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某软岩边坡采用GFRP土钉和HRB335级钢筋土钉共同支护。运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边坡破坏状态下GFRP土钉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土钉轴力和剪力沿钉长及边坡高度的变化规律,土钉受到的最大轴力和剪力均小于设计值。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和极限平衡法,分析加固前后边坡的稳定性,得到支护前后边坡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03和1.45。两种土钉的应变监测结果表明,GFRP土钉与对应高度的HRB335级钢筋土钉的应变值基本一致,各排土钉的最大应变峰值连线与支护前边坡的潜在滑动面吻合,加固后边坡不会发生内部剪切破坏。对边坡土压力的监测显示土压力均呈梯形分布。  相似文献   

2.
应用动力弹塑性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双向地震激励下土钉支护边坡动力响应。考虑土体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及其协同工作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给出了地震波和阻尼的选取方法。应用了非线性静动力性能的弹塑性模型模拟土体;采用了可以描述土钉在进入塑性阶段强化性质的双线形弹塑性模型模拟土钉;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由接触单元模拟。研究内容包括边坡竖向地震响应、水平地震响应,土钉的地震响应,土压力地震响应。结果表明土钉支护边坡延性大,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地震作用后各层土钉轴力都增大;边坡在地震作用下产生永久位移;地震作用下土压力峰值形状与地震作用前的土压力形状相似。这些结论对土钉支护边坡的抗震设计与动力分析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结合赣州新源大厦基坑工程实践,选取一根土钉进行现场原位试验,分析土钉的轴力分布及位移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土钉的轴力分布表现为中间大两端小的特征,土钉的受力沿全长方向存在唯一的极大值,支护完成后土钉最大轴力位于离面板最近的地方,即最大拉力作用点出现在近面层2.0 m处,与最下一排土钉墙后的滑裂面与面板距离最小。土钉受力有时步效应,水平位移随开挖面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小,面板对限制边坡变形有一定作用。该试验进一步揭示了土钉支护的作用机理,对土钉支护结构的设计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土钉支护参数对土钉支护边坡抗震性能的影响,通过设计并完成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支护参数(如土钉倾角、土钉长度、土钉间距等)下边坡的动力反应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土钉支护边坡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试验过程中,土钉支护边坡坡面的最大变形主要发生在边坡坡腹处,坡顶与坡趾的变形相对较小;增大土钉倾角会增大边坡的侧向位移,增加土钉长度以及减小土钉间距则会减小边坡侧向位移;土钉支护最大作用带基本位于土钉支护区的中前部,呈折线形,与滑裂面位置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基坑边坡土钉支护是一种较新的支护形式,施工简单,不占工期,造价经济。但关于土钉的工作特点,受力机理讨论得还不够清楚,如土钉轴力的变化特点,钉杆周围剪力的分布规律,土钉最大轴力的中性点位置等等。本文对此做了较详细的论述,以有利于土钉支护理论发展和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坑边坡土钉支护是一种较新的支护形式,施工简单,不占工期,造价经济。但关于土钉的工作特点、受力机理讨论得还不够清楚,如土钉轴力的变化特点、钉杆周围剪力的分布规律,土钉最大轴力的中性点位置等等。本文对此做了较详细的论述,以有利于土钉支护的理论发展和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深基坑土钉墙支护,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研究了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过程。计算中考虑了初应力和土体材料的非线性及钉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实例分析,给出了深基坑开挖与支护过程中土钉的轴力、钉土界面剪应力及基坑位移场等的情况,同时证明了选用经反分析得到的土体力学参数其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8.
以某工程为依托,研究了3种工况下深基坑边坡支护措施力学变化规律,即5排土钉+2排预应力锚杆、4排土钉+2排预应力锚杆、4排土钉+1排预应力锚杆.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 NX建立3种工况下深基坑支护力学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边坡支护措施内力、位移变化,支护结构力学变化等.研究结果表明:工况1塑性最大值相比工...  相似文献   

9.
边坡分级柔性支护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土钉与框架预应力锚杆分级支护边坡的锚固效果及其协同工作性能,采用快速拉格朗日差分软件FLAC3D,对兰州某边坡进行分级柔性支护数值模拟研究;考虑分级支护施工顺序,对比分析了边坡支护前后的塑性破坏发展趋势、安全系数变化规律、位移变化情况以及土钉与预应力锚杆的受力性状。结果表明:边坡分级支护后,坡体的侧移与沉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明显提高,同时分析得出了土钉与预应力锚杆的受力分布规律,为此类工程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土钉支护位移产生的原理提出了一种计算土钉支护位移的方法。为表述土钉支护“增量应力释放”引起“增量位移”的变形原理,文中假定了一种“虚拟力”。该力作用在土钉面层上,引起了土钉支护的变形。文中假定土钉支护的增量位移由3部分组成,即“虚拟力”引起的开挖面的变形、当前开挖面变形对上层开挖面和下层开挖面的位移。通过简单的理论推导,文中得出一计算土钉支护位移的公式。同时,文中计算了成层软土层中的土钉支护位移,计算结果和工程实际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1.
复合土钉支护基坑的工程实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一个具体的工程实例,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模拟基坑开挖过程中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的受力性状,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影响复合土钉支护基坑侧向变形和体系内力的因素。通过有限元数值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表明,二维有限元数值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现场复合土钉支护基坑开挖的变形和内力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土钉中的内力与其位置有较大的相关性,顶部和底部的土钉受力较小。各层土钉轴力是在开挖下一层土体时引起的,并且随着开挖进行,土钉的轴力逐渐增大。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土钉设计参数如钉的刚度、水平间距,搅拌桩的刚度等对基坑的侧向位移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双排桩复合土钉支护基坑的工程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一个具体的工程实例,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模拟基坑开挖过程中双排毛竹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的受力性状,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影响双排桩复合土钉支护基坑侧向变形和体系内力的因素。通过有限元数值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表明,二维有限元数值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现场双排桩复合土钉支护基坑开挖的变形和内力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土钉中的内力与其位置有较大的相关性,中上部的土钉受力较大,底部的土钉受力较小;各层土钉轴力是在开挖下一层土体时引起的,并且随着开挖进行,土钉的轴力逐渐增大;双排桩的刚度对基坑的侧向位移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储王应  陆红山 《山西建筑》2010,36(28):70-72
结合某基坑实例,采用FLAC(快速拉格朗日数值分析)建立了基坑锚杆(土钉)支护模拟模型,对基坑开挖支护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分析,得到了锚杆(土钉)支护的轴力分布变化规律以及基坑的位移特征。  相似文献   

14.
软岩高边坡土钉支护的监测分析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结合某软岩高边坡工程,对土钉支护结构的受力和位移进行了监测。通过对开挖过程中土钉所受轴力的试验数据分析,研究了土钉支护技术的加固机理,总结出确定软岩高边坡最危险滑裂面的判据,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根据施工过程中对边坡水平位移的监测,及时调整了边坡的支护参数、开挖深度和支护时间,控制了施工过程中边坡的变形,保证了软岩高边坡的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15.
结合工程实例,运用有限元法,采用Drucker-Prager模型,对深基坑开挖与支护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在纯土钉支护、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支护和纯锚杆支护条件下,坑壁的最大竖直位移和最大水平位移、土钉和锚杆的最大轴力,并且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随着基坑开挖深度变化基坑坑壁水平位移、土钉内力、锚杆锚固段轴力等的变化规律,可作为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软土基坑土钉支护设计与施工方法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之民  吴德操 《建筑施工》2001,23(6):382-384
分析讨论软土土钉支护的设计与施工方法,强调设计应以边坡稳定分析为重点,认为土钉设计以克服重力产生的下滑力替代土钉承受主动土压力的设计模式更合理;并提出施工应重视土钉的植入和注浆方法,以保证土钉支护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在开挖深度较大时,组合支护结构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设计中一般是将各种支护结构单独进行分析,没有考虑共同作用。以某深基坑为例,通过FLAC3D建立有限差分模型,分析了土钉、顶撑以及排桩联合支护下深基坑的稳定性,得到排桩水平位移、土钉轴力、支撑轴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开挖的进行,支护结构受力增大,但土钉变化不大;超载使桩身位移变大,地表沉降增大;过大或过小的排桩嵌固深度不利于受力;土钉的长度应合理设置。  相似文献   

18.
王佳 《建筑知识》2014,(3):333-334
基于FLAc3D大型岩土软件,结合实际工程,分析了高土质路堑边坡分级开挖及锚杆支护的位移矢量、水平位移变化规律及锚杆轴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少量开挖引起的坡体位穆以竖向为主,表现为弹性卸载,随着开挖量的增大,坡体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并出现塑性变形、形成潜在滑裂面。锚杆有效阻止了坡绺位移的持续增大,最大轴力约为设计值的25%。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复合土钉支护位移产生的原理提出了一种计算复合土钉支护位移的方法。为表述复合土钉支护增量应力释放引起增量位移的变形原理,文中引入了一种释放力。该力作用在土钉面层上,引起了土钉支护的变形。假定土钉支护的增量位移由三部分组成:即释放力引起的开挖面变形、当前开挖面变形对上层开挖面和下层开挖面的附加位移。通过简单的理论推导,文中得出一计算复合土钉支护位移的公式。同时计算了两个成层土层中的复合土钉支护位移,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20.
林振德  陈云彬 《福建建筑》2009,(10):96-97,67
通过对厦门联发电子商城在不同厚度杂填土层中土钉墙支护的设计施工,对施工过程中异常情况的处理,提出在深厚杂填土层中通过土钉采用二次注浆工艺及预应力复合土钉墙的支护方式控制边坡位移。旨在研究深厚杂填土层中采用土钉墙支护时基坑侧壁较优开挖坡率,以及施工过程中基坑位移出现异常的有效处理措施,确保基坑边坡稳定,并就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一些合理建议和应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