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是山水画与宗教绘画共生并存的时期,这一时期“道释画渐盛”“山水画成立”,尤以南北朝时期佛教画最盛。佛教画与山水画在敦煌相遇。受中国风景审美的影响,敦煌佛教壁画表现出了与印度、中亚不同的形式和风格,更加注重风景、建筑以及世俗生活的表达,是背后这一时期中国古人风景设计与风景文化的真实再现。文章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敦煌佛教壁画,系统对比同一时期印度和中亚的佛教美术,从而进一步明确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的风景审美表达。  相似文献   

2.
肖何 《中外建筑》2001,(3):14-14
近年来,欧式建筑在国内不少城市盛行,笔者认为对其变迁及应用有一个探索的必要。欧洲古典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形式风格,是人类灿烂文明的象征。随着历史的进程,古典建筑演变出各种各样的建筑形态,深入研究它们的形态特征,变化规律和构成法则将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历史,清醒认识当今错综复杂的建筑局面,为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古典形式的变迁 在漫长的历史中,欧洲古典形式的变化和发展先后经历了产生时期、成熟时期和衰落时期三个阶段。 1.1 产生时期(古典与中古时期) 这一时期,建筑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逐步形成了四种基本的古典建筑形态:柱廊式建筑、孔洞式建筑、堡叠式建筑和火焰式建筑。为成熟时期各种形式的融和奠定了基础。 柱廊式建筑产生于希腊时期,具有庄严、高贵、单纯、秩序的特点。孔洞式建筑产生于罗马时期,具有雄伟壮丽  相似文献   

3.
该文试图在神话学的渊源上,研究"山"的意象在原始神话中的重大意义,神秘山是原始文化的神话之都,众神的居所.山岳是大地与天空之间的联系,是世俗通向天界的通天塔的自然语符,人类重大建筑艺术的创造实践说明,"山"的意象是代表人类社会精神中心的宗教宫殿建筑的基本艺术原型.  相似文献   

4.
追求建筑的科学美陈纲伦姐果选择建筑审美形态作为观点来考察建筑的发展、变化,一部复杂的建筑史可以被简化为几个大阶殷:“古曲前”建筑、“古典”、“前现代”建筑、“现代”建筑。它们分别属于人类建筑的“自然美”时期、“艺术美”时期、“技术美”时期。就象人类社...  相似文献   

5.
中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处在宗教文化盛行的时期,欧洲的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的儒教—道教—佛教文化并行发展,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下发展出不同的建筑形式。该文从巴西利卡式、罗马风和哥特式建筑三个典型的中世纪建筑风格为主线叙述了欧洲宗教建筑空间的演变过程。并以明堂建筑及佛教建筑为代表阐释了中国建筑的空间序列。通过对中西方建筑的宏观比较,进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内涵与表达,并通过这一时期建筑元素的分析,对当今中西方建筑及其文化领域的交融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陈凯峰 《城乡建设》2016,(10):93-94
“建筑”,是现代建筑学理论的概念,中国古代或传统时期是没有“建筑”这一词汇的,只有“营造”,如著名经典《营造法式》(见图1左)、《营造正式》《营造则例》等,其所说的“营造”,大致就是现代人们所认识的“建筑”的概念.这大约就是中国的古代建筑或传统建筑,是人类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西方建筑或现代建筑所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建筑科学体系,并逐渐为现代以来的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勒·柯布西耶赢得建筑大师“神话”的同时,他也被贴上“柯布式错误”的标签。我们该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寻找理解大师理念和形式的平衡点?本次研究试图进行一个时段探索,选择勒·柯布西耶人生中非常特殊的一个演变阶段(1917~1933)进行观察,即从脱离家乡拉绍德封(La Chaux-de-Fonds)的让纳黑到巴黎的勒·柯布西耶的蜕变。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初显了作家、画家和建筑师的人格完整性。让纳黑成长为勒·柯布西耶既需要时代的推动,也需要其特殊的人格力量。这是一个在挫折和失败中快速成长的勒·柯布西耶,一个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抗争的勒·柯布西耶。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国内外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概况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许多国家曾面临着严重的房荒。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由于战争的严重破坏;二是由于经济的不足;三是由于落后的建筑技术,施工速度跟不上。因此,欧洲各国在建筑业方面纷纷进行巨大的技术改造。从五十年代开始,逐步掀起了建筑工业化的高潮,至六十年代已扩及到美、日等国。这是属于第一代建筑工业化时期,在这一时期“专用体系”居于主导地位。至七十年代起才进入第二代,也就是由“专用体系”转变为“通用体系”的时期,构件商品化了,它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1974年,联合国经济社会事  相似文献   

9.
二楚国第一台——我国台类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台,是我国古代一种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自身特点的独立的建筑类型。古代的“台”字具有明确的专有概念,它标示着一种建筑的性质和形象。“台”的产生,演变及其发展有着甚长的历史进程,这一进程在先秦时代就已完成,大体上可分为四个时期,兹表述如下:(表1) 我们的祖先在原始人群时期以至于母系氏族社会的早期——旧石器时代,尚处于一种巢居穴处的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勒·柯布西耶1935年设计的周末住宅为线索,从建筑形态,结构体系等方面展现这一时期的住宅的特点,揭示勒·柯布西耶在设计乡土建筑中的思维和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1建筑场地的整体设计建筑设计与艺术创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存在性,存在性在建筑上表现出具有极强的场所性(感)。建筑坐落于一片场地之上,并因这片场地的唯一性而变得独特,两者结合不可分割,共同存在,相互作用,这就是建筑的场所性(感)。场地是有灵性的,它承载了历史、文化、宗教和习俗。如果设计得当,场地会将这种灵性作用于建筑上,建筑因其场地上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和人类的生活而具有人文精神和情怀。出于对建筑设计有益的考虑,作为建筑的场地有时是需要变更和改造的,但有时又不可以随意改变,场地原始的自然性,包括地形、高差及土地力学特征等,恰恰是场所性(感)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是我国建筑发展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建筑色彩运用对后世建筑的色彩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从建筑技术、社会思想、建筑等级规范三个方面对中国先秦时期的建筑色彩进行研究,找出先秦时期建筑色彩的特点,揭示传统建筑色彩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3.
雷宏宇 《建筑》2006,(23):16-18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建筑业将继续扮演支柱经济的角色。“发展模式转变”和“结构优化调整”成为这一时期建筑业发展的关键词。在此背景下,加快培育工程总承包作为一项战略选择,国有大型建筑集团应该早一点思考、实践和探索。外部环境的  相似文献   

14.
李晓丹 《新建筑》2006,(3):122-123
中西文化交流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重点,但就建筑文化交流方面却鲜有系统论述。17~18世纪(明清之交)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西双方展开的大规模平等的文化交流,成果丰硕,影响深远,交流涉及哲学、宗教、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它也再次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从来不是封闭保守的。从建筑领域来看,中国的园林艺术、家具、瓷器等造型工艺曾对西方产生过重要影响,形成了所谓“中国艺术风格”。由此,18世纪西方出现了“洛可可”艺术和自由布局的  相似文献   

15.
冯雁军 《建筑》1999,(8):32-32
“姓”,是表明家族的字,张三区别于李四的人类社会群体符号。而建筑的“姓”,则是借鉴人类冠名这一方法,在五彩缤纷的建筑群体中区别某种建筑特征、特色的尺度或标志、标识。人类文化开始后,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创造了带有强烈乡土气息的、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风格的建筑体系,成为中华民族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化纪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源远流长的建筑史,每个历史时期无不留下了美仑美免的精彩乐章,成为一个历史时代的建筑精华所在——建筑群体“姓”别c如历经夏、商、周、泰发展融合的汉代建筑,初步…  相似文献   

16.
王铎  王诗鸿 《建筑》1997,(4):24-25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其急切的心态更似于“文革”时期的“物极必反”。但是反映在建筑领域的回归思想,更多地表现是在传统建筑形式上作文章。我们已经有如下这些实践和经验:1、纯粹式的传统。宗教庙坛的复原建筑或近于复原的博览建筑、旅游建筑。如西安的青龙寺、连云港云台山的佛寺,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的金山寺等。原来的基址、地道的法式、纯粹的复古,这是用古典语汇、古典章法写成的古典文章,它为现代社会传递纯粹的古代文化信息。2、躯壳式的传统。如果我们不带偏见,把一些影视城的复古建筑也归属于这一时期的回归建筑…  相似文献   

17.
文章希望通过对文化背景和心理的探讨,阐述对比西方笛卡尔坐标体系下的三维立体建筑空间观与中国二维思维图式下的建筑空间观。文章通过器物装饰纹样、玉文化、汉字三个方面介绍中国二维思维图式,分析中国建筑空间意向、院落空间文化及建筑装饰这三方面所表达出的二维平面性。  相似文献   

18.
巴别塔是西方宗教中的一个建筑假想体,因为宗教思想的传播和几个世纪以来画家的描绘,巴别塔逐渐被众多建筑师和民众所接受,也试图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实体。现今城市中呈现的“巴别塔”景象与中国城市景观特质诸多不合。文章试图从《圣经》中巴别塔的神话人手,探讨其从绘画到建筑的演变形式,并着重深入的解析城市景观中“巴别塔”与城市传统景观特质之间该如何协调统一,以避免城市整体景观风貌的破坏和流逝。  相似文献   

19.
按照系统工程的观点,将绿色建筑的建造从策划、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到更新、拆除的全寿命周期看成一项系统工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四维结构体系,构建绿色建筑全过程模型。该模型具体包括四个维度:时间维、逻辑维、环境维和知识维。时间维是指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涉及的各个阶段及其主要工作内容;逻辑维是指在各个阶段所进行的逻辑思维步骤;知识维是指在绿色建筑各阶段所需要具备和运用的各种专业知识;环境维分析了绿色建筑的不同阶段所需要考虑的主要环境因素。形成一个对于绿色建筑整个过程具有指导作用的系统思维模型,以便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中科学地贯彻绿色建筑理念。  相似文献   

20.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建筑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尤具特色。宗教建筑是宗教文化的具体体现,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宗教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二者产生独立又交融的风格演变。在文艺复兴时期,皇权的对立和战争的频繁,促进了宗教文化的碰撞融合,同时赋予了宗教建筑政治上的竞争意义,这加剧了建筑师之间的竞争。建筑师之间的竞争直接导致了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宗教建筑形制在空间结构、建筑装饰上的差异,也导致了宗教建筑领域"假晶现象"的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