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给出了强脉冲磁场的产生方法和单匝线圈产生磁场的理论计算 ,并且用微分环法和法拉第磁光效应法对单匝线圈产生的磁场进行了测量 ,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相符。  相似文献   

2.
纵磁结构真空灭弧室的三维磁场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军  张晋 《高压电器》1999,35(3):3-7
根据单积分法原理编制了一套三维磁场计算软件,对杯状纵磁、1/2匝线圈纵磁、四极纵磁三种结构的真空灭弧室自生纵向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分析,给出磁场的总体分布以及几个主要参数对磁场分布的影响,并且对其中两种结构的磁场进行实际测量,验证了该软件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几种用于中压真空灭弧室中的触头结构,探讨了将它们应用在高压真空灭弧室中的可能性。并用有限元的方法对单极线圈式和杯状纵向磁场触 头结构在大开距条件下的磁场特性进行了仿真计算。采用改变部分触头结构参数的方法来优化磁场分布,在分析计算结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将它们应用于高压真空灭弧室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大开距条件下即使经过优化,1/3匝线圈式纵磁触头结构和杯状纵磁触头结构所产生的磁场也不足以控制真空电弧,而1/2匝线圈式纵磁触头有较强的纵向磁场,适合于大电流的开断。  相似文献   

4.
电磁感应线圈是测量磁场变化的重要元件,因其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磁无损检测等领域。电磁感应线圈的传递函数决定了其对磁场变化的测量灵敏度及测量的频率范围。为了从理论上准确分析电磁感应线圈的传递特性,建立线圈的几何参数与其等效电特性参数间的关系模型,改进了等效电容的计算模型。基于感应线圈理论模型,对线圈的谐振频率、传递函数和灵敏度等特性进行预测,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重点讨论线圈几何参数对线圈上述特性的影响规律,为感应线圈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念  付自清 《东方电机》1995,(4):121-124
本文对无刷同步电机的交流励磁机极间测量线圈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并给出了实测值与计算值的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6.
永磁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永磁材料的磁性能检测是材料开发和应用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材料类型、磁性能、磁体形状等的不同,永磁材料磁性能有多种测试方法:闭路测量、脉冲磁场条件下开路测量、整体磁瓦直接测量、极面嵌入线圈无损测量以及采用亥姆霍兹线圈对稀土永磁材料磁性能测量,对五种测量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和分析,从实践的角度对现有的检测方法提出一些扩展方法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罗氏线圈非理想工作情况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在假设线圈绕制完全均匀的前提条件下采用了积分算法对非理想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包括:被测电流导体偏离线圈中心位置、线圈周围存在干扰磁场。计算结果表明:在绕线完全均匀的条件下,上述两种非理想情况对线圈测量结果没有影响。最后分析了被测电流导体与线圈平面不垂直的非理想工作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了线圈、杯状,两极和四极及双线圈五种纵磁真空灭弧室触头的纵向磁感应强度分布、触头片上涡流分布和纵向磁场滞后时间.研究表明:(1)电流峰值时纵向磁场由强到弱依次排列为:线圈式触头、两极式结构、双线圈式触头、杯状和四极式触头;(2) 电流过零时剩余磁场由弱到强依次为:四极式触头、两极式触头、杯状触头、双线圈式触头和线圈式触头; (3)纵向磁场较强处滞后时间由小到大依次为:两极式触头、四极式触头、线圈式触头、双线圈式触头和杯状纵磁触头.  相似文献   

9.
针对发电机出口断路器特殊的工作条件,从真空灭弧出发,选择市场上成熟的杯状和线圈式纵磁触头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典型杯状和线圈触头间隙磁场分布情况,对比了2种结构磁场分布的差异。然后对2种触头的关键结构分别进行优化,利用仿真分析的方法对比了改进前后触头间隙磁场分布的改善情况。最后基于改进结构的2种纵磁触头在可拆卸真空腔体内进行不同短路电流下的燃弧试验。从试验结果看,杯状触头电弧能更好地在触头表面维持扩散态,而线圈触头存在磁场集聚,电弧"偏烧"的情况,预测在更大短路电流下杯状触头的熄弧性能和抗烧蚀能力会优于线圈触头。该文开展的触头间隙磁场和电弧试验研究为发电机出口真空灭弧室的进一步试验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法的脉冲强磁场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锋  米东  徐章遂  邹燕 《高电压技术》2008,34(4):674-677
由大电流对负载高压放电产生的脉冲强磁场磁场强度高,随时间变化剧烈。为解决测量系统不仅要有较宽的量程,还要有很快地响应速度的问题,研究了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通过线圈感应电动势确定磁通量的变化,进而得到磁场的强度的测量方法。从线圈各匝间的绝缘和多次测量使用考虑,采用了单匝线圈作为测量元件,并通过良好的接地和屏蔽措施提高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将磁场测量结果与通过电流计算的理论值比较,误差很小,这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线圈制作简单,只要解决好屏蔽问题,就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强磁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从真空开关上不拆卸真空灭弧室测量其真空度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新型励磁线圈测试了真空灭弧室磁控放电的着火条件,以及离子电流与真空度的关系,并从理论上探讨了不拆卸真空灭弧室测量其真空度的磁控放电机理。  相似文献   

12.
中间变压器对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介损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力  孙结中 《电力建设》2001,22(12):11-0
通过对中间变压器的一次绕组对二次绕组及地之间的阻抗特性的分析,说明在各种不同的测量接线方式下中间变压器对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 介损测量产生的影响,得到测量CVT介损的合理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磁通测量装置,利用磁通计,配合测量线圈及测量装置,测量磁钢内部磁通。结果表明,此装置可以方便地测出磁钢内部磁通。  相似文献   

14.
不拆卸灭弧室测量真空度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使用磁控放电法开展真空开关真空度的不拆卸测量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两半组合式”磁场线圈 ,不用拆卸灭弧室 ,就可以使用磁控放电法测量灭弧室真空度。由于这种新型的磁场线圈产生的轴向磁场与螺线管相近 ,提高了真空开关真空度的不拆卸测量精度。给出新型磁场线圈的磁控放电的原理、真空度测试仪电路及真空度标定实验曲线。  相似文献   

15.
真空灭弧室真空度现场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赵子玉  邹积岩 《高压电器》1999,35(2):10-12,16
使用改进的Π形励磁线圈磁控放电法测试灭弧室的真空度,不必拆卸灭弧室.同时采用80CI96单片机进行同步控制与数据采集处理,提高了灭弧定真空度的现场测试灵敏度.  相似文献   

16.
微放电发射电流法测量灭弧室真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空灭弧室真空度的传统测试方法主要有磁控放电法及工频耐压法。磁控放电法需要使用磁场线圈,而工频耐压法只能检出严重漏气的灭弧室。该文使用微放电起始电压Ud与发射电流起始电压Ue之比Ud/Ue测量灭弧室的真空度。该方法不需要施加磁场,而是使用下述方法进行测量:将闭合的灭弧室触头强行拉开0.2~0.3 mm,然后在触头间隙上施加工频高电压,利用间隙微放电电流对触头表面进行老练,以除去触头表面原有的吸附层,最后再测量间隙的微放电起始电压Ud与发射电流起始电压Ue。理论研究表明,真空灭弧室内的真空压强p越小,Ud/Ue越大,故通过测量Ud/Ue的大小,就可以获得真空灭弧室内的真空度。文中在实验室的真空比对系统上对不同管型灭弧室的Ud、Ue、Ud/Ue与真空压强p的关系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Ud/Ue法,其真空度测量范围能达到100~10-3 Pa。  相似文献   

17.
一次设备的防误操作已经有了很多措施和经验,那么二次压板如何防止误操作呢?选取两个压板操作的实际案例对二次压板操作的安全措施与防范探讨进行分析,一为没有正确测量出压板两端有电压却错误放上,导致瓦斯保护触点通过压板接通跳闸线圈将开关跳闸;二为测量微机保护功能压板有电压就认为有问题,不敢进行将压板压上的操作,延误了整个操作任务的完成。最后提出二次压板操作哪些情况应该测电压、二次压板操作的注意事项等,推荐用高内阻电压表测量电压。  相似文献   

18.
罗氏线圈在电力电容器外壳爆破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快速有效检测电力电容器外壳爆破能量试验放电电流。分析了爆破能量试验回路和罗氏线圈的工作机理,优选电气参数的计算方法,测量系统的误差;给出了减小误差的有效措施并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爆破试验回路和罗氏线圈检测回路构成的仿真模型以优化试验回路和罗氏线圈的技术参数。仿真和实验表明,本文的优化方法可行,所得试验和检测回路参数可确保爆破试验成功和传感器的良好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9.
Rogowski线圈主要应用于脉冲大电流的测量,而电力系统中测量用电流互感器的使用环境中存在着诸多干扰。因而,要实现Rogowski对线圈工频稳态电流的准确测量,就需要了解Rogowski线圈对工频稳态电流的测量特性以及干扰对测量的影响。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磁动势平衡思想的Rogowski线圈动态控制模型,利用该模型描述了Rogowski线圈的一、二次侧各电气参量,并对互感器工频电流的稳态测量特性、干扰信号的影响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针对车载微电网中电流频率成分丰富和电磁环境复杂的环境特征,为了实现车载微电网电流测试的问题,利用隧道磁 阻传感器低频特性好和罗氏线圈中高频特性好的优点,研究了罗氏线圈与隧道磁阻复合的全封闭式电流测试方法。 采用 Ansoft Maxwell 对屏蔽壳体的屏蔽效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利用罗氏线圈和隧道磁阻传感器进行工频测试实验,并以钳形电流探 头作为基准完成标定,将标定后的传感器及测试系统进行微电网储能并/ 离网过程中的尖峰脉冲电流测试实验,进行了数据复 合处理。 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后的电流测试信号与钳形电流探头测量信号一致性好,特别是尖峰处误差减小,复合后脉冲电流 峰值相对误差减少到 3. 67%。 罗氏线圈与隧道磁阻两种传感器数据复合的电流测试方法对于装备的电气化测试具有重要 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