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巧能  梁琪  文鹏程  张炎 《食品科学》2015,36(18):237-241
研究宰后成熟时间对不同年龄牦牛肉用品质(pH值、肉色、肌红蛋白含量、剪切力、失水率、蒸煮损失率)的影响,并分析成熟时间、年龄与肉用品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宰后成熟过程中,不同年龄牦牛肉L*值和b*值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而a*值先下降后上升;肌红蛋白含量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H值在成熟的前3 d发生了显著的变化(P<0.05),成熟过程中不同年龄牦牛肉pH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失水率和蒸煮损失率在宰后成熟的第3天时达到最大;成熟3 d后,剪切力值显著降低(P<0.05);年龄与牦牛肉用品质指标均呈正相关,而成熟时间与L*值、b*值、失水率、蒸煮损失率呈较强的正相关,与剪切力、肌红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牦牛宰后经过7 d的成熟,可以降低因屠宰年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同时也可以改善肉的嫩度。  相似文献   

2.
以新疆多浪羊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传统屠宰(对照)和3 个不同电压(90、127 V和220 V)击晕屠宰 (分别计作EST 90、EST 127、EST 220)对多浪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EST 90处理组成熟过程中pH值下降 速率最快,血液中的皮质醇浓度、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力最高,羊应激反应最剧烈,宰后1、7 d的蒸煮损失率 最高(P<0.05);EST 127处理组的持水力最好;电击晕对多浪羊肉嫩度有一定影响,宰后7 d各处理组嫩度显著 改善,而EST 127处理组表现最佳;EST 220处理组放血不充分,且胴体表皮有多处血斑形成;电击晕屠宰对多浪羊 肉色泽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分析实验结果,EST 127处理组持水力与嫩度较优,羊应激反应较小,肉品质 相对较好,因此EST 127处理适合应用于多浪羊的屠宰加工。  相似文献   

3.
针对华南地区肉鸡屠宰场普遍存在对肉鸡进行宰前急性淋浴处理的现状,研究了宰前急性淋浴对黄羽肉鸡生理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淋浴组黄羽肉鸡宰后沥血量(45.58±7.96)g,显著小于对照组沥血量(52.64±8.02)g(p<0.05);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42.84±1.28)ng/L,极显著大于对照组(30.99±0.06)ng/L,血浆皮质酮激素(CORT)含量(35.95±3.31)ng/m L,极显著大于对照组(16.42±1.50)ng/m L(p<0.01);宰后45 min鸡胸肉和鸡腿肉中糖原含量、L*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宰后24 h鸡胸肉和鸡腿肉乳酸含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且p H、滴水损失率、剪切力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宰前急性淋浴增加了黄羽肉鸡的应激反应,使宰后肉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盐津乌骨鸡与瓢鸡屠宰性能及肉质理化特性差异,以300日龄盐津乌骨鸡与瓢鸡为对象,对两个品种间的屠宰性能、感官与常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盐津乌骨鸡与瓢鸡均具有良好肉用性能,雌性盐津乌骨鸡的胸肌率显著高于雄性盐津乌骨鸡和瓢鸡(P<0.05);同一品种雄鸡的宰前体重、屠体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和腿肌率高于雌鸡(P<0.05),屠宰性能更好。两个品种鸡肉的外观评分均较高(6.30~7.30分),腿肉较胸肉有更高的香味、质地、滋味和总体接受性评分。两个品种鸡宰后pH均在优质鸡范围内,瓢鸡腿肉的蒸煮损失率、水分含量、粗灰分、粗脂肪均显著高于盐津乌骨鸡(P<0.05)。同一品种不同部位组间,腿肉的蒸煮损失(P<0.05)和粗蛋白含量(P<0.05)低于胸肉;而水分(P<0.05)和粗脂肪(P<0.05)含量高于胸肉。本研究为两种优良地方鸡种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也为云南优质地方鸡品质评价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屠宰率、pH值、肉色、蒸煮损失、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快/慢肌纤维数量等指标,综合分析莱芜黑山羊的屠宰性能、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并进行感官品质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月龄莱芜黑山羊各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显著性,12月龄莱芜黑山羊屠宰率(48.21%)与24月龄(48.75%)不存在显著差异,并显著高于8月龄(43.55%),其肉骨比为4.04,低于8月龄及24月龄;8月龄的莱芜黑山羊肉色与其他月龄相比更加红亮,8、12、24月龄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9.29%、21.34%、22.00%,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83%、2.08%、2.10%,8月龄的莱芜黑山羊肉剪切力为4985.98 g,显著低于12、24月龄,嫩度最好,且快肌纤维数量及快/慢肌纤维数量比例最高,为6.36,与其他月龄相比差异显著,同时感官评分最高。因此,8月龄莱芜黑山羊肉可作为高档羔羊肉进行生产,以羔羊胴体销售时,12月龄屠宰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6.
7.
为了研究日粮蛋氨酸水平对肉鸡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肌肉抗氧化的影响,实验选用1 日龄艾拔益加肉鸡144 只,随机分为3 组,每组6 个重复,每个重复8 只。对照组日粮蛋氨酸水平为0.50%(1~21 d)和0.44%(22~42 d),高、低蛋氨酸组日粮蛋氨酸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30%和70%。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高蛋氨酸能够显著提高肉鸡胸肌率(P<0.05),低蛋氨酸则显著降低肉鸡全净膛率(P<0.05);日粮高蛋氨酸显著降低胸肌剪切力(P<0.05)、显著提高24 h时胸肌的pH值和a*值(P<0.05),而低蛋氨酸显著提高胸肌的L*值(P<0.05);日粮高蛋氨酸显著升高胸肌总抗氧化能力(P<0.05),低蛋氨酸显著降低胸肌谷胱甘肽含量(P<0.05)。因此,日粮蛋氨酸水平可能通过调节肌肉蛋白质沉积和抗氧化功能而影响肉鸡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8.
反复冻融会造成羊肉品质下降,为明确猕猴桃疏果多酚在羊肉反复冻融中的作用,从而达到保持羊肉品质、延缓羊肉氧化、延长冻融羊肉货架期的目的。本研究用猕猴桃疏果多酚、表儿茶素、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对羊肉浸泡,进行1、3、5次冻融处理,测定羊肉汁液流失率、显微结构、物性指标、pH值、色泽及肌红蛋白氧化状态、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值及羊肉脂肪酸相对含量。结果发现,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汁液流失值呈增加趋势,在冻融结束时,疏果多酚组的汁液流失率较表儿茶素、TBHQ及空白组分别降低了17.57%、16.83%和40.10%(P<0.05);在冻融期间,羊肉在疏果多酚处理下有利于维持其肌纤维结构的完整性,可以减缓冻融羊肉硬度过度降低(P<0.05);pH值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冻融5次结束后,疏果多酚组的pH值最高且比表儿茶素组显著升高了4.55%(P<0.05)...  相似文献   

9.
生猪屠宰的管理与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学平 《肉类研究》2010,24(3):18-20
肉类食品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主要食物之一,而猪肉又是我国绝大多数居民的主要肉品来源,目前生猪屠宰行业正在调整变革当中,面对新形势,迫切需要加强对生猪屠宰行业发展的指导,以保障肉品质量安全.本文综述了我国生猪屠宰管理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目标、发展形势及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生猪屠宰和肉制品加工行业变革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增长、收入提高、城市化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等给生猪屠宰和肉制品加工行业快速发展带来了很多机会,在肉制品行业巨大的市场空间和近年来冷鲜肉的发展趋势下,养殖、屠宰业不断走向集中,行业整合趋势明显,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渠道和资金成为致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谈谈畜禽屠宰的放血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自治 《肉类研究》2001,15(3):25-26
本文简述了动物屠宰时放血度的影响因素、鉴定方法及其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屠宰过程中禽类脱毛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禽类屠宰加工中机器脱毛后颈部、腿部、翅膀等部位的小毛及部分硬毛难以去除这一问题,从生产成本、温度要求、脱毛率、使用方便性、安全性等因素对几种食品级粘合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食品级松香甘油酯、食品级石蜡、动物油脂比例为65∶25∶10时,不仅可以达到最好的脱毛效果,同时又保证了禽类组织比较嫩的情况下不会被烫熟,同时它也达到了工业化生产的成本低、使用方便、安全无毒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固态发酵复方中药生产肉品质改良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复方中药为原料,采用产朊假丝酵母固态发酵制备肉品质改良剂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复方中药发酵前后饲喂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肉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产朊假丝酵母发酵制备肉品质改良剂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料层厚度2~4cm,培养基初始含水率为50%、初始pH 5.5、发酵时间48h、接种量为4.0%,发酵温度28℃;在此发酵条件下制备的肉品质改良剂具有提高生长性能,有效改善育肥猪的屠宰性能,显著增加肌内脂肪含量,延缓屠宰后肌肉pH值下降速度,改善猪肉品质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屠宰过程中改良畜禽肉品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勇  马长伟 《肉类研究》2006,20(2):40-44
肉品质是人们对肉类多种质量特性的综合评价,要改良畜禽肉品质必须从多方面考虑.在屠宰过程中,作好临宰前的准备工作,改善畜禽的击晕方法,改进放血技术和烫毛方式,采用多种方法降低胴体污染,这些措施都能有效地改良畜禽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电击晕处理对肉鸽屠宰应激和宰后鸽肉品质的影响,本实验选取相同饲养条件下日龄为28 d的肉鸽,以击晕电压0 V为对照组,通过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和肌肉理化指标,分析不同击晕电压(50~90 V)对肉鸽应激反应和宰后胴体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电击晕处理组肉鸽屠宰后血液中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整体上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击晕电压60 V时总体达到最低水平;血液中皮质酮激素质量浓度随着击晕电压(0~90 V)的增大先降低后增加,在电压超过70 V时高于对照组,说明70 V以上的电击晕处理会增加肉鸽的屠宰应激水平;电击晕处理对宰后鸽胸肉的pH值影响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宰后24 h鸽胸肉亮度(L*值)略有降低而红度(a*值)增大,60~70 V电压处理组鸽肉的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及剪切力均保持在较低水平,此时鸽肉的保水性和嫩度相对较好。综上,60~70 V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人们牛肉需求的不断增加,牛肉的肉品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对肉牛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可能造成肉品安全隐患的加以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屠宰工艺对冷却肉滴水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分析了生猪屠宰工艺对冷却肉滴水损失的影响.综述了禁食、致昏、戳刺、放血和胴体冷却与冷冻等工艺对冷却肉滴水损失的影响,探讨了提高冷却肉肌肉保水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以12 月龄不同饲养条件下(放牧和舍饲)苏尼特羊臂三头肌作为实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屠宰性能、羊肉品质和脂质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舍饲组苏尼特羊活体质量、胴体质量和净肉质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放牧组肌肉的亮度和黄度显著高于舍饲组,而剪切力反之(P<0.05);饲养方式对肌肉中蛋白质量分数和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放牧组肌肉中脂肪质量分数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特别是共轭亚油酸、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贮藏3 个月后,放牧组硫代巴比妥酸值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从而表明放牧组羊肉具有较高的抗氧化分解能力。舍饲羊具有较高的屠宰加工优势,放牧组羊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生产中应考虑不同用途从而选择不同饲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主要从宰前管理、屠宰环节等环境因素的角度综述其对猪肉品质的影响,旨在为生产出安全、优质的猪肉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滩羊不同生长阶段的屠宰性能、肉品质、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选择同一条件下饲养的6、9、12 月龄滩羊母羊各10 只,屠宰后分别测定其屠宰性能、肉品质、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6、9、12 月龄滩羊屠宰性能存在一定差异;9 月龄滩羊肉具有较好的肉品质特性;6、9、12 月龄滩羊背最长肌共检测出16 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8 种,非必需氨基酸8 种,苏氨酸、精氨酸含量12 月龄显著高于6 月龄和9 月龄(P<0.05);共检测了37 种脂肪酸含量,其中检出26 种、未检出11 种,3 个生长阶段滩羊肉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随着滩羊月龄的增长呈现增加趋势。综上所述,滩羊在9 月龄时表现出较好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特性,滩羊肉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