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育人是高职院校推进内涵建设过程中的核心任务。文化的深度决定着学校的高度。在国家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找准文化育人的定位,在创新中坚守,在坚守中创新,全面提升包括文化育人在内的核心竞争力,将一流的高职新生培养成卓越的高职毕业生,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人文素养高、技能过硬的"大国工匠"。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深度决定学校的高度。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繁重任务,但"重技能轻人文、重操作轻修养、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一直普遍存在,严重束缚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现阶段,发挥文化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界的共识。以科学成长成才观作为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积极构筑全方位、立体式的人文素质教育服务平台无疑将极大地改善高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在帮助他们全面发展、人人成才的同时,也将促使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工作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和难点,从坚持文化素养熏陶、深化文化体验感悟、丰富文化育人成效等方面,开展了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究。高职院校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达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深度决定学校的高度。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繁重任务,但“重技能轻人文、重操作轻修养、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一直普遍存在,严重束缚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现阶段,发挥文化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界的共识。以科学成长成才观作为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积极构筑全方位、立体式的人文素质教育服务平台无疑将极大地改善高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在帮助他们全面发展、人人成才的同时,也将促使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工作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5.
剖析了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的理念与内容,分析了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了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的重点和有效途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文化传承提供有力保障;开展各项活动,为文化积淀搭建平台;倡导个性化教育,为文化创新营造开放氛围;积极建设创业文化。并指出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的关键是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校园文化在高职院校育人体系构建中如构建师生信念、涵养师生德性、提升师生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基于校园文化的高职院校育人体系构建,要以校园精神凝聚品德文化,培养职业道德;以素质训练打造技能文化,提高职业技能;以实践活动带动创新文化,提升职业创新能力;以载体建设拓宽育人途径,实现文化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7.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肩负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加强工业文化建设,能够助力培养卓越工匠、建设卓越院校、增强文化自信。目前,高职院校加强工业文化建设面临课程设置不合理、推广方式单一、呈现形式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本文基于对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可以从课程资源开发、文化平台构建、文化品牌活动、工业文化包装4个方面进行工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2014年2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以《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议题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特别强调要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形成"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高职院校应根据技能的形成机制和规律,更有效地促进高职学生技能的养成,通过将技能竞赛常态化、全程化和全员化,树立正确的技能竞赛观,使学生从不自觉的被动应付转变成主动投入和自觉参与,发挥竞赛文化的技能形成价值,从而培育出以高职学生技能形成和个性完善为共同愿景的高职竞赛文化,并进一步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有力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良好对接,为学生打通"学业-就业-职业"的直接通道,推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实践结果表明: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的对接融合对于高职院校"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各环节构建至关重要.职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入校园,校园文化进课堂,促进校企职文化的相互融合是高职院校地域特色与软实力的重要提升渠道,也是高职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最终为企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觉是高职教育追求内涵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应自觉把文化建设过程和文化育人过程有机结合,在师生文化自觉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推进高职院校文化自觉机制建设,丰富高职文化内涵,形成高职教育自有特色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简述了创意产业与创意文化产业的概念,简要分析了创意人才的分类与高职院校创意人才的定位。并从我国创意产业人才资源现状出发,以江苏省南通地区为例,深入探讨了我国高职院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对策,提出了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创意人才、加快创意专业群建设、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加强文化创意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与市场接轨的实践教学基地等培养高职创意人才的基本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文化育人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职责和根本任务。重视与发挥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功能,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解读何为"文化育人"以及阐述"文化育人"对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作用,提出加强价值观文化建设、推动教学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的三大策略。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其实验室是技能训练的主要场所之一,只有实验室的安全,技能训练才能得到保障。通过对实验室安全文化内涵的认知以及对当前高职实验室安全状况的分析,确定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容。为了其建设质量,提出了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由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脉络,有利于提高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域经济的高速增长与未来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多更好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与支持,也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靠根基与必然要求。本文着重从工程文化的视角,首先对其涵义、高校育人模式的三重维度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与阐释,进而阐明工程文化视角下的地方工科院校文化传承创新育人策略,为加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培育匠人的教育,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倡弘扬工匠精神,提升技能技巧。我国高职院校在传承民间传统文化、民间传统工艺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应该充分发挥出其该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民间传统工艺文化课程体系还很不完善,应当充分反思当前高职院校中,现有的民间传统工艺文化课程存在的问题,构建能够有效传承民间传统文化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质量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教育质量、确保可持续发展与塑造良好形象的有力途径.文章系统阐述了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的时代意蕴,以提高育人质量为中心,围绕质量精神文化、质量制度文化、质量行为文化和质量物质文化等内容形态,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提出了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的路径,旨在为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校企深度合作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在云南省高职院校中典型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包括"双订生"模式,"订单"模式,"校中厂"模式,校企"双主体、一体化"培养模式。在分析了上述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影响云南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主要原因体制机制不健全、企业积极性不高、招生制度不健全等,提出了解决建议,包括: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增强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及与高职院校合作育人的积极性;建设校企利益共享机制;灵活调整招生考试制度,使招工难的企业扩大"订单培养"或"冠名班培养"的生源,使学生与用工企业得到"双赢"。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关键阵地。身处"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探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发掘和创新优秀文化元素,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势在必行。在婚庆专业教育过程中,积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底蕴,提升婚礼设计的文化内涵,是高校婚庆专业的教学创新点和教改研究点。本文以《婚礼文化》课程为例,分析了在中国传统婚礼文化视域下婚庆专业课程改革的价值、现状与举措。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涵就是专业文化建设,认为应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把德育与专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促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实现。探讨了在创意产业背景下结合专业教育实际提高高职创意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两创”方针引领高职院校校本文化建设是由职业教育性质决定的,是发挥校本文化功能、彰显高职教育类型教育特色和活力的内在要求。基于“两创”方针的指导,高职院校应做好顶层设计,推进校本文化的体系化建设;立足办学历史,弘扬校史文化,厚植校本文化底色;传承办学传统,坚持职教之路,彰显类型教育特色;立足人才培养,讲好校友故事,彰显校本文化功能;立足课程建设,注重融合创新,丰富校本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