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长期以来,黑河流域水资源总量的不足诱发了上下游之间、经济用水与生态和环境之间等一系列用水矛盾。针对当前黑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通过介绍黑河流域的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并对黑河流域的水文条件做了分析,总结归纳了黑河流域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的种种因素,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经济发展应充分考虑流域水资源的制约条件;借助政府的宏观调控,在时间、空间上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黑河流域的水资源,并适时安排好农业和工业等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黑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合理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构建的评价模型对拟定的黑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合理性评价,通过对方案评价结果的分析,对水资源统一调度后的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效应进行科学评估,为最终制定流域的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对黑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黑河流域水资源调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黑河流域目前面临水资源、经济和生态三方面问题,进行水资源调配研究是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流域水资源调配层次化结构体系以"模拟-配置-评价-调度"为基本环节,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基础模拟、宏观规划与日常调度,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耦合和嵌套,进而通过流域水资源调配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为黑河流域水资源的规划配置和管理调度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技术支持.目前多项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黑河流域水量调度和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等实践.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黑河6a来调水实践的介绍,分析了实施调水以后,对流域上游植被恢复、中游水资源合理配置、建设节水型社会和下游生态环境初步得到改善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说明了国家提出黑河水量统一调度和综合治理的决策是非常正确、及时的。并提出了流域未来水资源的管理目标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赵娜  曾小凡  刘寒 《人民长江》2018,49(12):34-37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内陆河研究的代表性流域,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黑河流域山区径流的定量影响,对干旱区水资源规划设计、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HBV-light模型,首先根据实测径流数据验证了该模型在黑河流域上游的适用性,然后拟定25种气候变化情景模式,模拟气温与降水变化对径流的定量影响。结果表明:(1)当气温保持不变时,降水增加会造成年径流增加;而当降水维持不变时,气温升高将导致年径流减少。(2)关于径流年内分布,气温变化与6~9月份的径流呈负相关关系,而与4月份的径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降水变化与径流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年径流与年内分配均表现为对于降水变化的敏感性高于气温变化。(3)未来气候变化有助于缓解黑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黑河流域水资源调配管理系统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黑河流域水资源及其引发的相关问题,需要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建立黑河流域水资源调配管理信息系统,而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实现的研究是系统的关键性支撑内容之一.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的空间数据库技术在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维护、查询方面具有许多文件方式的管理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文中介绍了黑河流域大型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工作实践表明利用中间件技术,以大型美系型教据库系统为平台、采用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来管理海量空间数据是高效的。  相似文献   

7.
黑河流域水资源安全指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过6 a调水、4 a治理后的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安全指数进行探讨,建立了黑河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综合指数法定量计算水资源安全指数,对综合治理后的黑河流域水资源安全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今后黑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提供基本支撑,为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8.
黑河流域跨界水资源管理协商:过程、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黑河流域跨界水事纠纷及其原因以及流域跨界水资源管理协商过程的分析,探讨了流域水资源管理协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黑河流域跨界水资源管理协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0年黑河流域开始实施生态水量调度,近20 a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系统总结了水量统一调度以来,黑河流域生态调水工作取得的进展,梳理了流域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分析了黑河生态水量调度面临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主要科技需求:黑河上游降水径流预报,中游地区农业用水和"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转化规律研究,黑河流域地下水和生态监测系统构建,不同来水条件下黑河下游生态保护目标,黄藏寺水库的调度运行方式研究,智慧黑河关键技术与示范研究。  相似文献   

10.
黑河流域土壤墒情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黑河流域水资源匮乏问题,考虑了流域下垫面因素、气象因素以及实时灌溉的空间分布对土壤墒情的影响,为满足流域水资源实时调度模型系统的需求,建立了适合于该流域的土壤墒情预报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黑河流域2001年研究区内各计算单元不同作物的净灌溉定额和需水量进行计算,并与传统方法计算的需水量比较来检验模型的可行性。在黑河流域水资源实时调度需水计算中进行了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满足流域水资源实时调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以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调配评价研究为基础,完成了流域水资源调配综合评价软件系统总体结构及其主要功能的设计,并介绍了实现综合评价系统的关键技术,最后对黑河流域水资源调配综合评价系统进行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2.
GEF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知识管理系统是GEF海河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海河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信息的存储、管理和共享交换中心;利用先进的3S(GIS/RS/GPS)和IT技术,建设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知识共享平台,实现海河流域水利与环保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以遥感监测ET为管理措施、水功能区为管理单元、水权为管理核心、模型为支撑工具、取水许可与排污许可为控制手段,构建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业务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建设为加强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促进各级水行政管理部门间的协调合作,改善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状况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流域管理实施中的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水资源流域管理模式实施中产生的相关影响问题进行探讨,指出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是水资源管理的最优模式。针对流域管理中产生的行政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的相互冲突、水功能区划分、跨流域调水、水资源系统管理以及流域机构的管理职能等问题,从现代管理学、系统论、可持续发展思想等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对我国水资源科学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及调度运行现状,根据流域与行政区域的水资源条件、供用水历史及现状、未来发展的供水能力和用水需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等,提出了具体的流域水资源调度管理方案,为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的治理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江门市流域综合规划修编(2005—2030)》是江门市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总体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流域综合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据。规划以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为主要目标,以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体系、水利综合管理体系等四大体系为重点,形成与江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利发展体系,以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水利建设应从强化流域管理体制入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水利行业要变换水利与可持续发展水利,建设综合开发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的大水利。而 则无法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的,应当根据新世纪水利发展的目标,强化流域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较大的内陆河,横跨山地、盆地和沙漠三大地貌类型区,水资源匮乏,用水矛盾尤其是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用水矛盾突出.本文围绕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分析了现状条件下的供需平衡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未来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松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优化配置水资源,松辽委积极探索水资源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等发展战略.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是:做好流域水资源使用权初始分配工作,努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继续开展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改革,开展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机制研究和实践.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制定区域发展政策,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和经济杠杆,发挥"松辽管理模式"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9.
黑河流域近期治理对生态环境与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秦大庸  鲁欣  张占庞  刘俊 《水利学报》2006,37(10):1278-1282
论述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实施后对区域粮食安全的促进与保障作用。通过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而且改造了基本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土资源的生产能力,达到了储粮于地、寓粮于源的目的。结果表明:到2010年可提高区域水土资源生产能力15%~20%,如遇短期区域及周边地区粮食短缺,在保证流域生态基本需水前提下,可连续3~5年启用这些“粮食生产后备基地”,达到增产粮食15%~20%的目的,其对下游生态仅造成局部可恢复性影响,流域下游地下水埋深平均下降幅度在0.4m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