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戏的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戏是藏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视角,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戏的基本内涵、面临的问题及保护、传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Vlog是视频创作的流行趋势,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和保护中要不断融入新兴形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注入新的活力。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参与式观察法,探寻 Vlog 视角下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法。研究认为:第一,Vlog平台下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堪忧,主要表现在专业化Vlog受众数量过少、缺少已认证的专业化Vlog账号、保护内容碎片化、Vlog内容同质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产业化程度低五个方面。第二,Vlog平台下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以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育、加强与专业传承机构协作、融合新媒体技术、建立合适的创作机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 Vlog 促进非遗产品销售这五方面入手。第三,“ 纺道服途”团队的Vlog平台下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反响良 好,该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生产性保护"逐渐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这对活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育民族文化品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百色市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市.以壮锦、绣球、刺绣为例,分析了民族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性保护"中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构建政府支持性机制、加大产品文化创意、实施文化脱贫致富、开发电子商务市场、培育民族文化产业品牌等民族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生产实践保护离不开创新,而不断的传承保护、创新发展是传统手工艺能够流传至今的积极因素。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和传统手工艺的创作特征,阐述相关主体在传统手工艺实践保护中的职能和相互关系,提出从传播保护、创新型人才培养、构建新型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调整创新保护策略,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变革,并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树立人民群众文化自信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当今的民族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发展工作予以分析,强调了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兰卡普在服装中的应用为例,从材料、款式、图案、色彩、工艺等方面详述了如何将民族文化技艺与服装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6.
米脂传统石雕技艺历史悠久、传承久远,具有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价值.论文研究针对目前米脂传统石雕技艺严峻的生存现状,采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和研究方法,对米脂传统石雕技艺进行调研、整理、比较,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提出对米脂传统石雕技艺的整体性保护及利用策略,以期米脂传统石雕技艺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文化内涵、复杂的织造技艺、特有的实用价值,使其具有保护传承的价值。近几年,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与传承保护相结合的研究开始增多。本文介绍了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它的产业化基础、产业化与传承保护的关系、产业化的影响,结合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可能路径,提出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保护模式.从产业化视角、旅游业视角以及场所空间营造等方面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结合的必要性以及具体措施.最后以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含义、基本状况,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意义与原则。以湖北"杨楼子榨坊榨油技艺""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为例,探讨了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措施。认为生产性保护可激发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力,是积极、有效的保护传承方式,应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有利其代代相传为原则。应注重传承方式创新,以技术与知识的传承为重点,突出产品的个性与差异,着重体现人而非机器的价值,需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泛产业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发展与文化变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面临巨大挑战.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对陕西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问题进行了探究.阐述了陕西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的价值特征;提出了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沁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怀梆、唢呐艺术、高抬火轿、"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等都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近年来当地虽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传承保护工作,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建立资金扶助机制、非遗保护工作机制,建设高素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人才队伍,深入宣传,增强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意识等,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这一点已经在学术界取得了共识。文章在阐述体验经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契合点的基础上,梳理了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状况,分析了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和开发现状,在体验经济的视角下从设立非物质文化主题博物馆、"景区+非遗展示"、开展工业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特色街、举办节庆活动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3.
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正经历着重要的转型时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中,为民间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整合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帮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及高校艺术教育的长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开封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和开封高校艺术教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教学工作的不足,提出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创新研发等方面着手,促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办学特色的形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多姿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内涵博大精深,是人类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今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却存在诸多的问题,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措施,同时也可以刺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挑战,论述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的必要性,提出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化保护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论述了民俗博物馆所具有的地域性、风俗性、传承性、审美娱乐性的文化特征,为民俗博物馆建设和更好地发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藏保护、传承发展的功能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以徐州地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探索在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女性传承人如何打开创业的困境.通过分析徐州地区女性传承人创业的实际困难,阐述女性传承人创业与政府、市场的关系,提出了女性传承人创业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绵阳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造就了绵阳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对非物质文化的认识不断加深,近几年来,绵阳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诸多原因也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绵阳市近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考察,以期以个案的形式为其它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久发展的关键是拥有一套有效的传承机制和传承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衰败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传承机制和传承模式的衰败。怀梆长达几百年的发展所依赖的正是其有效的传承机制和传统的传承模式。文化大革命后怀梆迅速走向衰败,其中传承模式的衰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借鉴传统的传承方法,吸收其中有益的成分,恢复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机制和传承模式,对当前的保护来说非常重要。同时,充分利用大学等现代教育资源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新模式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安徽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地区政策的推进和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安徽古村落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具有巨大潜力。乡村振兴背景下,针对安徽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的现状,尝试采用Unity3D虚拟现实引擎整合三维建模、贴图等数字技术,设计安徽宏村古村落的数字化展示平台,并探讨安徽地区古村落非遗数字化展示的策略和方法,为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物质生活迅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却面临重重危机。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人们的生活?笔者认为,将非物质文化的元素与现代化的产业巧妙结合不失为一种途径。本文将主题酒店作为非物质文化传承的窗口,进行泉州发展主题酒店的可行性分析,探讨具有泉州地方文化特色的惠女主题酒店体系的构建,旨在让非物质文化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并加以保护传承和发展,为酒店的发展开创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