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混合回收渠道下的闭环供应链市场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个制造商领导市场、一个零售商和一个第三方回收商共同负责回收且跟随决策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系统。对制造商领导博弈时的四种不同市场结构下(M→R+T、M→R→T、M→T→R和M→C)的闭环供应链的各方决策变量值以及利润值进行计算及分析,最后采用重复博弈方法对避免劣市场结构(M→C)成立的条件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基于以上条件,M→C市场结构下的回收价最低,在M→R+T市场结构下最高;M→C市场结构下,制造商的利润与供应链利润最低;M→R+T市场结构下的制造商利润最高且供应链利润也最高。M→R→T和M→T→R市场结构的供应链总利润结果完全相同。集团C中的利润分配参数α具有不稳定性,使效率最低的M→C市场结构无法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2.
陈梦泽  公彦德 《控制工程》2021,28(4):708-716
在制造商主导下,研究了单渠道销售且销售商独立回收,双渠道销售且销售商与第三方共同回收下的企业决策及供应链稳定性.分析发现,相较于单一销售和回收渠道,当闭环供应链系统内存在混合渠道时,销售商回收价格增加而回收量减少,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回收量与回收价差敏感系数密切相关.制造商与销售商的最优销售策略均为共同销售,正向供应链长期...  相似文献   

3.
研究制造商委托第三方进行产品回收模式,考虑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具有互惠偏好特征,以及这种互惠偏好特征对闭环供应链成员的利润及效用的影响,并利用Stackelberg 博弈模型对成员决策进行分析。最后使用数值仿真进行证明。研究表明,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的互惠偏好行为对闭环供应链系统利润是有利的,而零售商产品销售价格与制造商对零售商的互惠偏好行为呈负相关,第三方产品的回收率与制造商对零售商的互惠偏好行为呈正相关,零售商对制造商的互惠偏好行为对整个系统的影响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宋敏  黄敏  王兴伟 《控制与决策》2013,28(8):1247-1252
研究当零售商之间存在价格竞争时,两条竞争闭环供应链的渠道结构选择问题。结果表明:从供应链系统总利润角度出发,当两条链之间竞争强度较小时,中心化渠道结构占优;反之,分散化渠道结构占优。从消费者与环境的角度出发,无论两链之间竞争强度为何值,两条链同时选择中心化渠道结构时最有利。  相似文献   

5.
为刻画闭环供应链系统运作的动态性和复杂性特点,文章运用动态演化博弈理论探讨不同制造商之间的演化博弈关系;并针对不同回收策略下的演化路径和均衡点性质进行研究。在演化博弈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闭环供应链总成本最小的动态最优控制策略,利用庞特亚里金最小值原理探讨最优控制条件下不同回收补贴对回收方式选择策略的影响;最后结合数值模拟验证了固定回收补贴下最优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由网络直销渠道和电子零售渠道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进行研究。基于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谈判能力对比, 通过博弈建模分析了三种零售价定价模式下供应链成员的价格决策和物流服务水平决策。研究表明, 在制造商谈判能力较弱的情况下, 制造商统一定价模式是最优模式; 在制造商谈判能力较强的情况下, 以直销价格为协商基础的分别定价模式是最优模式; 在最优模式下, 制造商和供应链的利润都显著占优, 电子零售商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也相应最高, 但电子零售商的利润受定价模式的影响不显著, 最优模式也是双方接受的均衡策略。  相似文献   

7.
李芳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1,38(4):1128-1132,1144
针对废旧品回收管理问题,为了实现闭环供应链各主体决策最优、收益最大化的目标,研究构建了回收不确定情况下,政府规制作用下基于第三方回收的新产品和再制品差别定价的闭环供应链决策模型,比较分析了集中和分散两种决策情况下系统决策变量的变化,并通过设计收益共享—费用共担契约机制对分散决策下的供应链进行协调,以达到集中决策的最优目标。通过算例仿真分析对模型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回收的不确定性越大,造成成员利润损失的可能性越大,而占据主导地位的成员有优先选取协调因子的权利,为自身谋取更多的利润分成。  相似文献   

8.
研究具有企业社会责任的闭环供应链回收渠道选择及定价决策问题.在3种不同回收渠道结构下,探讨主导制造商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新产品定价及废旧产品回收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在何种回收渠道结构下,制造商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均有利于扩大新产品市场需求、提高废旧产品回收率.制造商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虽然会导致自身纯利润的减少,但有利于增加其他成员企业及系统整体的利润,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当制造商承担较少企业社会责任时,其利润较之其他成员总是最大的;反之,零售商的利润可能会超过制造商.从扩大新产品市场需求及提高废旧产品回收率的角度,制造商在零售商负责回收时实施企业社会责任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针对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运用Stackelberg动态博弈理论,构建不同担保模式下考虑零售商公平关切的决策博弈模型,探讨产品担保模式及零售商公平关切对闭环供应链定价及担保期决策、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影响,分析不同担保模式的担保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当消费者对新产品和再制造品差异化担保期较为敏感时,制...  相似文献   

10.
针对干扰事件下由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系统, 建立制造商为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 首先分析了数量折扣契约对闭环供应链的协调作用, 然后分析了数量折扣契约应对干扰事件的协调作用。结果表明, 当干扰事件引起市场规模、再制造成本、回收努力同时扰动时, 原契约具有一定鲁棒性; 当扰动超出一定范围时, 原有的协调被打破; 为此, 给出改进的数量折扣契约具有抗干扰事件性, 并讨论闭环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利润分配策略, 最后通过数值实验来验证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从期望利润最大化的角度研究了单周期两级模糊闭环供应链的定价与销售努力最优决策问题。分析了包含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的闭环供应链中的模糊不确定性及需求依赖于零售价格和零售商销售努力的性质,分别建立了集中式决策模型和零售商主导的Stackelberg 博弈模型并进行了求解。数值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论表明:考虑销售努力时产品的最优零售价格、批发价格分别高于不考虑销售努力情形下的相应价格;考虑销售努力时零售商和系统的最大期望利润分别大于不考虑销售努力情形下的最大期望利润。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权力结构下具有企业社会责任(CSR)的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问题.探讨Stackelberg博弈及Nash非合作博弈下各成员企业的CSR最优分摊机制及定价策略,分析CSR行为对新产品定价及废旧产品回收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在何种权力结构下,闭环供应链成员企业的CSR行为都有利于降低新产品零售价格、扩大新产品市场需求以及提高废旧产品回收率,同时也有利于实现零售商、制造商以及闭环供应链系统整体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通过比较3种权力结构下的均衡结果发现:在零售商主导下的废旧产品回收效果最好,而在Nash非合作博弈下的新产品零售价格最低并且市场需求量最高;零售商和制造商在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时获取的总效益在自身主导的权力结构下均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13.
徒君  朱淼雨  黄敏 《控制与决策》2025,40(3):736-744
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在产品价格和服务等方面存在竞争,并受到供应链结构的显著影响.利用微分博弈方法在3类供应链结构下研究线上线下渠道竞争,包括集中式结构、分散式结构和收益共享结构.通过对微分博弈模型的求解获得不同供应链结构下线上线下零售价格、促销努力和物流努力策略.研究发现:分散式结构提高了线下零售价格、促销努力和线上零售价格,并降低了线上促销努力和物流努力;收益共享结构提高了线下零售价格、促销努力和线上零售价格、物流努力,并降低了线上促销努力;分散式结构和收益共享结构使得电商作出了比线下零售商更小的促销努力并制定更高的零售价格.当物流努力边际贡献充分大时,物流努力的存在总是使得线上产品商誉高于线下.数值实验表明:收益共享结构对线下渠道最有利而集中式结构对线上渠道最有利,物流努力对线上渠道是否有利依赖于其对线上产品商誉的边际贡献.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worst-case efficiency of price-only contracts in closed-loop supply chains (CLSCs) with the price of anarchy (PoA). We model a single-period Stackelberg game in which a manufacturer sells new products to a retailer and collects used products with exogenous retail price and collection price via three alternative reverse channels: (a) the manufacturer collects directly from customers, (b) the retailer collects for the manufacturer, and (c) a third party is awarded a collection subcontract from the manufacturer. We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under push–pull configurations to observe how reverse channel 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gaming sequences of CLSC members influence the worst-case performance when the demand distribution is over the set of increasing generalized failure rate distributions. From our PoA analysis, we find that the pull system does not always outperform the push system, especially when the retailer is the leader, in contrast to the results for forward supply chains. While the PoA of the push system is dramatically sensitive to the quality condition of used products, the pull system has a constant efficiency loss that is independent of the quality condition. Instead, the PoA of the pull system solely changes with the gaming sequence of the manufacturer. We also find that manufacturer's direct collection is a better reverse channel choice compared to retailer's collection. Additional managerial insights are summarized for discussion.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可回收垃圾的可利用程度与消费者对其再制品的偏好性不同的实际情况,建立闭环供应链的差别定价模型,从而分析闭环供应链总利润随废品可利用率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当再制品和残值单位总价值大于新产品的单位成本价格偏好时,总利润随着消费者偏好系数的增大而增大。但在分散决策情形下,会造成各企业节点之间效率的流失。据此,提出以集中决策下的均衡结果作为标准,建立了一种协调契约收益共享机制。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得到收益共享比例的具体取值范围,实现了供应链中各节点之间的有效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