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惠民凹陷沙河街组三段岩性油藏勘探方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惠民凹陷沙河街组三段经井-震标定后,可以识别出 7个层序界面,其中T7,T6,T4和T3为最大湖泛面;T6′,T4′,T3 ′为沉积作用转换面。据此,将沙河街组三段划分为 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C3,C2,C1)。C3 期,盆地强烈沉积,形成小型浊积扇;C2 期,中央隆起带形成;C12 旋回期,发育浊积扇砂体;江家店地区在C3,C2 旋回时期,在惠民凹陷西南部发育双丰三角洲-滑塌浊积扇岩性圈闭,在夏口断层下降盘发育曲堤三角洲或近岸水下扇体-浊积扇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2.
受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控制,沉积盆地地层具有明显的旋回性和旋回的多级次性。不同级次的沉积旋回具有自相似性特征。陆相盆地大型三角洲-浊积体系层序地层划分与构成分析表明,沉积旋回的自相似性导致不同级次层序的沉积相构成与储层分布规律的自相似特征。与三角洲大规模进积作用伴生的浊积成因的"低位扇"通常紧邻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底界面分布;在长期旋回内部,具有一定规模的浊积扇体同样出现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早期,沿中期旋回(四级层序)底界面分布。层序地层构成的自相似性特征导致与大型三角洲沉积体系伴生的浊积成因砂体乃至岩性圈闭油藏分布的自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在临南洼陷沙三段的一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内部识别出8个有时间地层对比意义的界面,包括4个层序界面,4个最大湖泛面,划分出C1~C4共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了全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对沙三段各中期基准面旋回内的沉积相和沉积体系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了临南洼陷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认为临南洼陷岩性油气藏分布受控于4大(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形成的各类滑塌浊积扇或深水浊积扇,指出了商64断裂带、夏101-商74反向屋脊带、临北断阶带、夏49反向屋脊带等是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4.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与地震等资料,对鄂尔 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的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 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 叠系延长组长 81 -长 63 小层(LSC3)作为一个完整的长期基准面旋回,进一步细分为 3 个中期基准面旋 回,即 MSC3-1,MSC3-2 和 MSC3-3。 其中,MSC3-1 相当于长 81 小层,该沉积期湖盆强烈坳陷,砂体叠 置样式以加积和退积为主;MSC3-2 相当于长 73 -长 72 小层,该沉积期湖盆快速扩张,达到延长组沉积 期的最大湖泛,主要发育欠补偿环境下的暗色泥页岩;MSC3-3 相当于长 72 -长 63 小层,该沉积期湖盆 开始收缩,砂体叠置样式以进积为主。 陇东地区延长组沉积相可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 泊以及浊积扇等 4 种类型。 MSC3-1 沉积期研究区以发育南西物源的辫状河三角洲为主;MSC3-2 沉积 期湖泊占据了主体地位,深湖中常见浊积砂体;MSC3-3 沉积期湖泊萎缩,以来自南西物源的辫状河三角 洲和来自北东物源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5.
东营凹陷中央洼陷带沙三段以三角洲和浊积岩的发育为主要特点。通过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建立了沙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将三角洲的主要发育层段沙三中亚段划分为6个短期基准面旋回,每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包含着多个较小规模的次级基准面升降旋回。岩性圈闭主要由浊积成因的砂体组成,可划分为滑塌浊积岩、坡移浊积扇和湖底扇圈闭3种类型,每种类型圈闭的形成和分布都与基准面的升降变化密切相关。湖底扇和坡移浊积扇圈闭形成于基准面上升期,是该区主要的储油圈闭;滑塌浊积岩圈闭主要形成于基准面下降期,规模相对较小,储积物性较差。该研究成果对于确定浊积岩(扇)体的发育与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更好地指导该区及类似地区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6.
利用岩心、测井曲线及地震等资料,总结了东营凹陷滨南地区沙河街组三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并将研究区重力流沉积类型划分为近岸水下扇及滑塌浊积岩,滑塌浊积岩又可分为远岸滑塌浊积扇及三角洲前滑塌浊积岩。在总结不同沉积相成因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重力流沉积模式。结合油源、运移及圈闭条件,分析了各微相砂体的含油气性,结果表明,近岸水下扇滑塌形成的浊积扇体及近岸水下扇中扇辫状水道微相是最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7.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对钻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下白垩统中识别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二级层序)SSC1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LSC1、LSC2、LSC3、LSC4、LSC5,分析了各旋回的发育特征。识别出5种类型的沉积体系:滨浅湖-近岸水下扇;较深水湖-浊积扇;滨浅湖-扇三角洲;滨浅湖-辫状河三角洲和河流沉积体系。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各基准面旋回的沉积体系构成和储层砂体的发育情况,综合分析生、诸、盖条件后认为:在垂向上,LSC3旋回为本区最有利的储集层段,在平面上,本区的油气勘探应主要寻找宝饶构造带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主要储层砂体类型为前缘分流水道砂和前缘席状砂。  相似文献   

8.
沾化凹陷断坳转换期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沾化凹陷古近纪沙二上-东营组沉积期处于断坳转换期。综合分析认为可将其划分为3个长期旋回和6个中期旋回,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滨浅湖、滩坝、半深湖-深湖和湖底扇等各种沉积相类型。其中有利储集砂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C1、C2及C4旋回。沉积体系的分布受基底沉降、断层活动、物源区特征以及气候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9.
贝尔凹陷贝西地区南屯组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大量的岩心和测井、录井资料的研究,将贝尔凹陷贝西地区南屯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SQ_1-SQ_4),共识别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滑塌浊积扇、湖相等5个主要沉积相类型.研究区不同时期的沉积特征主要受构造演化的控制:SQ_1沉积时期,贝西地区为南北分割的沉积格局,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SQ_2沉积时期湖平面进一步上升,统一的湖盆基本形成,沉积特征也与SQ_1沉积时期相似,但不同的是凹陷西南缘的物源区开始供给,形成新的扇三角洲;SQ_3沉积时期湖平面达到最大,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规模明显收缩,湖盆内以滑塌浊积扇沉积为主;SQ_4沉积时期构造活动增强,湖水面积萎缩,凹陷西北、北缘沉积体规模变化不大,但东南部物源供给不足,造成中东南部辫状河三角洲消失.  相似文献   

10.
欢喜岭油田南部沙三段浊积扇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欢喜岭油田位于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南部,沙三时期浊积扇非常发育,通过对研究区大量的资料分析,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地理位置、古地貌、构造特征等综合因素,认为该区发育2种类型的浊积扇:湖底扇和滑塌扇。根据2种浊积扇体的沉积特征,又将它们分为内扇、中扇、外扇3个亚相。湖底扇是中期基准面上升的早期碎屑源区洪泛事件形成的重力流进入深湖区,沿湖盆短轴方向发育的浊积扇;滑塌扇是短期基准面下降期扇三角洲前缘发生准同生期滑塌在深湖区形成的浊积扇。浊积扇砂体易形成岩性或构造-岩性油气藏,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依据地震波波形理论,进行地震相自动识别、划分,可确定沉积体系平面分布特征。与传统方法相比较,该方法具有更省时、更客观、更准确的优势。利用此方法研究了渤海湾盆地孤南洼陷沙三中亚段中部地层沉积体系平面分布规律。相模型道与沉积相具有较好的响应关系,其对沉积相变化较敏感,可用于微相划分。研究表明,孤南洼陷沙三中亚段中部地层沉积时期,存在辫状河三角洲、盆底扇和湖泊3种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在该区发育前缘亚相,分布于孤南洼陷南部斜坡区域;盆底扇主要分布于洼陷北部,位于孤南断裂坡脚部位,浅湖近岸滩坝滑塌也可形成盆底扇复合体。该时期的湖泊较浅,主要发育浅湖亚相,近岸滩坝及席状砂也较丰富。   相似文献   

12.
冲积沉积体系多发育于盆-山耦合处,同时也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研究其特征对于揭示盆-山耦合关系及对油气富集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综合应用高精度开发地震、丰富的密井网资料及取心分析化验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百口泉地区三叠系层序格架进行了划分,明确了其内部沉积类型、展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层序及沉积体系控制下的油气成藏规律。研究表明:①百口泉地区三叠系为完整的二级层序,根据其内部沉积特征的差异将其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即百口泉组及克下组(除S6砂组外)构成的以低位域发育为主的底部三级层序(TSQ1)、S6砂组及克上组构成的以低位域及高位域为主的中部三级层序(TSQ2)、白碱滩组整体以湖侵域及高位域为主的上部三级层序(TSQ3);②明确冲积扇和扇三角洲为冲积沉积体系主要的沉积类型,与之相伴的沉积类型为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TSQ1处于湖平面较低时期,发育大规模、垂向呈退积叠置的冲积扇,随着湖平面的上升,TSQ2发育扇三角洲,TSQ3早期湖平面快速上升并达到最大值,发育滨湖-半深湖,晚期湖平面下降发育辫状河三角洲;③百口泉地区三叠系层序及沉积特征与油气成藏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TSQ1发育厚度较大的近源块状冲积扇砂砾岩储层,加之临近油源断裂具有较好的油气运移路径,后期受断裂遮挡易于形成储量丰度较高的构造-岩性油气藏,TSQ2和TSQ3发育规模较大的扇三角洲及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是其优质储层,远离油源断裂的斜坡部位因沉积差异导致物性的遮挡,易于形成规模较大的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3.
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成因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营凹陷在古近纪湖盆演化各阶段发育了不同成因类型的碎屑岩储集体,其沉积相主要是冲积扇、河流、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深水浊积扇、三角洲、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以及滨浅湖滩坝,岩石类型主要是砾岩、含砾砂岩、中粗砂岩及粉砂岩。不同成因类型的碎屑岩储集体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差异较大,三角洲河口坝及滨浅湖滩坝砂体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最高。不同成因类型储集体的物性特征不同,河流相、(扇)三角洲前线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储集物性最好,其次为(扇)三角洲前线席状砂及滨浅湖滩坝砂体,近岸水下扇和浊积扇砂体物性相对较差。图4表4参9  相似文献   

14.
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是白豹地区最重要的勘探目的层之一,其沉积相类型及其对砂体展布及油气储层的控制等开发地质问题的研究倍受重视。本文在岩心和测井分析基础上,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微量元素、孔渗分析等大量室内测试资料对白豹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首次提出白豹地区长6油层组属于湖底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岩性以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偏低的微-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具粒序层理、液化包卷层理、滑动截切和变形构造、小型同生断层、槽模、沟模和重荷模等浊积沉积相标志。在浊积扇岩相组合、沉积序列及平面演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了湖底滑塌浊积扇的成因机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最后分析了其在长6油藏开发工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沉积体系空间展布及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对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识别出冲积扇和扇三角洲等8种沉积相类型,并组合为冲积沉积体系、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水下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等4种类型。研究表明在箕状单断凹陷的构造背景下,十屋断陷早期以冲积沉积体系为主,从沙河子组沉积期至泉头组沉积期,西部断裂带及北部陡坡带沉积体系由冲积沉积体系演化为水下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东南缓坡带的沉积体系由滨-浅湖相沉积体系演化为辫状河三角洲-河流相沉积体系,中部沉积类型多样。  相似文献   

16.
针对辽中凹陷东营组碎屑岩地层进行了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进行了沉积相研究,揭示了三角洲、浊积扇等沉积体系的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辽中凹陷东营组地层可划分为3套三级层序(Sqd1、Sqd2和Sqd3),在三级层序Sqd2内部识别出一套易于追踪的水退界面,以此水退界面将Sqd2层序划分为2套四级层序。结合测井响应特征,对地震剖面进行精细刻画,在两套四级层序中识别出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浊积扇等沉积相,与三角洲伴生的浊积扇富泥,而与湖相泥质沉积伴生的浊积扇富砂。通过提取地震属性识别沉积体边界,了解了四级层序的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发现沉积体系展布受水系物源、古地形、相对湖平面变化及古气候控制。  相似文献   

17.
潜江凹陷王场油田潜43油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对岩心观察、粒度分析及测井曲线形态等综合分析表明,王场油田潜43油组主要发育三角洲(或扇三角洲)湖底扇(或浊积沟道)沉积体系中的湖底扇(浊积沟道)沉积相的中扇亚相部分。指出了不同沉积微相展布特征。结合测试资料分析,辫状沟道微相、中心相浊积岩微相为有利相带,以不同沉积微相为统计单元,分析不同微相区内油水运动规律,开展注采井网调整及滚动扩边研究,取得较好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湖相浊积砂体沉积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中国众多陆相含油气盆地中广泛发育浊积砂体,且其早已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根据浊积砂体在层序地层中所处的位置、沉积相带、沉积物组合及平面展布特征等的差异,可将其归纳为近岸浊积扇、远岸浊积扇、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和深水型透镜状浊积岩4种类型,并分析了各自的沉积特征。综合研究表明,良好的储集砂体位于近岸浊积扇的中扇辫状水道、中扇叠置扇叶和远岸浊积扇的中扇水道以及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中,而透镜状浊积砂体储集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9.
东营凹陷中带沙河街组三段浊积体储层特征类型与成因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东营凹陷中带沙河街组三段的浊积扇体主要分布于洼陷的深凹部,可按成因分为滑塌浊积扇、坡移浊积扇和湖底扇3种类型,其形成与基准面的升降变化密切相关:滑塌浊积扇形成于短期基准面下降期,由三角洲进积过程中前缘沉积物滑塌而成;坡移浊积扇形成于短期基准面上升期,是湖水动力及洪水作用等对三角洲前缘及三角洲平原沉积物进行侵蚀冲刷,使沉积物沿湖盆边缘斜坡移动至深水湖区再沉积而形成;湖底扇形成于中期基准面上升期,在层序中所处的位置与经典层序地层学低位体系域中的低位扇相当。3类扇体中坡移浊积扇和湖底扇厚度大、储集物性好,含油气性好,是区内主要的储油砂体,而滑塌浊积扇规模相对较小,储集物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