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水洞空化核谱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用激光全息法测量φ350毫米水洞空化核谱的实践经验。结果表明:水洞水样中极大多数是固体粒子,这些是对空化事件不起什么作用的“惰性核”。根据全息图象的光学特征来判读,或者在水洞中引出过滤旁路测量都能获得纯气核谱,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实验数据还表明:在没有大气核的情况下,水洞工作段横截面上的气核分布可以认为是均匀的;只要保持水洞水速和静压不变运转足够长时间,可以认为水洞核谱是定常的;加压运转或快速抽空操作都会使小核数目增加,大核数目减少;水样的过滤不改变总空气含量比,仅有可能改变核谱;水的总空气含量比,天气、气候等都是影响水洞空化核谱的因素。本文还给出了空化核谱对Schiebe1.0头体空化起始影响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周建军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3,8(3):324-331
本文利用明渠水流垂向脉动流速正态分布假设,从水滴自由跃移及撞击分析出发导出跃移区水团浓度分布函数。同时,利用悬移区气泡扩散理论,修正界面外的应力关系,推求出悬区气泡浓度分布函。分布函数在界面处具有一阶连续导数,并由此可以求出界面浓度Cr。经与实验资料率定,给出了各参数的经验关系,并与室内试验实测浓度分布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5.
6.
明渠气—水两相混合物掺气浓度分布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紊动扩散方程,在假设流速及紊动扩散系数取值更符合实际分布的情况下,推导出明渠二维恒定流中掺气浓度分布的表达式.为了检验该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与实验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式的计算成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良好,这一研究成果对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7.
8.
气核成份及其对空化现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景泉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2,7(2):138-140
本文对气核的成份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有关空化现象的计算、分析和模拟中,气核成份的影响应当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9.
针对泄槽底部掺气坎后的掺气浓度分布规律较为复杂、研究成果较少的问题,为了更清楚地探究泄槽底部掺气坎后上游直段、反弧段及下游直段水流掺气浓度分布规律,采用含有反弧段的泄槽进行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上游直段、反弧段及下游直段水流中不同水深处掺气浓度的沿程变化规律是不相同的;其他条件不变时,水流掺气浓度随掺气坎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反弧段反弧半径的减小而减小;掺气坎高度和反弧半径对掺气设施的有效保护范围有一定的影响,适当提高掺气坎的高度和反弧段的半径对增大掺气设施的有效保护长度有利。 相似文献
10.
利用超声衰减谱的测量,可以获得泥沙中颗粒粒度分布信息。采用超声耦合相模型和Bouguer-Lambert-Beer-Law散射模型的叠加描述河流泥沙中超声衰减行为,宽频超声换能器测量得到2MHZ至7MHZ间泥沙声衰减谱,结合独立模式的最优正则化反演算法,获得了体积浓度4.5%,12.4%,15.8%下泥沙的颗粒粒度分布。结果表明,超声衰减谱法能在体积浓度直至15.8%的高浓度条件下获得泥沙颗粒粒度分布,并且测量得到的平均粒度受浓度变化影响较小。将超声法测量结果与光学图像法测量结果相比较,两种测量方法得到的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1.
明渠自掺气水流掺气浓度分布Wood模型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明渠自掺气水流均匀流区掺气浓度分布的Wood计算模型建立中的两条基本假设进行了改进,在考虑掺气水流水气二相间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建立了气泡上浮速度和紊动扩散系数的计算式,并运用紊动扩散方程,导出了掺气均匀流掺气浓度分布的计算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13.
掺气挑坎下游的含气浓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挑坎掺气减蚀设施,整个过水道上需要设置几道挑坎,必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掺气设施的保护长度问题。显然如果能掌握挑坎下游耗散区的含气浓度分布,确定其保护长度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为了达到这一目地,作了应用紊动扩散理论来描述挑坎下游耗散区的含气浓度分布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从气泡输移方程出发,结合原型和模型实测资料分析,给出了平直底板通气挑坎下游水流底部的掺气浓度沿程演变规律、相应的保护长度及含气量沿程递减率等计算公式。并在计入水流速度、气泡上浮速度和紊动扩散系数的沿程变化的情况下,求得了不计表面自掺气影响的气泡输移方程的理论解。实例验证,本文的有关结论和相应的计算方法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6.
循环流化床环核结构速度分布PIV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惠娴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6,21(1):8-12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对循环流化床中颗粒流场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运用适合于高粒子浓度的最小方差法(MQD)图像处理算法得到了截面内典型环核流动颗粒速度矢量场。采用速度矢量场的方法可以确定出环核结构分界。定量上获得了不同时刻颗粒轴向上升和下落平均速度大小及沿床径向分布特性。在统计颗粒轴向上升速度和下落速度代数和基础上,获得了总体上颗粒轴向速度沿床径向在整个截面内形成抛物线型的环核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基于鄱阳湖流域1957—2019年1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采用降水集中度指数CI(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Index)表征鄱阳湖流域日尺度下降水的集中程度。在分析出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集中度(ACI)的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Mann-Kendall和Sen′s方法检测出CI的趋势,利用Pettitt方法检验出CI突变的年份。结果表明:(1)鄱阳湖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集中度(ACI)由南至北上升,反映出流域北部降水更为集中,其降水极值的发生概率相对更高;(2)东部地区大部分站点的CI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反映出东部地区的降水程度愈发集中;(3)东北部景德镇站、南城站,降水集中指数CI分别于2006、2009年发生显著突变。并且,CI突变后的均值较突变前有所增加,表明近些年景德镇站、南城站日尺度下降水在年内显著集中。 相似文献
18.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浅层包气带含水率与地温等地下水文要素的分布特征对保护旱区表生生态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鄂尔多斯风沙滩地区原位土柱试验为基础,采用HYDRUS-1 D对一维入渗过程的水蒸汽变化、含水率和温度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实测值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温度梯度对浅层包气带土壤含水率昼夜变化及水蒸汽通量分布起到主控作用;日尺度剖面水蒸汽运动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阶段1(1:00-7:00),阶段2(8:00-16:00)及阶段3(17:00-23:00);当温度梯度方向向上,水蒸汽通量向上运动时,含水率变小,反之,含水率变大。利用HYDRUS模型分析水蒸汽的运动规律,揭示了土壤温度对土壤水分布的影响机制,为旱区蒸发过程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