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为探究轨道梁的曲线半径对跨座式单轨车桥耦合系统振动的影响,基于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式,在考虑柔性轨道梁的情况下,采用UM建立跨座式单轨的车桥耦合系统。研究通过设置固定曲线超高率,改变轨道梁曲线半径和行车速度来分析不同曲线半径的轨道梁对单轨车桥耦合系统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100 m曲线半径的轨道梁,其竖向振动位移和车体质心竖向位移对车辆速度的变化较敏感,稳定轮和导向轮在大超高率和速度变化较大时,左右侧轮胎径向力出现较大差异,将使轮胎磨损,并且车辆通过性差。曲线半径为200 m~300 m时,轨道梁和车体的振动幅值变化小,导向轮与稳定轮两侧受力均衡,10%超高设置适中。当曲线半径更大时,在固定超高情况下,车体离心力减小,车体出现内倾趋势,两侧稳定轮和导向轮的径向力出现明显差异,车辆长期行驶在此工况下也会导致两侧轮胎磨损不均。综合分析,曲线超高随曲线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可使车辆具有良好的通过性。 相似文献
3.
4.
针对重庆轻轨实施详细的动力试验.测试轨道梁和墩的固有振动特性;测试轨道梁和墩在试验列车以不同速度行车、制动工况下的应变、位移、加速度动力响应,并进行了列车行车舒适性试验.在实测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各工况下轨道梁和墩应变、位移及加速度的最大动力响应结果,并分析动力响应值及其动力系数与行车速度的关系.对比分析动力试验结果及理论计算结果,并参照铁路桥梁相关检定规范,结果表明轨道梁系统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动力性能良好,单轨列车则具有良好行车舒适性.此外针对轨道梁的固有振动频率讨论其安全限值问题.试验及分析结果为该类型轨道交通系统的设计、检测评定及相应规范或标准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6.
摘 要:提出了一种跨座式轻轨车与连续轨道梁空间耦合振动时域分析方法。桥梁采用常规有限单元模拟,跨座式轻轨车采用弹簧阻尼相连的多刚体模拟,可方便考虑走行轮、导向轮、稳定轮下轨道不平顺的影响,直接建立轻轨车-桥梁时变系统的空间振动方程,采用直接积分法同时求解轻轨车、桥梁的空间动力响应,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分析程序。以一联3×30 m的双线连续轨道梁为例,计算了轻轨车以不同车速通过双线轨道梁时全过程车桥动力响应。探讨了不同车速、单线行车、双线对开等不同工况对车桥动力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设计行车速度下,轻轨车可安全舒适通过该连续轨道梁;桥梁具有良好的整体刚度。该方法可运用于跨座式轻轨车与其它大跨度桥梁的空间振动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蓄电池式跨座单轨工程车为载体,介绍了蓄电池式工程车动力系统的设计及应用情况.车辆采用新能源蓄电池-液驱作为车辆动力系统,具有低噪音、零排放的特点.文中主要讲述了车辆动力计算、牵引特性曲线,以及车辆相关试验情况.验证了车辆动力系统的可靠性,满足车辆动力需求. 相似文献
8.
9.
针对胶辊式砻谷冲击隔离的需求,设计一种砻谷辊冲击振动隔离器,组成六个隔离器并联构成的隔离系统,进行砻谷辊冲击振动隔离系统力学特性研究。建立冲击隔离系统静力学模型,获得系统刚度特性及系统初始静平衡位置保持力的静力学方程,分析辊内六连杆隔离器的刚度特性,结果表明,隔离系统的径向力关于胶辊中心轴线对称,胶辊的偏移量x 对系统刚度影响很小,系统保持力随预压缩比e 增大而增大。建立运动学模型,对隔离系统所受激励力进行傅里叶变换,采用杜哈曼积分法求出了隔离系统的响应表达式,分析了隔离系统的响应,结果表明,隔离系统的响应频率与脉冲激励频率一致,偏移量x 在(-0.09 mm~0.29 mm)之间,最大偏移量为0.29 mm。该研究为胶辊式砻谷的冲击振动隔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11.
为研究粘弹性阻尼器对平面网架结构疲劳性能的影响,先对粘弹性阻尼器等效刚度进行推导,然后,基于随机振动载荷,根据载荷功率谱密度函数(PSD)和结构的频率响应以及结构的模态,对平面网架结构添加粘弹性阻尼器和不添加粘弹性阻尼器,以及添加不同阻尼系数的粘弹性阻尼器时的疲劳寿命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阻尼器可以有效的减少随机振动荷载对网架结构的疲劳破坏。且随着阻尼系数的增大,网架结构的最小疲劳寿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因此通过合理选择粘弹性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大小可以优化结构的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2.
在Dirlik模型的基础之上,结合一般尺度法(General scaling law)提出适用于平稳宽带随机过程的疲劳强化系数模型。一般尺度法认为结构在原始载荷和强化后载荷下的应力响应功率谱各阶谱矩成简单的线性关系;与Dirlik宽带疲劳损伤模型结合,便得到适用于平稳宽带随机过程的疲劳强化系数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分别在原始加速度功率谱和经一般尺度法强化后的加速度功率谱载荷下;对悬臂梁采用雨流计数(Rainflow counting)和Miner损伤准则进行疲劳寿命预测,得到它们的疲劳强化系数,并与疲劳强化系数模型得到的疲劳强化系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疲劳强化系数模型精度为99.7 %,由此可验证疲劳强化系数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断口定量分析方法在,在断口宏、微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用断口微观细节特征实测出了疲劳裂纹扩展曲线,并用符合裂纹扩展特性的力学模型对实测曲线进行了拟合计算,反推出飞机用结构材料30CrMnSiNi2A的原始疲劳质量(IFQ)。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环境振动特点,对成灌铁路某桥梁段地面振动进行现场测试,分析不同测点地面振动加速度时程特点、频谱特征,并进行1/3倍频程分析和Z振级的衰减分析。结果表明,列车以180 km/h速度通过时,地面振动持续时间约6 s,距线路中心10 m处振动峰值加速度为60 mm/s2;在10 m处振动频谱分布范围在20~90 Hz,高频振动随距离衰减更快,大于20 m处振动主要以15~45 Hz为主;地面振动Z振级的衰减符合对数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15.
16.
17.
钢结构特别是焊接钢结构对动荷载特别敏感。武广客运专线武汉火车站采用了新型的“桥建合一”的结构型式,在长期往复动荷载作用下,上部大跨度钢结构的疲劳寿命令人关注。论文建立了铸钢节点包括焊缝的精细有限元模型,基于热点应力法和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分析了武汉站上部大跨度钢结构10管相贯焊接铸钢节点的疲劳寿命。分析结果表明:列车振动荷载引起的动应力对铸钢节点的疲劳寿命影响不大,满足结构使用寿命100年的要求。分析方法可为国内今后类似结构的疲劳寿命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某早期疲劳断裂失效的20CrMnTi钢连杆上取样,采用升降法和成组法对其进行旋转弯曲疲劳试验,获取0.1%失效概率、95%置信度下的S-N曲线,据此合理地设计其安全服役应力。结果表明:根据在0.1%失效概率、95%置信度下的S-N曲线函数可以获得该连杆在疲劳寿命达到2×106循环周次设计要求下的最大交变载荷应控制在229 MPa以下,以确保连杆在使用寿命内不发生疲劳失效。 相似文献
19.
20.
为准确预测在役井架钢结构剩余服役年限的长短,建立了基于时变可靠度和疲劳效应的剩余寿命预测理论。推导了杆件等效截面积与损伤缺陷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建立了井架钢结构抗力时变模型;编制了井架钢结构的疲劳载荷谱,并应用S-N曲线法及雨流计数原理等相关理论,建立了基于疲劳效应的寿命预测理论。对JJ220/42-K型井架钢结构进行了剩余寿命预测,结果表明,综合考虑腐蚀与初弯曲影响时的寿命明显低于仅考虑腐蚀时的寿命,说明局部损伤对寿命影响较大;结构的可靠度寿命明显低于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