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国画大师张大千一生植根于传统,但又不断创新,勇于创新.张大千绘画的创新不止是笔墨与色彩的解放,更是探索和发展绘画新语言在中国画中的应用.他从早年开始关注绘画艺术中的“光”语言,一直探索和发展“光”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表现形式,晚年开创墨色酣畅、光雾烟霭、气韵生动的泼墨泼彩画,实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伟大革新.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现代油画的发展,艺术家越来越注重运用色彩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油画作为一种能丰富地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绘画艺术形式,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根据绘画艺术中“色彩”与“情感”的关系,总结分析了我国著名画家的色彩观念以及在其油画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并对油画中情感色彩的表现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油画中的情感色彩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现代油画的发展,艺术家越来越注重运用色彩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油画作为一种能丰富地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绘画艺术形式,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根据绘画艺术中“色彩”与“情感”的关系,总结分析了我国著名画家的色彩观念以及在其油画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并对油画中情感色彩的表现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墨戏”强烈的即兴色彩使其在造型上有明显的简化倾向,而简化的真实性又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争议出于误解,还传统“墨戏”大师造型理念的真实面目是本文的任务。通过对一些经典“墨戏”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外在形式极其简单的传统“笔墨游戏”中有着极其精彩而真实的内容,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墨戏”这个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特殊形式最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造型思维。  相似文献   

5.
随类赋彩理论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继承与总结.它提出了中国色彩发展的可能性,确立了中国绘画色彩运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随类赋彩理论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继承与总结。它提出了中国色彩发展的可能性,确立了中国绘画色彩运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程式化”是中国各门类艺术的共同特征,是中国绘画成熟的标志。“程式化”体现了中国绘画“写意”、“传神”的艺术观;体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程式化”是中国绘画的优良传统,应该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8.
安佳 《饰》1999,(2)
色彩归纳写生是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衔接绘画和艺术设计的一座桥梁。该课处在绘画和设计之间,在观察方法、思维方式、以及表现形式上均构成了独自的指向。比较而言,一般的绘画性写生较多采用写实的方法来准确地表达客观对象的色彩关系,在写生训练中,多强调感觉或感性认识。色彩归纳写生是朝着专业发展为取向的,其训练的目的是直接为艺术设计服务。原因在于,在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包括构图、形态、色彩、质感以及形式构成和风格特征)深受功能、对象以及材料工艺的制约,这种制约形成了在造型中与其用途、生产、经济等有着…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现代绘画色彩表现与音乐在专业理论和具体作品两方面的分析,来说明音乐对于释放艺术 的想象力,激发感觉和情感,丰富绘画色彩的表现语言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主要通过中国绘画史上色彩与水墨的演变轨迹说明艺术形式语言的变迁构成了或者说改变了艺术史的发展进程.文章认为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史上色彩和水墨的演变轨迹大致分为4个时期:a)六朝以前,这是古画重丹青(即色彩)的时期;b)唐宋时期,这是色彩和水墨互相辉映的时期;c)元明时期和清代前期,重水墨,色彩仅仅沦为水墨辅助的时期;d)清代中期以后,色彩卷土重来,色墨各自走向独立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老子哲学美学对中国古典诗歌、音乐、绘画、书法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对中国文人书画艺术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重点探讨了老子"道法自然"对文人世界观的影响,老子"自然无为"对文人品格的影响,老子"虚实相生"对书画艺术的影响,老子"知白守黑"对书画艺术的影响,老子"涤除玄鉴"对书画审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数千年来一直被传承、丰富和发展的中国传统色名以人文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形成了特有的古代色彩体系--五色体系;文学作品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确切和生动的记述和描写,丰富了色彩的名称;物质的文明促进了艺术文明,中国绘画艺术对色彩命名体系给予了扩充和发展.文化内涵承载了中国传统色彩命名的积淀,延续了传统色名的精彩.  相似文献   

13.
“散点透视”一直是理解中国画的一个误区。援引语言学界学者提出的“散点视”概念并对其作现象学方法的理解,将之与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法进行哲学比较读解,以期再认识中国画的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造景与造境     
研究“造景与造境”的问题,就是研究中国人如何用视觉的方式来表达它的心灵世界,因此本文从建筑、绘画两个不同的维度来观察“造景与造境”言说方式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水彩画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彩画借鉴传统绘画,形成具有重意境、尚水韵、崇空白、扬色而抑彩、纳中和之美、展人品之魅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结合具体画作考察了林纾花鸟画创作3个不同时期的风格演变。林纾的花鸟画兼收并蓄元明清画法,超越地域界限,冶“京津”“海上”诸派画法于一炉。而且,无论是早年习画期,抑或是风格形成期,还是成熟期的花鸟画作品,无不折射出特定历史时空的他的个人思想感受。  相似文献   

17.
Red(红色)在英汉文化里都是指"红颜色",但是由红颜色引申出的文化意义有相同之处,有不同之处,有的大相径庭,有的甚至与红色毫无关联。本文主要从红色的"喜庆、昌盛","红色标记、引起注意",和"政治色彩"及成语等八个方面来讨论红色(red)。  相似文献   

18.
解读了陈子庄的艺术人生及其水墨作品的精妙笔法、幽远意境和乡土情怀。其山水、花鸟画以独特清新的风格、清简邃远的意境、生动别致的造型和典雅精深的笔墨卓立于20世纪后期的中国画坛,在当代中国画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巴蜀画派的代表,陈子庄的绘画成就和艺术地位举世公认,其影响力推进了当代中国画的艺术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