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网络思政教育应运而生.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育人实效性的提升也逐步成为新课题.对南京市部分高职院校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网络自主性较弱,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进展缓慢.聚焦网络思政育人实效,高职院校需理念与实践并重,明确"立德树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理念,树立三全育人观念;加强网络思政育人主体建设,搭建常态化的网络思政育人平台,建立良性动态的联合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的融合不断加深,媒介融合时代已经到来。媒介融合发展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构成了诸多挑战。媒介融合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分化了思政教育话语权,冲击着思政教育的引导作用。高职院校需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通过转变思政教育理念、推动新旧媒介合理分工与优势互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更好地提高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职院校英语课堂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展开分析,围绕高职英语课堂融入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校园环境、提升高职英语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创新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以期通过以上融合路径提升高职院校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度,为提升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由于学生思想上对思政课重视不够、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法简单、与学生互动性差等原因导致高职院校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积极探索增强思政课吸引力的对策与途径:增强学生的思政课实用感;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国家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的要求,将思政课教育教学与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统一起来,把我国高职生培育成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和高技能型人才,迫切需要发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然而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在国际国内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变迁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且困难重重,因此深入分析高职思政课面临的环境挑战和现实矛盾,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效性、专业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率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目标。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育人手段的重要变革,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分析其在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并为逐步构建鲜明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愈加广泛.以网络为根基的信息技术一方面丰富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资源,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也对传统的高职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改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是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将红色基因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不仅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也是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路径。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意义,梳理当前红色基因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并探究红色基因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是体现高职院校育人为本理念的现实需求,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路径。高职院校担负为国家输送具有工匠精神、德才兼备人才的重任,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育主阵地。因此,围绕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策略,构建了“两法四维”实施模式,即利用“思政目标设定”方法和“思政元素融入”方法,从科学系统设计、动态发展评价、师资素养提升、保障机制健全四个维度,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交融互促、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语文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和工具课,在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在分析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和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的基础上,对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思政育人途径进行了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1.
思政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加强思政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合,是高职院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渠道。为了更好地促进思政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合,需要深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合的难点,针对性地提出融合路径:目标引领,统一思政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融合思想;内容延展,推进思政要素与创新创业元素的融通;队伍融合,加强思政教师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交流合作;制度创新,促进思政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建筑产业信息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陆续开设相关软件应用课程指导学生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能。以“BIM算量与云计价”课程为例,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课思政教学情况,探索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深度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从教师、教学、评价等多方面探讨思政教育融入此类课程的路径,满足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需求,促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育人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3.
航海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是航海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步骤之一。当前,航海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具备由科学性到规律性、由阶段性到长期性、由艺术性到实效性、由层次性到全面性、由操作性到常规性、由导向性到自觉性等特点;在学生思政教育方面还存在学校思政教育氛围不浓、教师忙于学生事务偏多、学生社会情感淡薄、专业思想不稳定、思政教师职业倦怠、思政教材形式单调等问题;航海高职院校要营造思政教育氛围,科学管理学生事务,落实思政教育措施,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拓展教育空间,选择科学实用教材,教育影响学生,进一步提高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开展线上思政工作,既便于师生深入交流,又能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思政教育,提升思政育人效果,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文章总结了线上思政教育工作的优势,分析了高职院校线上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进一步提出了高职院校线上思政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为线上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专业思政”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专业教育立德树人和实施“专业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以问卷与访谈的方式面向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开展的“专业思政”建设情况之调研,获得了关于高职院校“专业思政”建设情况的20项有价值的信息。对调研结果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高职院校“专业思政”建设虽有起步但推进不佳,且存在不少困惑与障碍因素。研究表明,树立“专业思政”建设全局意识,做好“专业思政”建设顶层谋划,抓基层党建促“专业思政”建设,健全“专业思政”建设配套制度等举措,可以助力高职院校“专业思政”建设,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推动专业育人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全媒体时代背景,从开启思政教育"红色维度"的问题角度,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及思政教育的内在规定性作了客观分析,发现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明确思政教育问题指向,立足思政教育主体内容,突出红色资源文化底色,把握全媒体时代给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带来的新机遇,探索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同时指出,强化细化思政教育内在规定性,对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协同的重要基础体现在拥有相同的指导思想、教育内容及形式,加之双方互有渗透,党建工作是思政教育的组织保障,而思政教育则是党建工作的思想先导,因此二者具有协同发展的可能.但传统模式下开展协同往往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工作思想陈旧落后和形式刻板单一等.因此,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即要求培养的学生既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如何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中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需要持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阐述了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专业课课程思政存在的共性问题;剖析了课程思政中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契合度;依据新时期高职院校的特征,分别从设计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标准、优化教材的选取与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加强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能力建设、建立各专业学科之间的协同机制等角度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最后,依据高职院校专业课的特点提出了课程思政的考核与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高职院校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立足于当前高职院校的“经济学基础”课融入课程思政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融合选取及其措施,为高职院校开展经济类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发展迅速,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主力军,其队伍正不断壮大,其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目前高职院校中存在着部分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明确,其稳定性和专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及辅导员工作内容繁杂、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等工作难点.针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现状和工作难点,文章从增强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培养、促进辅导员工作专业化与创新性、打通职业通道、完善职业标准等方面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