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测定海南省东西南北不同城市水产品中铅镉含量,了解水产品中铅镉污染状况并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 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鱼类、软体类、甲壳类和双壳类4类238份样品,用石墨妒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产品中铅镉含量,根据无公害食品水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等对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海南省水产品中铅污染的范围在0.005 ~ 0.717 mg/kg,镉污染范围在0.100×10-3 ~ 0.648 mg/kg,含量低于国内各相关标准的限值,水产品中铅镉污染最高值均为双壳类.结论 海南省水产品铅镉的污染以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和韩国的标准判断均处于安全范围内,按照欧盟的标准鱼类中的铅有超标现象,其余均为合格.  相似文献   

2.
了解内蒙古地区食品中铅、镉、汞(总)的污染水平,为建立内蒙古地区食品重金属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及时发现食品中重金属安全隐患,进行风险预警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监测计划,结合内蒙古地区地产食品种类及分布特点,采集内蒙古地区中部、东部及西部5个地区的食品样本,按照GB 5009.12—2010《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15—2003《食品中镉的测定》及GB/T 5009.17—2003《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测定》方法对样品中铅、镉、汞(总)进行检测。结果 共采集7类食品1654份样品。其中,监测铅含量的有效样品1610份,总体检出率33.40%,总体超标率1.62%,超标的食品类别主要为蔬菜、蛋与蛋制品、粮食及粮食制品以及食用菌,超标率分别为5.16%、2.21%、2.20%和2.01%;监测镉的有效样品1607份,总体检出率48.60%,总体超标率1.74%。超标的食品类别主要为食用菌、蔬菜及蛋和蛋制品,超标率分别为10.20%、5.41%和4.97%;监测汞(总)含量的有效样品1531份,总体检出率37.30%,总体超标率2.08%。超标食品主要为食用菌、乳及乳制品、粮食及粮食制品,超标率分别为20.13%、7.02%和1.20%。结论 内蒙古地区生产的食用菌(以鲜食用菌计)、蔬菜、蛋及蛋制品、粮食及粮食制品、乳及乳制品中存在重金属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2006—2011年广州市禽畜肉中铅、镉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市市售禽畜肉重金属铅、镉污染水平.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2006-2011年在全市12个行政区域内的超市、农贸市场、餐饮业、批发市场等监测点采集禽肉、畜肉、猪内脏共879份,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铅、镉含量.结果 879份畜禽肉样品铅检出率65.42%,合格率94.54%;镉检出率55.38%,合格率97.42%;铅、镉平均检测值(以P50计)均低于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但检测的极端值也均为猪内脏,分别超出国家标准4.9和5.2倍;各样品铅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181,P<0.05),镉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74,P≥0.05);四类样品中铅、镉检出率同样是以动物内脏最高,分别为70.21%、88.21%;2006-2011年各年之间铅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45,P>0.05),但镉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82,P<0.05),有随年份推移而升高的趋势.结论 广州市禽畜肉食品铅、镉污染水平较低,镉污染有逐年下降趋势;内脏是铅、镉主要积聚部位;建议不宜过量摄入禽畜动物内脏.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11):117-117
<正>食品安全专家对食物中铅、镉和黄曲霉素的限定最高含量设定新的国际标准,以提高和保证食品安全。这份新标准由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各国自愿执行,但可适用于国际贸易中的食品托运。根据这份标准,每千克精白米中锅的含量最高不能超过0.4mg;在除牡蛎和扇贝外的贝壳类以及鱿鱼、章鱼等头足  相似文献   

5.
2013—2014年广东省基地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广东省基地蔬菜中各类蔬菜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分布特点。方法 2013—2014年从广东省21个地市(4个地理区域:粤北、粤东、粤西、珠三角)的蔬菜种植基地采集8类615份蔬菜进行铅、镉、汞、砷的检测。结果广东省蔬菜中重金属污染以铅和镉为主,其中铅污染的主要蔬菜品种是叶菜类蔬菜,尤其是生菜;而镉污染的主要蔬菜品种是茄果类蔬菜,尤其是茄子。铅在广东省4个地区均有一定程度的污染,而镉含量较高的地区是粤北(韶关)和粤西(云浮)地区。结论广东省基地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程度总体较轻,需重点关注粤北和粤西地区的铅和镉的污染,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种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内蒙古地区食品中铅、镉、总汞的污染水平,为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和进行风险预警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按照2012—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监测计划,结合内蒙古地区地产食品种类及分布特点,采集内蒙古地区12个盟市的本地产食品样品,采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方法对样品中铅、镉、总汞进行检测,按照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共采集8类食品,其中监测铅含量的有效样品为4 212份,检出率为32.72%(1 378/4 212),超标率为0.76%(32/4 212),超标的食品类别主要为食用菌(以鲜食用菌计),超标率为7.37%(14/190);监测镉含量的有效样品为4 173份,检出率为54.18%(2 261/4 173),超标率为0.58%(24/4 173),超标的食品类别主要为食用菌(以鲜食用菌计)、水产动物及其制品及肉与肉制品,超标率分别为3.68%(7/190)、2.06%(9/437)及1.15%(6/524);监测总汞含量的有效样品为4 217份,检出率为32.68%(1 378/4 217),超标率为0.50%(21/4 217),超标食品主要为食用菌(以鲜食用菌计)及蔬菜,超标率分别为3.68%(7/190)与1.01%(11/1 088)。结论 内蒙古地区生产的食用菌(以鲜食用菌计) 、水产动物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蔬菜中存在重金属污染情况,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全国6省市甲壳类水产品中铅和镉污染情况 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流通环节和养殖环节中甲壳类水产品重金属铅(Pb)、镉(Cd)污染现状。方法 2014年1~5月对全国6省市(安徽、福建、湖北、江苏、辽宁、北京市)来自养殖环节和流通环节的181批次甲壳类水产品(克氏原螯虾76批次、河蟹87批次、梭子蟹18批次)进行Pb、Cd含量的测定,并运用国家标准限量法、系统聚类法、单因子污染评价指数法、尼梅罗污染指数法、单因素方差法等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被调查的甲壳类水产品其肌肉、外壳和肝胰脏中的Pb、Cd含量超标率在30%以下,样品残留量均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限量范围内。结论被检地区甲壳类水产品Pb和Cd污染程度均为安全和清洁,本次被检的样品Pb和Cd的污染来源各异,无相关性。但不同组织间检测结果表明,Pb、Cd在肝胰脏中有明显的富集,且有少数残留量超标,需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评价莱州湾海域甲壳类海产品中重金属铅、镉残留及食用安全风险,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对莱州湾海域市售虾蛄、梭子蟹及对虾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甲壳类海产品铅、镉含量(以鲜质量计)均值为Pb 0.08 mg/kg,Cd 0.25 mg/kg,其中虾蛄Pb 0.08 mg/kg,Cd 0.24 mg/kg,螃蟹...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绍兴地区蔬菜中铅、镉和总汞的含量水平及污染程度,为制定蔬菜中重金属污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7—2014年在绍兴地区7个调查点的农贸市场、超市等地点随机抽取7类共984份蔬菜样品,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蔬菜中铅、镉和总汞的含量,按GB 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统计超标情况。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 984份蔬菜样品铅、镉和总汞的检出率分别为68.4%(673/984)、92.0%(905/984)和37.6%(370/984),超标率分别为2.9%(29/984)、1.2%(12/984)和5.8%(57/984),平均值分别为0.040、0.017和0.004 0 mg/kg;2009—2011年蔬菜中总汞超标率较高,超标率分别为17.3%(19/110)、24.7%(19/77)和10.1%(12/119);鳞茎类蔬菜中铅和镉超标率分别为14.0%(6/43)和11.6%(5/43),均为各类蔬菜中最高。所有种类蔬菜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结论绍兴地区蔬菜中重金属总体污染水平不高,但部分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相对较突出,应继续加强监管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陕西省6类食品中铅、镉、汞、砷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其污染状况做出综合评价,从而为陕西省开展食品安全评估和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陕西省境内10个地市的大型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和超市,采集粮食562份、蔬菜340份、水果174份、肉类228份、蛋类144份和奶类108份,6类食品共1 556份。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铅(Pb)、镉(Cd)的含量,应用GB/T 5009.11—2003《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中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砷(As)的含量,利用测汞仪直接测定汞(Hg)的含量,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及综合污染指数对不同类食品中铅、镉、汞、砷的污染状况做出评价,并对陕西省居民经此6类食品摄入铅、镉、汞、砷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描述。结果陕西省6类食品中,铅、汞含量均值最高的都是肉类,分别为0.049 0和0.003 3 mg/kg,镉、砷含量均值最高的是粮食类,含量均值均为0.025 0 mg/kg;利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对6类食品中铅、镉、汞、砷含量进行评价,均可评价为安全、清洁;由6类食品摄入铅、镉、汞、砷的安全限值(MOS)1。结论陕西省6类食品不同程度的受到了铅、镉、汞、砷的污染,但总体污染程度较低,铅、镉、汞、砷对食品安全影响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分析湖北省潜江市小龙虾中镉含量的空间分布及聚集性,为优化潜江市小龙虾养殖产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潜江市38个采样点760份样品的检测数据进行空间可视化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结果潜江市养殖小龙虾中镉含量偏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南部,Moran's I指数为-0.04,Z得分为-0.10,P值为0.92(P0.05)。结论湖北省潜江市小龙虾中镉含量无空间聚集性,且小龙虾中镉含量检出值远低于国家标准限量值,表明潜江市养殖小龙虾食用安全性高,产业布局尚有调整空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风险分析评估原理,了解连云港市居民膳食中镉摄入水平并对镉进行风险评估。方法根据2012—2013年连云港市食品和生活饮用水中镉的调查数据,计算居民膳食中镉摄入水平,使用中位数点评估风险评估方法实施镉危害风险评估。结果连云港市居民粮食、饮水等镉含量符合标准,而贝类食品镉含量超标达18%,是国家标准的3.75倍,总体上该市居民镉摄入水平是安全的。结论连云港市居民膳食中镉摄入量是安全的。由于连云港海域贝类样品镉超标现象存在,建议加强食用贝类较多的个体镉摄入量和危害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2006—2011年广州市猪内脏铅、镉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006-2011年广州市猪内脏重金属铅、镉污染状况.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06-2011年在全市12个行政区域内的超市、农贸市场等监测点,采集猪内脏样品共235份,其中包括44份猪肺、103份猪肝以及88份猪肾.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铅、镉含量.利用卡方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广州市猪内脏铅的检出范围为0.01 ~2.45 mg/kg,均值为0.09 mg/kg,中位数为0.06 mg/kg,合格率99.1%;镉的检出范围为0.001~ 5.232 mg/kg,均值为0.161 mg/kg,中位数为0.036 mg/kg,合格率97.4%.肾脏镉的合格率明显低于其他类型内脏的合格率(x2=4.83,P=0.02).6年的监测数据中,铅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镉的合格率以2006年最低,合格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结论 广州市猪内脏中以肾脏镉污染比较严重,值得引起重视并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监督.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居民主要膳食镉暴露风险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主要食物中镉含量水平,对广东省居民通过膳食途径暴露镉的健康风险进行初步的评估。方法 2009年在全省21地市采集15类食物共2 200份,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物中镉的含量,结合居民膳食消费数据,比照镉的暂定每月耐受摄入量(PTMI)及安全限值(MOS)初步评估广东省居民主要食物的镉暴露风险。结果 15类食物中紫菜中镉含量最高,为1 830.0μg/kg。城乡居民通过大米、蔬菜类、鱼虾类、动物内脏类四类食物每月膳食镉暴露量分别为1 314.6和1 394.3μg。大米对城市和农村居民膳食镉的贡献率最高,分别为50.1%和64.9%,且以粤北地区最高。结论主要食品对居民膳食镉的平均贡献水平未超过PTMI值,MOS值大于1,居民膳食镉暴露水平总体上安全。由于我国南方地区居民大米的消费量大及其对居民膳食镉贡献率最高,有必要加强大米可能的镉污染问题研究,并从源头上预防污染。  相似文献   

15.
分析丰台区主要食品中镉含量水平,对该区居民通过膳食途径暴露镉的健康风险进行初步评估。方法 2011—2012年在全区监测6类食品共215份样品,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镉的含量,结合居民膳食消费数据,比照镉的暂定每月耐受摄入量(PTMI)及安全限值(MOS),初步评估丰台区居民主要食品的镉暴露风险。结果 6类食品中食用菌及其制品的镉含量最高,为2.2778mg/kg。按照食品消费量均值估算,丰台区居民每月6类主要食品的镉暴露量为0.00146mg/kg BW,未超过PTMI(0.025mg/kg BW),MOS值为17.2。镉贡献率最大的3类食品分别为蔬菜及其制品(52.4%)、谷物及其制品(25.8%)和食用菌及其制品(13.4%)。虽然食用菌和动物内脏的消费量很低,但因其镉污染严重,所以贡献率较高。因此,食用菌和动物内脏为镉暴露高风险食品。结论 丰台居民6类主要食品镉的暴露水平未超过PTMI值,MOS值>1,居民膳食镉暴露水平总体上安全,但有必要加强食用菌及动物内脏可能的污染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辽宁省生食水产品的安全状况,及早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信息。方法在2013年12月~2014年1月于辽宁省的盘锦市、营口市和大连市三个港口城市,从不同规模的大中小型餐饮企业中共收集到生食水产品样品150批,采用国标方法,对生食水产品中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寄生虫囊蚴进行检查。结果 150批样品中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9批,单增李斯特氏菌1批,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10批,菌落总数(限定性包装)1批,总合格率为93.3%,结论辽宁省生食水产品中存在致病菌的污染,相应部门应加强进行食品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中化学污染物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化学污染物是影响全球食品安全和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对食品中化学污染物进行风险评估是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贸易和健全食品安全体系的重要手段。本文简要介绍了化学污染物风险评估的内容和基本方法,对国外化学污染物风险评估开展情况进行了概述,重点对国内开展的食品中化学污染物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农药残留、黄曲霉毒素等,并对国内开展食品中化学污染物风险评估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重金属、农药残留和黄曲霉毒素方面的评估结果均表明:儿童的膳食暴露量偏高,需引起重视。此外提出目前我国食品中化学污染物风险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为进一步开展化学污染物风险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长江流域大米中镉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治理粮食作物镉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空间自相关对镉污染的聚集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湘江、岷江、涪江、沱江、青衣江、大度河支流流域的大米中镉含量高于长江流域的其他地区,2015年长江流域大米中镉含量的全局Moran's I指数值为0.596,在α=0.01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长江流域的大米样品中镉含量呈现中度的空间聚集性。湘江支流流域、岷江支流流域形成了2个\"高-高\"聚集区域,在鸭池河及其周边地区形成了一个典型的\"低-低\"聚集区域。结论长江流域整体上呈现中度的空间聚集性,局部地区呈现出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