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国杰 《硅谷》2014,(15):176-176
当前,在我国的一些城市经济发展当中,郊区则是作为有着最快发展的一个地域,也是土地利用变化最为复杂的一个发展区域,土地利用的方法可以明确的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格局变化,这对于研究分析土地利用的变化以及城市的发展会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应用GIS技术对其土地变化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一、概述1.背景2005年2月16日,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该议定书引入"净排放"的概念,即把植树造林、土地利用变化等引起的"碳汇"的数量,作为可以冲抵其所承诺的二氧化碳的减排数量。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异常广泛,涉及环境、经济和社会方方面面,而人类社会对气候变化的  相似文献   

3.
以Landsat 8 OLI/TM5数据、DEM数据、ISODATA分类结果等构建多源数据集,采用CART决策树方法提取乌审旗2005年、2010年和2015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3S"技术,利用此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对研究区2005年~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CART决策树分类图的精度分别为86.5%、88%、91.5%,较监督分类精度有所提高,可用于本次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分析;(2)乌审旗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未利用地和林地;2005年~2015年水域、林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均持续上升;耕地与未利用地均先以较快的速度增加后以较快的速度减少,整体为增加趋势;草地面积则先以较快的速度降低,后以较慢的速度增长;(3)未利用地及草地的转化比例占研究区所有土地利用类型转化比例的80.38%,说明未利用地和草地是乌审旗境内极为重要的土地利用现象;(4)2005年~2010年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减小,而2010年~2015年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呈现上升趋势。总体来看,2005年~2015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整体有所增大,说明乌审旗的土地利用正处于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4.
李颖  高晋 《中国科技博览》2012,(26):452-452
本文阐述了河流生态系统的特点,指出河流形态多样性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系统胁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利工程在不同程度上造成河流形态的均一化和非连续化,其结果导致生物群落多样性的下降。最后,文章提出了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补偿的技术对策要点。  相似文献   

5.
石膏类钙源物对于盐碱土改良具有显著作用。为了探究施加钙源物对荒漠碱土土壤有机碳(SOC)的影响,设置以钙源物脱硫石膏施用量0、 10、 20、 30、 40 t/hm2共5个处理水平,对荒漠碱土0~20 cm土层进行改良,分析改良后SOC在0~100 cm剖面上的分布、改良土层SOC的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脱硫石膏施用量为30 t/hm2时,改良土层改碱效果最好,pH下降为8.24(初始值为9.97),电导率(EC)为0.98 mS/cm。脱硫石膏土壤改良对SOC的影响深度为0~40 cm,下层SOC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随着改良时间的增加,在15 d后SOC含量无显著变化。随着施加量的增加,当施用量为40 t/hm2时,改良土层SOC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均减少(P<0.05)。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对改良土层SOC含量减少有促进作用,作用大小:降水量>相对湿度;太阳总辐射和温度对改良土层SOC含量减少则有抑制作用,作用大小:太阳总辐射>温度。改良土层在获得最佳的碱性改良...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对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重视,评价外来植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成为当前入侵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已有的研究表明,植物入侵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及相关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均存在不一致的格局,影响机制也是复杂多样的。外来植物与本地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的差异是造成外来物种入侵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对外来物种入侵生态系统的研究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是评价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树脂炭含量对C/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密度为0.86g/cm^3的整体毡C/C坯体(CVD致密后)随着浸渍致密次数的增加,C/C复合材料的密度、开孔率、压缩强度和弯曲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针刺整体毡C/C复合材料随树脂8浸渍炭化致密次数的增加,密度增加值越来越小,开孔率随浸渍炭化次数增加的降低趋于缓和。随着浸渍致密C/C复合材料的密度增加,压缩强度相应增加,弯曲强度从第二次浸渍炭化后趋于稳定,同时对C/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生物入侵及其对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生物入侵的途径及其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危害,主要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方面讨论生物入侵对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环境因子.它不仅对森林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随着高新技术迅猛发展,GIS已成为越来越有力的林火进行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0.
温度变化对漏孔漏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漏孔在温度夹变时漏孔的热物理过程和与之相适应的漏孔漏率变化。认为漏孔在突然处于低温状态时,漏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示漏气体滞粘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而造成,漏孔尺寸随温度变化引起漏率变化是次要的。在非稳定状态时,漏率随时间呈指数式变化。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的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原市1990年和2000年的Landsat TM影像为基本图件,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用土地利用指数定量分析了该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格局和演变趋势,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①耕地和林地是研究区域内居优势地位的土地类型,但这两种类型正不断地向其他土地类型流转,建设用地呈大幅度增长,水域面积变化较小.②10年来研究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复杂的相互转换,尤以林草交错带和农草交错带变动剧烈.③10年来区域内耕地、林地、草地、水域以及未利用土地的重要度均有所下降,城镇的重要度则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城镇用地已经取代耕地而成为区域内重要度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④10年来全区土地利用破碎度呈增加趋势,土地利用图斑数不断增加,但城镇的破碎度反而有所降低.⑤人口与经济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引起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工程变更影响分析与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际坤  魏法杰 《工业工程》2006,9(3):32-35,79
针对以往工程变更管理研究中缺乏工程变更影响分析和评估的有效方法的不足,利用关系矩阵描述工程变更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工程变更影响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工程变更对于企业的影响,给出了从费用角度评估工程变更的框架.  相似文献   

13.
以自主设计的车载高光蓝牙外壳为例,对模具温度对高光注射成型制品表面沉降影响规律,相同及不同模温条件下其他成型参数对制品表面沉降影响规律进行成型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高光成型制品沉降指数明显小于普通成型,且随模具温度的升高呈准线性减小趋势;模具温度设定情况下,保压压力对制品沉降指数影响最大,熔体温度、注射压力和保压时间影响效应相当,冷却时间几乎不具影响;随着模具温度的逐步升高,制品沉降指数随熔体温度的升高、注射压力增大呈减小趋势,随着其他参数的变化则呈波动变化趋势,且均在塑料热变形温度附近达极限值。  相似文献   

14.
碳/碳复合材料的疲劳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碳复合材料作为理想的高温结构材料,在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疲劳加载的情况,其疲劳行为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近年来碳/碳复合材料疲劳行为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总结出了疲劳行为特点.提出了"界面控制"疲劳机理分析模型,并用此模型合理解释了碳/碳复合材料优异的抗疲劳性能以及异常的"疲劳强化"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发表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杨柳  何岗  洪建和  何明中 《材料导报》2011,25(19):59-63
LiFePO4以其价格低廉、稳定性好、循环性能好和无毒等优点,有望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但是LiFePO4电导率低和锂离子扩散系数小限制了它的实用化。碳包覆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导电改性方法,受到极大关注。在碳包覆中采用不同的碳源和不同的碳包覆方法,对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影响不同。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了LiFePO4/C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不同碳源以及不同的碳包覆方法对其电化学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张爽 《标准科学》2017,(6):58-62
本文结合多年规划经验,从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两方面入手,提出农业园区用地划分的建议,并对接现有规范,完善其标准体系的建立,以期缓解现有农业园区规划编制在用地控制方面的局促和缺失,促进规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研究干湿循环条件下有机涂层/金属电极的队抗模型对于理解浪溅区钢铁设施的失效速率加快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在室内模拟干湿循环条件,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方法研究了30个干湿循环下醇酸铁红涂层/碳钢电极在3.5% NaCl溶液中的失效过程,建立了涂层失效在不同阶段的4种等效电路模型,解析了涂层电容及涂层电阻2个参数在30个循环周期内...  相似文献   

18.
通过溶剂化过程制备碳黑-二氧化硅-环氧树脂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并研究复合材料的导电渗透特性。当碳黑的体积分数低于15.5%时,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可以用经典的渗透理论来描述,并发现渗透阈值约为14.7%,这与理论预测值相接近。当碳黑的体积分数高于15.5%时,材料的电导率与理论预测值偏离较大。这可能是因为:此时材料中的二氧化硅的用量较少,其对碳黑颗粒的空间体积排除效应较差;由于氢键和范德华力作用,纳米级的碳黑颗粒容易形成聚集态,这与渗透理论中导电颗粒必须是单个分布的这一前提假设相违背。扫描电镜分析及模拟计算结果支持该结论。  相似文献   

19.
以石蜡为相变材料,膨胀石墨为载体,碳纤维为强化传热介质,利用膨胀石墨对石蜡良好的吸附性及碳纤维高的导热性,制备了碳纤维/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温度巡检仪对制备的碳纤维/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热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了碳纤维的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随石蜡含量的降低而减小,随碳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略有降低,相变提前发生,随碳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性能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0.
Geo-engineering proposals to mitigate global warming have focused either on methods of carbon dioxide removal, particularly nutrient fertilization of plant growth, or on cooling the Earth''s surface by reducing incoming solar radiation (shading). Marine phytoplankton contribute half the Earth''s biological carbon fixation and carbon export in the ocean is modulated by the actions of microbes and grazing communities in recycling nutrients. Both nutrients and light are essential for photosynthesis, so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ve influence of both these geo-engineering approaches on ocean ecosystem production and processes is critical to the evaluation of their effectiveness.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ght and nutrient availability on productivity in a stratified, oligotrophic subtropical ocean ecosystem using a one-dimensional water column model coupled to a multi-plankton ecosystem model, with the goal of elucidating potential impacts of these geo-engineering approaches on ecosystem production. We find that solar shading approaches can redistribute productivity in the water column but do not change total production. Macronutrient enrichment is able to enhance the export of carbon, although heterotrophic recycling reduces the efficiency of carbon export substantially over time. Our results highlight the requirement for a fuller consideration of marine ecosystem interactions and feedbacks, beyond simply the stimulation of surface blooms, in the evaluation of putative geo-engineering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