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提高地下空间密集人群紧急疏散的科学性安全性,针对轨道交通与地下空间耦合发展的城市形态演化趋势,通过文献梳理与案例分析,开展疏散风险辨识与安全评估理论研究。并利用Anylogic 平台,基于社会力模型和多主体建模方法,构建了某地铁站仿真疏散模型,开展可视化仿真和对照组实验。在站内行人密集程度达到总数1 800 人时开始紧急疏散。实验结果表明,该站现有疏散设施基本满足6 min 内安全疏散的规范要求,但存在行人异质性对疏散瓶颈形成的不利影响,而分区疏散策略有助于缓解瓶颈压力和降低拥堵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地铁换乘站高峰期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情况,以JMS地铁换乘站为对象,利用Revit软件建立其建筑信息模型.通过PyroSim软件对6种火灾工况进行模拟,以人体耐受温度、CO浓度和烟气能见度作为安全指标,研究各通行设施失效临界值;增加年龄、性别和速度等行人参数信息,用Pathfinder软件探讨高峰期行人在各工况下疏...  相似文献   

3.
以经典社会力模型为基础,考虑楼梯间行人的各种相互作用力,引入转向概率进行修正,研究人群在楼梯内疏散的运动行为。进一步考虑人流率与时间的关系,提出非匀速下行人运动疏散时间模型,并基于AnyLogic平台模拟仿真,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得到楼梯内行人运动存在的瓶颈现象,并给出相应的措施,为建筑物楼梯的规划与应急疏散引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在恐慌情况下建筑物出口处的瓶颈效应,基于Pathfinder仿真软件提出了一种源自土木工程中调节土拱效应的方法,可以将对称障碍物类比于抗滑桩,研究出障碍物可调节拱形的位置变化,解决出口处的瓶颈效应。分别模拟了不同场景下的物理模型,通过三组实验的时间定量对比,分析了障碍物与出口间距、障碍物形状对疏散性能的影响。结合行人路径图与剖面密度分布图分析得到了对称障碍物对行人拱形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建筑物出口设置对称障碍物调节拱形结构的位置,可使拱形内部的空间有效分离,减少高密度区域,形成保护空间,有效提高行人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5.
结合地铁内行人紧急疏散的交通特性,针对地铁火灾的危险性及其特点,利用性能化评估方法对地铁消防安全进行分析,再利用Legion软件模拟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用安全疏散容量和人员疏散时间两个指标对地铁消防安全进行性能化评估。以某双层地铁站为例,设定火灾发生在列车上的场景,计算可知闸机容量最小,为地铁站的安全疏散容量。闸机应为地铁站消防安全设计的重点部位。  相似文献   

6.
商业步行街作为一种新型建筑,其人流量较大,电气线路错综复杂,严重威胁人员安全疏散.本文以某大型商业步行街为例,根据建筑特殊防火设计理念进行了分析,分别采用FDS模拟软件建立烟气流动模型,模拟不同火灾场景下的烟气流动情况,采用Building EXODUS软件对该建筑进行人员安全疏散模拟及计算,根据火灾发生时各层的温度、...  相似文献   

7.
行人过街特性对信号配时设计具有重要影响。为说明行人穿越机动车流的过街特性,基于韦布尔分布函数描述了机动车车头时距分布,并得到行人在一次穿越一条车道、多条车道或一个方向三种穿越方式下的穿越概率、平均等待间隔数、平均等待时间和平均延误等特性。利用长春市典型路段调查数据,验证机动车车头时距分布的韦布尔模型;并对各种穿越方式的行人过街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韦布尔函数描述的机动车车头时距分布与实测分布接近,检验效果在置信度为95%时非常显著;行人单独穿越内、外侧车道的特性差异不大,而同时穿越内、外侧车道的概率明显偏小,且平均等待间隔数和平均延误明显偏大;行人穿越人行横道时逐车道、逐方向和一次穿越的总延误依次增加。基于韦布尔分布的行人过街特性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行人过街行为,可以为城市行人交通设施设计和信号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钱江隧道为例进行水下大直径盾构隧道火灾时影响人员疏散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研究。通过现场试验,分析了火灾发生时隧道照明度、横通道宽度和长度、人员载客系数对于人员疏散效率影响,获得在隧道中人员的行走速度、人员间隔时间、人流层数等特征参数;使用FDS+EVAC进行隧道人员疏散模拟,研究了疏散滑梯和楼梯不同人员荷载密度和通过条件下的人员疏散时间特征,得出了载客系数和速度折减系数对疏散能力的影响,为大直径盾构隧道防灾的设计提供一定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9.
温度作为影响城市舒适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流场的作用机理到目前为止尚不明确。为揭示温度场对流场的影响规律,基于大尺寸风洞,对不同热力条件下的平均风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不同理查逊数Rb作用下的人行高度风速、相关测点顺风向速度和雷诺剪切应力分布并进行详细分析。以长沙市某小区为研究背景,探究了不同热力效应下人行高度风场的分布规律,获取了热力条件下典型测点的相关性系数,并利用超越概率的方法定量评估了热力效应下的小区人行高度风环境。结果表明:在-0.38<Rb<0范围内,空风洞流场随着热力效应增大,在近地面风速增长相对较大,且随着高度的增加其增幅逐渐减缓; 实际中小区人行高度风环境受温度影响整体较小,主要影响集中在风速比0.6以下,最大均方根为0.635,风速比在0.6以上时温度对风速影响效果相对较小; 热力效应对人行高度风场的相关性与舒适度影响较小,其最大影响值分别为8%和3.87%。  相似文献   

10.
商业综合体建筑属于城市中的人口密集场所,人流复杂,系统复杂,其消防设计难度较大。本文就广州市琶洲商业综合体项目为例,进行建筑消防设计分析。消防设计的重点在裙楼,功能包含了商场、零售、餐饮、放映厅等功能;设计难点在放映厅的防火分区、疏散楼梯的宽度计算、以及与相邻建筑的连通道的消防设计等。本文就消防设计对平面方案的影响、疏散距离、疏散宽度以及消防和功能流线的协调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山地城市步行系统建设的集约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纪武 《规划师》2003,19(8):79-82
山地城市的通勤方式呈现典型的二元化特征:步行和机动车出行。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又存在重“机动”交通,轻“步行”交通的问题。建议采用三维步行交通体系,建设多功能架空步行系统,使步行系统与城市建筑有机结合,真正达到人车分流、疏导城市交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rocedures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for the serviceability assessment of footbridges in unrestricted pedestrian traffic conditions is presented. Based on a full probabilistic model of the load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and a critical discussion concerning the role of the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random walking parameters on the footbridge dynamic response is provided. Furthermore, numeric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ones obtained by simplified procedures. Finally, a graphical procedure is proposed which permits a simple evaluation of footbridge maximum acceleration as a function of the modal mass, damping ratio and expected average pedestrian flow.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发生的火灾多在人员密集场所,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人员疏散往往特别困难,因此,规划行人在大型公众聚集建筑物中的疏散路径非常重要。基于能见度图建构的元胞疏散最短路径模型可直接用于实际的紧急疏散指示路径的规划,避免设置大量逃生指示装置致使工程成本过高及视觉不美观,并且也解决了有限制逃生指示装置数量当作限制条件的最大涵盖面积的求解复杂、空间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吴刚 《中国市政工程》2012,(3):24-27,104
吴淞江大桥的附属人非桥通过悬吊杆悬挂在主线车行桥下,车辆通过所引起的振动效应会造成人非桥的振动,从而可能会影响行人舒适性。建立全桥的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对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采用分离迭代法编制车—桥耦合振动空间分析程序,考虑设计车辆、随机车流以及不同车速和路面粗糙度,求解吴淞江大桥在车辆激励下的振动响应,以车致振动下结构所产生的最大加速度来评估人非桥的行人舒适性。通过分析得出,吴淞江大桥在车辆激励下,人非桥的行人舒适性满足要求,且舒适度等级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高海拔环境下特长公路隧道的服务隧道防烟通风策略及人员疏散通道最佳间距,采用FDS和Pathfinder建立了主隧道+服务隧道的通风排烟及人员疏散仿真模拟平台,分析50 MW火灾规模下隧道内烟气运动规律及人员疏散过程,基于克拉尼公式和FED准则综合判定ASET(可用安全疏散时间)。针对低氧气环境下人员运动效率低下的这一背景情况,对人员疏散速度进行折减,进一步确定RSET(必须安全疏散时间)。结果表明:服务隧道内纵向风速1.6 m/s可保证服务隧道内1 200 s时间范围内无烟,考虑高海拔地区火灾增长系数的折减,人员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呈现为“W”形,下游200 m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最少,结合人员必须安全疏散时间分析,人行通道间距宜设置为200 m。  相似文献   

16.
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人员负重行走实验,研究典型行李负重对步行疏散速度的影响.在出行负重情况问卷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人员负重行走实验,结果表明,最大负重工况中,与无负重相比,携带双肩背包、手提包和斜挎包行人的平均疏散速度分别下降6.0%、3.6%和4.2%.拟合结果表明,随着行李质量增大,携带双肩背包和斜挎包行人...  相似文献   

17.
结合某大型地下超市的建筑结构和人员分布,应用网络节点疏散模型模拟人员疏散情况,并根据防火分区布局和疏散楼梯布置情况对内部防火门的位置和开启方向进行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防火分区间防火门的优化设计使各个防火分区的疏散时间和疏散楼梯的利用率相当,总体疏散速度加快,对整体人员疏散很有利。  相似文献   

18.
罗小虹 《华中建筑》2014,(8):127-131
国内外许多城市的实践经验表明,在城市中心区建设由空中连廊、地下通道、地面街道以及室内公共通道连接而成的立体步行交通系统,有利于缓解城市中心区普遍存在的交通拥堵、空气质量不佳、步行环境差等问题,能够营造人性化的、适宜人居的城市空间,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对于活化城市中心区,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吸引力和集聚能力,增强城市对于高端人群的承载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在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等地区的经济发达城市,已经具备一定建设城市立体步行系统的条件,未来可以通过在城市中心区建设步行系统的方式逐步改善城市中心区发展面貌和发展质量,从而提升整体的城市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9.
疏散是应急管理中的重要措施,在应急计划中有必要制定合理的疏散路线以确保疏散车辆尽快到达终点。以往有关最佳疏散交通路线的研究没有考虑交叉口延误和通行能力等因素,若疏散路线经过城市内拥挤路段,忽略交叉口的这些特性会导致结果不尽合理。将交叉口分方向延误和通行能力作为节点权重,建立了点权交通网络,通过在点权网络中求解最小费用流来优化事故地点至安全地点的最佳疏散交通路线及相应的疏散流量,设计了一种最小费用路算法求解该点权网络中的最小费用流。最后以一个数值算例说明了方法的应用,并对考虑和忽略交叉口特性2种情况下得出的路线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兼顾路网特点和疏散路线优化的要求;若执行忽略交叉口特性的疏散路线方案,极易造成交叉口的拥堵,延长车辆的走行时间。  相似文献   

20.
以长沙市奥克斯广场为例,对大型商业室内步行街防火分区划分难以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等问题进行探讨。将室内步行街作为临时安全区改进消防设计方案,利用性能化消防设计与评估的技术手段对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分析确证。结果表明,在增设防火分隔设施及限制店铺面积等条件下,可将室内步行街作为临时安全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