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谭雯     
《中国住宅设施》2013,(5):72-87
|教育背景| 2007.8-2008.8 英国卡迪夫大学,进修可持续发展建筑 1999.9-2002.6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硕士 1994.9-1999.6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学士 |工作经历| 1999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获建筑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获建筑学硕士学位。2007-2008年国家公派在英国卡迪夫大学建筑学院进修访问,为公派访问者身份。  相似文献   

2.
肖晓丽     
《中国住宅设施》2013,(5):58-71
|教育背景| 2007.8-2008.8 英国卡迪夫大学,进修可持续发展建筑 1999.9-2002.6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硕士 1994.9-1999.6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学士 |工作经历| 1999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获建筑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获建筑学硕士学位。2007-2008年国家公派在英国卡迪夫大学建筑学院进修访问,为公派访问者身份。  相似文献   

3.
《四川建筑》2009,39(2):I0006-I0007
建筑与环境学院是在新四川大学以学科融合为契机新组建成的实体型学院,它的前身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于1988年的城建环保学院。  相似文献   

4.
《建筑科学》2005,21(4):F0002-F0002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是一所以城市领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地方类普通高等工科院校。前身是天津大学建筑分校,始创于1978年,1987年更名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1999年首批通过本科教学合格评估。199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沐浴日月精华,学院与改革开放同步同龄,1998年学院二十年校庆之际,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欣然题词,提出了“发展城市科学、培养建设人才”的殷切希望。  相似文献   

5.
《四川建筑》2005,25(2):i002-i003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是在新四川大学以学科融合为契机新组建而成的,其前身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于1988年的城建环保学院。  相似文献   

6.
1984年毕业于上海建材工业学院的张彩霞,先后在河南建材研究设计院和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的研究与测试,距今已经整整25年了。  相似文献   

7.
《四川建筑》2010,(2):I0004-I0005
建筑与环境学院是在新四川大学以学科融合为契机新组建成的实体型学院,它的前身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于1988年的城建环保学院。 建筑与环境学院现设建筑系、土木工程系、工程科学与力学系和环境科学及工程系;有固体力学、岩土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三个国家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8.
维尔·阿雷兹,出生于1955年,1983年毕业于艾恩德霍芬工业大学。第二年在海尔伦成立了维尔·阿雷兹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1996年,事务所搬到马斯特里赫特。阿雷兹曾在多所大学任教:1986~1989年,任教于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的建筑学院1988~1992年,任教于伦敦的AA学院;1991~1994年,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库珀联合学院、阿姆斯特丹贝尔拉格学院、维也纳艺术学院,以及哥本哈根丹麦皇家艺术学院任客座教授。2000年,阿雷兹在巴塞罗那的高等建筑技术学院主持了密斯·凡·德罗研究室。从1995年一直到2002年10月,他一直担任贝尔拉格学院…  相似文献   

9.
业界动态     
《建筑师》2010,(6):I0011-I0011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和天华建筑共建大学生实习基地 2010年6月3日下午,天华建筑联手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共建大学生实习基地的签约仪式在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举行。学院黄书记与天华建筑深圳公司副总经理吕鹏及学院近六十名师生出席了本次签约仪式。这是继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相似文献   

10.
木材填充板     
ElIiott场外建筑方案公司受东诺福克第六形式学院的委托,设计并建造一家新餐厅和一座两层教学楼。该学院成立于2003年,新合约的授予使得该公司可以继续与学院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haracterize mold problem buildings by determining concentrations and flora of viable fungi. The composition and concentrations of fungal flora in mold problem (n = 9) and reference buildings (n = 9) we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four different sampling methods: six-stage impactor (Andersen sampler), sedimentation plate, surface and house dust samples. Samples were taken in the fall and in the winter, and the concentrations and flora in mold problem building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matched reference building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old problem and reference buildings were most clearly seen with the impactor samples. The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airborne fungi were higher in moldy buildings. In additi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genera Aspergillus and Oidiodendron in the fall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Aspergillus and Penicillium in the winter were higher in mold problem than in reference buildings. In the winter, certain fungal genera (Stachybotrys, Acremonium, Oedocephalum and Botryosporium) were detected only in the problem buildings in impactor sampl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may be an unusual composition of fungal flora in mold problem buildings. The results of the sedimentation plate samples showed a trend similar to that of impactor samples in the winter.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of surface samples supported the data on the fungal flora in the winter-time air samples. The house dust samples did not reveal any differences between mold problem and matched reference buildings.  相似文献   

12.
对长沙某二元结构土层中一个地铁车站明挖基坑对周边高层建筑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介绍工程地质条件、周边建筑情况、基坑施工及监测方案;然后,分析连续墙的侧移和坑外沉降,并重点分析高层建筑的沉降、变形的历程和特点。与软土地区的多层建筑的沉降相比,高层建筑的沉降受周边连续墙的施工和坑内降水的影响很小;建筑物的沉降小于邻近地表沉降,且出现了转动和隆起;建筑物的沉降、变形与建筑的长宽比、距基坑的距离呈一定的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study, we were able to separate buildings with high and low prevalence of sick building syndrome (SBS)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 prevalence of SBS was defined by the presence of at least one typical skin, mucosal and general (headache and fatigue) symptom. Data from the Swedish Office Illness Study describing the presence and level of chemical compounds in outdoor, supply, and room air, respectively, were evaluated together with information about the buildings in six models. When all data were included the most complex model was able to separate 71% of the high prevalence buildings from the low prevalence buildings.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 that separates the high prevalence buildings from the low prevalence buildings was a more frequent occurrence or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compounds with shorter retention time in the high prevalence buildings. Elevated relative humidity in supply and room air and higher levels of 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outdoor and supply air were more common in high prevalence buildings. Ten building variables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separation of the two classes of low and high prevalence buildings.  相似文献   

14.
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拥有数量众多各具特色的历史建筑.文章对南通历史建筑的使用现状进行调研和总结,对南通历史建筑保护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南通历史建筑保护和合理利用中存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汶川地震中中、小学校校舍破坏严重,特别是砌体房屋损失惨重,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了提高中、小学校校舍抗震能力,避免灾害的重演,我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校舍安全工程”,对所有中、小学校校舍进行抗震鉴定与加固。介绍了笔者参加的江苏省中、小学校砌体房屋抗震鉴定及安全鉴定情况,分析总结了中、小学校砌体校舍房屋存在的主要抗震问题,探讨了砌体房屋校舍的抗震性能及地震中可能的破坏形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小学校砌体房屋针对性的加固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戚瀚文  汪永平 《华中建筑》2014,(11):162-165
西藏洞窟类建筑从藏族人类的产生之日起就伴随着他们的生产及生活而存在,时至今日洞窟建筑仍在藏区存在着。藏区洞窟类建筑分布较为广泛,其中以阿里地区居多,从这些洞窟的功能来分有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洞窟,也有能够满足僧人修行活动的洞窟,第二种洞窟普遍被人们称之为修行洞,这些洞窟有的以原始的形态存在着,有的在后期被人为修建的建筑包裹在内。该文以藏东昌都地区丁青县著名苯教寺庙孜珠寺的洞窟为研究实例,从其洞窟的平面形制与功能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意在探寻寺庙洞窟类建筑对寺庙僧人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园林古建筑物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风格,而且是我们民族和世界文化艺术一大宝贵财富。对园林古建筑物造成损失的最大危险源莫过于天灾,即雷击造成的损坏。很多古建筑物因雷击后烧毁,建筑物遭受雷击后产生的主要危害包括热效应、机械效应、电磁效应和静电效应。雷击建筑物根据一定规律和特点,归纳起来约11类建筑物。园林古建筑物防雷的设计和安装综合考虑主要四种影响因素,才能有效的保护古建筑。  相似文献   

18.
分析联合办公楼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办公模式、空间特征和声音干扰问题,为建设良好声环境提供借鉴。通过案例调研与文献综述,归纳分析联合办公使用者对声环境的需求以及声音干扰的影响,探索声音干扰问题产生的源头与使用者交流需求之间的密切相关性。基于此,提出在联合办公楼中设置通话空间,通过这种私密交流空间来缓解使用者被动接受声音干扰的问题;进而,研究基于联合办公楼的健康声环境分析通话空间的营造策略,具体从设计思路、空间布局、建造方式、外部尺寸与隔音设置这5个方面展开设计策略内容。  相似文献   

19.
“珠江帆影”高层建筑群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在广州市珠江畔兴建的“珠江帆影”曲面外型高层建筑群工程,采用1/100比例模型在中国气动力中心的大型低速风洞中进行的不同风速、不同迎风角下均匀风场的测压和测力试验。提出了确定曲面形状体型系数的初步意见,并对曲面外形高层建筑群的受风特性、楼体之间的相互干扰以及群体中主楼和主楼单体间的差异进行了探讨。同时,还进行了水洞和烟风洞的模型流态观察。  相似文献   

20.
金鑫 《山西建筑》2009,35(15):23-24
在简要回顾生态建筑发展的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生态建筑设计中系统论思想的引入、生态建筑技术论3个方面对生态建筑的发展进行了反思,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适合中国生态建筑的发展道路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