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选取福建省福州市三个不同时间流线建成的社区为例,对儿童活动空间的景观现状及使用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基于景观感知,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李克特量表法进行满意度分析。以期对在社区内建立一个能够吸引儿童并符合其身心发展的户外活动空间具有参考意义。结果表明,社区儿童活动空间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四个景观感知现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并且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针对出现的问题从边界、领域以及中心三要素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法律和北京市的地方法规都规定了汉语在语言景观中的主导地位,而对外语则缺乏明确规定,这构成了北京"韩国城社区"语言景观构想空间的基点.政府的外语语言实践活动仅聚焦英语,忽略了其他语言.而该社区语言景观中除了有英语也有韩语、法语和德语,这一现状使得相关部门有必要根据该社区的特点,制定具体的规章条例,增加或规范韩语标识,以提升社区语言服务水平,突出"韩国城社区"乃至整个望京地区族裔特色,使其不仅成为宜居社区,也成为游客光顾的地方,为北京乃至中国的旅游产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公路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多以定性分析为主,评价内容庞杂无序,目前尚无统一、规范、切实可行的定量评价方法.通过对我国大量公路景观环境的调查、研究、探析与实践,借鉴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探索在公路沿线景观环境研究范围内,从小尺度上分析景观空间格局,提出选取反映景观空间格局的斑块数量、大小、形状及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等指标体系对公路景观环境进行定量评价.并采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地理信息系统ArcGis9.2及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3.0,对神农架旅游公路景观空间格局特征指标进行计算、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长春市高架桥桥下空间景观环境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发现桥下空间在景观处理技术、景观色彩上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根据高架桥的建设对景观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及桥下空间的活动类型,提出长春市高架桥桥下空间景观环境改造思路及高架桥桥下空间景观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城市森林已成为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和城市规划的热点问题之一,数字化森林景观是行业信息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应用数字化技术可以从多方位展现城市森林景观的价值和作用,勾绘城市森林景观的空间格局并进行景观资源的空间分析,对重新认识城市森林景观的开发利用和游览价值,提高城市森林景观的美学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阐述了城市森林景观数字化的相关概念、内容和意义,探讨了基于多重高新技术的城市森林景观数字化的关键技术体系框架,从而为城市森林景观数字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农村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从景观生态结构、景观生态功能、景观生态质量3个维度,对株洲市云峰湖社区的景观生态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云峰湖社区耕地、林地景观生态结构很好,园地、道路景观生态结构较好,城镇景观生态结构一般,水域景观生态结构较差;云峰湖社区耕地、水域景观生态功能很好,林地、园地、道路景观生态功能较好,城镇景观生态功能一般;云峰湖社区耕地、林地景观生态质量很好,园地、水域、道路、城镇景观生态质量均为较好。根据生态评价结果,提出加强景观多样性和独特性建设、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监督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景观中的声景观解析与设计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传统的城市景观设计通常只注重视觉要素,非常欠缺对声环境的考虑.把声景观概念引入城市景观设计,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点,并丰富了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方法.通过引入声音要素完善景观设计概念,对声景观的概念及其特征进行了归纳.进而以城市公园为观测对象,对公园内的声景观类型、特征、与人类主观感受的关联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在声景观设计要素、设计步骤和设计层次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形成了完整的声景观设计方法.声景观在城市景观的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自然声、背景声、人工声、活动声在人类对景观的认识过程中提供了重要信息,丰富和完整了人类对客观环境的认知手段和主观体验.结合环境造型艺术以及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声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更全面地满足人类活动的各种功能需求,还能够促进人与环境的相互联系,提高客观物质环境的人性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乡村景观是吸引游客开展乡村旅游活动的重要驱动因素,游客和居民都是乡村景观的直接感知者和受益者,然而,由于两类人群的立场不同,对乡村景观评价结论并不相同.研究以丽水市山下阳村为例,结合焦点组访谈和专家咨询法提取乡村景观评价的相关指标,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游客和居民的乡村景观感知和绩效评价数据,用重要性-绩效复合分析方法对这...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七星岩风景区内的植物景观空间,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法、选取空间样方和植物营造空间的典型案例分析方法,对样方中植物的观赏性因子进行调查,分析了七星岩植物空间总体布局、典型七星岩植物空间类型和典型植物景观组合空间的结构关系。最后,总结出具有典型的岭南地域特征的七星岩植物景观空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论韩国首尔城市景观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首尔在地理条件、气候及山水布局与武汉相似,首尔城市景观建设的成功经验能够为武汉城市景观建设起到启示和参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首尔城市景观建设的实地考察与调研,得出以下结论:首尔山水景观建设,体现出自然景观中生态价值与人文价值、市民心理需求与生理需求的结合,从而实现了山水景观的可赏、可游、可用与可居;通过呼吸空间和新老建筑并置的建设策略,营造出更为亲切和人性化的街道景观;而城市市政设施将功能性与审美性完美结合,塑造出城市市政景观.这些都为武汉城市景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园林中植物的色彩、芳香以及在植物所营造的空间中开展园艺活动对于非医疗性的康复治疗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因而,用以实践园艺疗法的康复景观场所逐渐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热点,国内外均进行了多项研究和尝试。对国内外不同类型康复景观案例的对比、分析和总结,并得出启示。对如何通过植物景观的营造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尚处发展阶段的国内康复花园实践产生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园在城市中应具有多样的价值体系,如生态价值、环境保护价值、美学价值等,在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活动需求的同时,也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了更大的作用,是一个城市建设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尺。而城市公园的景观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公园的优劣,因此,对于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的课题研究有着非常现实的实际应用价值。针对昆明世博园的景观空间,首先从景区空间过渡与分隔、游客活动区域及路线、主要景观分布方面分析其存在的设计不足,以及99'世博园艺博览会后凸显的问题:展会结束后闲置下来的园区的主题展馆过于空旷,与现代城市公园广场的要求不符;部分园区使用率比较低,游客主要活动区域占世博园区域的43.64%;建园的初期,没有对园区进行分隔处理,使整体景观缺乏统一性,降低了园区的观赏性。据此,提出的空间设计改进建议包括:对世博园的功能分区进行改进、均衡布置较多绿化地带和活动场所、对商业空间布局进行规划。  相似文献   

13.
徽州传统聚落绿色空间景观调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落绿色空间景观具有“水平”和“垂直”双重属性,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需求,在阐述聚落绿色空间景观调控目标问题之后,建立景观格局与绿量一体化的聚落绿色空间景观调控体系,并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尺度探讨了聚落绿色空间景观格局和绿量的景观调控措施和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绿地景观空间格局研究是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文章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遥感和GIS技术,选取了景观多样性、景观破碎度、景观廊道密度、景观分维数等指标,分析了济南市建成区绿地景观构成与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济南市建成区各类型绿地面积总计为251.19 hm2,其中以市中区绿地面积最大,而天桥区最小;槐荫区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最高,而市中区最低;槐荫区绿地景观破碎度指数最高,而历下区最低;天桥区绿地景观廊道密度指数最高,而市中区最低;建成区整体绿地景观分维数较低。最后对济南市建成区如何优化绿地景观空间格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此针对如何进行景观的文化建设问题进行探讨。文中引用了哈尔滨市花园街区的景观设计作为实例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化"所指"和"能指"的理论,通过提取具有文化含义的景观符号形成具有文化内涵与外延的景观空间组织形式和景观场所。  相似文献   

16.
景观设计是公路建设新质量观的必然要求.遵循景观总体规划的设计原则,对沿线自然、人文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将东永高速公路景观划分为4大区段,通过确立不同景观区段的设计主题、色彩基调和视觉空间,对浙中乡土风情进行挖掘和再创造,确定"江南山水"的景观设计定位,使高速公路建设做到功能、生态、景观、旅游四位一体的创新理念,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居住区景观层次感的优劣是衡量居住区景观环境好坏的标准之一.本文阐述了居住区景观层次感的意义,对居住区景观设计层次感的营造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提出了居住区景观设计层次感营造的两个重要方面,即空间层次感的营造和种植层次感的营造.空间层次感的营造应注重空间的主次、起伏、收放;种植层次感应注重植物高矮、疏密、色彩.并以亲历的北京香溪度居住区景观设计为例,对景观层次感的营造进行了具体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森林保护区景观格局的变化是揭示其生态状况及空间变异特征的有效手段,开展西藏天然林保护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研究对科学认识西藏天然林动态变化规律,维护森林景观稳定性,保障森林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对2000和2010年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根据保护区自然特征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状况,选取了11种景观指数对保护区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两方面阐明了其景观异质性变化趋势,提出了景观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明显,植被覆盖度增加到84.5%,土地类型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景观格局斑块个数减少但依旧较多,景观最大斑块指数和平均斑块面积增加;景观异质性降低,破碎度较大;可采取加强荒漠治理、人工管理、建立生态廊道等措施优化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19.
选取榆林市沙河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ArcGIS平台对场地现状地形进行可视性分析,依据坡度和高程划分成4种常见地形.根据不同地形结合场地内的建筑、园路、水体等景观要素设置24个样方,依据腾讯地图通过现状调研对样方内景观空间因素和行为活动特征进行详细记录并将其量化,通过SPSS 22. 0分析公园不同地形的景观空间与行为活动的关联性,以期为建设满足不同行为活动需求的其他榆林城市公园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山地空间景观层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景观应满足人们对所处地域环境的整体认知和在社群中的定位要求.在分析山地空间特色和景观层次基础上,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方面对山地空间景观层次的多元化、场所性和环境意识进行了探讨,建议性地提出山地城市景观调控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