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国是世界上人均占有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这一现状导致我国农业富余劳动力数量特别庞大,向外转移的任务相当艰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富余劳动力大部分是转移到城市,不仅没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反而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出“重城轻乡”的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误区,把转移的重点放在农村二、三产业,放在乡镇企业,放在城乡结合部及县域。  相似文献   

3.
加强综合地质研究,能提高矿床成图和成矿规律等方面的认识.铜陵有色矿山综合地质研究的实践证明:第一在矿山生产方面,能查明采区矿体产状、形态特征,直接指导采据、采矿生产;总结矿体空间赋存规律,指导矿山生产勘探;第二综合地质研究在生产矿山中找矿方面,能扩大找矿思路,在老矿山找寻新类型的矿产资源及找寻相同类型的矿产资源.通过生产矿山综合地质研究程度的经验和教训同样认识到综合地质研究在指导矿山设计、开发、生产等以及对矿区的深部、边部和外围盲矿体(床)的找寻,延长矿山服务年限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过程。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仅表现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且还表现为非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趋同性转移行为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认为,城乡劳动力转移是一种客观经济规律,它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形式的演进进而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流动形式,它是从低级到高级的螺旋上升式的辩证发展过程;同时,城乡劳动力转移也是一个社会变革过程,它演化了社会的各个不同方面互为交织。从而,这两个方面为我们科学地认识、研究和探索我国城乡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原则。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描述了攀西地区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转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过程。分析了该地区劳动力结构的分化指标,算出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的转移速率,提出了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过程。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仅表现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且还表现为非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趋同性转移行为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宁波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目标是:非农化转移目标;区域性转移目标;教育培训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一要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和门路;二要制定和完善就业政策法规;三要加强领导和管理服务工作;四要进一步改善教育培训工作;五要促成有效的转移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国内外理论文献梳理和研究基础上,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实际情况,通过问卷对该区域76个自然村2000个样本进行调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一些特征和问题,最后通过四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种植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0~2010年我国农业劳动力和5种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进行的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首先对我国的粮食生产造成很大影响,粮食种植主要集中于几个劳动力流出省份,面积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重大幅上升.可能的解释是,在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劳动力素质偏低的情况下,作为理性的经营者,农户进行生产结构调整时往往较少考虑自身劳力的成本,而更为关注农作物的收益.粮价偏低直接影响了种粮农民的收益,进而影响其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湖北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及农村劳动力就业途径变化对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中存在很多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调研问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城镇化建设》,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个地市的6个县(市、区)9个乡(镇)76个自然村2000个样本的调研,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宁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根据农业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有关理论,分析了日本和宁夏在农业劳动力转移模式上所呈现的特点.研究发现,日本农业劳动力转移属于典型的跳跃式模式、从城镇化到非农化转移模式以及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并存模式,相比之下,宁夏则呈现初步跳跃式转移,无城镇化和非农化特征,就地转移明显.借鉴日本的经验,宁夏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应在加速农业产业化、调整产业结构、壮大第三产业、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寻求解决之道,并由此提出了可行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四川省农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2000-2009年的相关数据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揭示二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协调二者良性互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昆明的城中村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而成长壮大的,虽然它承担了廉租房的重任,降低了整个城市的运营成本,但也给昆明带来了严重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改造城中村是现代新昆明建设的需要.在城中村的改造过程中,要让村民变为市民,其中重要的是要解决这些村民的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对此,必须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劳动力有效转移为宗旨进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成为陕西省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因此解决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首先介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其次分析了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最后结合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提出了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的深层原因 ,在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严重受阻。而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 ,在相当程度上又是和我国所选择的超前工业化发展战略 ,以及与其相互依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联结在一起的。要有效地解决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就必须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的深层原因,在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严重受阻。而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在相当程度上又是和我国所选择的超前工业化发展战略,以及与其相互依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联结在一起的。要有效地解决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就必须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甘肃中部地区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了从未有过的“五化”(整体人口低能化、劳动者队 伍的老龄化、村庄凋敝化、公共管理弱化、男性鳏夫化)现象。通过对该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 提出了大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创新农地产权制度,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着力推进农村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建设,有序、较快推进农村城镇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