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科威尔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学生,大学毕业后,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开了一家咖啡馆。可由于咖啡馆位置有点偏僻,客人稀少,而且也没什么鲜明的特色,所以每天来咖啡馆里喝咖啡的顾客寥寥无几,生意一直冷冷清清的。  相似文献   

2.
《中外食品工业》2007,(8):40-41
凡高生前有个小小的心愿:"也许有那么一天,我的画能在一间咖啡馆里展出"。在今时今日看来是多么简单,但是在那个时代凡高本人的愿望让人感觉谦卑得心痛。  相似文献   

3.
小孟 《中国食品》2006,(13):4-15
现在,酒吧,咖啡馆的界限已经很模糊。Restaurant里一般都有吧台,规模大点的还有专门喝咖啡的客厅.大部分Caf(这是法文,正规的英文应该是Coffee House)也有吧台。不过当咖啡馆在欧洲大规模兴起的时候.却是作为酒吧的对立物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4.
北京南锣鼓巷的风格一如它巷口的招牌那样:沉静、简单、内敛、悠闲,不像烟袋斜街的街口,仅从街口就可以看出烟袋斜街满足了多少老外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好奇心理,色彩要多浓郁就多浓郁。这里的咖啡店、酒吧、小饰品店很多,各具特色,无论他们的招牌设计、店内风格或者店名。在这里,你可以体会不同风格的咖啡馆,也可以体会老北京胡同的原有特色,走街窜巷的场景再现。让我们来一同体验一下南锣鼓巷的咖啡店吧!享受一下咖啡带来欢乐和谐的氛围!  相似文献   

5.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往咖啡馆的路上。─斯蒂芬·兹威格为何今天咖啡或咖啡馆,似乎比较靠近文学艺术?为什么不是茶或茶馆?酒或酒馆?为  相似文献   

6.
《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叙事空间是叉瀑公路连接的社会城与一个无名的南方小镇。隐匿的社会城并非一个具体的地点,而是整个南方社会的轴心,小镇被置于以社会城为中心的关系结构网络上,被弃绝于日渐衰败的穷乡僻壤。小镇居民因为贫穷,被社会城隔离,又处于以爱密利亚家为中心的监控。双重的中心-边缘的空间秩序是小镇居民无法拒绝,无法逃离的生存空间。咖啡馆是消费主义对空间的征服和整合,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空间改良。  相似文献   

7.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的路上"这句话已经成为任何爱喝咖啡人的左右铭了。在北京,走向任何一个街道、角落都可以看一个咖啡馆,咖啡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想放松心情吗?那就乘坐我们的咖啡列车带您去享受一段美好的咖啡时光。  相似文献   

8.
法国人自称是世界上含有艺术细胞和哲学细胞最多的国民,看来此话确有一定的道理。艺术课和哲学课是法国中学生的必修课。根据法国教育部颁布的教育大纲,哲学课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建立理性分析的坐标以领悟时代的意义。”说得通俗一点,也就是要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学会对周围司空见惯的现象提出批判性的意见,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9.
时尚流派林林总总,近年常入耳的就有海派京派还有粤派(近代史上统称为省港,近几十年才再支分为港派和粤派)……岂知一股韩流,不至于压倒群芳,也可谓技惊四座,令一班时尚青年趋之若鹜。韩流的魅力到底在哪里?这犹如我们经常地发问:到底什么叫海派?这当然不是本文方寸之间就能探讨得了的。  相似文献   

10.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奥地利文学家斯蒂芬·茨威格——那个让徐静蕾拍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老头曾经无比自豪地说。  相似文献   

11.
如果某个下午,希望有书本、咖啡和阳光相伴,那么LaMer会是我最想去的地方。宽敞的店堂,没有那种小咖啡馆的逼仄狭窄,舒适的感觉能够让人完全放松下来。桌与桌之间足够的空间,又给人正正好好的私密感,不用担心会受到来自邻桌的打扰。一排排书架,摆放着丰富的书籍,从畅销书到经典名著乃至外文原版书,静静等待着各自的读者。  相似文献   

12.
在整个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所谓隐士,一直孤独而又坚持地存在着,他们象山谷间零落的茅屋中偶尔飘过的一缕炊烟,真实地虚幻着。  相似文献   

13.
有句名言说:咖啡馆是艺术家的诞生地.的确,世界上许多艺术名人,如年轻的毕加索就常在巴塞罗那的Four Cat咖啡馆里消磨时光.他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把身边的朋友夸张古怪的画下来,张贴在店墙上.  相似文献   

14.
开一家咖啡馆,目前已经成为不少投资创业者的首选了。一夜之间,形形色色的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出现,造成了许多头脑发热的人盲目跟风,经营咖很多的成本在内,这期就说一说经营咖啡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便大家参考。啡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只是把咖啡豆磨成粉,制作成液体这么容易,经营一个能获利的店面,要考虑  相似文献   

15.
李丹  裴超 《北京纺织》2012,(8):238-239
雕刻时光咖啡馆Sculpting In Time Caf6创办于1997年的北京。它的名字取自于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所写的电影自传的书名,其大意是说电影这门艺术是借着胶片纪录下时间流逝的过程,时间会在人身上、物质上留下印记,即雕刻时光的意义所在。而咖啡馆的意义也是源自于此,让时间、人和情感在此驻留,留下美好的回忆。伴随着咖啡的醇香,让我们来讲述有关它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80年代法国人修建越南河内至中国的铁路时,将他们钟爱的咖啡馆带到了中国。今天,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咖啡馆已经成为人们交谈、休闲的又一新的去处,实实在在成为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意大利国宝级咖啡——意利咖啡(illy)北京地区推广人——北京豪力威科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明元先生和他的管理团队,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先后与北京100多家咖啡馆的老板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深刻体会到了咖啡行业的艰辛与快乐;本刊记者,将走近梁先生,为大家揭开成功咖啡馆的秘密。  相似文献   

17.
18.
李特之 《中国食品》2011,(17):64-67
自21世纪以来,中国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城市涌现,但是为了喝咖啡而进入咖啡馆的人却少之又少。可见,中国咖啡馆区别于欧美,有其固有的特性。这点详细解之为咖啡在欧美属于生活必需品,早晨起来Coffeeand Sandwich,上班会Take Away,办公室至少有简易的冲泡咖啡,下班还要喝杯咖啡才回家。这还不同中国人于茶,更确切的说,有如中国人抽烟喝酒。  相似文献   

19.
距离小镇三里远的沼泽地是一个神秘、多变却又充满活力的空间。它是让人充满畏惧的恶魔的家园,又是令人无限向往的浪漫的精神殿堂。它以社会文明他者的身份打破了小镇刻板、凝固的氛围,推动了故事进程,并且摧毁了等级制度森严的小镇空间。这就是《伤心咖啡馆之歌》中作者构思的荒野意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全世界兴起新一波的Espress0咖啡热潮,各国纷纷推出关于咖啡和咖啡馆的书籍以及摄影文集,打开每本书,几乎都少不了以极大篇幅介绍维也纳的哈维卡咖啡馆(Cafe Hawelka)。而哈维卡只是一间略显陈旧又不太明亮的咖啡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