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对粤东地区农村住宅进行了448人次的热舒适现场调研,实测了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和风速等热环境参数,并记录了热感觉、热可接受度、热期望.居民服装热阻与ET*呈二次多项式的关系.居民的热感觉与空气温度(ta)、操作温度(top)、新有效温度(ET*)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粤东地区农村居民的热感觉模型.模型显示,粤东地区农村居民夏季的中性温度分别为26.4℃(ta)、26.7℃(top)、28.5℃(ET*),80%可接受温度上限为29.0℃(ta)、29.4℃(top)、31.2℃(ET*).此外,研究结果表明“灰空间”中的期望温度比“绝对空间”高0.6℃,说明使用者在灰空间比在绝对空间有更低的期望基准,现代农村住宅应保留传统建筑中设置适量灰空间的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2.
陕西关中农村冬季住宅室内热舒适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36户关中地区农村住宅冬季室内物理环境参数进行测量,以问卷方式对居民的基本情况和以ASHRAE的7级热感觉标度对居民的热感觉主观反应进行调查统计.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测试与调查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该地区居民冬季的热中性温度为11.7℃,热期望温度为12.7℃,冬季80%居民可接受温度范围的下限为8.0℃.  相似文献   

3.
采用基于CFD理论的Airpak软件对自然通风(正弦周期性波动的风速)条件下的热舒适性进行模拟分析,通过预测平均热感觉(PMV)指标和不满意率(PD)指标对热舒适性进行评价,比较人体对低频(0.3、0.4、0.5 Hz)变化风速的满意度。结果表明,在室内温度、相对湿度等条件不变时,PMV值与风速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人体对变化频率为0.3 Hz的风速最满意。  相似文献   

4.
住宅建筑的采暖空调能耗受室内居住人员行为方式的影响,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确定了两种反映室内居住人员行为方式的计算模式。在两种不同计算模式下,利用建筑热环境模拟工具DeST对上海地区同一住宅建筑能耗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调研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计算模式对上海地区住宅建筑采暖空调能耗大小的影响,从而获得能正确反映上海地区住宅建筑采暖空调能耗大小的模拟计算方法。此方法可用于上海地区住宅建筑采暖空调的能耗分析与评价,并正确指导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  相似文献   

5.
服装市场的激烈竞争要求服装厂商能对面料以及还未出品的成衣的舒适性做出快速判断。对服装及面料舒适性的预测离不开舒适性模型的建立,通过分析其他建模方法存在的弊端引出人工神经网络的建模方法,其模糊判别的特点适用于舒适性模型建立的要求。叙述了此种技术在舒适性研究中应用的现状,并在技术上对舒适性神经网络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服装及纺织品湿热舒适性的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提出将灰色关联分析应用于研究,文中利用实验检测手段获得实测数据,对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实际应用,对服装及纺织品的湿热舒适性作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发展对住宅设计提出了更高的人性化要求,文章从住宅的舒适性、适应性、安全性要求几个方面讨论了新时期住宅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利用作者所建立的微小气候热湿传递理论模型,对人体表面、微小气候及服装间发生的导热、对流、辐射和质扩散等现象,利用Matlab语言编制的仿真软件进行了动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人体着装状态变化时,微小气候各状态参数有一动态变化过程,这一非稳态过程持续时间较短;微小气候层厚度直接影响体表温度,而体表温度又直接决定着人体的舒适感觉;人体体表与服装内表面的辐射传热在人体的散热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研究人体着装热湿舒适性问题及服装热湿传递特性时,不能忽略这一传热现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白鹭园景观照明实地调研,分别获取白天与晚上各景点图片,利用照度计测得白天与晚上各环境照度,观察记录各时段景区人流量,访问游人对白鹭园夜间景观照明的舒适性感受。对照相关标准,将数据整理出图表,从数据分析和主观分析两大方面对白鹭园景观照明设计舒适性进行分析,讨论该景区景观照明存在问题,并以此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军用方舱的舒适性设计为题展开论述.从照明、通风、色彩、人机系统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军用方舱的适用性.研究表明,提高军用方舱的舒适性,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使他们的工作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国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热舒适需求,并建立适应性热舒适模型。由此进行了长期的现场研究,共获得有效问卷2069份。春夏秋冬的中性温度分别为17.9°C、26.1°C(最高)、25.2°C和17.4°C(最低),偏好温度分别为23.2°C、25.6°C(最高)、24.8°C和22.4°C(最低)。秋季中性温度和期望温度与夏季中性温度相近,春季中性温度和首选温度与冬季中性温度相近。人们适应性的季节变化既与当前季节气候特征有关,也与前一季的热经历有关。本文建立了各季节80%和90%的可接受温度范围、适应性热舒适模型和热舒适区。与传统的全年适应热舒适模型相比,季节模型能更好地反映人类适应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针对于工位空调(TAC)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原因在于它有助于提高热舒适性,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而把工位空调引入到睡眠环境下的卧室中使用,可以提高夜间睡眠状态下的热舒适性.为此,设计了两种应用于睡眠环境的工位空调系统模式,采用实验研究与CFD数值模拟研究的方法,分析两种设置方式的热环境控制性能,以期找到更适合睡眠环境热舒适性的设置模式.实验数据和模拟分析表明,第二种设置模式是更适用于作为睡眠环境下卧室的空调方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舒适性空调确立的现状分析,提出舒适性空调的确立和完善应以热舒适、含氧量、气味、噪声及空气污染诸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4.
在新农村建设中太阳能采暖技术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应用领域。阐述了北方地区农村住宅采暖现状。分析了太阳能采暖系统的可行性。结合北京新农村建设实际工程,详述了太阳能采暖系统的设计方案、特点及运行状况,探讨了北方农村地区太阳能采暖的潜在优势和推广前景,为太阳能采暖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行车舒适性路面不平度评价标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从舒适性的角度对路面不平度进行重新的分级,以十自由度整车模型为分析基础,以ISO2631-1:1997(E)《人体承受全身振动的评价标准》为依据,建立了行车舒适性评价系统.评价了在A、B、C三种等级的路面不平度下,丹东黄海DD-680大客车的行车舒适性情况.计算数据表明:路面不平度、车速和车辆自身性能对行车舒适性影响显著.通过已经建立的路面不平度与行车舒适性的关系,以人体全身振动的舒适性界限为基准,反算出路面不平度的界限值.初步地从行车舒适性的角度探讨了路面不平度的分级,克服了原路面分级与人体舒适性分级不一致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选用考虑车辆质量和悬架刚度的车桥耦合振动模型,用复模态分析法求解桥梁上拱度对于车辆振动的影响,并根据车辆行驶舒适度评价方法,分析了考虑行车舒适性时简支梁跨度分别为10、13、16、20m。在车速为80、100、120、140、160km/h时的允许上拱度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用丙烯酰胺和丝肽的混合溶液对涤纶织物进行舒适性整理的方法,并分析了整理方式和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非接触式的测温仪器.对丝织物的保暖防暑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蚕丝织物在冬季有较好的保暖性,在夏季有较好的隔热防暑作用,加之丝织物的吸湿放湿能力较强.故具有较好的穿着舒适性。  相似文献   

19.
羊毛衫的舒适性包括触觉舒适性、热湿舒适性、外观舒适性等方面,而达到舒适性可以通过去刺痒处 理、形态稳定处理和毛织物的轻薄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传统采暖方式下农村住宅的室内的温度和气流组织分布,评价室内热舒适性.方法 以农村住宅采暖房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农村住宅的采暖房间实地测试,建立该采暖房间的数学和物理模型,室内空气自然对流,采用k-ε模型进行描述,使用Airpak软件对在传统采暖方式下农村住宅的室内热环境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 通过25~ 30 d的实测,得到室内全天平均温度是8.5℃,以20:30时刻为例,炕面上方测点温度高于地面上方测点2℃左右,以这个时刻的条件作为模拟对象,计算出室内地面活动区平均温度10℃,炕面上方平均温度稍高于12℃,与实测值基本相符.结论 农村住宅依靠火炕或火墙供暖不能满足居民对舒适性的要求.对于新农村的意义是要提高其室内的热环境,既需要做好围护结构的保温措施,又需要采用舒适的采暖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