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导语:随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的大力推动。国内智慧城市试点建设风起云涌。“智慧南京”是全国首个落地项目,南京现已成为具有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园区等一系列综合应用体系的现代化智慧新城。作为其平台规划建设者——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多年实践积累,总结出一条适合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智慧”之路。近日,本刊总编梁海滨分别专访了该院党委书记周晴以及副总经理郁建生。就智慧城市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便为国内正在到来的智慧城市建设高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质监部们担负着质量安全的重任,它需充分运用物联网等信息化新技术,创新监管和服务手段,探索并推进“智慧质监”的建设,而南京在相关领域已初步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日前,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和随行的省委常委、秘书长樊金龙,在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和市长季建业等陪同下到“智慧南京中心”调研南京综合运行管理平台,并参观南京市信息化成果展示厅。  相似文献   

4.
《中国数据通信》2010,(6):95-96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模式正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城市智慧化已成为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2009年11月,市委十二届十六次全会首次提出打造“智慧南京”的重大构想。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模式正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城市智慧化已成为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智慧南京中心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智慧南京中心统一的空间地理框架平台,承载了南京市海量空间地理数据和南京市各委办局各行各业的信息资源,为实时监控南京城市运营管理状态提供了有效载体,为南京市各行业、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成果提供了统一展示平台,在"智慧南京中心"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实现"智慧南京中心  相似文献   

6.
南京"智慧教育"建设在理念上应该是"智慧南京"落实在教育管理领域的一个完整的、极具创新性和突破性的设想,主要着力解决如何统筹建设教育基础设施,如何通过更好地整合、开发教育资源,建立应用服务协同运作机制,向社会提供教育信息服务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南京市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随着南京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我们看到,其发展重点正由信息化基础设施与政府内部建设转向社会民生领域,并且始终紧捆“以人为本”,通过”数据集中、系统融合、业务协同”的建设方式,构建了社会民生领域的各种信息化应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智慧南京中心"依托物联网平台,涉及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清晨7:30,南京市繁华的新街口商业区公交站台上,排队等车的  相似文献   

9.
《无线互联科技》2013,(5):F0002-F0002
2013年5月17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江苏南京召开“2013中国电信智慧城市猢新发展大会”。此次会议以“整合智慧应用,畅享智慧未来”为主题,对智慧城市獭智能运行与管理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江苏省许津荣副省长,中国电信集团公翻孙康敏副总经理、高同庆副总经理,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江苏省经信委龚怀进副主任,国家相关部委及45个城市的相关负责同志,共150多名嘉宾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通信》2010,(6):95-96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模式正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城市智慧化已成为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2009年11月,市委十二届十六次全会首次提出打造“智慧南京”的重大构想。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模式正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城市智慧化已成为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对“智慧城市”重视,使得目前“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到高潮阶段。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消防”是重要环节和内容。本文试图从“智慧消防”的理念出发,分析当前建设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未来建设的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用智慧谋划“智慧城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初,IBM于自身产业转型和推销软件与服务的商业目的,提出“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突破”的战略,并相继与十多个省市签署了“智慧城市”共建协议,一时间“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新概念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甚至热切追捧。目前,正是各地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时候,很多地方政府或经济管理部门把“智慧城市”列入规划前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中,有的甚至已经着手编制“智慧城市”专项规划。本文就“智慧城市”规划和推进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特别是如何用我们自己的智慧谋划好城市信息化问题提出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智慧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新标志,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新特征。南京率先在全国探索实施智慧城市建设,抢占新一轮城市发展的制高点,全面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南京的智慧之光、率先之举,有许多可鉴之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信息界》2023,(6):114-115
<正>为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天津市武清区启动了“智慧武清”建设。其中,一期建设主要构建了“1+3+1”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体系:“1”即城市大脑;“3”包括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公共安全3个重点专项应用建设;“1”是一套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建设与运营支撑能力体系,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将武清打造成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引领示范区。  相似文献   

15.
郁建生:江苏院针对智慧城市的研究从几年前就开始了,自2011年起开始专注“智慧南京”的建设。当时全国几乎没有智慧城市建设先例,这对汀苏院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南京市政府非常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历任领导对此都有重要讲话和明确指示。江苏院作为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伙伴,积极配合市政府编制南京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和“智慧南京”顶层设计,并中标实施“智慧南京”中心运营与管理平台,是智慧城市的创新实践者。  相似文献   

16.
陈忱 《江苏通信技术》2013,(6):25-25,29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物联网应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社会诸多领域,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南京移动结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技术,为南京台湾农民创业园倾力打造一系列信息化产品应用服务“三农”,“信息化里说丰年,听取赞声一片.”信息化铸建设施农业样本在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精品花卉馆里,南京市民司女士正和同行的朋友兴致勃勃地与开花的铁树合影留念,而她的相机里已经存满了兰花、石斛、香水月季等特色花卉的倩影.为了让各地花草在南京争芳斗艳,在花草种植时,台创园通过对土壤和养护技术进行改良,弥补气候差异带来的影响,使得馆内的花卉比别处的花期更长,姿态更美.据精品花卉馆的工作人员介绍,“我们依托信息技术发展科技农业,大力研发推广新型种植技术,让珍奇植物以最好的姿态展现在广大游客面前.”  相似文献   

17.
《移动通信》2012,(13):95-95
7月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建设“智慧山东”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济南举行。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智慧山东”建设,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群,推动山东信息产业发展,促进山东成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服务和应用发展示范型省份。中国移动将投入500亿元用于“智慧山东”的建设,包括构建2G、3G(TD-SCDMA)、4G(TD-LTE)和无线宽带WLANIN网融合的多层次、广覆盖、多热点的无线宽带网络,与省政府合作建设城市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电子政务、信息产业、“智慧城市”群等。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省委副书记、副省长王军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奚国华,总裁李跃、副总裁沙跃家等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济南时报)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日趋明显,大力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已成为课堂教学革命的发展方向。本文结合“电工技术基础”课程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改革,讨论如何充分利用智慧教学环境,把教育信息技术、先进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进行深度融合,构建智慧课堂,促进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进一步深化“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9.
《网络电信》2013,(8):25-25
近日,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在南京开幕。中国电信借助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信息化元素的注入,坚持“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便利性”原则,打造以高科技和信息化为引领的“智慧业青”,打出响亮的“智慧南京”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20.
社区矫正工作开展多年以来,一直以手工作业的方式,实现社区矫正对象从入矫、日常监管、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到解矫的所有业务工作纸质登记管理,再依托电子报表的方式实现业务数据的管理,管理部门和基层工作负担都很巨大。“智慧矫正”是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社区矫正工作深度融合而构建的信息化体系,是“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智慧矫正”建设对促进社区矫正工作创新发展,全面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