台和CompactRIO控制器,得到了很好的实时性效果。机器人通过激光测距仪基于TCP/IP通讯协议得到环境点信息,由迭代适应点(IterativeEndPointFit,IEPF)算法得到环境线段,再由最小二乘法得到线段参数。在基于线段基础上,得到局部的平直线段和角特征,再与已知平直线段和角特征做匹配,通过平直线段和角匹配算法实时更新机器人位置和姿态。分析里程计定位、平直线段匹配定位和角匹配定位的误差,分配不同的权重得到优化的组合定位算法。实验表明:该组合定位算法定位稳定,位置误差在S0mm以内,角度偏差5。以内,循环的周期在120IllS以内。  相似文献   

4.
针对在复杂环境下使用传统三维点云配准算法构建的激光里程计精度低且建图易发生漂移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面向复杂环境的自适应激光里程计。首先通过三维激光雷达采集原始点云数据,经过点云预处理环节后,采用地面分割方法完成点云数据分割并获取路面点云丰富度信息;然后,使用NDT算法将前后两帧点云数据极大限度的进行拉近,实现点云数据的粗配准;最后,在环境判断结论指引下选择合适的ICP算法完成三维点云的高精度配准并根据输出的点云变换关系构建激光里程计。通过在数据集以及不同环境下的大量实车测试,得出该激光里程计在室内结构化环境中的平均位移误差为0026 m,在室外非结构化环境中的平均位移误差为01 m。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激光里程计能够更好的适应复杂环境从而得到更加精确的三维点云地图与SLAM轨迹。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风电功率的区间评估精度,结合预测误差数据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误差分类的区间评估方法。首先,引入K-means聚类算法,以欧氏距离为聚类指标对风电预测误差的整体水平进行分类。然后,建立误差区间评估模型,以风电功率数据和历史预测误差为模型输入,以预测误差区间为输出,利用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模型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联。最后,利用Elia网站风电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其他评估模型和传统的误差概率分布方法相比,所提方法更能抓住误差数据的特性,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的风电功率区间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电力系统优化运行对预测误差区间评估结果越来越高的可靠性要求,改善传统的区间评估方法在发生小概率风电爬坡事件时较差的适应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爬坡特征分类和云模型的风电功率预测误差区间评估方法。通过对每类数据分别建立模型以提高不同爬坡类型下评估方法的适应性。首先,利用改进的旋转门算法识别爬坡后得到爬坡特征,并基于爬坡特征对预测误差进行分类,对上爬坡类误差和下爬坡类误差分别建立云模型,对非爬坡类误差采用K-means算法得到不同预测误差类型所对应的区间范围。然后,以风电功率和爬坡特征数据共同作为模型输入,以预测误差类型为输出,建立评估模型,从而得到风电功率预测误差评估区间。最后,利用Elia网站的风电数据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风电功率误差区间评估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智能电表现场检定效率低、人力成本高、实时性差、无法全量监测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线损和渐消记忆递推最小二乘法(dynamic line loss and fading memory recursive least square,DLL-FMRLS)的智能电表误差在线估计算法。首先,通过分析台区线损与供电量之间的关系,对传统模型进行改进,提出动态线损误差模型,该模型中线损可随实际供电量变化,使得模型获得的误差估计值更接近实际值;然后,利用FMRLS算法求解动态线损误差模型,以获得智能电表运行误差;最后,根据某省电网公司的实际数据对算法现场验证。结果结果表明,与列文伯格–马夸尔特(Levenberg-Marquardt, LM)算法和限定记忆最小二乘(limited memory recursive least squares,LMRLS)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可以有效提高智能电表的误差估计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无人机大范围弱纹理场景下的状态估计,提出一种改进视觉惯性里程计融合GPS的定位方法。首先,通过在视觉惯性里程计中加入线特征来表示环境的几何结构信息,提升位姿估计的准确性;其次,通过引入长度阈值筛选,剔除对位姿估计贡献不大的短线段,改善特征追踪的鲁棒性;最后,使用非线性优化的方式,将GPS测量信息和改进的视觉惯性里程计融合,校正视觉惯性里程计的累积误差。基于EuRoC数据集仿真实验以及应用于无人机的真实场景实验表明,相较于原算法,加入线特征算法的定位误差在仿真实验中降低了39.14%,室内场景降低了23.48%,室外场景降低了33.58%。融合了GPS的点线特征算法相较于原算法,定位误差降低了53.99%。  相似文献   

9.
针对移动机器人在未知复杂环境中动态目标跟踪存在的数值不稳定、计算量大和精度较差等问题,提出基于平方根容积卡尔曼滤波的移动机器人动态目标跟踪算法(SR-CKF-SLAM-OT)。该算法的系统状态由地图环境特征、机器人和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构成。建立目标和机器人的动态模型进行预测、数据关联和更新,在更新过程中直接传递目标状态均值和协方差矩阵的平方根因子,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此外,通过数据关联环节能够有效的降低伪观测值对系统状态估计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基于EKF的动态目标跟踪算法,所提出的动态目标跟踪算法目标和机器人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36.3%和38.2%,SR-CKF-SLAM-OT算法有效地满足了移动机器人动态目标跟踪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在利用多传感器观测值进行空间配准时.系统误差模型难以构建、目标运动模型确定困难.针对此问题,从误差配准的基本原则出发,构造了目标函数,进而将配准问题转化为与系统误差模型无关的非线性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异步学习因子的粒子群算法,对该优化问题进行求解.该粒子群算法简单,易于实现,收敛速度较快.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绝对定位精度是衡量机器人性能的重要指标。为提升工业机器人的绝对定位精度,提出一种融合运动学标定和空间插值的定位误差分级标定的方法。首先基于D-H法建立机器人运动学模型,运用微分运动学理论建立机器人末端位置误差模型,结合IGG3权因子函数采用抗差岭估计辨识了运动学参数。而后基于机器人定位误差空间相似性特点,采用空间插值法对剩余误差进行补偿。最后通过实验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机器人定位误差RMS值由补偿前的0.812 mm减小为0.049 mm,精度提高了93.97%。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小机器人的绝对定位误差,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独居老人也在不断增多。 在解决独居老人养老问题的应用上,室内定位是最基本和 关键的问题。 针对室内定位的需求,提出了双目视觉里程计定位算法,从相机成像模型、特征提取、特征匹配以及运动估计 4 个 方面展开了研究。 首先,采用双目摄像头作为传感器进行图像采集;然后通过提取 ORB 特征点来完成相邻图像之间的匹配关 系,根据基于 BRIEF 描述子的立体匹配算法得到左右图像对应特征点的匹配关系;最后对相机的运动进行估计。 设计了硬件 和软件平台对提出的方法进行实验。 实验证明,基于视觉里程计的室内定位技术能够准确地定位老人在室内的位置,能够实时 地对老人进行安全监护。  相似文献   

13.
针对超宽带室内机器人定位系统中TDOA的时钟难以同步以及测量存在各种干扰问题,提出一种室内机器人TDOA异步无参测距的定位新方法。该方法将实际测量计算而来的时间作为校正因子,为主基站构建异步时钟下无参考节点的测距算法模型,由主、从基站的测量信息可直接计算出机器人到达距离差;提出关联权值滤波算法获得到达距离差状态矩阵,有效降低信号干扰。并从测量性能、测距及定位等方面进行误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测距精度98%维持在10 cm以内,且不会随着长时间运行发生测量偏移,具有较好的定位精度,可满足室内机器人的定位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钢筋绑扎机器人对绑扎点识别准确率低,定位精度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钢筋绑扎机器人目标识别与定位方法。首先采用YOLOv4算法对绑扎点目标框识别和裁剪,完成绑扎点初始定位;其次设计轮廓角点选取方法,利用角点计算绑扎点的图像坐标;之后通过融入CBAM注意力机制改进Monodepth算法的特征提取部分,解码部分引入路径增强PAN结构,以提高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进一步提高立体匹配精度;最后通过双目立体视觉定位技术获得绑扎点深度信息,并由坐标变换求解钢筋绑扎机器人手眼坐标系映射关系,从而实现对绑扎点的精确识别和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针对绑扎点目标框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9.75%,每秒传输帧数达到54.65;在空间中的定位精度最大误差为11.6mm。可较好地识别定位绑扎点位置,为自动绑扎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对室内定位需求不断增加,具有良好通信功能以及定位性能的超宽带(UWB)技术在室内定位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UWB通信信号在室内复杂环境中容易受到干扰,造成定位误差的问题,本文建立K-means算法对采集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剔除有信号干扰时产生的错误测距数值,并在经典Chan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建出Chan-IDW模型来确定靶点位置的实际坐标,再通过均方差误差(RMSE)来衡量出该定位模型的精度。实验结果计算出在信号干扰下定位的靶点二维坐标平均误差为5.67 cm,三维坐标平均误差为11.34 cm,误差均在厘米级别,表明该模型求解靶点坐标与其真实坐标非常接近。因此得出结论,Chan-IDW模型可有效解决室内信号干扰下的UWB精确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机器人作业环境复杂,物料分布具有随机性,导致机器人目标位姿的辨识和定位精度低,实时性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BP神经网络(PSO-BP)的机器人目标位姿识别方法。采用改进的中值滤波算法对目标图像预处理,构建多尺度灰度差异算子以及局部图像熵算子,将两者点积运算获取加权局部熵,抑制目标图像中的噪声。通过多视图几何中间帧的关联特征信息,提取机器人目标位姿特征。在BP神经网络训练阶段通过改进的PSO算法优化处理,采用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算法对提取的特征展开训练和识别,最终实现机器人目标位姿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当机器人目标测试样本数量为55个时,所提方法的亮度方差为0.305,当像素识别误差为1.5%时,所提方法获取的机器人目标位姿识别误差为0.11,所提方法能够在像素识别误差下准确识别机器人目标,获取高精度的机器人目标位姿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移动机器人在导航定位过程中,使用传统蒙特卡罗定位算法会产生粒子收敛较慢和定位精度不高,以及发生人为绑架情况后重定位效率较低的问题,给出了一种改进的粒子滤波定位方法来提高移动机器人的导航定位效率.首先,在蒙特卡罗定位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融入自适应区域划分的方法,保证所划区域包含更多有效信息,减少粒子的收敛时间,完成机器人初步粗定位.然后,在粒子采样和重采样阶段,使用正态分布概率模型进行粒子权重更新,实现更加快速高效地全局精定位.通过实验对比分析,所给方法与基于蒙特卡罗定位算法相比较,耗时缩短了4s,且本文的自适应蒙特卡罗定位方法,能够将定位误差保持在6cm左右,从而验证了所给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室外大场景环境建图精度不高,地图出现重影和漂移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滤波与图优化理论实时定位与建图系统。该系统由点云数据预处理、基于滤波紧耦合惯性里程计和后端位姿图优化等三部分构成。首先,点云数据预处理采用随机采样一致性算法分割地面,并提取地面模型参数构建后端优化中的地面约束因子。然后,前端紧耦合惯性里程计采用迭代误差状态卡尔曼滤波,以激光里程计作为观测值,IMU预积分结果作为预测值,通过构建联合函数,滤波融合得到较为精准的激光惯导里程计。最后,后端结合图优化理论引入闭环因子、地面约束因子以及帧与图匹配的里程计因子作为约束条件,构建因子图并优化地图位姿。其中闭环因子采用改进的扫描文本的闭环检测算法进行位置识别,可以降低环境误识别率。本文提出的算法在室外厂区楼栋,停车场以及室内车间等多个场景完成场景建图,在距离,水平和高程三个方向的累积偏差均控制10厘米左右,能够有效解决地图的重影和漂移问题,具有高鲁棒性和高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