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飞控系统设计中,可靠性问题是首要问题。为达到可靠性要求,余度技术是一种常用选择。但就余度数的选择问题而言,很多设计采用先定性选择,然后在设计基础上再做可靠性计算,这样可能导致工作的反复。其原因是目前很少有文章涉及这个问题的研究。为此,通过对相似余度不可修并联系统这一常用模型的研究,建立了由工作、检测、切换单元构成的模型,并求出了该模型的可靠度计算公式。为了更好地分析模型最优余度数,又进一步抽象出另外一个模型,并给出了其可靠度的计算公式。通过对公式分析,得出了相关推论和结论,给出了数据实例。其推论可用于最优余度数的估计。  相似文献   

2.
为剖析一般齐次T-S模糊系统的逼近性能,通过广泛总结常用模糊集的特点,明确定义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输入空间的一般模糊划分(GFP).基于输入采用GFP的一般齐次T-S模糊系统的解析结构,证明了该类一般齐次T-S模糊系统能够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非线性函数,并得到了一个其作为通用逼近器的充分条件.作为GFP的一种退化,进一步研究了输入采用线性模糊划分(LFP)的一般齐次T-S模糊系统的一阶逼近性能.仿真实例验证了所得理论结果的有效性,并考察了充分条件的保守性.这为基于齐次T S模糊模型的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多变量系统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合模糊控制系统与人工神经网络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多变量系统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模型并给出了其建模方法,该方法适合于多变量系统的建模及其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笔者以此方法建立了渣贫化电炉生产过程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模型并开发出相应的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自1992年6月投入生产现场使用以来,一直稳定可靠地正常运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和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嵌入式系统死机的症状,并对现有的一系列死机恢复技术进行了介绍.为了提高嵌入式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设计了由三个相同类型的监控电路并联所构成的监控系统,先在理论上对其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然后从硬件和软件上分别进行了具体设计.并联监控电路相对于单个监控电路来说,其可靠性可极大地提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一般离散完整系统Mei对称性的精确不变量和绝热不变量.给出未受扰动时一般离散完整系统Mei对称性导致的精确不变量,讨论在小扰动作用下系统Mei对称性的摄动,得到一般离散完整系统Mei对称性的摄动导致的一类绝热不变量.最后举例说明结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嵌入式系统在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的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其可靠性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针对常规设计中更多的侧重于系统各项功能性实现,较少关注系统的可靠性问题,在总结常规可靠性设计方法的基础上,从嵌入式系统硬件和软件结合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ARM嵌入式系统可靠性等级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将各个量化因子用折线相连,计算其围成图形的面积与最大图形面积之比,由此得到系统的可靠性等级.将该方法应用于所设计的ARM嵌入式数据采集器,评价结果表明,数据采集器的可靠性大于80%,系统可靠稳定.  相似文献   

7.
模糊Prolog系统将不确定性引入到传统的Prolog系统中,对现实应用具有很大的意义。文中首先介绍了模糊系统和Prolog系统,然后讨论了实现模糊Prolog系统的两种方法,并给出了一些典型的模糊Prolog模型。最后重点讨论了在Prolog系统中实现模糊集合的几种方法,因而对于不同的应用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模糊Prolog系统。  相似文献   

8.
吉张媛  何华灿 《微机发展》2006,16(2):123-125
模糊Prolog系统将不确定性引入到传统的Prolog系统中,对现实应用具有很大的意义。文中首先介绍了模糊系统和Prolog系统,然后讨论了实现模糊Prolog系统的两种方法,并给出了一些典型的模糊Prolog模型。最后重点讨论了在Prolog系统中实现模糊集合的几种方法,因而对于不同的应用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模糊Prolog系统。  相似文献   

9.
切换系统在运行中常受到干扰、时滞等影响,致使切换系统很难准确实施已确定的切换策略,因此系统的稳定性不能得到保证,鉴于此,本文基于模糊方法研究切换系统的稳定性问题,以增强系统的鲁棒性。将切换系统转换成T—S模糊模型,该系统具有非线性性;依据变量-梯度法,给出此系统在原点的小领域内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同时获得模糊切换策略。系统仿真证实此方法简单而有效。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7,(10):1930-1933
模糊代数系统是研究模糊语言及模糊自动机的有力工具,语言的范式已有详细的研究。在模糊代数系统的基础上,给出模糊范式的概念并进行分类,研究proper模糊代数系统与Chomsky模糊范式的关系,给出由proper模糊代数系统构造Chomsky模糊范式的方法,这种方法使得proper模糊代数系统在表达形式上规范化。为了研究proper模糊代数系统的解,构造了operator模糊范式,并得到结论:二者强解的第一分量相等,其余对应分量相差一个右逆算子。模糊范式提供了研究模糊代数系统的不同视角,彰显了模糊范畴下代数系统比经典代数系统具有更好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从并行VOD系统出发,通过分析比较当前流行的视频存储方案,提出了一种向前恢复算法.此算法考虑到了硬件失效,可保证系统在故障发生时能马上接近断点传输数据,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以并行VOD系统数据节点为背景,阐述了其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2.
针对pH值非线性控制系统,设计了一种实时简化变论域模糊控制器.将变论域思想与实时模糊推理策略相结合:一方面论域随着误差的减小而收缩,而论域的收缩相当于控制规则的增加,从而增加了控制精度;另一方面采用实时模糊推理方法,即对于一个二入一出的模糊控制器,一次推理过程中最多只激活4条控制规则,在控制的过程中只考虑这4条控制规则.这2种思想的结合使得控制规则的设计大大简化,可以采用批处理的方式设计控制器,不仅加快了系统的动态响应,也提高了控制精度.仿真结果证实了这种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平行坐标系进行可视化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可视化方法进行化工过程优化设计:应用平行坐标系进行多维矢量可视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n维空间用于多维矢量线性回归的“扫描线”算法。在优化问题中该算法可以将问题简化到一或二维,从而以二到三维笛卡尔坐标为基础的传统可视化方法可用于优化设计。将这种方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不仅可以得到较好的优化结果,还可得到一些“额外信息”以使用户理解基于可视化的优化设计过程并接受该结果。  相似文献   

14.
在总结了现有并行数据库实现模型的基础上,基于"半重写变换"模型[1]实现了一个并行数据库系统的原型.通过对数据划分/重划分、并行选择、并行排序、并行连接等关键操作的实验分析,指出了.半重写变换"模型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一种混合式的改进模型.从理论上说,在机群架构下实现并行数据库系统,这种混合模型较单一模型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在并行计算的作业调度过程中,涉及到调度系统两个方面的内容:调度策略和调度算法。文章讨论了调度策略的设计和调度算法的选择.并通过一个实际的并行处理系统加以说明。它使调度系统更好地满足了并行处理系统作业调度的需要,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Linux机群并行应用监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机群系统的出现和发展,并行计算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针对并行应用仍大多采用人工手动监测的现状,构建了一个界面友好、功能强大、健壮性很强的并行计算应用监控系统。通过这个并行应用监控系统,不仅可以实时监测到各个节点的机器状态、节点上应用进程的运行状态、错误日志等信息,而且可以通过与单个并行应用的绑定显示运行进度。  相似文献   

17.
A new factorisation method for the solution of a linear system is proposed. The method is similar to an LU type factorisation of the coefficient matrix A where the factors are interlocking matrix quadrants and can be applied on a single-instruction stream parallel machine.  相似文献   

18.
并行应用软件系统移植是应用巨型机、更早发挥巨型机性能的更快捷、更经济的一种技术途径,同时又是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任务。针对基于MPI并行环境的并行应用软件系统的移植,提出了“包装”MPI的一种解决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高效,并可推广至基于PVM环境的并行应用软件系统的移植工作中。  相似文献   

19.
李锡武  毛先俊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21):5183-5185,5240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介绍系统软件运行的硬件平台及功能,描述系统硬件的软件接口技术及其实现方法,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VME总线技术.采用Link口互联的DSP 21160N并行软件系统,对系统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并行软件系统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最后对系统的研究和实际工作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20.
把网格和高性能计算结合起来,基于网格高性能计算平台的并行计算系统(GPCS),主要介绍了GPCS的体系结构、功能及其设计、实现等几个主要的问题。该平台以通用网络为基础,以网格平台中间件为桥梁,实现了各种高性能计算资源之间的互联互通、共享和协同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