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壳聚糖作为种衣剂成膜剂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鹏飞  刘西莉  张文华  达忠杰  吴学宏  张哲  嵇文明 《农药》2004,43(7):312-314,335
以壳聚糖作为种衣剂成膜剂,分别按照质量分数0.5%、1.0%、2.0%、2.5%的用量加工20%克.福种衣剂制剂,测定其成膜时间、包衣均匀度、包衣脱落率、包衣覆盖率、种子表面药剂浸水脱落率等成膜性能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成膜时间和包衣脱落率均高于现用成膜剂,通过配方优化后成膜时间低于8min,包衣脱落率可以控制在1.0%以下,包衣均匀度达95%以上.包衣覆盖率检测值为86.8%~91.8%。该种衣剂用于包衣水稻种子,不影响种子吸水膨胀和发芽,表面活性剂SDT-25与壳聚糖配套使用可提高药剂在种子表面附着率,明显降低福美双、克百威两种药剂在水中的溶解淋失率。  相似文献   

2.
王福  曹正国  李婷 《广东化工》2013,(2):104+103
采用高温灰化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偏苯三甲酸酐(TMA)中铁的含量。在仪器最佳工作条件下,FAAS法和ICP-AES法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6%和95.7%,对两个不同批号样品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种衣剂产品开发和中试示范项目”成功研制出适合该省小麦、玉米和水稻良种包衣的新配方,填补了我国水稻浸种型种子包衣处理剂、种衣剂配套助剂体系优化研究等空白。成果实际应用后增产效果显著:小麦增产7.3%-16.0%,水稻苗期鲜重提高3.5%~22.2%,玉米增产8.2%-18.9%,为确保种子健康.促进该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防治棉花苗期病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棉花种子进行不同剂量种衣剂包衣试验,研究了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对棉花苗期病害的相对防效。结果表明,每100kg种子用2.5%适乐时800~1000mL在棉花播种前进行种子包衣,可以有效防止棉花苗期病害发生,其保苗率和相对防效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5.
潘强  遇璐  丑靖宇 《农药》2023,(2):93-96
[目的]将5种成膜物质作为63 g/L精甲·咯菌腈种子处理悬浮剂(FS)的成膜剂,研究包衣水稻种子在水中药剂淋失情况和不同成膜物质对制剂稳定性及包衣种子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在63 g/L精甲·咯菌腈FS中分别加入5种成膜物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剂溶解淋失情况,用多重光散射仪测定不同成膜物质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同时进行室内包衣种子发芽试验,考察成膜剂对包衣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添加SYFMA002成膜剂的63 g/L精甲·咯菌腈FS包衣水稻种子在水中的药剂淋失率最低,制剂稳定性最好,试验条件下对辽粳212水稻种子安全性良好。[结论]SYFMA002可作为63 g/L精甲·咯菌腈FS的成膜剂。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将导数技术与常规火焰原子吸收法(FAAS)联用测定粉煤灰中微量元素铜、铬的导数 原子吸收法(D FAAS)。其灵敏度比常规方法改善15. 9倍(Cu)和14. 7倍(Cr),检出限降低 4 .3 倍(Cu)和 3 .2 倍(Cr)。将该法用于测定粉煤灰标样及5个电厂灰样,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 22%~2 .56%(Cu)、1 .82%~3. 11%(Cr),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 9%~103. 2%(Cu)、97 .6%~102. 1%(Cr)。  相似文献   

7.
采用湿式超微粉碎法对15%克百威·戊唑醇悬浮种衣剂进行了研究,对润湿分散剂、成膜剂、增稠剂、防冻剂进行了筛选,确定了优惠配方:克百威14.0%,戊唑醇1.0%.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1.0%,苯乙烯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3.0%,黄原胶0.2%,成膜剂0.2%,乙二醇5%,玫瑰精0.5%,正辛醇0.5%,水74.6%.结果表明:该产品具有悬浮率90%以上、热贮[(54±2)℃,14 d]分解率小于5%、种子包衣质量比1:1 50、包衣均匀等特点,产品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种衣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石墨消解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茶叶中微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石墨消解仪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FAAS)联用测定茶叶中铜、锌、铁、锰4种微量元素的方法。经过对消解液和样品消解量的优化,确定了一个最适合茶叶样品消解的前处理方法。各元素的检出限分别为Cu0.50,Zn0.12,Fe0.25,Mn0.20mg·kg-1。回收率为94.8%~101%,精密度为0.5%~1.1%。该方法准确、快速、高效,是进行茶叶中微量元素测定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石墨烯材料样品进行微波消解,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通过正交试验法对钾元素的分析条件进行优化,钾元素的吸收线为766.5nm,狭缝宽度为1.2nm,灯电流为3.0mA。钾的RSD在0.2353%~1.772%之间。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石墨烯材料中钾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电镀液中铑含量的不同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标准浓度的铑溶液进行了重量法、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改进后的FAAS(引入一个校正因子, 对FAAS测定方法进行了优化、校正)等不同方法的测定,比较了不同测定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表明:对于杂质少的铑电镀液,宜采用重量法测定,其测定偏差在4%以内,而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的重量法的测定偏差可控制在0.2%以内;对于杂质多的铑电镀液,用ICP和改进的FAAS法均能获得满意结果,相对偏差都小于1%.  相似文献   

11.
环境友好型溴虫腈纳米农药的制备及其光降解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文祥  陈灵谦 《广东化工》2007,34(6):108-111
采用硬脂酸对纳米Ag/TiO2颗粒表面进行亲脂性改性,将溴虫腈原药、改性后的Ag/TiO2和适当的添加剂经高速剪切制成颗粒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100 nm的纳米农药制剂。光降解实验表明,该制剂在黑暗15 d内,分解率低于0.5%,而在室内(不受太阳光直射)放置15 d时,溴虫腈纳米制剂分解率达到12.3%,在太阳光直射下放置3 d的分解率为67.5%,紫外光照22.5 h时,纳米制剂分解率是常规制剂的7.9倍。纳米溴虫腈制剂有较高的光降解活性。  相似文献   

12.
环保型溴虫腈纳米农药制剂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硬脂酸对Ag/TiO2表面进行了改性,其表面由亲水性变为亲油性.将溴虫腈农药、改性Ag/TiO2和相应的添加剂混合制成颗粒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100 nm的纳米农药制剂.溴虫腈纳米制剂光降解实验表明,在黑暗中稳定,在有光线的室内放置15 d的分解率为15.8%,在太阳光直射下放置3 d的分解率为69.0%.紫外光照22.5 h时,纳米制剂分解率是常规制剂的9.2倍.溴虫腈纳米制剂室内、田间毒力试验表明,纳米制剂比常规制剂具有更强的毒力,其LC50为8.95 mg•L-1,是乳油毒力的1.77倍.在田间药效对比试验中,施药剂量减少一半条件下,纳米制剂防治甘蓝斜纹夜蛾的田间防效优于溴虫腈乳油,药后1 d和3 d的校正防效分别高出4.89和3.05个百分点.土壤、植物的残留试验表明,纳米制剂在甘蓝、土壤中的消解较快,其t1/2分别为3.91 d和1.27 d,而溴虫腈SC的t1/2分别为 8.64 d和3.27 d.  相似文献   

13.
25%丙环唑水乳剂的配制及药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辉  张斌  倪长春 《现代农药》2002,1(2):21-22
对丙环唑水乳剂剂型配方进行了介绍,获得并给出了建议配方和本文质检指标,进行了水乳剂与乳油的药效比较,对丙环唑水乳剂的市场化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传宝  颜文斌  徐辉  高峰  华骏 《应用化工》2012,41(7):1188-1192
采用氯化钠-硫酸混合溶液对铅锌矿难处理酸浸渣进行浸出,对浸出液稀释,制备硫酸铅,考察了氯化钠浓度、液固比、时间、温度和硫酸浓度等因素对酸浸渣的浸出影响和考察稀释倍数、时间等因素对沉淀硫酸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氯化钠浓度为330 g/L,液固比为7∶1,时间为1.5 h,温度95℃,硫酸浓度为1 mol/L的条件下,铅的浸出率为82.1%;在浸出液稀释倍数为2.5,静置时间7 h的条件下,硫酸铅的沉淀率为93%,产品纯度为99.1%。铅的回收率为76%,比传统方法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分别采用了酸碱离解2种方法从纯橄岩制备白炭黑,其中碱离解的实验条件为4 mol/LNaOH,100℃下,离解4 h,SiO2的浸出率36.55%;酸离解法的实验条件为4 mol/L H2SO4,90℃下,离解2 h,SiO2的浸出率为86.25%。酸离解法制备的白炭黑经测定纯度为96.28%;经FT-IR检测白炭黑的化学结构为水合二氧化硅;TEM图像显示白炭黑的形貌近似球状粒子,平均粒径50 nm以下。白炭黑pH值6.0-7.0,加热减量5.92%,1000℃灼烧减量为6.12%,产品符合中国行业标准HG/T3061-1999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A series of slurried rhodium catalysts on phosphinated resins and silica were tested for the reactive separation of dilute ethylene by hydroformylation to propanal. The amount of rhodium leaching was determined for most of the systems investigated. Leaching ranged from <2 to 11% for catalytic runs for resin supported systems, but was found to be much more significant for the phosphinated silica system studied, 19%. The level of rhodium leaching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loss in rate of propanal formation between repeated experiments using recycled catalysts for the resin based systems, but the loss in rate was much more significant for the silica based system. This level of leaching is very high for a commercial process for basic chemical synthesis, for which leaching is typically at the ppb level. Rates of propanal formation for resin supported catalyst systems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cone angle of the free phosphine, with rates as high as 0.35 mol/l/h. However, while smaller cone angles were found to be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rate, supported systems were less active than homogeneous counterparts.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复合添加剂焙烧、低浓度酸浸出法对石煤矿进行提钒研究,考察了焙烧、浸出两个过程中各种工艺参数对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焙烧、浸出工艺条件为:复合添加剂中添加剂硫酸钠、氯化钠、碳酸钠的最佳质量比为7∶1∶11,焙烧温度为750℃,焙烧时间为2.5 h,浸出温度为50℃,浸出时间为5 h。最佳工艺条件下钒的浸出率可达81.9%,明显高于传统的钠法焙烧工艺。  相似文献   

18.
罗欣宜  冯超  刘晶  乔瑜 《化工学报》2022,73(9):4034-4044
针对污泥阴燃处理灰渣开展了关于磷浸出回收性能的实验研究,并与传统焚烧和热解处理工艺所产生的焚烧灰和热解焦的磷浸出回收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热产物中磷含量与残碳含量有关,而热处理过程中磷留存率与反应剧烈程度等因素有关。热处理会降低污泥中磷的生物有效性,尤其是焚烧。污泥阴燃灰、焚烧灰和热解焦的磷浸出过程主要受反应物浓度和产物层扩散控制,浸出时间不应超过8 h。通过硫酸浸出污泥热处理产物的方法,单位质量热产物的磷浸出量为25.72~34.42 mg/g,可将原污泥中的磷回收59.30%~84.21%。进一步对浸出工艺进行工况优选,可在保持较高污泥磷回收率的同时大幅降低硫酸单位消耗量。  相似文献   

19.
罗欣宜  冯超  刘晶  乔瑜 《化工学报》1951,73(9):4034-4044
针对污泥阴燃处理灰渣开展了关于磷浸出回收性能的实验研究,并与传统焚烧和热解处理工艺所产生的焚烧灰和热解焦的磷浸出回收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热产物中磷含量与残碳含量有关,而热处理过程中磷留存率与反应剧烈程度等因素有关。热处理会降低污泥中磷的生物有效性,尤其是焚烧。污泥阴燃灰、焚烧灰和热解焦的磷浸出过程主要受反应物浓度和产物层扩散控制,浸出时间不应超过8 h。通过硫酸浸出污泥热处理产物的方法,单位质量热产物的磷浸出量为25.72~34.42 mg/g,可将原污泥中的磷回收59.30%~84.21%。进一步对浸出工艺进行工况优选,可在保持较高污泥磷回收率的同时大幅降低硫酸单位消耗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黑钨渣硫酸浸钪规律. 结果表明,在温度90℃、酸渣质量比1.2:1、硫酸浓度29%(w)、反应2.5 h条件下,钪浸出率达88%,铁浸出率为98%. 在上述最佳浸出条件下通过调整反应过程料浆的酸度,探究了钪浸出和铁的草黄铁矾法抑制浸出规律. 结果表明,在温度90℃、硫酸浓度29%(w)、总硫酸加入量为1.0倍渣量(质量比)、一段加入0.8倍渣量的硫酸、反应2.0 h后加入剩余硫酸再反应0.5 h条件下,钪浸出率为87%,铁浸出率由98%降至57%,实现了铁抑制浸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