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上海市已建成公办养老机构中公共活动空间为研究对象,对其功能配置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出养老机构中公共活动空间需求特征.在既有建筑养老化改造过程中,需要对老人们的公共空间功能需求进行分析,总结出设计要点.针对既有建筑养老化改造设计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运用细分后的Kano模型甄别养老机构中老年人对公共空间需求的优先度排序及其影响因素的主次排序。首先通过规范、文献研究与访谈研究获取南京市养老机构中老年群体公共空间需求要素,并将得到的需求项进行层次归属划分。接着测算SI与DI系数量化各项需求对空间满意度的影响,得出公共空间需求优先度排序。最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对需求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自我”和“家庭”维度下影响因素的主次排序。得出养老机构公共空间的设计应首先满足老年人医疗保健空间层面的需求且空间需求受老年人“自我”维度下失能等级的影响程度最深。通过对需求重要度的排序,可以得出设计的优先满足策略,提升空间的利用效率及老年群体的满意度,为养老机构公共空间的投入侧重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养老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问题。随着我国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老年人养老观念的改变,机构养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青睐。养老机构中公共空间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入住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文章从适老化视角出发,探索我国老年公寓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与策略,以期为老年人提供集安全、舒适、便捷于一体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机构养老作为现行养老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老年人从家庭生活到群体生活转变的一个载体。该文针老年人心理、生理特点以及老年人在公共起居室的主要活动需求,通过对厦门机构养老设施的调研,分析公共起居室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养老设施公共起居室空间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全球失智老人数量最多的国家,不断增长的失智老人群体对专业化的养老机构需求迫切。然而,当前中国能够满足失智老人特殊照护需求的养老机构很少,对失智老人行为模式、空间需求的认识和研究不足,更缺少专业的护理环境设计应对。本研究通过对北京两个空间布局相异的失智老人特殊护理单元中公共空间的调研,连续观察记录了老人对公共空间的使用方式与行为。对比分析后发现公共空间中空间布局、家具细节、空间氛围、物理环境等环境因素对老人的空间利用、交流行为、活动开展等行为均会产生影响。最后对失智老人护理机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与老年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大,城市养老需求与规模日益增长,我国老年人口养老保障不足的现实问题亟待解决。现阶段养老模式的主要依赖对象为家庭成员、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三种,亦有三者相结合的复合模式,以期补充各自的不足之处。文章对国内既有社区养老空间的多代共生现状及使用人群需求进行分析,将CCRC持续照护特质与既有社区公共空间设计上存在的问题相结合,针对既有社区多代人群共居现状提出适老化的空间优化策略,希望能够为既有社区公共空间的整体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养老建筑公共空间色彩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养老建筑公共空间中色彩的功效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根据色彩的表达与色彩的载体等基础色彩理论,探讨了影响养老建筑公共空间色彩环境的因素,并结合老年人的活动特征以及身心需求,提出了养老建筑中公共空间的色彩设计策略,以期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舒适的公共空间色彩环境,在未来养老建筑人性化设计的实践中作为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选取具有认知障碍老人专业照护水平并在建筑空间上进行了对应性设计的养老机构为调研对象,对其中两个单元的认知障碍老人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观察调研,记录老人在单元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行为类型与行为场所,分析其行为特点与空间需求,进而提出认知障碍老人生活单元公共空间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家庭需求。然而,现阶段社会机构养老设施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社区养老已成为我国现实可行的养老模式之一。在已建成的社区,大部分缺乏养老设施,或养老设施无法满足现实养老需要。该文通过对漳州市区既有社区的实际调研,分析和总结这些典型社区养老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利用现有社区空间资源结合老年人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养老机构现状出发,从养老机构的基本模式、外部空间环境等方面分析养老机构现存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养老机构外部空间环境量化设计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通过对老年人的特征及需求分析,中小学幼儿园类比分析以及对养老机构的实地调研,整理相关数据.从规划布局、室外活动空间、绿化空间、交通空间、预留发展空间等方面建立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养老机构量化指标体系,为城市养老机构的规划及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机构养老是现代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当前公办养老机构存在的养老服务与护理资源供应不足、传统的养老空间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等问题,文章通过服务设计的方法分析问题原因,基于现有养老机构设施设备物资的物质基础上,挖掘构建智能养老空间的可能性和方法,优化服务系统,以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提高入住老人对养老机构的满意度.研究结论有助于促进养老机构良性发展,为公办养老机构过渡到智能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和城镇养老问题突出的背景下,如何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满足老龄群体的户外公共空间使用需求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现实问题.文章提出利用与养老人群密切相关的POI对其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并论证基于不同养老人群分布进行绿地选址的必要性,进而初步探索基于不同养老人群需求的绿地选址策略.结果表明,无论是居家养老人群还是机构养...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养老机构的规模与数量也逐渐增加。在对大连市养老机构设施进行调研的过程中,笔者采用实地走访和问卷访谈等方法,记录养老机构交往空间的使用状况和老人在不同交往空间的行为,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的空间模式、交往空间构成、空间内老人行为活动类型,总结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的交往空间和空间内的行为活动特征,以期发现老人行为活动和交往空间存在的关联性,进一步创造更合理的交往空间,为提高老年人居住空间品质和居住体验提供可借鉴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政府部门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政策背景下,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成为养老机构建设的重点。以配有康复与健身器械的养老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调查,记录康复训练与器械健身所利用的器械种类/数量/使用者类型、康复训练流程以及包含康复健身在内的多功能开放空间的利用实态,分析老人进行康复与健身活动的行为特点和空间需求。提出养老机构康复与健身空间的设置形式以及与其他空间之间的关系,康复与健身器械配置的种类/数量及排布方式上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德国从20世纪80年代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机构的建筑与适老化部品设计研究相对成熟。本文选择德国养老机构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观察老年人行为活动,分析养老机构使用现状,探讨并总结德国养老机构空间及部品设计特点。对于提升老年人居住空间的健康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规划师》2015,(11)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城乡养老资源严重匮乏的背景下,面向日益突出的社区养老问题,研究以老龄化社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居住空间环境展开评价,总结出社区公共设施的均衡性、外部公共空间环境的品质是影响老年人居住空间环境的主要因素,外部居住空间环境的不均衡性、社区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量"与"质"的缺失是老龄化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在社区"原地养老"模式下,以存量规划为抓手,通过差异化配置城乡养老服务设施、重点完善街道级老年人户外公共空间、集约化配置社区级养老服务设施、整合社区公共空间等策略,最终实现社区养老空间环境的优化提升。  相似文献   

17.
人口老龄化成为湖南省城镇化进程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大力发展村镇养老机构是解决湖南养老资源不足的重要对策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湖南村镇养老机构的现状和不足,提出适合湖南村镇养老机构设计方法,通过养老建筑的选址与总平面布局、单体设计及其内部、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给老年人创造一个适宜的建筑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8.
采用基于改进重力模型的交互空间理论,通过对浙江养老机构间的联系强度的定量计算,运用Arc GIS软件,分析了浙江省养老机构的节点结构和空间联系特征,划分了3个养老圈,解析了浙江省养老机构的开发潜力和发展趋势,为养老机构科学规划、正确决策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廊空间在养老机构空间系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空间效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养老机构空间设计的成败。本文总结了我国当下养老机构廊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案例分析总结了几种提高其空间效能的设计方法,为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机构建筑设计方法体系的建立提供一些助力。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当前急剧增长的、多元化的社会养老需求与老龄事业发展滞后、机构养老床位数不足的尖锐矛盾,本文选择"社区"作为载体,基于"医养"理念,以加强养老机构和社区家庭的养老能力为目标,转型"居家养老"内涵,探讨建立"社区养老照护单元"模型的可行性;并从城市结构、社区空间、建筑功能三个层面明确该模型的构成和研究侧重点,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