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四川、陕西、山东、山西、河北和云南6个产地的香椿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产地香椿的主要活性成分和风味特征差异。利用感官评价对香椿的整体气味进行评价,基于电子鼻技术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6个产地的香椿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研究不同产地香椿风味特征的差异。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云南香椿的气味浓郁宜人,陕西香椿具有刺激性气味。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6个产地香椿的芳香类、长链烷烃类含量相近,氮氧化合物和硫化物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通过GC-IMS技术共鉴定出7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醇类12种、酯类10种、吡嗪类9种、酮类9种、萜类化合物8种、有机硫化物7种、醛类7种、酸类6种、酚类4种以及其他类4种。电子鼻和GC-IMS技术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香椿风味较独特,四川、陕西和山东香椿的风味类似,山西香椿与其他产地香椿存在差异,河北香椿的风味物质含量低。本研究通过电子鼻结合GC-IMS技术直观地反映了产地对香椿风味的影响,为香椿深加工原料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香椿中特征性香气成分的定量检测方法及探究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该研究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法结合气质联用,建立香椿中3种特征香气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干燥温度和时间对香椿3种特征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萃取剂的萃取效果为:乙腈>乙酸乙酯>乙醇>正己烷,3种净化剂的净化效果为:石墨化炭(pes...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表型为绿色的香椿香气成分的差异。方法:选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联用仪对太和青油椿、永济香椿、十堰香椿、岚皋香椿四个不同种源绿香椿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和鉴定,并对特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在温度为50℃时,用65 μm PDSM/DVB的萃取头对样品萃取40 min,可以使萃取效率达到最大。采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在四种绿香椿中共鉴定出4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永济香椿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最多,共40种,萜烯类化合物有23种,占比最大;而十堰香椿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最少,共26种,萜烯类只有10种。经过嗅闻仪分析,发现绿香椿中有18种特征香气成分,萜烯类和含硫类化合物是绿香椿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2-巯基-3,4-二甲基-2,3-二氢噻吩的香气强度最高。结论:这四个不同种源香椿在萜烯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上差异明显,其中青油椿与永济香椿中的萜烯类化合物种类和含量都比较高,因此其风味也优于十堰香椿和岚皋香椿。  相似文献   

4.
表面活性剂-微波辅助提取香椿黄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微波提取香椿黄酮,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提取黄酮的工艺条件为:以水为提取溶剂,在预处理条件下[料液比(g:mL)1:20,90℃预煮10 min],加入质量分数为0.8%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溶液,微波功率180W下提取10 min,提取5次。  相似文献   

5.
以红油香椿幼嫩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不同生长期、空间部位各香气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香椿生长期Ⅰ共检测到挥发性化合物成分35 种、生长期Ⅱ17 种、生长期Ⅲ 22 种、生长期Ⅳ15 种、生长期Ⅴ12 种、生长期Ⅵ16 种;随着香椿嫩芽的不断生长,羰基类、含硫类、醇类整体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烯类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烃类、其他类均逐渐下降。红油香椿嫩芽上部共检测出挥发性香气成分26 种、中部19 种、下部12 种,其中含硫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达72.15%、88.33%和88.59%,构成香椿的主要香气成分。根据不同空间部位香椿特征香气成分2-巯基-3,4-二甲基-2,3-二氢噻吩相对含量推测,中部为香椿香气释放的关键部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香椿老叶中总黄酮与总皂苷的最优化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与正交试验设计,分别以芦丁和人参皂苷为对照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样品中的总黄酮与总皂苷含量。结果发现对提取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溶剂用量、乙醇体积分数和提取温度。结论以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溶剂体积用量与物料质量用量之比为30:1(v/w),在60℃下提取60min,提取2次,提取效果最佳,在该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可达到6.63%,总皂苷提取率可达到2.36%。  相似文献   

7.
Tomato Flavor and Aroma Quality as Affected by Storage Temperatur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F. Maul    S.A. Sargent    C.A. Sims    E.A. Baldwin    M.O. Balaban    D.J. Huber 《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00,65(7):1228-1237
  相似文献   

8.
9.
NKA-9大孔树脂纯化香椿叶黄酮类物质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椿叶提取物为原料,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指标,考察了9种大孔树脂对香椿叶黄酮的吸附与解吸性能,并结合静态吸附动力学,筛选出适宜纯化香椿叶黄酮的大孔树脂为NKA-9。运用静态与动态吸附、解吸实验,研究得出NKA-9纯化香椿叶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选取70 m L 7 mg/m L的香椿叶提取物(含Na Cl浓度为3 mol/L),上样流速2 BV/h,用80 m L 60%乙醇溶液(p H 6)为洗脱剂,以2 BV/h的流速洗脱。在该条件下,香椿叶黄酮含量由纯化前81.272 3 mg/g增加到纯化后219.970 2 mg/g。高效液相色谱结果分析表明,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苷、阿福豆苷5种黄酮类单体物质含量均提高到纯化前的3倍以上。该工艺能有效地富集纯化香椿叶黄酮类物质,槲皮苷是此香椿叶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组分,含量是其他4种单体总量的2倍左右。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研究了香椿老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提取液中总黄酮的得率以芦丁为对照品进行校正。先利用复合酶水解香椿老叶中的纤维素和果胶,探究出最佳酶解条件为复合酶2(果胶酶:纤维素酶=2:1),酶用量为2.00%(W/V),酶解时间40 min,酶解温度45℃,上清液中总黄酮得率为2.49%。再进行超声辅助提取,采用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实验对乙醇体积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4个条件进行优化,各项方差分析表明影响香椿老叶中总黄酮得率的顺序依次为:超声功率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再根据回归方程预测最佳提取条件。在采用乙醇体积分数60%、超声功率227 W、提取温度53.00℃、提取时间51 min条件下,香椿老叶总黄酮得率为3.85%,与预测值仅相差0.03%,表明工艺参数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2.
对红香椿的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其水分含量为83.7%,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分别为23.2%和10.4%(干基),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苏氨酸、赖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以及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红香椿中总类黄酮的提取工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2%、浸提温度60℃、料液比1:19、浸提15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高达98.27%±0.31%,其总类黄酮的含量为3.1%(干基)。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红油香椿为对象,研究香椿嫩芽的叶、茎不同空间部位(顶部、中部、下部)的总多酚、VC、可溶性糖、叶绿素、黄酮、可溶性蛋白质、亚硝酸盐等理化指标及其抗氧化活性,以期为香椿合理、科学、安全地开发利用加工提供理论依据。理化分析显示:除可溶性蛋白质及亚硝酸盐外,其他理化指标在香椿嫩叶中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茎中的含量(p0.01),在叶中,总多酚及VC主要集中在顶叶;叶绿素及黄酮主要富集在下部叶片;可溶性糖在中叶中含量最高。茎中不同空间部位各理化指标之间差异不显著。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基本和理化分析结果一致,叶部的总还原力仍高于茎部。就嫩叶各空间部位来说,顶叶对清除·OH能力及总还原能力最高,远远高于其它部位;而不同部位茎的DPPH·的清除能力差别不大,浮动范围在2.29~3.37之间。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与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ve,SAFE)法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ry-Mass Spectrometry,GC-O-MS)分析鉴定新鲜香椿中关键香气成分。结果显示,采用两种萃取方法共鉴定出90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含硫类12种,醛类11种,萜烯类34种,酮类2种,醇类4种,酯类4种,酚类1种,酸类1种,烷烃类15种,环烷烃类4种,其他类2种。经OAV值计算,共确定出(E,E)/(E,Z)/(Z,Z)-二丙烯基二硫醚、反-2-巯基-3,4-二甲基-2,3-二氢噻吩、2-甲基环硫乙烷、己醛、3-甲基-正丁醛、反-2-己烯醛、反-2-辛烯醛等9种香气成分;经GC-O-MS分析,共鉴定出(E,E)/(E,Z)/(Z,Z)-二丙烯基二硫醚、2-甲基环硫乙烷、反-2-巯基-3,4-二甲基-2,3-二氢噻吩、己醛、反-2-己烯醛等7种香气活性物质。综合OAV和GC-O-MS分析,最终确认(E,E)/(E,Z)/(Z,Z)-二丙烯基二硫醚、反-2-巯基-3,4-二甲基-2,3-二氢噻吩、2-甲基环硫乙烷、己醛、反-2-己烯醛为新鲜香椿的关键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研究8 个产区香椿挥发性成分差异。共鉴定出56 种化合物,醇类和醛类的相对含量较高。基于化学计量学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可以很好区分8 个产区香椿样品。基于PLS-DA模型的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得分对8 个产区香椿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判别分析,筛选出12 种(VIP>1)标志挥发性化合物,其中(E)-2-己烯醛-D、乙酸乙酯-D、苯酚、糠醛、苯乙醇是主要的差异代谢物。不同产区香椿挥发性化合物存在较大差异。GC-IMS可以实现对不同产区香椿挥发性化合物的差异化快速分析,为香椿挥发性香气差异研究提供有益依据。  相似文献   

16.
龙晓琴  唐杰  赵景芳  曾凡坤 《食品科学》2017,38(22):256-262
为研究酶法-超声波辅助提取红油椿老叶总黄酮工艺参数,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经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影响总黄酮得率的4个因素:酶添加量、p H值、超声温度、料液比,并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并建立红油椿老叶中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结果表明,红油椿老叶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为纤维素酶添加量0.6%、p H 4.6、45℃酶解120 min,再经60%乙醇溶液、料液比1∶25(g/mL),超声功率140 W、超声温度62℃条件下提取40 min,连续提取2次,红油椿老叶总黄酮得率为14.98%。与酶法提取相比,酶法联合超声波法提取明显提高了总黄酮得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表明,红油椿老叶总黄酮粗提物中含有芦丁、槲皮素和山柰酚,质量分数分别为0.16%、0.06%、0.03%。  相似文献   

17.
以河南省不同产地香椿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构建香椿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并结合相似度评价及化学模式识别(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香椿挥发性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香椿挥发性成分标准指纹图谱与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都可将河南不同产地香椿挥发性成分有效区分。主成分分析找到了引起不同批次香椿样品间风味差异的主要成分为2-己烯醛、2,4-二甲基噻吩、乙酸法呢醇酯及2-甲基-3-亚甲基-环戊烷甲醛,同时发现信阳高山栽种的香椿挥发性成分综合得分最高。本研究可为香椿的快速溯源及品质监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生长期红油香椿中主要活性成分及挥发性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采集4-10月的红油香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理化方法测定香椿叶中总黄酮、总多糖、总皂苷、总生物碱含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法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  相似文献   

19.
河南不同产地香椿基本成分及风味物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方法检测河南省4个不同产地香椿中总蛋白、总皂苷、总生物碱、总黄酮含量,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离鉴定香椿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4个产地中,洛阳香椿的总蛋白、总皂苷、总生物碱、总黄酮含量均高于其他3个产地。4个产地均检出17种氨基酸,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洛阳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最高,二者含量分别为274.82?mg/g和86.09?mg/g。4个产地香椿共检出7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原阳检出52种、中牟48种、安阳47种、洛阳46种,4个产地相对含量高的均为萜烯类物质,且洛阳种类最多。香椿基本成分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呈现产地差异性。综合分析河南洛阳香椿品质比较优良,应根据产品需求选择原料产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