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旋毛虫感染对BALB/c小鼠体内人结肠癌HCT-8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的旋毛虫感染BALB/c小鼠,并在不同时间接种HCT-8细胞,荷瘤20 d后解剖小鼠,测定小鼠体内肿瘤的体积、重量,计算抑瘤率,并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各实验组小鼠肿瘤体积和重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3+、CD4+、CD8+、CD4+/CD8+比值、未长瘤小鼠比例、小鼠死亡率和抑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先接虫后荷瘤组抑瘤效果优于先荷瘤后接虫组。结论旋毛虫对BALB/c小鼠体内的人结肠癌HCT-8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amlodipine)及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联合用药对小鼠肝癌H22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经不同终浓度的氨氯地平(3.125、6.25、12.25、25和50μmol/L)及不同终浓度的5-Fu(12.5、25、50、100和200μg/ml)单独及联合作用小鼠肝癌H22细胞,24、48、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H2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药物作用48 h后对H22细胞凋亡及细胞中Bcl-2、Bax表达水平的影响。将H22细胞(1.0×107个/ml)经小鼠右腋皮下注射,0.2 ml/只,于注射第2天,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经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0.2 ml/d)、氨氯地平组[用氨氯地平片剂灌胃,10 mg/(0.1 ml·10 g体重·d)]、5-Fu组[分别于接种后第3、6、9天,经腹腔注射5-Fu溶液,10 mg/(1 ml·10 g体重·d)]及联合用药组(氨氯地平及5-Fu的给药方式与剂量同氨氯地平组及5-Fu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连续给药10 d,次日断颈处死小鼠,称瘤重,并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结果氨氯地平组、5-Fu组及联合用药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均随药物浓度增加逐渐上升,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联合用药组与氨氯地平组及5-Fu组比较,H22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Bcl-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ax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小鼠体内瘤重明显降低(P0.001),肿瘤生长抑制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氨氯地平与5-Fu联合用药对体内H22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各单独用药组,具有协同作用,为氨氯地平作为一种化疗增敏剂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对小鼠肝癌H2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氨氯地平对小鼠肝癌H22细胞增殖的影响。建立肝癌H22荷瘤小鼠模型,观察氨氯地平对荷瘤小鼠肿瘤的抑瘤率;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氨氯地平作用48h可显著抑制小鼠肝癌H22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为5.6×10-3mg/ml。体内试验显示,氨氯地平(3和10mg/kg·d)灌胃给药10d能显著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HE染色可见,氨氯地平给药组小鼠肿瘤细胞核染色变浅,细胞排列紧密;免疫组化显示,氨氯地平给药组小鼠肿瘤组织内bcl-2蛋白表达下调,而bax蛋白表达上调。结论氨氯地平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抑瘤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氨氯地平对小鼠黑色素细胞瘤B16细胞自发性肺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小鼠黑色素细胞瘤B16细胞接种于C57BL/6J小鼠右腹股沟皮下,2×106个/只,次日将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2 ml/只,每天灌胃1次,共21 d)、氨氯地平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氨氯地平1、3和10 mg/...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肿节风注射液(ZJF)对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活力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无菌取C57BL/6纯系小鼠脾脏,制成5×106个/ml的单个脾细胞悬液,MTT法检测不同浓度(50、25、12.5、6.25和3.13 mg/ml,以生药量计)的ZJF对正常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将近交系615小鼠经左腋皮下注射小鼠前胃癌Fc细胞(1×106个/ml,0.2 ml/只),复制荷瘤小鼠模型,并随机分成5组:ZJF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2、10、20 mg/kg,以生药量计)、CTX组[0.3 g/(kg·3 d)]及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0.1 ml/10 g),MTT法检测ZJF对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ZJF可显著促进正常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ZJF低、中、高剂量组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力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ZJF中、高剂量组荷瘤小鼠NK细胞的活性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ZJF可促进正常小鼠与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力,增强NK细胞活性,为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LHRH-PE40对小鼠腹水瘤及实体瘤的治疗效果,为确定药理、毒理学实验剂量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给BALB/c小鼠腹腔内和背部皮下接种骨髓瘤SP2/0细胞,接种后第4d和第9d,分别腹腔注射LHRH-PE40,并设空白对照组,停药后第5d处死,观察两组小鼠腹水和腹腔内肿瘤生长情况,称量瘤重,计算抑瘤率。结果 腹水瘤实验组所有小鼠腹部未见腹水,腹腔未见肿瘤。实体瘤实验组抑瘤率为54%。结论LHRH-PE40可以有效地抑制荷瘤小鼠实体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旋毛虫免疫核糖核酸(iRNA)对BALB/c小鼠体内SP2/0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剂量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免疫ICR小鼠、家兔和山羊,ELISA检测抗体效价达1:1024的最低免疫剂量确定为最佳免疫剂量,同时取各实验动物肝、脾和淋巴结,制备旋毛虫iRNA,并进行鉴定。以不同剂量iRNA接种BALB/c小鼠,并在不同时间接种SP2/0肿瘤细胞(试验分为先荷瘤和后荷瘤进行)。在荷瘤20d时,处死小鼠,测量肿瘤体积和重量,并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的最佳免疫剂量分别为:ICR小鼠:300μg/只;家兔:2mg/只;山羊:20mg/只。制备的旋毛虫iRNA各项指标均合格。各试验组小鼠肿瘤体积和重量均小于相应的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试验组小鼠的CD3+、CD4+及CD4+/CD8+比值较相应的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在后荷瘤试验组中,1mg组抑瘤效果最好;在先荷瘤试验组中,4mg组抑瘤效果最好。结论旋毛虫iRNA对BALB/c小鼠体内SP2/0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挽救濒于死亡的珍稀贴壁细胞。方法将濒于死亡的RINm5F细胞接种到一定量体外培养的小鼠腹腔细胞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待RINm5F细胞逐渐长成岛状时,传代并再连续添加2次饲养细胞培养后,传2代,冻存。结果濒于死亡的RINm5F细胞与饲养细胞共培养,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生长速度加快,饲养细胞逐渐死亡,再经2次与饲养细胞共培养,细胞已恢复正常生长,冻存后复苏生长状态良好。结论添加饲养细胞的方法可用于挽救濒于死亡的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9,BMP9)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溶骨性骨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分为试验组(感染BMP9腺病毒)、空白对照组(未感染)及GFP对照组(感染GFP腺病毒),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BMP9及OPG蛋白的表达水平。将BALB/c裸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注射空白对照细胞)、GFP对照组(注射GFP对照组细胞)及试验组(注射试验组细胞),每组5只,均经胫骨贴骨注射,1×106个/(0.3μl·只),X片成像技术分析各组裸鼠溶骨区域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裸鼠瘤体组织中OPG蛋白的表达。结果试验组MDA-MB-231细胞中OPG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GFP对照组(P0.05),仅试验组细胞中有BMP9的表达。试验组裸鼠胫骨瘤体直径及溶骨区域均明显小于GFP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试验组裸鼠瘤体组织中OPG的表达量明显高于GFP对照组(P0.05)。结论BMP9可抑制MDA-MB-231细胞溶骨性骨转移,可能是通过上调OPG/RANKL/RANK系统中OPG的表达而发挥作用。本实验为探讨BMP9在肿瘤骨转移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微量溶血分光光度法测定气管炎疫苗的免疫活性。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试验1、2、3组,阴性对照组免疫生理盐水,试验1、2、3组分别免疫3批气管炎疫苗,免疫途径为小鼠颈背部皮下,免疫剂量为0.5 ml/只,免疫时间为第1、7、14天,除空白对照组外,所有小鼠第22天经腹腔注射20%的绵羊红细胞(sheep red blood cell,SRBC)悬液,0.2 ml/只。4 d后处死小鼠,取脾脏,制备脾细胞悬液,与SRBC结合,于37℃,在补体的参与下,使抗体形成细胞周围的SRBC溶解,通过酶标仪测定抗体形成细胞介导的溶血反应中,SRBC溶解后释放血红蛋白的量。另设7组小鼠: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试验4、5、6、7、8组,阴性对照组免疫生理盐水,试验4、5、6、7、8组分别免疫不同浓度(6×108、3×108、1.5×108、0.75×108、0.375×108/ml)的气管炎疫苗,按上述方法检测不同浓度气管炎疫苗的免疫活性。结果在抗体形成细胞介导的溶血反应中,3个试验组SRBC溶解后释放的血红蛋白的量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随着气管炎疫苗浓度的降低,SRBC溶解后释放的血红蛋白的量也呈下降趋势,气管炎疫苗浓度在1.5×108/ml以上时,其免疫活性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低于0.75×108/ml时,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溶血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检测气管炎疫苗的免疫活性。气管炎疫苗浓度在1.5×108/ml以上时,即可增强小鼠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分别在-20℃、2~8℃和11~20℃,保存3个月的冻干皮内卡介苗活菌残存数分别为6.70×106/mg、1.26×107/mg、7.3×106/mg,接种492名新生儿,阳转率分别为83.56%、83.44%和82.46%,硬结平均直径分别为5.8、6.70和6.02mm,卡痕平均直径分别为4.68、4.11和4.27mm,表明冻干皮内卡介苗在-20℃冰柜中和11~20℃常温下保存3个月仍可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人脐血造血干/祖细胞(HS/PCs-HUCB)对裸鼠的致突变作用。方法取雄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5组:HS/PCs-HUCB高、中、低剂量组及阴性、阳性对照组,HS/PCs-HUCB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1.25×109、3.75×108和1.25×108个细胞/kg,阴性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含1%人血白蛋白的0.9%NaCl注射液,50ml/kg,阳性对照组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50mg/kg,每d给药1次。微核试验连续给药2d,末次给药24h后取骨髓细胞涂片,Giemsa染色,每组裸鼠计数12000个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中微核细胞数;精子畸形试验连续给药5d,首次给药后第35天取附睾,精子滴片,伊红染色,每组裸鼠计数1500个精子的形态。结果HS/PCs-HUCB各剂量组裸鼠的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精子畸形类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畸形精子以无定形为主,其次为无钩、双头、双尾、双体、胖头等;而阳性对照组的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结论HS/PCs-HUCB对裸鼠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治疗用卡介苗抗肿瘤动物实验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建立治疗用卡介苗在小鼠体内抗肿瘤的药效学实验方法。方法 观察治疗用卡介苗(BCG)对小鼠实体瘤S180和腹水瘤(EC)的抑瘤作用。结果BCG可明显减轻S180荷瘤鼠的瘤重,其瘤重抑制率>30%;可明显延长EC腹水瘤小鼠的生存时间,其生命延长率>75%。其中以12.5%和6.25mg/kg两剂量组的效果较佳。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卡介苗抗肿瘤动物药学实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狂犬病病毒减毒株CTN-181的免疫原性。方法用不同病毒滴度的CTN-181株病毒对小鼠分别进行口腔或肌肉免疫,14 d后,分别用狂犬病病毒CVS株进行脑内或肌内攻毒,14 d后,计算小鼠的免疫保护力;同时于免疫后14、21和30 d,采用RFFIT法检测小鼠血清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水平。结果两种途径免疫的小鼠均产生了较强的保护作用和较高的中和抗体水平。口腔免疫后脑内和肌内攻毒的50%保护剂量分别为1.4×105和1.4×104PFU/ml;肌肉免疫后脑内和肌内攻毒的50%保护剂量分别为1.4×106和1.4×105PFU/ml。小鼠口腔免疫CTN-181病毒量≥1.4×105PFU/ml 14 d后,即可产生有效的保护,至30 d时,1.4×106和1.4×107PFU/ml剂量组中和抗体水平达20 IU/ml以上;肌内免疫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较低。结论 CTN-181减毒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以较低病毒量免疫小鼠即可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病毒载体疫苗滴度测定用国家标准品。方法以鸡胚成纤维细胞制备痘苗病毒,经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纯化后,加入天花疫苗保护剂,分装冻存,分发至我国4个不同实验室,按照统一的结晶紫染色蚀斑法实验方案进行协作标定,每次实验稀释后取2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设5个平行孔,计算各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几何均数,对标准品中痘苗病毒滴度进行赋值。检测病毒标准品于不同温度下保存不同时间的稳定性,并对病毒标准品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检定。结果 4个实验室共测定44次,4个实验室间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几何平均数为3.05×106PFU/ml,95%CI为2.00×106~4.65×106PFU/ml,标准差为0.09,总变异系数1.41%。制备的痘苗病毒标准品于4℃可稳定放置10 d,37℃放置稳定性较差。制备的痘苗病毒标准品装量检查合格(1 ml/支);pH值为6.9;无菌试验合格;分装重量精密性为0.95%。结论制备的痘苗病毒标准品可作为痘病毒载体疫苗滴度测定用标准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DHA)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生长及Survivin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PC-3细胞经不同浓度的DHA处理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将PC-3细胞注入裸鼠右侧腋窝下,建立裸鼠种植瘤模型,将20只模型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MSO对照组、DHA高剂量组(200μmol/kg体重)和低剂量组(100μmol/kg体重),经13d干预后,计算抑瘤率;光镜及电镜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urvivin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DHA可显著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并具有时间、浓度依赖性;DHA对裸鼠种植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达60%以上;光镜及电镜观察到DHA两剂量组肿瘤组织中散在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DHA两剂量组细胞Survivin表达减弱,凋亡率明显升高。结论DHA可明显抑制PC-3细胞生长,其机制与下调Survivin的表达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小剂量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和恩度(Endostar,Endo)联合用药对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经BALB/c裸鼠右侧腋部皮下注射RMS细胞PLA-802悬液,建立RMS的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接种RMS后第8天,将选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VCR组、Endo组和联合组,注射部位均为腹腔,注射体积均为0.2 ml/(只.日),每3 d称重1次,并测量肿瘤的长短径,计算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2周后处死裸鼠,称量瘤重,并计算抑瘤率;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瘤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和CD31的分布和表达。结果裸鼠接种PLA-802细胞第8天,RMS裸鼠模型复制成功,裸鼠成瘤率为84%(42/50);联合组裸鼠体重和移植瘤的体积、重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VCR组和Endo组(P<0.01);VCR组、Endo组和联合组抑瘤率分别为31.41%、20.75%和48.41%;与对照组相比,VCR组、Endo组和联合组裸鼠移植瘤细胞中VEGF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且以联合组下降最明显(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联合组VEGF和CD3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组。结论小剂量VCR和Endo对RMS的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联合用药能起到增效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而发挥其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耻垢分枝杆菌(MS)与卡介苗(BCG)作为载体在鼠结核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不同剂量的MS和BCG免疫BALB/c小鼠,观察二者的致病作用。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感染BALB/c小鼠4周后,分别用生理盐水、MS、GLS/IL-12、重组MS、BCG及GLS/IL-12重组BCG治疗6次,于第6次治疗后7d处死小鼠,检测肺、脾荷菌量、血清IL-12和IFN-γ水平、脾淋巴细胞IFN-γ和TNF-α的水平及肺、脾组织中颗粒溶素表达,并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重组MS和重组BCG组器官荷菌量明显低于MS和BCG组;重组MS和重组BCG组血清IL-12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MS和BCG组,MS和BCG组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重组MS和重组BCG组脾淋巴细胞IFN-γ和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MS与BCG组比较,重组MS与重组BCG比较,荷菌量、病理变化、肺、脾中的IL-12和IFN-γ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意义;淋巴细胞中的IFN-γ和TNF-α水平,MS与BCG组差异有显著意义,而重组MS与重组BCG组差异无显著意义;重组MS和重组BCG组在肺、脾中均有颗粒溶素表达;MS所致病变比相同剂量BCG轻。结论MS与BCG一样,可将要表达的基因靶向递送到相应的组织,并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同时其在体内的副作用低于BCG,因此可作为良好的有机载体。  相似文献   

19.
用3.5L和14L生物反应器培养WUT3杂交瘤细胞,结果表明用人血清可以代替牛血清培养WuT3细胞,在1%人血清培养液中添加适当营养成分,可达到10%小牛血清浓度下的细胞浓度(1.5×106/ml)和单抗产量(大于50μg/ml)。放大到75L生物反应器中采用半连续方式培养,建立了中试培养工艺流程和质控点,收获时细胞浓度为1.0×106~1.5×106/ml,单抗产量为40~70μg/ml,平均日产单抗达1g。在3.5L、14L、75L逐级放大培养过程中,细胞支原体为阴性,收获上清中单抗免疫活性合格,热原试验合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