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区块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巨大,多层系发育优质气层,预测致密砂岩气资源量超千亿方,但构造背景特殊、储层非均质性强,造成气-水分布规律复杂,成藏地质条件及主控因素复杂多变,勘探开发难度较大。立足于系统梳理临兴区块致密砂岩气藏成藏条件,从平面上沉积模式、垂向上的生-储-盖组合及其耦合关系、时空上的气-水分布规律和天然气成藏过程中的差异聚集特征入手,揭示研究区整体非均质性背景下的差异富集规律,指导鄂尔多斯东缘千亿方大气田的勘探及高效开发。明确了烃源岩-储层-输导体系的配置关系: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好,为大气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断裂的适度发育纵向沟通了煤系烃源岩及海相障壁海岸-潮坪及陆相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砂岩储层,纵向上构成了下部源内、中部近源和上部远源3套成藏组合。深化了储层致密化成因及致密砂岩气成岩-成藏耦合关系,指出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先致密后成藏”的特征。剖析了致密砂岩气藏天然气运移聚集机制,认为烃源岩生烃形成的超压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建立了充足气源条件下、不同构造区带的多层系准连续选择性成藏模式,提出致密砂岩气具有“烃源控潜、构造控区、微相控储、物性控藏”的特点。天然气在烃源岩大量持续生烃背景下,优先选择断裂适度发育,构造活动强度适中,有利砂体及高渗物性条件背景下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8段(长8段)剩余油资源量约为21.5×108t,页岩油、致密油复合成藏控因与分布规律等研究较为薄弱,制约着盆地非常规油藏的勘探与发现。通过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甘泉西区岩心、测井、烃源岩评价、实验模拟等测试资料,深化了生-储-盖组合、输导体系与成藏机理等研究。甘泉西区烃源岩总排烃量为14.1×108t,构造演化控制了多套烃源岩与多类型砂岩储层的交互分布。发育长8段源内砂岩薄夹层型、长8段-长7段源内砂岩薄夹层型、长82小层源储近邻型与长81小层源储近邻型4种有利生-储-盖组合,其中页岩油藏以"源储一体式"Ⅰ、Ⅱ型配置为主,致密油藏以"源储近邻式"Ⅲ、Ⅳ型配置为主。储层品质与原油充注程度控制着地质储量及可采储量规模,是形成非常规油藏地质"甜点"的关键。建立了非常规油藏多源多储有序复合成藏模式,即"多源生烃增压,驱动多向供烃,裂隙网络联合输导,多储差异充注"。页岩油主要以游离态聚集于烃源岩层系储集性能优良的滩坝砂岩薄夹层,属烃源岩层系内一次运聚成藏;少量页岩油以吸附态滞留于源内粉砂质纹层或以游离态赋存于页理缝孔隙中,属原位成藏。致密油以游离态聚集于烃源岩层系外储-盖配置优越的砂体中,属近源短距离二次运聚成藏。页岩油与致密油时空有序运聚、连续复式成藏,呈局部"甜点"富集、垂向叠置发育、区域集群分布。在有序复合成藏模式的指导下,发现了甘泉西区亿吨级大油田,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8段非常规石油潜力巨大。陆相坳陷型湖盆沉降中心周缘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岩与湖相泥页岩及滩坝砂岩交互沉积区是页岩油、致密油的有利发育区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致密油已成为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在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致密储层分析、源储关系以及单井解剖分析等基础上,对柴西扎哈泉地区新近系致密油成藏条件和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扎哈泉地区新近系烃源岩分布范围广,以暗色泥岩和泥灰岩为主,下段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高于上部,成熟度适中,正处于生油窗内;致密油砂体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储层孔隙发育一般,孔隙分布不均匀,连通性中等,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其次为溶蚀微孔,见少量的裂缝;砂岩与烃源岩紧密接触,源储配置关系较好,表现为半深湖相水下扇砂体与相对优质烃源岩交错叠置展布,源储共生、源储一体。勘探实际表明,主力生烃凹陷控制致密油藏的分布,凹陷中心或紧邻的构造斜坡区是致密油发育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4.
中国陆相致密油总体上运移距离相对较短,其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构造背景、烃源岩、储层及源储配置控制,呈现出在优质烃源岩发育区内连续或准连续分布、局部富集的特点。烃源岩和储层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匹配关系,控制了致密油藏的形成、分布与规模,以源储配置关系为依据,将致密油资源划分为源内型和源外型,这2类致密油在中国各大含油气盆地均广泛分布。源内型致密油资源的分布和富集受烃源岩和有利储层分布控制;源外型致密油资源受输导体系和有利储层分布控制,但输导体系的有效性也受到烃源岩分布的控制,致密油资源的分级评价应考虑烃源岩和储层这2个核心参数。烃源岩和储层条件分类评价是致密油勘探潜力评价的基础,松辽、鄂尔多斯、四川、三塘湖、柴达木、准噶尔等六大重点盆地致密油资源总量为90.51×108t,是致密油勘探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5.
截至目前,我国发现并成功开采的致密砂岩气藏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气源岩有机质类型为偏腐殖型;而天然气成因类型为油型气的致密砂岩气藏则较为少见,尚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此,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杜寨气田古近系始新统沙河街组三段(以下简称沙三段)气藏为例,应用地质、地球化学、测井等资料,对沙三段中—下亚段致密砂岩气的成藏地质背景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依据储集成岩演化、充注动/阻力演化及烃源岩热演化等成藏要素对天然气成藏阶段进行划分的基础上,根据储层成岩演化序列与油气成藏期次间的耦合关系分析其成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沙三段气藏成因类型为油型气的致密砂岩气,具备有机质丰度及成熟度较高的优质烃源岩、累计厚度较大且分布范围较广的储集层、与烃源岩互层的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充足的成藏动力及良好的封盖保存条件等有利的成藏条件;(2)沙三中—下亚段储集层致密,浮力作用下天然气很难发生有效充注,欠压实作用、生烃作用等引起的异常高压是天然气充注的主要动力;(3)沙三中—下亚段经历了两期致密化过程和两期油气充注,致密砂岩气整体具有"先致密、后成藏"的特征,其成藏过程可分为4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6.
岔路河断陷波太凹陷奢岭组是伊通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通过结合前期勘探资料开展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油气藏控制因素及资源潜力。研究认为优质烃源岩及有利储层发育情况是成藏的基础,源储配置关系是成藏的关键。该区奢岭组及双阳组烃源岩生烃条件有利,有机质丰度较高,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奢岭组水下扇储集条件相对较好,与奢岭组及双阳组烃源岩配置,主要形成了自生自储、下生上储的成藏组合;另外,结合本区的成藏特点,在不同的构造位置分别建立了三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7.
川西坳陷东部斜坡的侏罗系油气藏总体表现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五段和下侏罗统优质烃源岩"双源"供烃、多期多套叠置河道规模砂岩储集体发育、烃源断层持续活动供烃以及古今断裂-砂体配置条件有利的特征,具备形成致密砂岩大气田的成藏地质条件与源-储时空组合.通过总结分析中江气田的成藏地质条件,提出了中江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油气藏为"河...  相似文献   

8.
综合利用地质构造、有机地球化学及储层物性、岩性等资料,从烃源岩、储层物性、有效盖层和输导体系等4个方面分析了川西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的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并对气藏有利区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川西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气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三叠系须家河组五段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以Ⅲ型干酪根为主,平均TOC为3.31%,Ro为0.70%~1.75%,为沙溪庙组煤型气的规模聚集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上覆遂宁组泥岩厚度大,泥地比大于0.8,突破压力高,是良好的封盖层;区内广泛发育的气源断裂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输导通道。(2)研究区致密砂岩气的成藏规模受控于源储距离和储层物性,气藏地质储量与储层物性呈正相关,与源储距离呈抛物线关系;致密气的富集层位受控于源-储-盖配置类型,当源储分离、有区域盖层遮挡时,致密气富集于区域盖层下伏储集层,当源储分离、断穿区域盖层时,优势储层多层系富集;烃源岩生烃潜力与输导通道控制了天然气充注方式,区内整体充注程度高,烃源岩侧向运移排烃的成藏条件要好于垂向运移排烃。(3)研究区地质储量与成藏指数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8;成藏指数大于0.4、...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油气成藏具有多油气源、多套产层、多种油气藏类型和多期成藏的特征。文中运用烃源岩地化指标对烃源岩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多套烃源岩各自对油气成藏的贡献,并对源岩地化特征与油气地化特征进行比较,确定油气的来源。运用包裹体测温资料分析了不同构造区带的油气成藏期次差异,确定了不同层系油藏的成藏时间。在烃源岩分析、油源对比和油气运移期次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构造演化和沉降埋藏史分析,充分考虑在不同成藏阶段多套烃源岩的供烃差异和成藏要素匹配关系,建立了多烃源岩、多储盖组合、多油藏类型的多期次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车镇凹陷车西洼陷是否存在油气倒灌运移成藏这一问题,从基本地质特征分析入手,对油源对比、有效烃源岩展布特征、烃源岩与储层对接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烃源岩是车西洼陷的有效烃源岩,沙四段上亚段油藏为"上生下储"型,沙三段4700m以下有效烃源岩存在油气倒灌成藏现象。源储对接关系分析表明,曹家庄断阶带以北洼陷区沙四段上亚段油藏中的原油来自上部沙三段烃源岩。油气成藏要素剖析结果表明,沙三段与沙四段上亚段"厚泥下砂"的岩性匹配关系、沙三段烃源岩超压、烃源岩与储层之间的压差以及隐蔽输导体系是油气倒灌运移成藏的主控因素;油气倒灌运移距离与烃源岩剩余压力具有正相关关系,烃源岩之下储层的物性条件对其含油性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西部下组合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有利条件,勘探程度较低,是重要的战略勘探领域。通过系统梳理中央坳陷西部下组合构造、源岩、储层及成藏要素配置关系,建立成藏模式,优选有利区带。研究认为:中央坳陷西部发育石炭系、下二叠统佳木河组和风城组、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3套规模烃源岩,其中风城组是优质碱湖烃源岩,生烃潜力大,与伸入玛湖凹陷内的下组合构造圈闭直接接触,源-储配置关系好。下组合发育火山岩、泥质白云岩和碎屑岩3类储层,在风城组区域性云质泥岩盖层的遮挡下形成有利储-盖组合。下组合普遍发育超压,埋深6 200 m以深油气相态以凝析油和天然气为主,易于形成高产。根据源-储对接关系,建立了源边披覆型、源边侧接型和源内叠覆型3种成藏模式,其中源边侧接型和源内叠覆型圈闭目的层与烃源岩之间发育大型供烃窗,成藏条件优越。评价优选盆1井西凹陷东北环带、莫索湾凸起、玛中构造带、沙湾凹陷西环带和达巴松鼻凸带等5个有利勘探区带,是下组合油气勘探获得战略突破的重要区带。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地质、地震及钻测井新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全油气系统形成的基本条件、常规-非常规油藏有序共生特征以及成藏模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受风城组碱湖优质烃源岩热演化及其生排烃过程、多类型(砾岩、砂岩、白云岩、泥页岩)储集层特征的控制,形成了常规构造-岩性油藏及受源储结构控制的致密油和页岩油。平面上,自玛湖凹陷周缘斜坡区向凹陷区,呈现成熟常规油藏—中高成熟致密油—中高成熟页岩油的有序共生特征。基于风城组常规-非常规油藏有序共生特征,明确风城组油气具有大面积连续聚集的特点,存在源储一体、源储紧邻、源储分离3类成藏模式,3类成藏模式在源储结构、储集层岩性及其空间分布、烃类运移特征、油气类型等方面存在差异。明确了准噶尔盆地应加快统筹常规-非常规油气整体布控与一体化推进,实现全油气系统的整体突破。进一步丰富陆相含油气盆地油气富集地质理论,以期为其他富烃凹陷的勘探研究做类比参考。  相似文献   

13.
根据番禺4洼油气勘探成果及成藏特点,提出了"源-盖"联控成藏模式。"源-盖"联控成藏模式反映了烃源岩的倾向和区域盖层的空间配置、叠合关系对油气的平面运聚和空间分配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认为烃源岩和区域泥岩盖层的抬升方向即为油气运移的有利方向。番禺4洼文昌组烃源岩抬升倾向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在洼陷南部主要往西抬升,北部主要往东抬升,另一方面区域海泛泥岩抬升倾向与烃源岩较为一致。在此成藏规律指导下,钻探了PY10-A和PY10-B构造,均取得商业成功,进一步证实了"源-盖"联控成藏模式在番禺4洼勘探中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对于深化番禺4洼油气成藏认识和下一步寻找有利勘探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车西洼陷位于渤海湾盆地南部,是济阳坳陷西北部次级构造单元。针对该区沙四上亚段油气倒灌运移成藏现象及成藏机理,从基本地质特征分析入手,结合油源对比、有效烃源岩展布特征、储盖配置关系、成藏动力、输导体系等几方面研究,认为沙三段烃源岩为本区有效烃源岩,源下沙四上亚段油藏为沙三段源岩生气的油气向下倒灌运移成藏。"源上厚泥封盖、源中超压下注、源下隐蔽输导优相成藏"是本区油气倒灌运移成藏的主要成藏条件。油气倒灌距离与源岩剩余压力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物性条件控制源下储层含油性。上述观点进一步完善了济阳坳陷油气成藏理论认识,对渤海湾盆地勘探实践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质、地震及钻测井新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全油气系统形成的基本条件、常规-非常规油藏有序共生特征以及成藏模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受风城组碱湖优质烃源岩热演化及其生排烃过程、多类型(砾岩、砂岩、白云岩、泥页岩)储集层特征的控制,形成了常规构造-岩性油藏及受源储结构控制的致密油和页岩油。平面上,自玛湖凹陷周缘斜坡区向凹陷区,呈现成熟常规油藏—中高成熟致密油—中高成熟页岩油的有序共生特征。基于风城组常规-非常规油藏有序共生特征,明确风城组油气具有大面积连续聚集的特点,存在源储一体、源储紧邻、源储分离3类成藏模式,3类成藏模式在源储结构、储集层岩性及其空间分布、烃类运移特征、油气类型等方面存在差异。明确了准噶尔盆地应加快统筹常规-非常规油气整体布控与一体化推进,实现全油气系统的整体突破。进一步丰富陆相含油气盆地油气富集地质理论,以期为其他富烃凹陷的勘探研究做类比参考。图10表2参30  相似文献   

16.
采用地质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致密油分布、物理性质、油源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及非均质性、圈闭条件及油水分布特征综合分析长7致密油成藏条件、主控因素与成藏特征。结果表明:长7致密油藏具备形成准连续型油气聚集的成藏地质条件和特征;长7油层组中发育优质烃源岩,主要以长73中的张家滩页岩为最优,烃源岩分布范围控制了致密油成藏外边界,烃源岩厚度大于20 m地区为最有利成藏区;长7致密油成藏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配置,重力流砂体主要呈透镜状或条带状分布于泥岩或油源岩中,具有优先捕集油气的优势;长7致密油成藏对圈闭要求相对较低,其遮挡条件主要为岩性、物性及成岩边界,动力圈闭也是重要的圈闭类型。长7致密油富集与局部构造背景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主要取决于储集层展布及物性;高强度生、排烃及强充注造成长7储层原始含油饱和度较高;受原始物质组成及成岩强度的影响,长7储层非均质性很强,致使油、气、水在致密储层中分异差,油、水分布复杂。  相似文献   

17.
苏北探区火山岩广泛发育,在横向和纵向上变化较快,成藏规律复杂多样,给油气勘探带来较大困 难。通过分析烃源岩、储集层和盖层的匹配特征,并结合地震资料,研究了苏北探区火山岩与烃源岩和围 岩的接触关系,同时对该区火山岩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总结了6 种类型的火山岩油气藏成藏模式,包括 烃源岩与火山岩间接接触型、烃源岩与火山岩直接接触型、火山岩被烃源岩包裹型、烃源岩与火山岩上下 接触型(上下供烃)、火山通道顶部成藏型、岩墙隔挡型;并对古近系阜宁组和三垛组的火山岩油气藏进行 了预测,归纳为3 类火山岩油气藏,分别为生储关系为包裹接触型(近源型)、生储关系为上下型(近源型) 及油气靠断裂运移(远源型)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18.
川东北地区中浅层天然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研究认为川东北地区中浅层缺乏优质烃源岩,导致该层系天然气勘探一直处于停滞状态.通过大量露头、地震、录井及井下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川东北地区中浅层烃源岩、储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圈闭、油气运移聚集、保存条件等成藏基本要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浅层具备良好烃源条件,发育多套致密砂岩、砾岩等多类型储层,源、储配置关系良好;岩性圈闭、构造圈闭及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等多种类型圈闭共存,油气运移、聚集、保存条件优越;研究区处于继承性古隆起斜坡,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基本条件,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9.
渤中西洼东营组烃源岩埋深较浅、成熟度相对较低,其生烃潜力一直未受重视。为了明确东营组烃源岩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对东营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油源对比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结果认为:渤中西洼东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在埋深大于3500 m的东三段有机质成熟度R_o1.0%,达到了生油高峰,是渤中西洼重要的烃源层系。通过油源对比分析,认为东三段烃源岩原油主要环绕渤中西洼主洼槽呈环带状分布。断层、砂体是渤中西洼东三段烃源岩有效的输导体系要素,主要发育烃源岩-断层、烃源岩-砂体、烃源岩-砂体-断层复合接触型3种油气高效输导类型。根据烃源岩的发育特征,结合输导体系与烃源岩的配置关系研究,认为东三段主要为自生自储油气成藏模式。在渤中西洼的北部,东营组烃源岩可以作为浅层油气成藏的有效烃源岩,油气主要通过沟通东营组烃源岩的大断裂垂向运移至浅层成藏,因而浅层油气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东三段烃源岩生排烃能力及油气成藏模式的重新认识,对该区深化勘探及目标区的优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二段发育一套沉凝灰岩烃源岩层系,地层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整体处于生油窗内,油气以"自生自储"就近聚集成藏为主,烃源岩即是好的产油层,为典型的源岩油成藏特征。源岩油勘探主要评价储集层可动烃含量,本文探讨了利用录井气测、定量荧光、岩石热解以及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定性和定量表征源岩油中的可动烃,根据实测数据,用岩石热解法对其可动烃资源量进行定量估算,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二段源岩油可动烃资源约5.53×10~8t,资源丰度可达300×10~4t/km~2,源岩油勘探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