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线芯温度是反映电缆正常运行与否的重要参数,线芯温度过高会加速电缆绝缘老化,导致电缆绝缘水平降低。针对电缆线芯温度测量一直缺乏有效监测方法的问题,笔者提出基于电缆绝缘层温度和运行电流计算电缆线芯温度的方法。根据10 kV矿用高压电缆物理结构,建立了线芯温度计算模型,设计了电缆线芯动态温度实验方案,采用红外热像仪测量剥去护套的电缆绝缘层温度和线芯温度,利用热路模型反演计算线芯温度,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线芯温度计算值与测量值之间的误差低于5%,监测方法满足电缆线芯温度实时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对电缆线芯温度进行间接测量,提出一种以电缆运行电流和表皮温度为输入的线芯温度动态计算方法。首先建立了电缆传热的简化热路模型,并在误差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线芯电阻随温度变化的二阶修正;然后对模型表征的微分方程进行离散化,得到仅有4个模型参数的计算公式;最后以电缆实验(或运行)数据为样本构造学习矩阵,并通过矩阵的广义逆计算模型参数,代入公式完成整个动态计算方法的构建。分别以室内实验电缆、在线110 k V高压电缆为对象进行了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方法能够更加简单、准确地计算电缆线芯温度,有助于实现电力电缆工况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3.
考虑轴向传热的单芯电缆线芯温度实时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轴向传热对电缆线芯温度的影响,首先以单芯电缆的三维微元热路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单芯电缆轴向与径向传热的三维热路模型,且根据该三维热路模型实现了单芯电缆线芯温度实时计算的理论推导。其次,通过不同敷设环境下分别加载恒定与阶跃电流的实验,讨论了电流、电缆敷设环境与外界环境温度等因素对轴向、径向温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流是决定轴向温度梯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空气中电缆的线芯温度上升速度最快,土壤中电缆次之,水中电缆最慢。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工具,对比了空气中电缆中间接头三维有限元模型与二维有限元模型计算的线芯温度。研究结果表明,只考虑电缆径向传热的二维热路模型会造成线芯温度计算的误差,而考虑电缆轴向与径向传热的三维热路模型能够提高计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为实时掌握交联聚乙烯(XLPE)配电电缆的运行状态及其载流量,对电缆线芯温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配电电缆敷设距离较短的特点建立了单芯电缆集中参数稳态等效热路模型,并推导出线芯温度计算公式,通过实验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对考虑暂态过程的电缆线芯温度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为电缆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实时掌握交联聚乙烯(XLPE)配电电缆的运行状态及其载流量,对电缆线芯温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配电电缆敷设距离较短的特点建立了单芯电缆集中参数稳态等效热路模型,并推导出线芯温度计算公式,通过实验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对考虑暂态过程的电缆线芯温度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为电缆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单芯电缆线芯温度的非线性有限元法实时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考虑电缆材料热性参数是温度的函数及忽略热量沿着线芯轴向传输所造成的线芯温度计算误差,为提高电缆线芯温度计算的精度,提出基于非线性有限单元法计算电缆导体的温度。研究电缆导体径向、轴向温度梯度以及热量扩散规律,分析运行电流、外界环境温度等因素对电缆线芯轴向、径向温度分布的影响。根据传热学原理,研究电缆热性参数随温度变化对电缆导体温度的影响,建立电缆导体温度计算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实验数据对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实验和有限元仿真的对比表明:忽略电缆热量沿着轴向传输以及热性参数的改变会造成线芯温度计算误差;所提出的电缆导体温度实时计算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为高温下运行电缆导体温度监测与负荷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盖文福 《电力设备》2008,9(9):50-52
基于光纤的分布式温度测量系统是一种利用激光在光纤中的传播特性,实现实时测量空间温度场的技术。文章介绍了用于高压电缆表面温度测量的光纤测温系统,建立了高压电缆的热路模型,分析了不同位置表面温度对电缆线芯温度计算结果的影响,给出了不同排列方式下光纤安装位置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基于表面温度场的电缆线芯温度在线诊断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线芯温度是电缆的一个重要参数,当电缆过负荷时,其线芯温度高于允许温度,使电缆绝缘加速老化,甚至造成绝缘介质热击穿。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缆表面温度场的对电缆线芯温度进行在线诊断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红外热象仪拍摄电缆的表面热图象,可根据电缆的表面温度、结构参数,物性参数和环境温度,通过建立传热数学模型,对电缆的线芯温度进行反演计算,并与其允许温度进行比较,实现了电习温度的非接触,在线诊断。  相似文献   

9.
电缆接头线芯温度计算是实现电缆载流量预测重要环节。该文通过三芯电缆接头结构分析其散热路径,进一步考虑了电缆接头的轴向散热,提出了改进的热路模型。以10 kV三芯电缆中间接头为例开展有限元温度场计算,并根据温度-热源的响应实现稳态热路模型的参数辨识。同时,分析了不同电缆电流以及环境散热条件下稳态热路模型的等效性,与有限元仿真结果吻合良好。该模型可以有效提高电缆接头热点计算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温升和载流量是电缆运行的重要参数,而金属护套环流是影响电缆温升及载流量的关键因素.在综合现有电缆金属护套环流计算理论及电缆温度场和载流量数值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电缆温度场和载流量计算的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实际电缆沟工程敷设工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并计算了金属护套环流影响下的典型电缆温度场,讨论了维持三相电缆线芯(或金属护套)最高温度不变前提下金属护套环流影响下的线芯载流量,研究了不同大小环流对电缆温度场和载流量的定量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金属护套环流的增大将导致电缆温度升高,线芯载流量降低;随着电缆金属护套环流的增大,电缆金属护套环流对电缆温度及载流量的影响作用显著增加;相比于维持三相电缆线芯最高温度不变,同一环流影响下维持三相电缆金属护套最高温度不变时计算出的线芯载流量更低.本文的研究成果为保障电缆在工程实际中长期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司道浩 《变压器》2006,43(7):12-16
对单相、三相卷铁心配电变压器的铁心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并给出了实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中作者给出了立体卷铁心变压器铁心截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进行铁心重量的计算,与文献中给出的计算方法相比较,验证了该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邹长春  刘燕 《变压器》2011,48(9):21-23
介绍了立体卷铁心变压器铁心结构及其铁心参数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RichardDzierwa冰箱制造厂正在采用纸箱加设拉链机构的形式包装他们的最新产品当前,几乎所有先进技术已经进入全球家电工业有关领域,人们注意的焦点将很快转到生产控制、塑料或电机以及其它外观设计系统方面。事实上,完美的设计工程总要关系到大部分电器...  相似文献   

15.
树脂绝缘干式铁心与空心电抗器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数据比较了树脂绝缘干式铁心与空心电抗器的主要性能 ,认为铁心产品在综合经济性能、电磁干扰、可靠性、节约用地等方面优于空心产品 ,但在电抗值线性度、初期投入、噪声控制等方面却逊于空心产品。希望能为干式电抗器用户选型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速电机用非晶合金定子铁心的损耗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热处理后浸漆、固化、切割的方法将非晶态合金带材制作成电机定子铁心,研究了尺寸相同的非晶合金定子铁心与硅钢定子铁心的磁性能.结果表明,在频率为1 kHz、磁通密度为1.0 T时非晶定子铁心的损耗为42W/kg,在相同测试条件下,硅钢定子铁心的损耗为102 W/kg,非晶定子铁心在1 kHz、1.0 T时的损耗比相同尺寸的硅钢定子铁心的损耗降低了58.8%.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电机定子铁心叠压系数的两种计算方法,分析了影响铁心叠压系数的要素。测试了四种加压方案的定子铁心单位铁损,并分析了加压压力对叠压系数和定子铁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立体卷铁心变压器与传统叠铁心变压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立体卷铁心变压器的优点和特性,并与叠铁心的变压器性能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立体卷铁心变压器、椭圆截面叠铁心变压器的主要特征,分析了这两种变压器的空载电流、噪声、承受短路能力和生产工艺等方面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直流高压缓冲器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亮  李格  王海田 《高电压技术》2010,36(5):1269-1274
铁心缓冲器(core snubber)是中性束加热高压电源中最常用的一种抑制短路电流的装置,也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超导托卡马克聚变实验装置(EAST)的中性束注入器在高压打火故障时免于损坏的重要保障。为了研究所选铁心在高频脉冲放电情况下的特性,给设计提供依据,对测试件进行了短路放电测试。利用测量的电压电流得到了铁心的B-H曲线,并对有无偏置电流进行了比较;根据实验得到的参数设计了100 kV电源缓冲器,最后通过仿真对该设计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装置中加入偏置电流后,可大大增加铁心磁通密度的变化幅度,起到增加铁心利用率的目的。设计得到的缓冲器可以将短路电流限制在预设的300 A之内。该电磁计算和高频放电测试得到的数据可为缓冲器设计提供参考,并可进一步为高压直流电网短路缓冲设计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