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潘长学  徐宇甦 《华中建筑》2003,21(4):100-102
在详细调查汉口山陕会馆的历史沿革、建筑特色、文化内涵以及其对于经济发展所起作用的基础上,对已经湮灭不存的汉口山陕会馆进行了较为完整的考证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会馆建筑是明清时期因商业与社会发展而兴起的一种特殊公共建筑类型,其建筑特点与所在城市的地理方位息息相关。京杭运河沿线一带的山陕会馆,在秉承会馆建筑共性的基础上,同时展示出独特的地域特征,成为沿线商路发展的重要见证。文章即以运河一线的山陕会馆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在不同城市背景下的建筑特征,展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建筑形式的意义来源于文化,并解释着文化。社旗山陕会馆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精神,其中商业文化是最重要也是表现最为明显的文化之一,该文从会馆的建筑规模与等级、碑刻、建筑装饰、建筑形式四方面阐释其中蕴含的商业文化,为社旗山陕会馆商业文化的保护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Planning》2013,(9)
山陕会馆作为清代会馆建筑的代表,介于官式建筑与私人建筑之间,其建筑雕刻的题材、手法、造型都与场所精神密切相关:礼祀性建筑的装饰以仙界题材为主,反映了民间信仰;实用性建筑的装饰则关注现世生活,具有世俗气息。山陕会馆的空间融合了祠庙与馆舍的特点,体现了新兴商业阶层的意志与追求,是清代民间建筑中的特例。  相似文献   

6.
一、历史沿革 山陕会馆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市,坐落在樊城区繁华商贸区域的瓷器街与皮坊街交汇处。会馆座西朝东,南临大同街(古称打铜街)与汉江仅百米之遥,北通解放大街,后靠汉江大桥引桥。  相似文献   

7.
洛阳山陕会馆建筑群始创于清朝康熙年间(1711年),下面就其石质建筑材料(以下简称石材)的保护做一简单介绍。一、石材的病变类型与现状由于石材具有比砖更强的抗压、耐磨和抗冲击的能力,所以在建筑中一般都在基础的周缘、边角、镶面、衬角等处,同时在地面、门和墙体下部、转角、踏道等处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祠堂、村庙、戏台是山西传统村落中最常见的公共建筑。当山西商人在客地以"敦乡谊、崇信义、通商情"为目的建造会馆的时候,很自然地赋予了它家乡公共建筑的文化精神和建筑形态特征。该文仅分析山西祠堂、村庙、戏台等公共建筑的文化精神在社旗山陕会馆中的体现,为研究社旗山陕会馆中建筑文化的融合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徐凯歌 《现代装饰》2013,(6):137-138
社旗山陕会馆建筑于中国古建筑艺术臻于完美的最后一个高潮期,会馆的装饰雕刻刀法简练 , 造型淳朴厚重,充分地体现出商人阶层的文化特征和精神追求 , 从雕刻题材方面折射出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商人的崇商、崇儒、崇文和绅士文化与世俗文化相融合的商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汉口山陕会馆曾是武汉最著名的会馆建筑之一,然在辛亥革命中遭兵燹而倾颓,其建筑风貌已难以考证。结合史志资料和海外数据库历史照片,对建筑群的形式风貌、历史变迁进行推测和分析,并对重要的建筑单体特征进行阐释,对已灭失历史建筑的研究中以图像文字证史的方法做出尝试,以期最大程度地还原其被毁前最为辉煌时期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1.
“高楼杰阁,巧夺天工。精雕细琢,锦绣妆成。公输匠艺,陆哉斯馆!”这是中国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郑孝燮对社旗山陕会馆的题词。如今,徜徉在社旗县城的山陕会馆里,眼前的雕梁画栋、飞檐翘角让人沉迷,也让人心生疑惑:在这个落后偏僻县城里,怎会有如此恢弘精美的建筑群?  相似文献   

12.
田文高  李嘉华 《四川建筑》2003,23(Z1):71-73
山陕甘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到光绪年间春秋楼竣工,使会馆建筑格局更趋完善,其建筑规模达到高峰.她集建筑艺术、建筑美学、雕刻艺术之大成,不愧为会馆建筑之瑰宝.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永恒的,其魅力和影响足以跨越时空。文化的载体是脆弱的,它需要人们的精心呵护。善待历史建筑,保护文化资源,延续城市文脉,已成为西宁城市规划建设者追求的目标。西宁山陕会馆的修缮就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14.
柳枢 《城乡建设》2014,(10):94-95
正河南洛阳是一个文物古迹众多的地方,在这里旅游,你会有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除了龙门石窟、白马寺这些名闻遐迩的著名景点,还有很多你从未听说过的古迹,但一睹芳容,便会被其吸引,甚至流连忘返。山陕会馆就是这么一处不被外人关注的地方。山陕会馆,光听名字就知道与山西人和陕西人有关。果  相似文献   

15.
河南山陕会馆地处河南,受河南地方文化的渗透,尤其在斗拱方面呈现河南的地方手法,与官式建筑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6.
洛阳山陕会馆第一进院落建筑的保护修复工作是由中国和意大利两国文物保护部门合作完成的,其中属于中国传统建筑修缮技术的方案主要由中方制定。本人作为该项目的现场中方负责人,认为山门木构架的矫正技术和舞楼窝角柱的抽换技术是两项关键性措施,从方案制定推敲到技术实施监测都有一定借鉴价  相似文献   

17.
洛阳山陕会馆位于洛阳市九都路东段,始建于1711年,是山西、陕西两省的商人集资兴建的社交公共场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8.
2004年8月至12月,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的中国一意大利合作洛阳山陕会馆部分古建筑保护项目中,古建筑彩画保护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时间紧、任务重、管理繁杂、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经过试验、研究采取了较为优化的保护措施,是中西方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方法的融合,是对中国木结构古建筑彩画保护的有益探索。为了更好地研究古建筑保护技术,探求其保护过程中的利弊得失,笔者作为该保护项目的参加者,多年来定期到现场进行回访,跟踪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洛阳山陕会馆位于洛阳市老城南关九都东路南侧, 东傍廛河130M,南临洛河120M,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现存主要建筑有照壁、东西仪门、山门、舞楼、大殿、拜殿及东西穿房、配房等(图1)。主体建筑及整体格局基本完好,为中原地区保存较完整的清代早期建筑群之一,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山门木构架的形制特点和矫正技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山陕甘会馆作为商人会馆的典范,通过分析其产生背景、建筑形制、空间营造方式等,探讨清代蕴含商业文化的会馆建筑空间营造方式,寻求会馆性质、功能、文化背景与建筑空间组织关系之间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