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应用同构异素增溶原理,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脂肪醇磷酸酯钾盐,氨阳离子林质素、溶剂等复配,获得了对染料溶介性的协合增效,  相似文献   

2.
分散染料与活性染料是目前纺织品染色的主要染料品种。近十年来,为赋予新染料更好的染深性能和牢度性能,研究者采用商品化技术进行染料复配,以适应新纤维的开发和应用。分散染料与涤纶同为非离子有机化合物,通过溶解度参数预测染料之间及其与纤维间的相互作用,筛选和设计复配染料组分。活性染料通过测定染料特征值SERF以及无机性值(I)/有机性值(O)的计算,决定复配染料的组成。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来预测复配染料中每一染料的性能,结合最终的应用试验,来为复配染料和如何在三原色以外筛选补充染料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活性艳蓝KN-R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黏结而溶解困难的问题,文中以烷基马来酸单酯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物C-986作为增溶助剂,探讨了复配增溶助剂C-5对活性艳蓝KN-R的速溶性、提升力、上染率、固色率等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染色织物的色光及色牢度。结果表明,当助剂C-5用量为10%时,染料的速溶性能最佳,在此条件下对活性艳蓝KN-R的提升力、上染率、固色率、吸收光谱和染色织物的色光及色牢度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AESA)和十二烷基硫酸盐分别与烷基聚氧乙烯醚(AEO9)、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231),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复配体系(混合表面活性剂)对乙苯的增溶能力.结果表明:阴/非复配体系的增溶能力随着非离子比例的增加而增大,阴/阳(两性)复配体系的增溶能力随着阳(两性)离子比例的增加而增大.无机盐的加入对阴/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增溶能力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且增溶能力随着无机盐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增溶能力顺序为CaCl2>MgSO4>NaCl.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自制合成了活性红1~4,通过对染料应用性能的研究,筛选出了与活性艳红M-3BS相容性较好的活性红1和活性红3。将活性红1和活性红3分别与活性艳红M-3BS以3∶7进行拼混复配,得到了复配染料D-A和D-B。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显示,复配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较活性艳红M-3BS未发生明显变化。相同染料用量下,复配染料D-A、D-B的上染率、固色率和提升力指数BDI均较活性艳红M-3BS有明显提高,且复配染料D-A、D-B的耐摩擦色牢度、耐水洗色牢度、耐日晒色牢度均较好。  相似文献   

6.
纤维素纤维的增深剂FF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增深履增溶原理,并通过活性,直接,还原,硫化染料增溶染色试验。结果表明;增深剂FF不仅提高了染料的上染率,增溶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十分明显,而且节省染料成本10%,降低了污水中的残留染料,减轻了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环保意义,。社会效益也很可观。  相似文献   

7.
分散染料助剂增溶染色(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心远  沈煜如 《染整技术》1999,21(2):5-9,20
(续上期)2分散染料助剂增溶染色众所周知,染料对纤维的上染过程可分以下四个阶段:(1)染料在染液中随染液流动靠近纤维界面,这阶段的速度和染料的性质同状态无关,溶解状的染料分子和悬浮状的染料颗粒都一样随染液流动,转移速度决定于溶液流速。(2)由于纤维界...  相似文献   

8.
分散染料助剂增溶染色羊毛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表面活性剂复配,研究其对羊毛染色性能的影响,筛选出两种最佳的复配助剂,即以SDS与苯甲醇为主的DL和以SDS与乙二醇为主的FL。通过试验,最终确定了这两种复配助剂的最佳染色工艺,即染浴pH值3.0,3.5,浴比40:1,温度93℃,电解质ZnSO4用量5g/L,染色时间分别为45min(DL),60min(FL)。结果表明,复配的助剂能促进分散染料的增溶并上染羊毛,且匀染性、染色牢度都较好。  相似文献   

9.
表面活性剂增强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竹君  叶金鑫 《丝绸》1997,(4):50-52
已经开发了应用分散染料染色羊毛,蚕丝和尼纶的新方法,该法是基于某些染料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所增溶。表面活性剂增强了染浴对纤维的渗透,有时纤维中的染料还会被表面活性剂媒染。  相似文献   

10.
浅谈分散染料与活性染料复配技术(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 活性染料的复配技术 活性染料自1956年问世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纤维素纤维染色和印花的重要染料.进入20世纪90年代,新化学结构的活性染料开发速度放缓,通过染料复配拼混开发的活性染料新品种发展很快.有关活性染料的专利,主要集中在染料复配和商品化加工.推向市场的活性染料新品种中,不同结构的混合染料占很大比例.例如,Novacron S型,Remazol RR型、RGB型,Sumifix E-XF型和Everzol ED型活性染料,绝大部分都是复配品种.通过复配,可以提高染料提升力、匀染性、染色牢度和耐碱稳定性等.染料复配的基本原理可概括为:相似相容易复配,结构相远可互补.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一浴法对锦/棉模拟交织物染色,分析了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锦纶、酸性染料对棉的沾色,探讨了染色温度、氯化钠用量对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牢度.结果表明: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锦纶织物的沾色以及酸性染料对棉织物的沾色均较少,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和氯化钠用量的增加,染色织物的表观色深逐渐增加.锦/棉织物较适宜的染色工艺条件为:加入一定比例的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染色pH为7,染色温度95℃,保温时间60 min,盐用量视Argazol活性染料用量而定.经固色后锦/棉混纺织物用中性固色活性染料/酸性染料染色的各项牢度均满足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影响超细纤维合成革染色性能的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通过使用酸性染料、直接性染料、活性染料、中性染料等材料 ,对超细纤维基布进行染色试验 ,筛选出适合超细纤维基布用的染料 ,并且对染料的用量范围进行摸索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光辐射对水溶性偶氮染料还原脱色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硼氢化物和硫酸盐混合物为还原脱色剂,对17个水溶性阴离子偶氮染料进行光还原脱色降解,考察求灯辐射光对其还原脱色反应的影响,并运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辐射光对水溶性偶氮染料的还原脱色反应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6种目标染料在光辐射下的脱色率也明显高于室内条件下的脱色率,两者之间的差距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尤其以直接染料的表现更为突出。紫外可见光谱显示,在光还原脱色反应中,染料分子中的共轭体系和芳香环结构均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4.
甲壳素纤维的活性染料和直接染料染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活性和直接染料对甲壳素纤维、甲壳素/粘胶纤维和棉纤维进行染色。通过测定六种活性染料和八种直接染料在不同染料浓度下对甲壳素纤维、粘胶/甲壳素纤维和粘胶纤维的染色固色率,比较了它们的染色性能;考察了甲壳素纤维和棉纤维同浴染色的竞染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甲壳素纤维的竞染能力远高于棉纤维,且在活性染料染色条件下竞染更明显;直接染料和活性染料对甲壳素纤维有相近的固色率,对粘胶纤维而言,直接染料固色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绿色染化料的开发和应用(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荣圻 《印染》2006,32(6):45-48
绿色染化料的开发不仅适应生态环保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需要,也符合染化料新功能的要求。通过综述近年国内外新开发的大量染料和印染助剂,特别是活性、分散、直接、酸性染料的新品种,剖析其分子结构,以充分阐明这些新开发的染化料的绿色和高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16.
反应性固色剂的研制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两种舍有反应性基团的固色剂的合成方法,比较了它们对直接染料、活性染料、硫化染料及酸性染料的固色效果,结果表明,固色后能使染色牢度提高0.5~2级,基本无色变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分析CIBA—GEIGY公司的三原色染料之光谱特性,以及相互配合成不同颜色的光谱吸收特性.结果表明这些染料颜色纯度高、副色少,配合染料亦呈现较理想的吸收光谱,且为其原色染料的吸收值的加和.通过对皮革的染色试验证实这三种三原色染料具有非常相似的渗透率和上染率.  相似文献   

18.
Determination of synthetic food dyes in food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12 synthetic food dyes (Amaranth, Erythrosine, Allura Red AC, New Coccine, Phloxine, Rose Bengal, Acid Red, Tartrazine, Sunset Yellow FCF, Fast Green FCF, Brilliant Blue FCF, Indigo Carmine) in food was developed using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 with photodiode array detection. The dyes were extracted with water and 0.5% ammonia-ethanol (1:1) mixture, and cleaned up using solid-phase extraction (Sep-Pak Plus tC18). The dyes were eluted with methanol from the cartridge. The dyes were separated by CE on a bubble cell fused-silica capillary (72 cm to the detector, 75 microm i.d.) using 20% acetonitrile in a mixture of 10 mmol/L potassium phosphate, monobasic and 5 mmol/L sodium carbonate (pH 10.0) as the running buffer. Identifications of the dyes were performed on the basis of the migration time and the absorbance spectrum of each peak.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of the migration times and the peak areas were 0.28-0.62% and 1.84-4.30%, respectively (n = 5). The identification limits using the absorbance spectra of the dyes were 10 microg/mL for Brilliant Blue FCF and Fast Green FCF, and 5 microg/mL for the other 10 dyes. The recoveries of the 12 dyes from pickles, soft drinks and candies at the level of 10 microg/g were 70.0-101.5%.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dyes in foods. The dyes detected by CE were in agreement with those detected by paper chromatography.  相似文献   

19.
为研发新型染色废水处理技术,采用反胶束萃取法对染色废水中阴离子水溶性活性染料进行移除和回收,研究染料浓度和结构对染料移除率的影响。采用离子交换模型模拟染料的移除过程,考察了染液中中性盐浓度和pH值等因素的影响,将回收的染料回用于棉织物的染色中。研究结果表明,反胶束萃取法对活性染料具有明显的移除效果,染料的移除率与染料分子结构有关,离子交换模型较能较好地模拟染料的移除过程,中性盐浓度的增加有利于染料的移除,而pH值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回收的染料对棉织物具有较好的染色性能。  相似文献   

20.
钱红飞  宋心远 《印染》2007,33(9):5-7
研究了分散染料在涤纶/氨纶双组分织物上的上染规律,并对不同品种的分散染料在两组分上的分配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在低温阶段,分散染料主要对氨纶组分上染;随着温度的上升,分散染料开始从氨纶组分转移到涤纶组分。分散染料对涤纶/氨纶两组分的分配因分散染料的品种而异,浅色品种对氨纶组分表现出较高的上染率,深色品种则对涤纶表现出较高的上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