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信息通信是电网建设的有力支撑,对信息通信管理的评价研究是提升其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本论文在集约和精益理论指导下创新性的提出集约精益一体化管理的理念,并在该理念的指导下紧密结合信息通信专业管理,从业务流程、资源管理、文化体系和保障体系四个方面进一步细分和定义管理评价维度,构建信息通信集约精益管理成熟度的评价体系,全面深入的评价信息通信集约精益管理现状,查找薄弱环节,明确管理提升方向。  相似文献   

2.
信息及通信技术是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资产的利用率,繁荣电力市场,抵御电网受到的攻击的强有力保证。在引出信息及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智能电网的概念及参考模型,而后介绍了智能电网的通信网络技术架构和分布式传感器网络,最后对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基于未来电网需求和智能电网愿景,提出了智能电网的架构目标和原则,强调现有电网资源的有效利用,其服务和程序的可重用性、可移植性、系统的易管理性。设计了智能电网信息通信架构的演进路线,实现了架构从业务筒仓到系统集成的过渡。提出了基于开放标准分层服务的未来智能电网架构设想,以“系统的系统”(system of systems,SOS)为特点,支持演进路线,面向服务高度集成,基于开放标准使服务和接口具有很高的可重用性和松耦合性,使得架构在面对未来的未知需求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健壮性和灵活性,随需应变。  相似文献   

4.
PTN为智能电网提供理想的信息通信平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智能电网是电力、自动化和信息通信三大技术的综合,统一、高效、灵活和高生存性的通信平台,是智能电网的必要支撑。文章根据电力系统通信的特点,分析了建立基于分组的统一通信平台的必要性;介绍了作为IP网络发展趋势的PTN的历史和特点;对PTN在电力系统内外,主要是中国移动和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的应用情况。特别是PTN的实时通信支持能力和时间同步能力给予关注;对使用PTN建立统一分组电力通信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智能电网信息和通信技术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信息和通信技术是智能电网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提出智能电网信息流包括电网设备层、通信网架层、数据存储管理层和数据应用层4个层次.介绍了国外智能电网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标准,指出用电环节的标准体系应加强研究.论述了国内电力通信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智能电网信息及通信体系架构.针对智能电网的信息安全进行了探讨,特别指出应注意无线网络的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6.
支撑智能电网的信息通信体系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在介绍智能电网的信息通信系统(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ICS)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持中国特色智能化电网的ICS体系架构,给出了支持中国特色智能化电网的ICS标准体系结构。ICS体系架构涉及信息通信技术、ICS体系框架、ICS网络管理和ICS网络安全防护等方面内容。预期了支撑中国智能化电网的信息通信技术研究热点和ICS建设与示范工程。建议加强支持中国特色智能化电网ICS的网络管理、安全防护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7.
智能电网及其通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晶 《电力系统通信》2010,31(12):1-3,7
现代化电网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智能电网是当前现代化电网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文章介绍了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及在各国的发展,阐述了智能电网的特征和其建设中的通信技术,建立高速、双向、实时、集成的通信系统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在该技术领域中需要重点关注开放的通信架构和统一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8.
集成通信是建设智能电网最为基础的技术,它不仅是其他关键技术的基础,而且是智能电网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研究国内外集成通信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智能电网的发展要求,归纳总结了一些已进入商业化应用或是正处于研究发展当中的集成通信新技术。分析了我国现有电力通信网络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以下一代网络技术为基础建设开放标准、高速双向的全集成通信网络。在建设满足我国现在和未来发展需求的智能电网前提下,应用集成通信技术和其他技术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文中从电网公司、消费者以及电网运行本身的角度总结了应用集成通信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分析广东电网智能电网的技术研究现状,提出了在新能源、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共六个核心技术领域的研究目标。在说明智能电网四个层面的意义的基础上,从分布式电源并网监控、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智能输变电、智能配用电、智能用电HAN(家庭局域网)方面分析了通信技术及通信协议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研究及试点应用。  相似文献   

10.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它能够实现电网的智能通信,使电网具有高速、双向、自愈、实时、安全的坚强电力通信网络。文章通过确定智能电网环境下广域网的通信范围,分析广域网具体实现的通信和实现的业务来确定其通信需求,从延迟、带宽、安全性等几个方面总结广域网的通信需求。对于具体业务的通信给出了实现方案,分析了通信技术(MPLS等)对通信需求的满足程度。  相似文献   

11.
面向智能电网的新一代通信系统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诸多技术问题,还更要考虑多方面的业务需求。分析了通信业务新的需求特点与本质动因,从智能电网输、变、配及用电调度运行和通信支撑六个方面,揭示了通信发展的深层次内涵与相关业务需求的关键突破点,从本质动因层面对电力通信发展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电力系统通信标准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智能电网对通信标准的要求,提出了需求原则.对美国能源部提出的智能电网互操作标准架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其技术原则进行了梳理,提出了中国智能电网通信标准的建立原则.最后针对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环节,提出了通信标准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3.
智能电网已成为当今电力行业的热门课题。作为智能电网的基础,系统通信也备受关注。这里首先简要介绍了智能电网的产生背景、定义及主要特征,然后详细分析几种主要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14.
智能电网发展迅速,作为其核心技术,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是实现坚强智能电网的基础。概述ICT在智能电网的运用现状。详述该研究中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深入分析其理论来源,综合中间件、网络本体语言(web ontology language,OWL)模型及统一的电网标准,最后运用计算机网络和Java概念提出电网分布式智能节点的理论,并且在实验平台上模拟其演示结果。  相似文献   

15.
我国配电自动化和用电信息采集的应用程度不高,主要原因是落后的配电网通信制约其发展.低性能、低可靠性的通信系统限制了配电网功能的发展.智能电网下的配用电业务极大增加,大部分业务需求高速实时可靠的通信作为支撑.文章通过对配电通信业务的研究,对以往配电通信网架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用于智能配电网的新型通信网架构.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电力系统通信标准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智能电网对通信标准的要求,提出了需求原则。对美国能源部提出的智能电网互操作标准架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其技术原则进行了梳理,提出了中国智能电网通信标准的建立原则。最后针对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环节,提出了通信标准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隋春明  颜佳 《吉林电力》2012,40(6):19-20,39
针对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技术发展过程中,异构网络相对独立自治,相互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造成资源大量浪费,紧缺的IPv4地址资源与已经具有庞大规模的传统通信传输资源的矛盾,造成物联网发展瓶颈的现状,对物联网的定义、体系结构及应用范围进行了介绍,并以IP技术为基础,结合IPv4和IPv6协议的特点,对网络层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基于信息通信技术不同发展阶段的物联网网络层及通信信息网络技术有效融合的技术措施,以促进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电力系统通信》2010,(2):65-65
2010年1月7日,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组织各网省公司信息通信部门召开了"信息通信技术支撑智能电网研讨会"。 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明在会上作了题为"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的报告,对物联网技术做了全面介绍,就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和电力信息通信相关研究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讲解。  相似文献   

19.
发布/订阅技术具有异步以及松散耦合的特点,可以使信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时间、空间和控制流等方面完全解耦,适应目前动态多变的大规模分布式信息系统集成的需求.研究了发布/订阅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并针对具体的工程案例,提出了应用发布/订阅技术进行信息交换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20.
李建勇 《电器评介》2013,(12):43-43
智能电网的运行主要是通过高速集成的双向通信网络技术实现的,是未来电网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智能电网在运行的过程中,电网自身具备自愈功能,使电网在运行的过程中更加可靠与稳定。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可以有效优化电网系统的构建,使电网实现低了成本、高效率的运行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