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展立新和陈学飞的论文《理性的视角:走出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历史误区》认为高等教育“适应论”是一种历史误区,超越“适应论”,回归“认知理性”,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围绕“高等教育适应论是历史误区还是发展规律”这一问题,上海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部分师生展开了讨论,取得了如下共识:高等教育“适应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是高等教育基业长青的前提,回归“认知理性”不仅不会突破或超越“适应论”,而且要求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循“适应论”.回归“认知理性”包含在了“适应”社会之中,与“适应”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历史,从其最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已经历了模仿“苏联模式”和学习“美国模式”两个阶段,下一个趋势是“多重组合普通教育+多样性的主修”模式。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主要有质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造性的问题和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国际化四大问题。关于创造性问题,尤要引起重视。创造性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但创造性是激发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创造性培养需要知识系统、思维系统、动力系统、时间系统和实践系统五大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3.
哈佛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全人”的教育;芝加哥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益智厚生”;普林斯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一“重基础、强交叉”,这三所大学在美国顶尖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独具特征。它们从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制度以及课程设置三个纬度廓清了美国精英式高等教育的本质诉求。强调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应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大学的核心职能在于教学育人,以制度的约束保障本科教学的重要地位;大学要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动力,为社会的发展创造价值;大学的目的是为了人的自由,大学教育是自由的教育,是为了自由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人才是创新之本 ,离开了人才 ,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难以为继。因此 ,抓创新首先要抓人才。然而人才不是天生的 ,需要培养 ;人才也不是一次成型 ,今天是人才却无法保证永远是人才 ,必须不断地培养。一说起“培养” ,有的领导便把科技人员打入另册 ,从培养的对象中排开。其实 ,这完全是对人才培养的一种误解。在职的科技人员 ,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 ,但这种知识是很有限的。再则 ,知识在发展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科技人员所掌握的知识如不及时补充必然出现老化。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就难免“江郎才…  相似文献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并指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以及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目前,高等学校大量扩招,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和强大的文化功能,能够在社会的文化建设中发挥传承、创新、辐射和示范作用。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高等教育应当成为创新文化的中心,充当创新活动和创新体制的前提与基础,发挥相应的文化引领、精神支持与价值引导作用。因此,创新型国家建设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实施创新文化发展战略,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深刻认识高等教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文化意义;二是通过高等教育导引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三是发挥高等教育对于社会改造的参与和评论作用;四是发扬“和合”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只有切实采取以上这些战略措施,才能确保高等教育文化创新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科研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是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迫切要求,它突破了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与科研分离的状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良性循环。然而,当前高技术含量材料产业的国际激烈日趋竞争,我国在新材料领域的多项“卡脖子”技术亟待突破,这无疑对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材料产业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而科研育人则是新工科人才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该文基于国际科研激烈竞争与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背景,围绕如何实现学生思想价值引领、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系统性思维和与社会相适应的创新实践能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构建材料专业“以能力为核心”的科研育人培养新模式,形成面向高校学生的分阶段、多层次、全过程的成长型科研协同育人培养体系,探索包含动态成长、导师指引、朋辈领航及载体融合的科研育人实践路径,为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8.
韩乐  韩朝晖  雷静 《广西机械》2012,(11):217-220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和办学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从企业生产中萌芽的“订单式”人才培养被提上了学校的教育议事日程。根据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笔者根据国内外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目标和创新人才培养具体措施,提高了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人是社会的主体。教育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就是教育。现在创新教育成为了强势话语,然而“创新”则甚微。究其原因,创新教育没有以人类学为基础,即没有教育的对象——信息人,没有人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教育。信息社会必然形成“信息人”,信息人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神。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创新教育正是培养新人的教育。信息人是信息时代的“新人”,新人需要培养教育。创新教育与信息人本质相通。  相似文献   

10.
传统大学理念作为现代大学理念的基础,要在指导大学实践中既保持大学的核心价值和根本,又能使大学跟上社会的发展而保持生机与活力,就必须结合现代大学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合理的走向: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哲学传统、大学自治、学术自由、重视科学研究等传统大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坚持;理性主义的高等教育哲学传统、大学是学者的社团、大学是探索和传播高深学问与普遍学问的场所等传统大学理念,既需要保留和发扬,又需要舍弃不合理的因素,即扬弃;而“教授治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传统大学理念,却必须加以改造。  相似文献   

11.
机械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专业性,为了配合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与素质教育的落地,高职院校纷纷提出“双创”人才培养口号。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机械专业的教师应注意到该课程设计知识面广的特性,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引导学生开展深入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从而促进学生双创能力的提高。结合笔者实践经验,本文对“双创”人才培养视角下高职机械专业教学路径进行如下探究,以期给予各位同行一些启发,为机械教育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既是时代发展的强烈呼唤。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界定见仁见智,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的表述也莫衷一是,从而影响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认识和改革创新。界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分析“模式”和“人才培养”的内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入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和一定的培养制度保障下设计的,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系统性、目的性、中介性、开放性、多样性与可仿效性等特征的有关人才培养过程的运作模型与组织样式。它主要由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设置模式、课程设置方式、教学制度体系、教学组织形式、隐性课程形式、教学管理模式与教育评价方式八大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共育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改革、企业高人才库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共同需要。如何在校企合作中,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关系着学生良好职业素质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文章是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与美国卡特彼勒山工在深入进行校企合作基础上,探析了在校企合作中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些做法,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产学研合作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以C大学为样本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当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点、途径和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C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总结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5大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进程中,机械制造业正处于规模化、自动化、绿色化的扩展期,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全面实施机械人才教育改革,既要提高学生的知识基础,又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综合素养,将高效节能设计理念融入其中,以此培育能力复合化、素质综合化的优秀人才.本文即通过分析机械制造行业中人才培育的基本...  相似文献   

16.
养成教育是一个价值理性、生命体验、习惯养成的过程,是高校必不可少的育人环节。高校养成教育并非一种诉诸非理性的救赎式、苦修式教育以及一种规训式的主体性教育,实为一种诉诸理性之生命化、人文化、实践化和最终受纯理性支配的交互主体性教育。如是,高校养成教育应以素质养成为基本出发点,从教育理念、阶段特征、工作机制、育人平台等方面对高校养成教育重新定位并作出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研究发源于批判,批判是高教研究的题中之义、重要职能,是高教研究发展进步的助推器.当今中国高教研究中批判的极度缺失,严重弱化了高教研究的社会责任,阻碍了高教研究的进步.重建批判之维是中国高教研究的理性选择.政策批判、理论批判、校本批判是批判的三种类型,也是重建批判之维的三个方向.当前要重新定位大学高教研究机构服务本校的职能,为校本批判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分析信息技术背景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紧缺的原因,提出解决人才培养问题的“工学结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思路。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通过专业对接产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按对接岗位构建创客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产教融合,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创新培养机制,共建双师队伍;校企共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面向数字化工业“工学结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集信息技术及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创新实践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变革是沿着放权和发展的思路展开的,六十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成就与经验主要表现在:实现了权力结构的创新转变,学校布局由省级区域间的不均衡设置向布局结构的合理化转变,从办学理念到实践模式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之路,研究方法和路径的科学性和多样性等。人类进入21世纪后,担负创造和传播知识任务的高等教育的地位更为突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还面临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的变革对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的影响、时代的变迁、大学的使命诉求、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冲击等新的特殊的发展环境。要使高等教育从象牙塔走向经济社会建设和个人生活的中心,在国家创新中成为重要基础和引领力量,我们至少必须以更加注重教育质量提高、在张扬技术理想的同时,弘扬人文精神、辐射和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