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加压阴离子色谱分离-α计数法测定铀元件后处理工艺废液中的微量钚,采用离子色谱流动注射分光光度装置描绘出U等杂质的淋洗曲线,杂质淋洗完全。当ρ(Pu)≈0.02mg/L时,sr为5%。此方法亦可用于其它废液中微量Pu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U(Ⅳ)在分离的有机相(30%TBP-煤油)中、在两相振荡混合和逆流萃取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单级反萃实验研究了有机相中钚浓度、铀浓度,反萃剂的酸度和肼浓度,U(Ⅳ)用量(M_(u(Ⅳ))/M_(Pu)对钚反萃率的影响。通过串级实验研究了在1B槽工艺条件下,M_(u(Ⅳ))/M_(Pu)和U(Ⅳ)加入位置,反萃剂酸度和相比等条件的变化对铀钚分离的影响。给出了铀和钚的净化系数。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用逆流萃取串级实验方法研究Purex过程钚线2 A槽镎走向控制的实验结果。研究了从Purex过程中放废液(2AW 2DW)中用过氧化氢,硝酸肼-亚硝酸钠、硝酸肼-硝酸羟胺-发烟硝酸作氧化还原剂,定量共萃镎、钚、铀的工艺条件。还研究了定量反萃镎和分离钚、铀的工艺条件。按所推荐的工艺条件,钚线2 AW中镎回收率可达92-95%。2 M共萃槽中镎与钚的回收率均大于99%,铀回收率大于99.99%。2 N反萃槽中镎反萃率可达99.5—99.9%。镎铀分离系数达1.4×10~4—1.6×10~4,镎钚分离系数达1.5—13。  相似文献   

4.
为回收稀TBP萃取流程台架温实验废液中的镎、钚,并为建立废液回收流程提供基础工艺参数,本工作对1AW和1BP进行了萃取剂浓度、萃取反萃相比、氧化还原条件实验。  相似文献   

5.
概述评述了近20年来有机还原剂与Np(Ⅵ)和Pu(Ⅳ)的氧化还原动力学研究进展,讨论分析了有关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物化参数,以期为乏燃料后处理流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有机废液焚烧装置于1986年建成,并于1989年8—9月焚烧处理了1.7 t 含氚(10~8Bq/L)废机油。监测结果表明,这次焚烧排放造成的空气中氚浓度最高值为13.3Bq/m~3,估算结果与监测结果相一致;对周围居民产生的最大个人年有效剂量当量为0.32 μSv。  相似文献   

7.
硝基化合物是有机废液的主要成分,为脂族化合物。在有机废液的处置中,硝基化合物的含量必须准确测定。如果其含量超过临界值,有机物的焚烧将引起爆炸。因此,有机废液中的硝基化合物含量是决定有机废液处置方法的重要指标,废液处置前必须对其进行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硝酸羟氨在Purex过程2B槽中对钚的还原反萃取。单级反萃实验的结果表明,水相硝酸浓度、温度、平衡时间和硝酸羟氨浓度是影响钚的还原反萃的重要因素。钚反萃率随硝酸浓度的降低、温度的提高、平衡时间的加长和羟氨浓度的提高而增大。含钚和硝酸的30%TBP/煤油溶液长时间存放会严重影响钚的还原反萃。串级反萃实验表明,温度的提高和反萃段级数的增大可明显改善钚的收率。在所用的适当条件下得到了高于99.9%的钚收率,钚中去铀的分离系数大于250。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 3 0 %TBP/煤油和HNO3 水溶液混合相中羟基脲 (HU)还原Pu(Ⅳ )的动力学。研究表明 :HU可还原Pu(Ⅳ )到Pu(Ⅲ ) ,混合相中的还原速率方程可表示为 -dc(Pu(Ⅳ ) ) /dt=kc(HU)·c- 3 2(HNO3 )c2 mix(Pu(Ⅳ ) )c- 1mix(Pu(Ⅲ ) ) ,其中 ,k为速率常数 ,15℃时 ,k =( 896± 5 9)mol2 3 ·L- 2 3 ·min- 1。以HU作Pu(Ⅳ )的还原剂 ,用离心试管模拟了Purex流程 1B槽中的U/Pu分离 ,进行了 16级逆流串级实验。串级实验中 ,U中去Pu的分离系数达 5 4× 10 4 ,Pu中去U的分离系数为 1 8× 10 5,每kgU产品中的Pu含量约为 11μg。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进行了聚乙烯、聚酯玻璃钢等材料耐甲苯、二氧六环等有机溶剂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这些材料制成的容器存放放射性有机废液是不安全的。选用不锈钢研制了20L 有机废液贮存桶,经耐2kg 水压和1.2m 坠落试验,均无损漏;实际使用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1.
阎克智  张振涛 《辐射防护》1991,11(5):382-386
本文介绍了建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放射性有机废液焚烧装置热运行的试验结果。热运行处理对象为~3H 污染的废机油,其放射性比活度为(3.7—370)×10~4Bq/L。文中给出了该装置的工艺参数及对~3H 的净化效果。净化后尾气中~3H 的比活度为286 Bq/m~3,总净化系数为192。文中还介绍了该装置热运行期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高放废液中钚,镅含量及总α放射性活度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经计数堆积、分析器阈值、源自吸收、源底衬对α粒子的反散射及系统死时间等计数效率影响校正后的栅网电离室,测定样品的总α放射性活度;使用Si(Au)半导体α谱仪测定钚、镅等核素的α放射性的比例;借助核燃料钚同位素的丰度及一些核数据,可获得高放废液样品中钚、镅等核素的含量。对于一般高放废液中的总α放射性、钚及镅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为±3%。  相似文献   

13.
DHDECMP-TBP/煤油从模拟高放废液中萃取回收Am-Gd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研究了DHDECMP-TBP/煤油萃取Am^3+、Gd^3+的各影响因素,在单级萃取实验的基础上,用0.60mol/LDHDECMP-1.40mol/LTBP/煤油为有机相对模拟高放废液进行了逆流串级萃取实验降流串级反萃实验,成功地从模拟高放废液中分离回收了Am^3+和Gd^3+。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我国后处理厂现存的30%磷酸三丁醋-煤油(以下简称为30%TBP-OK)有机废液,急待寻求安全、经济、合理的处理处置方案。国内外对这类放射性有机废液较多采用焚烧法处理,亦有一部分采用水泥固化,但因包容量低,固化体性能不够理想,而未达到商用阶段。本工作试图探索用大体积浇注水泥固化法处理处置有机废液的可能性。该法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用γ能谱法精确测定浅燃耗钚样品的同位素丰度和~(241)Am相对含量的方法和实验结果。在38—60 keV钚的低能γ射线和203—208 keV两个能区中获取数据。选择不同同位素能量相近的γ射线对计算同位素丰度比,并对这些γ射线对的小的能量差别进行了仔细的效率修正,~(238)Pu,~(239)Pu,~(240)Pu,~(241)Pu丰度和~(241)Am相对含量的精度分别为±4.1%,±0.04%,±0.37%。±0.45%和±0.40%。与质谱仪测得结果相比,在误差范围内相互符合。  相似文献   

16.
从高放废液中除去(回收)~(137)Cs和~(90)Sr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较早的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最近几年进展的情况,从沉淀、离子交换和溶剂萃取3个方面综述了从高放废液中除去(回收)~(137)Cs和~(90)Sr的方法,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硝酸羟胺是Purex流程钚纯化过程的还原剂。本文建立了30%TBP/正十二烷体系中硝酸羟胺还原反萃Pu(Ⅳ)的单级迭代计算数学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数学算法,编写了模拟连续逆流萃取器中的一级的计算机模拟程序,使用文献数据对模型和程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文献实验值符合良好;本文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度高于文献模型。最后分析了计算时间单元长度对准确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快速、高效、经济地清除放射性污染是核应急处置、污染场址修复的重点研究内容。从放射性污染土壤中提取、遴选出3种耐辐射真菌F3、F7和F16,研究了其对钚的吸附分离性能。3种真菌在弱酸性(pH=0.0~4.2)溶液中对钚均有较强的吸附,吸附率随溶液pH值的增大而升高。25℃下,10 m L pH值1.0溶液中10 ng/m L的钚几乎可被3种真菌完全吸附(吸附率95%),实测F3、F7和F16对钚的平衡吸附容量分别为(11 747±539)、(17 890±757)、(11 946±477)ng/g(干菌),平衡时间约为30 min。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主要受体扩散、粒内扩散等过程控制。以0.5 mol/L的Na HCO3为解吸剂,可定量回收吸附于微生物上的钚;用3种真菌吸附回收放化实验室高盐度放射性废液中的钚,全程回收率大于99%。  相似文献   

19.
含Ce(Ⅳ)去污工艺是将强氧化剂Ce(Ⅳ)作为去污剂实施去污技术的统称,其为高效的放射性污染金属去污工艺。但其产生的废液存在残留的Ce(Ⅳ)腐蚀处理设备、NH3释放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含有的有机质影响后续处理工艺等问题。本工作结合Ce(Ⅳ)/HNO3、氧化凝胶和氧化泡沫等去污技术,对去污废液安全问题与处理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还原法可去除废液中残留的Ce(Ⅳ)、加热煮沸可有效去除NH3、臭氧氧化处理工艺能显著破坏分解废液中含有的有机质,进而提高去污废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本工作以某高放废液为研究对象,结合阴离子交换法和萃取法,通过一系列条件实验确定了从高放废液中分离出放化纯钚的流程。实验中,先后进行了树脂种类的选择、流速对实验效果的影响、提高钚收率的实验研究、Pu和Np价态的调节实验、钚与TOPO/环己烷中萃取行为的研究和干扰核素的去污研究等条件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