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选择特征波长为450nm的荧光物质作为示踪剂来寻找油水井间的窜流通道,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计算出荧光示踪剂在岩石中的吸附损失量和估算试验区块地下水体体积,从而计算出注水井所需的示踪剂用量。现场试验注入267m3浓度为15mg/L的荧光示踪剂溶液,历时40h,从15N9注水井注入后,在对应的14口生产井上取水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其中4口井间存在高渗透带或窜流通道。在15N9井调剖后,注水压力由6.0MPa上升到12.5MPa,对应生产井平均单井日增油3.5t,含水下降9.55%。  相似文献   

2.
对于水驱砂岩油藏,油水井间流体通道参数可为调剖提供依据。将地层看做一个岩心,利用化学示踪剂的方法,由达西公式推导出流体通道渗透率的计算公式。通过油井产出曲线的波峰数和示踪剂到达时间,得到注水井与油井间的通道数和通道相关参数;并按渗透率将流体通道分为渗流通道、窜流通道和似管流通道。按照通道分类,定量封堵窜流通道和似管流通道。将流体通道描述及定量封堵技术应用于胜利油区新立村油田永8-7断块永8-61井组,对应8口油井检测出27条通道,其中有5条窜流通道,根据窜流体积实施定量封堵后,井组综合含水率下降了2.3%,日增油量为18.6t,累积增油量为7617t,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油田进行聚驱开发时,注入的聚合物会对油水井间已经形成的窜流通道起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转后续水驱开发后,油水井间会再次形成窜流通道,在油水井间形成注入水的低效循环场。根据聚驱后续水驱阶段油水井的动态特征,结合实际油田的井史数据,选取注水井注入压力的下降程度,生产井见聚浓度的增长速率,采注比增长速率以及生产井采液突进强度作为判断后续水驱阶段形成低效循环的动态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求取各指标权重,并利用模糊综合判定方法建立判定后续水驱阶段低效循环形成时机的模型。应用该模型对胜利GD油田后续水驱生产井组进行判定,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科学合理,计算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阳离子聚合物NCP用于注聚区块封窜和调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胜利孤岛油田注聚区块一些生产井过早见聚,产出水中聚合物浓度高达800-1000mg/L。基于阳离子与阴离子聚合物在溶液中生成凝胶状沉淀物的特性,选择阳离子聚合物NCP(一种阳离子改性淀粉),建议将NCP溶液注入生产井或注入井,使NCP与滞留于地层中的驱油剂HPAM反应,实施封窜或调剖。填砂岩心实验结果表明,用1000mg/L HPAM溶液驱油后注入15-30g/L NCP溶液1.0PV,在70℃放置24h后对油相的堵塞率>96%,突破压力2.6-3.3MPa/m;注入20g/L NCP溶液造成堵塞的岩心,连续注入50PV含800mg/L HPAM的地层水,水相渗透率持续下降。不同浓度HPAM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NCP溶液时生成的沉淀物量,随NCP加入量的增大而增大。在岩心调剖实验中,岩心的水相堵塞率随NCP溶液浓度的的增大而增大,NCP可用于注聚区块注聚井不同时期的调剖。将NCP溶液用于孤岛注聚区块5口生产井封堵聚窜,3口井效果良好,日产液、日产油增加,含水及含聚减小。  相似文献   

5.
临盘采油厂1992年曾采用三氯化铁分光光度法测SCN^-,该法最低检测浓度为1mg/L,在平均井距315m的井间示踪试验中,平均单井NaSCN示踪剂注入量高达12.5t。本工作采用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测SCN^-,将检测波长由638nm改为630nm,加入Na2C03和Na3P04掩蔽油田产出水中高价金属离子的干扰,在0-0.4mg/L浓度区间得到了线性关系良好的吸光度~浓度工作曲线,最低检测浓度可达0.04mg/L。在注水井P2-X532注入合450kg示踪剂的溶液100m3,在井距分别为300m和500m的采油井P2—529和P2—52连续40天检测产出水中SCN^-浓度,P2—52未显示示踪剂突破,P2—529井示踪剂产出曲线上第11天和第16天相继出峰,峰值分别为基础浓度的29.7倍和25.9倍,表明该井与注水井间有2个高渗透层,这与注水井吸水数据一致。在P2-X532井实施无机颗粒调剖后,P2—529井产油量增加而P2—52井无明显增油效果。图5表3参3。  相似文献   

6.
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是典型的“三低油藏”,储层致密、物性差、孔喉细微,常规直井开发单井产量低,采用水平井开发是提高单井产量的有效途径。目前华庆油田试验区部署七点法水平井井网,采用超前注水技术和水力喷射分簇多段压裂改造工艺,正常井产量是常规直井的3~4倍,但部分水平井投产后高含水,甚至水淹,分析认为注采井之间的裂缝型窜流通道是主要原因。研究建立了超低渗透油藏窜流通道判别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井组注水井进行分类,筛选优势注水井,为下步治理奠定了基础。运用该方法分析计算了水淹井平A井、平B井,得到了各自对应的优势注水井,经现场动态验证,与计算结果一致,表明该方法能够应用于超低渗透油藏水淹水平井窜流通道的识别,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注采关联度的水驱油藏窜流通道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水驱油藏窜流通道识别多借助于各类特殊监测资料,针对受资料条件限制而无法广泛应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窜流通道识别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常规的生产动态资料和采油井、注水井的普通监测资料,通过计算注采单元内注水井的视吸水指数与任一采油井的产液指数间的注采关联度,判断该注采单元内注水井、采油井之间的连通性,进而确定...  相似文献   

8.
针对吉林扶余油田+13-8.2区块注采井间窜流通道发育,水窜现象严重的问题,在对油层条件、生产动态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深部封窜的治理措施。深部封窜技术主要包括:通过油水井间的注采对应关系,找出窜流最严重的水井及层位作为封窜对象;通过对堵剂在地层内推进规律的研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建立数学计算模型,以优化堵剂用量,并进行合理施工压力设计。利用该项技术对+13-8.2区块进行了深部封窜方案设计,现场作业后,综合含水降低5.4个百分点,日产油增加了5.1 t,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对高含水后期存在窜流通道油藏的治理,提供了可行的技术依据和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技术研究油水井间高渗透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油水井间的高渗透带及大孔道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现场常用的普通示踪剂只能定性监测井间高渗透带或大孔道,放射笥同位素示踪剂技术主要是水井中注入一种氚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通过不同部位油井放射笥示踪剂产出计算及峰值征分析,利用解释软件处理推导出多种地层参数,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油水井之间存在的高渗透层及大孔道参数,为下步注采调整方案及封堵大孔道控水稳油等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该技术在2个断块开展了现场试验,均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大庆聚合物驱油田出现了注聚压力上升甚至注入困难问题。其原因是聚合物在地层孔隙中吸附滞留和沉淀及吸附油膜导致聚合物堵塞。采用井距150m的一注一采井组模型,在水驱至含水90%时注入1000mg/L的聚合物,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出,沿程压力在0~40m区间出现上升快、峰尖锐、拖尾明显的高峰。而现用强氧化荆/复合酸/转向剂型解堵剂的作用半径仅有3m。为此研制了由能形成分子沉积膜的有机双季铵盐(5g/L)、有洗油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和高价阳离子螫合剂(各0.5g/L)组成的复合解堵剂SG-3。讨论了SC-3中各组分的作用。经SC-3处理的人造岩心(K=0.5μm^2)。在连续注入800mg/L的聚合物时,注入压力上升较慢且稳定值较低(0.55MPa,空白岩心为0.70MPa)。杏四区西部聚驱区块新投产的5口注入井.于10月8~10日注入800mg/L的SC3.平均单井注入300m^3,投入注水后的防堵井和4口对比井注入压力持续下降,防堵井下降更快,2005年3月底均下降4.1MPa,此后开始注聚,注入压力均迅速上升,5月底对比井注入压力升至11.0MPa,防堵井只升至9.7MPa。图3表1参3。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港王徐庆油田歧五断块水驱效果变差,油井含水上升,递减加快的问题,开展了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和井间化学示踪剂监测工作,在搞清剩余油分布和水道变化情况的前提下,制定并实施了大剂量深部调驱方案,在4口注水井实施了6井次深部调驱,平均单井次注入调驱剂量3 954m~3,对应8口油井先后见效,累计增油6 900t,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定量表征单砂体注采关系的流线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单砂体开发动态模型,提出了定量表征单砂体注采关系的流线方法,并系统论述了其表征原理。以大港油田宫104断块G76—30注水井组为研究对象,应用流线方法计算了4口生产井的受效因子和G76—30注水井的注水量分配系数。计算结果表明,G77—31和G76—32井是注水井G76—30的主要受效井和水流通道,与现场示踪监测结果一致,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该方法对研究水驱油藏单砂体注采关系和剩余油分布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与传统数值模拟方法相比,计算速度和精度都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验证绒囊流体在含高矿化度地层水地层中稳油控水效用,在温度120 ℃、围压15 MPa、回压1.5 MPa 条件下,采用恒流速法测定绒囊流体封堵前后,含不同矿化度盐水和煤油的人造砂岩柱塞稳定流动渗透率和注入压力变化。实验结果表明,0.1 mL/min 恒定流速下,绒囊流体封堵前后,含Fe2++Ca2++Mg2+ 矿化度分别为1×104 mg/L、10×104 mg/L、20×104 mg/ L 盐水岩心驱替压力由0.46~0.63 MPa 升至1.39~2.23 MPa,封堵能力提高205.83%~262.64%;渗透率140.82~193.30 mD 降至66.96~109.85 mD,损失率43.15%~52.53%。以煤油模拟地层原油,相同条件下测定封堵前后效果,驱替压力0.48~0.52 MPa 升至0.51~0.55 MPa,增幅5.83%~8.08%;渗透率232.05~272.52 mD 降至211.09~249.25 mD,损失率2.26%~4.51%。在地层水矿化度8×104 mg/L、4×104 mg/L 的Y 井和Z 井实施绒囊流体稳油控水,通过提高泵次、深抽等工艺,油井产水量分别降低46.38%、15.99%,产油量提高6 200%、180%。研究和应用表明,绒囊流体抗高矿化度堵水体系能够实现稳油控水。  相似文献   

14.
陕北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调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塞油田三叠系长6储层渗透率(1~3)×10?3μm2,在92口见水油井中,裂缝型和裂缝-孔隙型见水油井29口。靖安油田三叠系长4+5储层平均渗透率1.447×10?3μm2,在68口见水油井中,见注入水油井41口,由于裂缝沟通,不少油井投产初期即见注入水;姬塬油田侏罗系延9油藏平均渗透率66.9×10?3μm2,吸水厚度仅占油层厚度的35%,部分油井水淹,而大部分油井注水不见效。通过对低渗透裂缝油藏调剖实验研究,确定采用体膨颗粒和聚合物弱冻胶复合调剖工艺,在实施调剖的20个井组中,有19个井组吸水指数明显降低;有11个井组取得了增油、降水效果;有5个井组含水率下降;有3个井组,由于裂缝封堵强度过大,导致调剖无效。  相似文献   

15.
海上油田示踪剂测试成本高、测试资料少,应用示踪剂产出曲线评价井间动态连通性较为困难。根据现场监测获得的产出聚合物数据,结合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产出聚合物敏感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单井聚合物产出曲线拟合,利用CMG数值模拟软件的多组分定义功能实现了聚合物产出方向的识别及产出量的劈分。应用该方法评价了L油田A10注聚井组的井间动态连通性,并根据井间连通情况,提出了相应调整对策。应用结果表明:注水井A10与生产井A44井间见聚速度快、产出聚合物多,存在优势渗流通道,再结合生产井A44产液剖面测试结果,建议对A10井调剖、A44井卡水,预计措施实施后A44井产量翻番,增油降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1. Introd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oil field exploitation, radioactive isotope tracer injection profile logging can determine the water injection profile data through two tests without changing the production plan. It has now become the optimal logging method to obtain the water injection profile data because of its ease of use and accurate results.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al testing, we find that if the top perforation position is far away from the tubing shoe in the well, the amplitude of ra…  相似文献   

17.
苏里格深部煤系致密气储层厚度较小,压裂过程中易沟通水层致使气井产水,因此在压裂深部煤系致密气藏同时需要实施控水。利用封堵性绒囊流体进行控水压裂,既可以提高产量又可以减少出水。对室内配制的绒囊流体开展评价实验,将绒囊流体分别与前置液、地层水等体积混合测试其配伍性,然后利用岩心驱替装置测试气、水突破绒囊封堵岩心基质和造缝岩心柱塞的突破压力,表征绒囊的增气堵水性能。发现绒囊流体与前置液和地层水分别混合后无沉淀生成,绒囊流体封堵含裂缝岩心的气、水的突破压力梯度分别为0.02 MPa/cm、0.04 MPa/cm,绒囊流体封堵基质岩心的气、水的突破压力梯度分别为0.03 MPa/cm和0.2 MPa/cm,皆满足现场施工要求。在苏里格气田A、B两井实施控水压裂,两井在注入前置液造缝后分别泵入50 m3绒囊流体进行堵水,控水压裂后对比同层邻井161 d内平均日产量分别提高了13.71%和6.99%,邻井C、D两井分别泡排3次、63次,而A和B两井投产后无积液产生。研究认为利用绒囊流体在深部煤系致密气层进行控水压裂可以实现增气减水。  相似文献   

18.
大剂量多段塞深度调驱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和油井产液剖面,基于调剖堵水"2+3"理论提出了大剂量多段塞深度调驱技术。对堵剂的选择性堵水作用、渗透率对注入压力的影响、堵剂的耐冲刷性和可动性进行了室内实验,制定了堵剂施工段塞设计以及堵剂粒径的选择方案。实验表明,注入大剂量、低浓度、多段塞的体膨性堵剂可达到堵水和驱油的双重作用。在平方王油田滨17块进行了2口井的大剂量多段塞深度调驱技术试验,调剖后平均日注入量为86.5 m3,平均注水压力提高了3.5 MPa,对应10口油井有5井次见效,见效初期日增油17t,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对进一步提高大厚层区块的调驱效果及进行多轮次调剖技术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注水井套管破裂后,注入水易通过套破段进入无效地层,造成对应油井的产量下降且增加水井地面能耗。大部分油田采用“封隔器卡封”方式进行分层注水,反洗井作业时洗井液容易通过套破段漏失进入地层,不能达到有效清洗井筒的目的。针对上述问题,利用双注管设计原理,进行了套破井卡封分注及有效反洗井工艺管柱的研究,关键工具采用内外管双层设计,正常注水的水流走内管,反洗井的水流走外管,实现正常注水通道与反洗井通道的分离。该工艺管柱在现场应用5井次,最大反洗井压力达到4. 0 MPa,最大反洗井排量达到25 m3/h,反洗井无漏失,取得良好应用效果, 该管柱可满足现场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