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网络的逐渐普遍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掌握计算机操作方面的基本技能已经成为了这个社会的基本要求,并且对于计算机水平的评测高低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学生的水平的一项指标了,所以对于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因此,本文介绍了几种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从几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这种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得到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深深植入了教育领域,人们开始重视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作用.计算机应用技术成为现代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对传统教学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多元化地吸收科学知识,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就现代教学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和作用做出详细分析.通过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特性的总结,理智认识计算机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使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科技先驱作用.  相似文献   

3.
如今计算机技术已成为人们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基础课的重要学科。提高学生计算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根本任务。然而,由于中职生整体素质逐步下降,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也难以提高。因此,本文就我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实施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计算机教学就面临着很大的困惑,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成为中职院校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引进合作教学成为当前很多老师在探索的一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5.
张醒芝 《信息与电脑》2011,(12):212-213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作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工具,计算机基础教学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需要了,更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就应当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等方面开展创新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让学生从学习中得到快乐,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应用与普及,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中职院校的重要课程,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成为自己的生存技能.如何提高计算机技术应用教学效果成为中职院校的目前主要课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对待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真正的需求,优化教学策略,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必须掌握的一个工具。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时,传统的教学法不仅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反而让学生处于被动的填鸭式学习中。项目教学则能够让学生在做项目开发的同时,激发出学习的热情,不仅掌握大量的知识,还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本文简要的谈了项目教学的含义和特点,以及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入门课程,授课的对象广,且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并灵活运用于本专业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如何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高度普及的今天,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当中,计算机技术应用已成为现代人才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目前,在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加强了计算机方面的教育,高校中的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了基础教学课程,是学生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技术作为新世纪人才必须掌握的发展技术之一已越来越引起了教育学界的关注,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的创造者以及国家建设的继承者,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综合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高职学生计算机的综合能力与素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计算机教学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邹琴琴 《网友世界》2012,(10):80-81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完善,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科技领域中所取得最为杰出的成就之一。当今的社会生活,计算机技术充斥在社会中的每一个角落。人们通过使用计算机,不但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还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发现了网络世界给人来社会带来的改变和冲击。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个人能力的主要标准。为了满足我国社会建设发展,和经济建设完善的目的,我国在广泛使用计算机技术的同时,还不遗余力的培养大量的计算机专科人才。本文就从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层面出发,针对高职计算机的项目化教学的应用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我国未来的高职教学发展,提供了一定意义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计算机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一个重要工具。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正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中每个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经成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程。高职院校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可以为将来走进社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都离不开计算机,尤其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包括医疗卫生行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计算机应用水平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衡量中职毕业生工作能力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指标.如何使学生更好地适合专业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中职护理专业中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应该如何开展?结合笔者近十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就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计算机教学改革提出一些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14.
如今,在现代化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有关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如何从计算机教学方面入手来培养计算机技术型人才已经成为摆在各高校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从计算机教学入手,探讨了如何加强教学与实践的关系,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相似文献   

15.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就成为了信息计算和传输的主要工具和载体,在社会各个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也是越来越重要。计算机现在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是对学生全面发展非常有帮助的,该文主要探讨一下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各种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不管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人们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对提高工作效率和丰富人们的业务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下面就先从计算机网络硬件建设若干问题探讨起,再分析计算机网络硬件在运行中常见的几种故障,最后讨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维护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普及,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应以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本文对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对如何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Internet技术得到普及和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已经普遍应用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学习当中。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已经成为一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那么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强化实验教学,实施分层次教学就成为这门课程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然是非常必要的一种工具了。在我国,绝大部分的学校都已经设有计算机教学课程,使得同学们可以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有很多学校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们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够满足社会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同学们能力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的一门工具性必修课程,已经成为学生掌握计算机工具、获取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渠道。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对学生计算机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如何能够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效果,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对学生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已经成为一项需要研究的课题。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