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居民居住地与工作地的空间关系是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从城市通勤行为和职住空间角度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有利于揭示城市空间演变的内在动力机制,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土地利用和通勤交通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利用手机信令数据,提出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居民工作地和居住地识别方法,研究了分区域的居民通勤距离和就业岗位通勤距离等指标,提出了利用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比校核手机信令数据的方法。以苏州市为例,结合苏州市综合交通模型对城市职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讨论市域和市区的职住平衡关系;利用可视化方法研究苏州市通勤网络特征。  相似文献   

2.
刘倩  江裕林 《室内设计》2023,38(3):47-53
通勤效率是反映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 指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 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职住空间关系发生深 刻变化和居民通勤行为变得日趋复杂,影响城市 空间绩效和居民生活品质;且随着多源大数据 可获得性增强,关于职住平衡及其对通勤效率 作用机制的研究愈发广泛而深入,但学者对于 职住平衡度和土地利用混合度等物质空间属性 如何影响居民通勤尚未达成一致的结论。为了 解城市日常生活中不同通勤效率居民的多元需求 和真实的通勤状态,探索提升城市居民通勤效 率的有效途径,推动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 以深圳市为例,借助DAAS和ArcGIS平台利用 联通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居住地和工作地,通过 LINGO软件计算过剩通勤指标,对深圳居民通 勤效率进行评价,并在区分居民工作地和居住地基础上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探究多方面因素对居民通勤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区 位、职住平衡度、土地利用混合度、容积率、平均房价、公交可达性、城中村面积、工作岗位数量 和服务设施面积对居民通勤效率有重要的影响。控制其他因素对通勤效率的影响之后,无论是 居住地还是工作地,通勤效率都会随着职住平衡程度的提升而提高,而在中国已有较高密度和 混合度的背景下,通过进一步增容或功能混合以期提高通勤效率的措施则需审慎对待。研究丰富 了基于我国大中城市背景的通勤影响实证案例,为提高城市通勤效率,推动可持续交通提供有益 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朱娟  钮心毅 《现代城市研究》2020,(2):98-105,116
本文基于南宁市移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的居民居住地、工作地数据,首先分析了南宁市职住平衡特征及其与土地混合使用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南宁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单元尺度存在职住空间不平衡现象,职住平衡指标与土地混合使用指标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接着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检验了职住平衡、土地混合使用对通勤距离的交互影响。研究发现,较好的职住平衡可以降低通勤距离,居住在就业较密集的单元,或工作在居住较密集的单元,通勤出行相对较短。较好的土地混合使用水平可以缩短通勤距离,居住在居住与非居住用地混合度较好、公共服务设施混合度较好的单元,居住者通勤距离较短,工作在4类主要用地混合度较好、工业用地占比合理、医疗及教育设施密度较好的单元,工作者通勤距离较短。研究为南宁制定优化土地使用规划政策,改善居民职住平衡水平及通勤模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职住空间特征包括居住、工作和通勤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职"和"住"的空间联系形成了通勤出行,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研究内容.综合应用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人口普查数据、经济普查数据和百度大数据等,从上海五个新城的居民工作地分布、就业岗位居住地分布及新城通勤圈通勤出行的距离和方式等方面开展研究,对比上海与东京、近沪城市的新城或城...  相似文献   

5.
基于居民通勤交通出行调查数据及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就业—居住比、独立指数及平均通勤距离、通勤时间等指标,分析郑州市各分区的职住结构特征及职住平衡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郑州的职住空间关系整体呈现非平衡状态,城市各分区职住空间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上街区、金水区和惠济区的职住独立指数较高,具有相对较好的职住自足性;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区几个老城区的职住独立指数偏低,属于居住集中型的区域;高新区、经开区等新发展区则属于单一就业型的区域。造成郑州市职住分离的因素主要是城市分区功能失衡;此外,由城市住房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发展带来的居住空间分异也是加剧职住分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城市职住分离日益严重的问题,以北京市为例,基于大数据分析城市重点功能区的出行和职住平衡特征。首先,利用手机信令数据提取用户出行起讫点(OD),将获取的出行信息集计到各交通小区,从时间、距离和时耗方面分析各功能区的出行特征,并通过职住地识别算法获取用户居住/工作地,引入居住/工作独立性指数来衡量职住分离程度,结果显示各功能区的职住分离度均大于50%。其次,结合兴趣点(POI)数据对城市功能区基础配套设施的密度与出行特征进行横向对比,数据显示回龙观地区的交通配套设施较少,通勤出行距离和时间均最大。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具体改善建议,为调整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设施配置以更好满足通勤出行需求及减少城市碳排放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春  梁行 《室内设计》2023,38(5):133-138
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城镇化,城市建设用 地向外蔓延,住宅房地产开发也不断向外拓展, 而城市中心依然承担了大量就业岗位,居住与就 业分离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比分析不同时段 城市职住关系变化,对把握城市发展趋势和治理 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关于职住关系的 研究缺乏动态变化分析。本文选择重庆市中心城 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手机信令数据,以组团为基 本研究单元,结合重庆市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 运用核密度、职住比、自足性等对比分析2015年 与2021年重庆市中心城区职住关系变化。研究结 果表明:第一,2015年与2021年重庆市中心城区 职住呈现基本平衡的态势,而城市组团之间发展 差异较大,导致跨组团通勤增加;第二,结合新 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对职住关系进行测度,发现茶 园组团职住分离严重,南彭和龙盛组团的通勤效 率较低。本研究结果为重庆中心城区职住关系调 整,提高通勤效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职住平衡有利于减少通勤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个传统理念,其有效性正受到实证研究的挑战.基于对上海的问卷调查数据,从不同角度构造了3个职住平衡指数,运用统计方法检验职住平衡与通勤时耗之间的因果关系.当职住平衡像通常一样被定义为总量职住比率时,职住平衡对通勤时耗有一定影响,但显著性较弱.当采用实际职住比率即区域内有就业岗位的居民中有多大比例在本区就业这一指标时,职住平衡显示出对通勤时耗的显著影响.如果把职住平衡界定为它希望达到的目标即职住临近,职住平衡则显示出对通勤时耗极其显著的影响,而且显著性远远高于其它因素.上述结果支持了职住平衡是影响通勤时耗重要因素这一传统理念,但也启示人们,从多个角度采测度和调控职住平衡是科学决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使用手机信令数据计算出了上海市域居民通勤数据,用于分析上海市域的职住空间关系。中心城居民通勤范围集中在中心城及周边的通勤区内。在中心城及通勤区内,超过97%的居民实现了职住平衡。在郊区新城中,宝山新城、闵行新城大部已经进入中心城通勤区。其余7个郊区新城居民至中心城通勤的比例均低于5%。郊区新城中居民主体仍是在新城内部通勤、或者新城以外的本区域内通勤。要优化上海市域居民职住空间关系,需要在中心城内合理布局就业次中心和安排居住人口,郊区新城应以增加就业岗位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降低居民居住地和职工工作地的过度分离,可从源头降低通勤交通总量,成为理论、实践工作者的努力方向.测度职住分离(或职住平衡)有多种方法,基于职住比的单元平衡法长期处于主流地位,其局限性也很明显,而且以单元尺度、边界隔离问题最难解决.研究提出,用通勤距离为自变量的函数估计职工居住密度,和从业居民的实际密度相比较,将两者的偏差来测度职住分离.用于估计密度的函数应符合交通出行分布特征,函数的概率期望值等于调查得到的平均通勤距离.因函数连续,不存在边界隔离问题,也可化解单元尺度的局限性.以上海中心城区为实例,以人口普查、经济普查为基础资料,手机信令为辅助资料,本方法得到初步尝试.根据经验认知,本方法得到初步验证.分析结果基本符合上海中心城区的产业、居住分布特征,可以进一步体现工作岗位、居住人口的分布密度对职住分离、通勤交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Research     
  相似文献   

12.
Research     
  相似文献   

13.
Research     
  相似文献   

14.
15.
16.
The engineer John Thornton , formerly of Arup, reflects upon a career that has helped shape the architecture of leading design practices such as the 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 Hopkins, and Richard Rogers Partnership. Looking back almost a quarter of a century to a time that preceded digital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this frank account of design development for components of the Lloyd's Building reconsiders the notion of fabrication research as an embedded aspect of practice and reminds us of its value as a stimulant for creativity.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Research worl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ies and designs for the structural reliability and durabil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over time. The author considers the benefits of assessing deterioration of structural performance over time in order to have a rational and cost-effective maintenance strategy. The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assess building structural performance and hence predict the appropriate maintenance intervals. Ongoing research activities in structural durability are discussed. More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develop design tools to model expectations of required performance exists throughout the service life of structures.

Cet exposé examine les théories et conceptions concernant la fiabilité structurale et la durabilité des ossatures en béton armé au cours du temps. L'auteur considère les avantages d'une estimation de la tenue structurale au cours du temps, en vue d'élaborer une stratégie d'entretien rationuelle et economique. L'exposé est centré sur la façon d'évaluer la tenue structurale des bâtiments et, par suite, de predire des periodicites d'entretien appropriees. Les activites de recherche en cours sur la durabilité structurale sont examineés. Des recherches plus poussées sont necessaires pour mettre au point des outils aptes à modéliser les objectifs visés en matiére de tenue des ossatures pendant leur durée de service.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0,(3)
幼儿园教学研究活动是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解决幼儿园实际问题为起点、以促进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目的,选择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进行的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为提高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实效性,幼儿园可采用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开展项目教研活动、切实建立教研活动常态机制、着力构建教研活动新模式、大力促成教研成果、及时总结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9.
Research scene     
The role of action learning in promoting innovation and culture change is investigated within one medium-sized construction company. This case study was an exemplary part of a larger study to encourage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engage in lifelong learning and implement good practice. Feedback from participants in this case study suggests that action learning can generate a motivated, committed and innovative management team, as well as better site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Middle managers from different divisions in the company believe that action learning has given them a vital sense of involvement in the corporate development of the firm and a sense of empowerment in relation to senior management. Le rôle de l'apprentissage actif dans le domaine de la promotion de l'innovation et des changements culturels est examiné dans le cadre d'une entreprise de construction de taille moyenne. Cette étude de cas est un exemple tiré d'une étude plus vaste visant à encourager les PME du secteur de la construction à s'engager dans un apprentissage de longue durée et dans l'application de bonnes pratiques. Les informations obtenues auprès de personnes ayant participé à cette étude de cas suggèrent que l'apprentissage actif peut donner naissance à une équipe de gestion motivée, engagée et novatrice ainsi qu'à une meilleure gestion des chantiers et à un leadership. Les cadres moyens de différentes divisions d'une entreprise estiment que l'apprentissage actif leur a donné un sens vital de l'implication dans le développement de l'entreprise et un sens du renforcement des moyens d'action par rapport aux cadres supérieurs.  相似文献   

20.
The subject of tolerances in building has assumed increasing importance as construction strives towards greater precision, but the issues involved occasionally become confused. This introductory guide as to where and when a tolerance should be specified or observed has therefore been prepared by CIB Working Commission W49 which deals with this ques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